炒鞋像股票软件
『壹』 80后炒股,90后炒币,00后炒鞋,10后打算干嘛
10后现在也就最多9岁,那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呗,学习好了以后干啥都能应对自如,干任何事并只只有一个年龄段。
『贰』 上联:炒股炒币炒鞋,样样可炒,吵吵嚷嚷 求下联是什么
问题:上联:炒股炒币炒鞋,样样可炒,吵吵嚷嚷 求下联是什么?
回答:
上联:炒股炒币炒鞋,样样可炒,吵吵嚷嚷;
下联:感觉感知感慨,环环互感,甘甘辛辛。
『叁』 炒鞋是否代替炒房、炒股票、炒币成为全民投资的一种主要方式
在炒鞋这一方面,我感觉并不能代替你所说的炒股票,炒币,炒房子作为投资方式,甚至这个东西有的时候有着很大的弊端。
对于炒鞋,一般分为线下倒卖和线上交易两种。线下交易,有交易双方,鞋子的实体看得见摸得着,虽然交易流程相对复杂,但至少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
此外,每双鞋都是一个独立的交易品种,品种过多会导致交易者分散,每个品种的“盘子”都很小,交易深度极差。一旦出现大额交易,价格极易受到拉升或打压。
由于炒鞋这个市场目前较小的体量,因此很难被大资金看上。在以前炒鞋的人比渠道,谁的货源好谁厉害;现在炒鞋党比资金,谁能控盘做好拉升谁厉害。
同作为“金融产品”,潮鞋在流通性、成交量、市场体量上或真比不过加密货币。
如此看来,炒鞋的泡沫性质可能比炒币还大。
所以孰是孰非,自己定夺喽。
『肆』 球鞋资产证券化,交易平台在炒鞋背后获利有多大
最近有句话很流行,“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币,00后炒鞋”。原来炒币早就不流行了,小年轻都跑去炒鞋了。“炒鞋”利润巨大并非本身价值使然,而是疯狂炒作的结果。限量款名牌球鞋价格疯涨或是因为其稀缺性,但几十万量的普通款也被疯炒,实在不可理喻。
在国内有着“鞋王”之称的球鞋界KOL人物夏嘉欢,日前亦公开发表了对“炒鞋”的看法。他表示,说炒鞋稳赚不赔的人都是外行,在2015年之前,10个人里9个人赚钱,2017年之前也是一半。就在这两年,炒鞋变成一个很有风险的行业,因为一双鞋你很难买到原价,你以市场价去买,就只能是看它跌还是涨,就跟买股票一样,真的有点赌博性质。现在炒鞋10个人有7个人赔钱,只有大商家可以赚钱,小商家就叫割韭菜。其实是还不够正规化,一个平台又卖又来炒,又做交易,然后还做鉴定,最后肯定要分开化。
『伍』 揭开“炒鞋教程”里的骗局,炒鞋跟炒股一样都是骗人的
炒鞋真的能让我们发家致富吗?随着现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全新的行业出现在了我们的身边。不少的年轻人开始从事一些新的行业,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新的行业,可以让自己发家致富。但是却没想到,有些人已经掉入万丈深渊,无法自拔。
奉劝现如今的这些年轻人们,千万不要轻易选择炒鞋这个行业,年轻人们应该踏踏实实提升自身的本领和素质,多学习一些技能。这样进入社会的时候,才可以有更多的闪光点和其他人竞争。而不是净想着一些歪门邪道的办法来挣钱。希望球鞋文化可以真正得到它的繁荣,而不是通过炒鞋。
『陆』 炒鞋比炒股还刺激,今年有哪几款鞋,能一夜翻十倍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和各大商家生产衣物款式的增多,很多人开始炒鞋。那么炒鞋到底是干什么呢,说白了跟炒房一样,都是低价买进,然后高价卖出,从中赚取差价,很多人以此养家糊口,最近几年竟然比炒房还火,这源于大家喜欢的鞋子市面上没那么多,造成了一种供不应求的现象,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很多鞋想买的买不到,于是乎,市面上如“毒”“nice”“get”等APP平台开始加入战局,球鞋的“二级市场”就此形成。一部分人购买高价球鞋是为了穿,另一部分则是抱着保值投资而去。
比如说这位,Nike React Element 87,发售价格为1199元,但是后期炒鞋,白色的价格远比黑色高出整整一倍,这些都是一夜之间身价翻十几倍的鞋子呀,有了它们,你是不是也成为暴发户了呢!
『柒』 中年人靠炒股发家,年轻人靠炒鞋致富,如何看待炒鞋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多人都有钱了,年轻人也有钱了,他们喜欢买自己想要的鞋子,有的人说中年人靠炒股发家,年轻人靠炒鞋致富,我认为炒鞋这种现象首先说明年轻人非常的喜欢鞋子,另外也说明这背后可能存在隐患,我认为年轻人不应该盲目的炒鞋,更应该踏实的做事,提高自己的能力,接下来跟大家具体说明。3.我认为年轻人还是应该努力工作,提高能力。
在我的朋友中,也有这种年轻人,他们通过不断的搞鞋子赚到了很多的钱,但是我认为这种收入来源始终是不稳定的,而且有可能某一天就把所有的钱赔进去了,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应该踏实一点,在学习中不断的努力,让自己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在工作中不断努力,让自己的工作能力越来越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各方面素质都是在提高的,所以工资自然也会越来越高,这才是年轻人应该做的,而不是盲目的炒鞋。
总而言之,虽然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是我们也要谨防一些陷阱,比如说年轻人虽然炒鞋能够赚钱,但是这个行为始终是有隐患的,因为也有很多人是赔钱的,我们应该仔细的分辨里面的事情,防止被坑,对于年轻人来说,踏实的工作,努力的学习,让自己的价值越来越高,这才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方式。
『捌』 像炒股一样炒鞋都是骗人的吗
是的,炒鞋乱象屡禁不止,然而,关于炒鞋“一夜暴富”的神话仍然在不停地传播。一名学生在自媒体平台写道:在有7.3万元本金的情况下,其中,部分钱来自于借贷,通过将这些钱多次流转,1个月的炒鞋销售额达到了23万元,如果利润按照10%计算,月收入也超过了2万元。
事实上,不论是鞋圈“大佬”,还是新手,炒鞋“翻车”的现象并不鲜见。此前,成都球鞋圈绰号“刘饼干”的鞋商因为炒鞋欠款1000万元,他曾劝诫大家:“千万不要像我一样拿自己的青春去赌博。”
“炒鞋和炒股一模一样。”90后男孩许凯(化名)进入炒鞋圈3年了,在他看来,一双新鞋发售就像是设立一只新股,大量买入新鞋的人是庄家,零星购买的是散户。散户通过低买高卖的方式赚差价,而庄家则是大量买入一款限量鞋,再通过自买自卖的方式,造成市场供不应求的“假象”,再将少部分鞋放到市场中流通,从而操纵鞋价,这就像股票领域庄家“控盘”。
(8)炒鞋像股票软件扩展阅读:
对炒鞋行为的监管难度仍然较大,监管也在发力
2019年10月,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发布了《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针对国内出现的“炒鞋热”现象,指出这背后可能存在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各义务机构应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此类风险。
球鞋交易平台也需承担起一定责任,加强监测和管理。4月6日,得物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对个别卖家标价波动较大的球鞋进行了下架处理,同时对涉嫌恶意影响商品标价波动的卖家采取封禁措施。并且,将会增加对卖家异常标价的监测。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说,近年来,由“炒鞋”所引起的民事纠纷、刑事犯罪并不鲜见。消费者需提升风险意识,对于“炒鞋”行为,要保持理性,不要被所谓的暴利所迷惑,不要盲目投机,以免遭受损失。
『玖』 以前鞋子只会穿变味,现在鞋子也会炒变味,为什么现在炒鞋比炒股还火爆
过去大众对奢侈品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上身部分,比如上衣,外套,手表,再不济都有裤子可以作为奢侈品的炒作对象,那时候国内对鞋子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穿得舒服就行了。但在NBA以及世界足球赛事火爆以后,广大年轻人对鞋子的追求热度逐渐提高,从质量上的追求再到对品牌效应的痴迷,如今好的一双鞋子早已经远超过其生产成本价值,名牌鞋厂早已经把鞋子品牌效应定义得比制造工艺还要重要,加上黄牛党的疯狂炒作,现在炒鞋比炒股票还重要了。
椰子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如果你觉得不错,麻烦点个赞,多谢阅读。
『拾』 为何国内的炒鞋市场会愈演愈烈
过去炒房,炒股票,如今,连穿在脚上的鞋,也成了炒家们发财的道具,原本原价1000元的球鞋,经过炒鞋人士的刻意炒作,最后的价格能够达到5000到1万元,鞋到底是穿的,还是炒的?某些商家推波助澜,比如他们预测某种产品市场上的需求,然后控制进货量,进行饥饿营销,他们的做法,推高球鞋二手市场价格。
为了私利,什么都不顾了,有关部门应该出来管一管,穿在脚上的鞋子,有必要炒的这么高价格吗?最后上当受骗的,还不是老百姓,因为鞋子是普通消费品,穿在脚上不可缺少的,不买是不行的,所以这帮商人,就看中了这一点,拼命炒高价格,人为制造缺货。
使一些人产生错觉,误以为,买双鞋子也能发财,结果买回家,想卖出去,谁还买?几年就一文不值了,这种套路,千万不要上当,每个人不去买不去卖,看他还怎么炒,国家有关部门不该如此温柔。普通的鞋子,是不应该如此炒作的,到底谁他们的底气,连小小的鞋子也敢这么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