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軟體有細到粗的箭頭
『壹』 股票軟體中,綠柱和紅柱,的中間細線是代表什麼.那麼粗柱本身代表什麼
那就是K線
所謂K線圖,就是將各種股票每日、每周、每月的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等漲跌變化狀況,用圖形的方式表現出來。K線又稱陰陽線、棒線、紅黑線或蠟燭線,它起 源於日本德川幕府時代(1603~1867年)的米市交易,用來計算米價每天的漲跌,後來人們把它引入股票市場價格走勢的分析中,目前已成為股票技術分析中的重要方法。
如下圖,K線最上方的一條細線稱為上影線,中間的一條粗線為實體。下面的一條細線為下影線。當收盤價高於開盤價,也就是股價走勢呈上升趨勢時,我們稱這種情況下的K線為陽線,中部的實體以空白或紅色表示。這時,上影線的長度表示最高價和收盤價之間的價差,實體的長短代表收盤價與開盤價之間的價差,下影線的長度則代表開盤價和最低價之間的差距。
當收盤價低於開盤價,也就是股價走勢呈下降趨勢時,我們稱這種情況下的K線為陰線。中部的實體為黑色。此時,上影線的長度表示最高價和開盤價之間的價差,實體的長
短代表開盤價比收盤價高出的幅度,下影線的長度則由收盤價和最低價之間的價差大小所決定.
需要說明的是,陽線、陰線與人們通常講的漲跌有所不同。一般人們講的漲跌是指當日收盤價與上個交易日收盤價之問的比較。當K線為陽線時,並不意味著股價比前一天漲了,只是表示當天收盤價高於當天開盤價。例如某隻股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為20元,當日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和收盤價分別為18元、21元、17元、19元,則該只股票比前一個交易日跌了1元,K線圖為一個上影線長度2元,下影線長度1元,實體為1元的陽線。
一般而言,陽線表示買盤較強,賣盤較弱,這時,由於股票供不應求,會導致股價的上揚。陰線表示賣盤較強,買盤較弱。此時,由於股票的持有者急於拋出股票,致使股價下挫。同時,上影線越長,表示上檔的賣壓越強,即意味著股價上升時,會遇到較大的拋壓;下影線越長,表示下檔的承接力道越強,意味著股價下跌時,會有較多的投資者利用這一機會購進股票。
然而,K線圖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用其預測股價漲跌並非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確。另外,對於同一種圖形、許多人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做出不同的解釋。因此,在運用K線圖時。一定要與其他多種因素以及其他技術指標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
K線圖形 名稱 意 義
下影陽線 (先跌後漲型)開市後價格大幅下跌,後又回升到高位收市。後市承接力強, 暗示上升力強,可能是上漲的先兆。
收盤光頭陽線 (先跌後漲型) 開市下跌後掉頭回升,以全日最高價收市,可見上升動力大。
光頭陽線 (大陽線) 全日節節上升,有強烈的漲勢。如果在跌市中出現,可能是跌 市結束的信號。
開盤光頭陽線 (上升抵抗型) 上升力強,但受阻擋,應謹慎。若是在持續上漲之 後,可能是下跌的先兆;若是在下跌中的反彈行情,則多頭實力不足,仍將下跌。
小陽線 (欲漲乏力型) 行情撲朔迷離,漲跌難有明確估計。如果出現在強烈持續上升 之後,表示高位震盪,持續力不足,可能是下跌的徵兆。如果在長期下跌之後出現,表示欲振乏力,可能繼續下跌。
上影陽線市場上升趨勢減弱,在較高價位明顯受阻,後市有可能下跌。
光頭陰線 (大陰線) 整日下跌,後市疲弱,行情極壞,還要下跌,在空頭市場經常出現。如連續出現數根大陰線,可能有反彈行情。
上影陰線 (上漲後跌型) 先漲後跌,底部支撐力不大,在漲市中出現有可能是結束升市的信號。
收盤光頭陰線 (先漲後跌型) 行情先漲後跌,賣方勢強,行情看跌。
小陰線 (短黑線) 行情混亂,漲跌難以估計。如果出現在持續上升之後,表示高位震盪,可能是下跌的先兆。
開盤光頭陰跌 (下跌抵抗型) 行情下跌後受到承接,顯示有反彈跡象。
下影陰線 (欲跌不能型) 暗示底部有較強支撐力,後市可能趨於上升。如果在持續上升的行情中出現,仍將會持續上升;如果出現在持續下跌的行情中,將可能彈升。 四值同時線市場疲弱,交易量小,投資者觀望。這種一個價位的情況中在冷清股市中出現。
十字星 大市正處於轉變之時,可能是股市轉向的信號。 大十字星代表多空搏鬥型,表明當日多空雙方勢均力敵,次日股價走勢如在上影線部分,表明多頭勢強,可買進;反之,則賣出。 小十字星小幅度的僵局型態,應靜觀其變後再定。不能漲跌大勢,將會持續發展。
T字型 (多勝線) 轉跌為升的訊號,後市可能持續上升。多方實力勝於空方,在牛市中出現,可能續漲,在熊市中出現,可能反彈。
倒T字型 (空勝線) 表示賣方實力勝於買方,是強烈下跌的訊號。在牛市行情中出現,可能下跌;在熊市行情中出現,可能持續下跌。
參考資料:文章來源 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
『貳』 炒股軟體里怎麼設置K線的粗細,我感覺我的太粗了
你要說你用的是哪款軟體啊,一般都在系統設置或者是頁面設置里有。反正自己摸索摸索看,不行按預設按鍵就回來了
『叄』 股票交易軟體問題。有一欄是實時買入量賣出量,有紅色向上箭頭、綠色向下箭頭。那麼最後藍色數據代表什麼
1、主動賣出盤
2、紅色箭頭代表買盤主動成交,綠色箭頭代表賣盤主動成交。意思就是,單純買入,賣出,若無對手盤,是無法成角的。當有人掛賣單後,以相同價格再買入的,顯示為主動買入盤,即:紅色箭頭; 當有人掛買單後,又有人以相同價格賣出,顯示為主動賣出盤,即:綠色箭頭。
3、紅色向上箭頭代表買方主動性成交已下單的賣單;綠色向下箭頭代表賣方主動性成交已下單的買單;沒有箭頭則代表兩筆委託價格相同且時間相同的成交單。
『肆』 股票軟體,K線怎麼變粗了
K線變粗解決辦法:在打開著炒股軟體的狀態中,點一下數字鍵下面的那些上下箭頭,就可以對k線圖的粗細進行調整,上箭頭是放大,下箭頭是縮小。
K線圖(Candlestick Charts)又稱蠟燭圖、日本線、陰陽線、棒線、紅黑線等,常用說法是「K線」。它是以每個分析周期的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和收盤價繪制而成。
K線圖是技術分析的一種,最早日本人於十九世紀所創,起源於日本十八世紀德川幕府時代(1603~1867年)的米市交易,用來計算米價每天的漲跌,被當時日本米市的商人用來記錄米市的行情與價格波動,包括開市價、收市價、最高價及最低價,陽燭代表當日升市,陰燭代表跌市。這種圖表分析法在當時的中國以至整個東南亞地區均尤為流行。由於用這種方法繪制出來的圖表形狀頗似一根根蠟燭,加上這些蠟燭有黑白之分,因而也叫陰陽線圖表。通過K線圖,人們能夠把每日或某一周期的市況表現完全記錄下來,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盤檔後,在圖上即形成一種特殊區域或形態,不同的形態顯示出不同意義。可以從這些形態的變化中摸索出一些有規律的東西出來 。K線圖形態可分為反轉形態、整理形態及缺口和趨向線等。後K線圖因其細膩獨到的標畫方式而被引入到股市及期貨市場。股市及期貨市場中的K線圖的畫法包含四個數據,即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收盤價,所有的k線都是圍繞這四個數據展開,反映大勢的狀況和價格信息。如果把每日的K線圖放在一張紙上,就能得到日K線圖,同樣也可畫出周K線圖、月K線圖。
『伍』 股票的圖怎麼看,有的粗線長細線短,有的沒細線,有的粗線就一點,細線特別長。
你看的是K線圖么,最高價,最低價,開盤價,收盤價,每天的變化形態不一樣,他形成的蠟燭圖就不一樣,具體的等你遇到再細說比較好
『陸』 在炒股軟體裡面,下面顯示滬深指數,中小板後面有個等號和箭頭,有紅色有綠色的,時時變動的,代表什麼意
在狀態欄上有兩個方格條,左邊為滬市的多空條,右邊為深市的多空條.
多空條分兩部分:
向左是漲的股票比例(為紅色,如果為深紅,表示漲停部分),
向右是跌的股票比例(為綠色,如果為深綠,表示跌停部分)
方格條下面有6種不同的符號在滾動:
紅色向上的箭頭:表示整個市場漲勢在增加
紅色向下的箭頭:表示整個市場漲勢在減弱
紅色等於號:表示整個市場漲勢保持持平
綠色向上的箭頭:表示整個市場跌勢在增加
綠色向下的箭頭:表示整個市場跌勢在減弱
綠色等於號:表示整個市場跌勢保持持平
『柒』 炒股軟體中,這樣向下的箭頭是什麼意思。
這個向下的箭頭是表示降序,本來是用在數字列表上面的,文字上面只是借用了一下,沒有特別的意義
『捌』 股票軟體成交明細里白色箭頭是什麼意思
紅色向上箭頭表示主動買入(以賣家定價成交),即買盤增加。
綠色向下箭頭表示主動賣出(以買家定價成交),即賣盤增加。
白色菱形代表同時有這個價位的買單和賣單,雙方平手。
綠色的'成交價格'是低於昨日價格,紅色的'成交價格'是高於昨日價格。
『玖』 哪款股票軟體的指標參數旁邊有 升降箭頭呀~
那個是指標公式,有個公式名叫"macd實戰"就是這樣的指標。下面是公式源碼
DIFF:=(EMA(CLOSE,12)-EMA(CLOSE,26));
DEA:=EMA(DIFF,9);
MACD2:=(2*(DIFF-DEA));
DU0:=CROSS(DIFF,0);
UD0:=CROSS(0,DIFF);
TDU0:=BARSLAST(DU0);
TUD0:=BARSLAST(UD0);
DU3:=REF(DU0,1);
UD3:=REF(UD0,1);
TDU3:=BARSLAST(DU3);
TUD3:=BARSLAST(UD3);
UDGLINE:=IF((TDU3<TUD3),REF(HHV(HIGH,2),TDU3),REF(LLV(LOW,2),TUD3));
JDU0:=(((REF(CLOSE,1)<=REF(UDGLINE,1))AND(CLOSE>UDGLINE))AND(TDU0<TUD0));
JUD0:=(((REF(CLOSE,1)>=REF(UDGLINE,1))AND(CLOSE<UDGLINE))AND(TUD0<TDU0));
JDU1:=(JDU0AND(COUNT(JDU0,TDU0)=1));
JUD1:=(JUD0AND(COUNT(JUD0,TUD0)=1));
JDU2:=(JDU1AND(REF(BARSLAST(JUD1),1)<REF(BARSLAST(JDU1),1)));
JUD2:=(JUD1AND(REF(BARSLAST(JUD1),1)>REF(BARSLAST(JDU1),1)));
JDU3:=(JDU1AND(REF(BARSLAST(JUD1),1)>REF(BARSLAST(JDU1),1)));
JUD3:=(JUD1AND(REF(BARSLAST(JUD1),1)<REF(BARSLAST(JDU1),1)));
BSLINE:=IF((BARSLAST(JDU2)<BARSLAST(JUD2)),IF(REF(CROSS(0,MACD2),1),LLV(LOW,2),REF(LLV(LOW,2),BARSLAST(REF(CROSS(0,MACD2),1)))),IF(REF(CROSS(MACD2,0),1),HHV(HIGH,2),REF(HHV(HIGH,2),BARSLAST(REF(CROSS(MACD2,0),1)))));
STICKLINE((MACD2>=0),0,MACD2,1,1),COLOR0000FF;
STICKLINE(((MACD2>=0)AND(MACD2<REF(MACD2,1))),0,MACD2,1,0),COLORRED;
STICKLINE((MACD2<0),0,MACD2,1,0),COLORFFFF00;
STICKLINE(((MACD2<0)AND(MACD2>REF(MACD2,1))),0,MACD2,1,1),COLORCYAN;
DIF:DIFF,LINETHICK2,COLOR00FFFF;
DEF:DEA,COLOR00FF00;
MACD:MACD2,LINETHICK0,COLORFFFF00;
DEFUT:=BARSLAST(CROSS(MACD2,0));
DEFDT:=BARSLAST(CROSS(0,MACD2));
DEFUL:=IF((MACD2>=0),HHV(MACD2,(DEFUT+1)),REF(HHV(MACD2,(DEFUT+1)),(DEFDT+1)));
DEFDL:=IF((MACD2<0),LLV(MACD2,(DEFDT+1)),REF(LLV(MACD2,(DEFDT+1)),(DEFUT+1)));
DEFU2L:=REF(DEFUL,(DEFUT+1));
DEFD2L:=REF(DEFDL,(DEFDT+1));
DRAWICON(((((LLV(MACD2,4)>0)AND(MACD2<REF(MACD2,1)))AND(REF(MACD2,1)>REF(MACD2,2)))AND(REF(MACD2,2)>REF(MACD2,3))),MACD2,2);
DRAWICON(((((HHV(MACD2,4)<0)AND(MACD2>REF(MACD2,1)))AND(REF(MACD2,1)<REF(MACD2,2)))AND(REF(MACD2,2)<REF(MACD2,3))),MACD2,1);
DRAWICON(((((JUD1OR(BARSLAST(JDU1)>BARSLAST(JUD1)))AND(MACD2>=0))AND(REF(MACD2,1)<REF(DEFU2L,1)))AND(MACD2>DEFU2L)),MACD2,1);
DRAWICON(((((JDU1OR(BARSLAST(JDU1)<BARSLAST(JUD1)))AND(MACD2<0))AND(REF(MACD2,1)>REF(DEFD2L,1)))AND(MACD2<DEFD2L)),MACD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