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交易 » 格拉索股票交易所

格拉索股票交易所

發布時間: 2021-04-15 23:55:51

Ⅰ 美國現任財長保爾森的個人履歷和家庭背景

亨利·保爾森(Henry "Hank" Merritt Paulson, Jr.,1946年3月28日—,生於美國佛羅里達州棕櫚灘,是現任美國財政部長。他曾擔任大型投資銀行高盛集團的主席和首席執行官。
編輯本段青少年時代
亨利·保爾森出生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在中西部地區伊利諾伊州巴靈頓一個農業小鎮的農場長大,至今還在那裡保留了一間居所。他身高6英尺,儀表整潔,言辭朴實,在中學時代學習勤奮,在1964年考入美國東部常青藤名校之一達特茅斯大學,獲得英語語言學位,身高約1米86的他,還是美國常青藤名校最佳橄欖球球手之一。1968年,保爾森進入哈佛大學商學院,後獲得哈佛大學MBA學位。
編輯本段進入美國精英階層
1970年從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後,保爾森一腳邁進五角大樓,擔任國防部長幕僚助理,尼克松總統在任期間,出任總統幕僚助理和白宮內務委員會成員。「保爾森是一隻牛頭犬,很像年輕時的切尼。」 保爾森的好友說起他的早期華盛頓歲月,不無贊嘆,「他是推銷員中的推銷員,他兼具堅韌和熱情,這使得他非常高效。」
1974水門事件後,他加入高盛芝加哥分部,在芝加哥分部擔任銀行業務助理,1982 年升為合夥人,1988年他獲委任成為高盛芝加哥分部的主管合夥人,1993年升任為公司在美國中西部投資銀行地區主管合夥人,1996年被任命為總裁兼首席運營官。1999年5月,他正式出任高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編輯本段笑傲華爾街
在保爾森的領導下,高盛集團成為華爾街最賺錢的投行。高盛的員工數目雖然僅及業界老大美林證券和第3位的摩根士丹利的一半,但去年高盛盈利都名列榜首。此外,從2000年起,高盛就一直保持著全球並購業務第一的地位。
保爾森統率高盛期間,不僅連奪證券承銷大單,並引領高盛進入商品市場。成為商品期貨的最大炒家之一,高盛去年的營業收入中,商品期貨交易的收入已經超出了投資銀行業務。
保爾森也是華爾街最賺錢的銀行家,他去年的薪酬收入為3830萬美元,比美林證券的奧尼爾、雷曼兄弟的富爾德、貝爾斯登的凱恩及摩根士丹利的麥克這些大投行掌門人都高出一截。不僅如此,保爾森也是華爾街最慷慨的老闆,根據高盛向美國證監會呈交的文件,該公司22,425位職員在2005年度共獲發117億美元薪酬,平均每人獲得52.1萬美元,在華爾街無出其右。在他的執掌之下,高盛成了美國最賺錢的證券公司。2005年,有著100多年歷史的高盛的盈利達到了創記錄的56億美元。
保爾森屬於美國證券界中的「鷹派」。蟄伏高盛30餘載,他「治軍」嚴明,手腕強硬。「(在高盛)15%到20%的人創造了公司80%的價值,所以很多人可以被裁掉,而不會影響公司的業績,」保爾森的這句經典名言至今還讓絕大多數高盛的雇員們心驚膽戰,雖然此後保爾森對此番言論表示道歉,但高盛的「痛苦的裁員」卻沒有因此停滯,據《財富》測算其裁員比例僅次於美林公司。
在獨特理念的支撐下,高盛與美林及摩根士丹利多年來穩居全球投資銀行業內三雄,保爾森本人也成為華爾街最能賺錢的老闆,在高盛任職32年期間,保爾森積蓄了超過5億美元的資產。光是2005年,保爾森的年薪就高達3830萬美元。就在保爾森即將履新、離開高盛之際,高盛董事會又特意准備了一份1870萬美元現金的「大紅包」送給保爾森。
但作為高盛的掌門人,保爾森發揮的影響力遠遠超越高盛公司本身。除掌管高盛,保爾森還承擔起公共職責,在華爾街發起公司治理運動。例如在2002年,保爾森公開嚴厲批評美國上市公司的瀆職行為;在格拉索案爆發時,他挑頭反對格拉索高達1.4億美元的薪資結構,鼓吹對紐約證交所董事會進行改組,他還支持高盛前首席執行官約翰·塞恩出任紐約證交所首席執行官。作為高盛第一把手的保爾森也躍升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金融高手之一。2004年在美國媒體評選的「華爾街權力排行榜」上,他曾高居榜首,而被冠以「華爾街權力之王」的頭銜。
編輯本段布希盛情邀請保爾森入閣
布希總統延攬保爾森入閣,著實下了不少功夫。面對布希的邀請時,保爾森當初的反應是婉言謝絕,因為他不想做一個「花瓶」和「傳聲筒」。在布希任內的前兩任財長保羅·奧尼爾和約翰·斯諾,都不是總統決策圈內的一員,而是淪為推銷白宮減稅政策的「推銷員」。奧尼爾在離職後就曾感慨自己被排斥在白宮決策圈外,處於一個無關痛癢的職位。
到布希再次邀請保爾森出任財長時,兩人在白宮長談了一個下午,布希答應給保爾森會比斯諾及奧尼爾前兩任財長有更大的國內和國際經濟政策的決策權,他的實質權力會和國防部長及國務卿平起平坐,終於讓保爾森心動。布希於2006年5月30日正式提名保爾森出任財政部長,接替當天早些時候宣布辭職的約翰·斯諾。
斯諾的離職並不意外。幾個月內,白宮官員們就在私下裡傳聞他即將「走人」的消息;但對保爾森的任命,卻是出乎意料的。據說,白宮一直在試圖「引誘」保爾森出任財長,但他拒絕了好幾次,原因是布希內閣看起來已將財政部長的角色降格為一個「推銷員」。
保爾森曾向友人提及,此番出任財長是因為「應該有一番作為」,所以他不惜放棄3830萬美元的華爾街職位,去華盛頓上任,後者的收入只有20萬美元,兩者相差近200倍。如此巨大的差距也說明,保爾森同意出任財長絕非為了金錢,畢竟,僅其在高盛持有的股份就價值數億美元。很快,印製在被稱為「綠背」的美元紙幣上「約翰·W·斯諾」的親筆簽名,就被「亨利·M·保爾森」的字眼所取代,這也是宣誓就任美國新一任財長的保爾森所被賦予的第一項特權。
相比以往的財長上任,保爾森的就職儀式似乎得到了布希的格外重視,總統先生甚至「罕見地」(美聯社語)從白宮步行到財政部大樓出席儀式,而以往碰到類似情況,布希通常都會以車代步。布希宣布保爾森的任命時,稱贊保爾森「有極豐富的商業經驗和對證券市場的深刻理解,有能力看清楚經濟局勢」、「保爾森會成為我在本土及國際經濟政策方面的首席顧問,我們將保持相同態度,為國民制定合適的政策,繼續保持美國經濟繁榮。」
「財政部-華爾街共同體的又一例證,」對於保爾森的獲任,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的梅新育博士如此表示,「這個『共同體』的勢力太強大了,製造業、運輸業背景的斯諾根本擺不平。」「應該說布希是不得不找這個人來。」 對於斯諾的離開,彭博通訊社的評價是,「盡管深受贊譽,但他從未成為布希政府真正的『圈內人』。」
保爾森在就職儀式上說:「美國經濟發展與全球經濟緊密相連,我們必須努力推動貿易和投資,促進改革和國際金融市場現代化。」他同時表示,自己將盡全力使美國經濟繼續成為「一個富有活力、彈性以及開放度的典範」。
在發表完簡短就職宣言的當天,保爾森馬上召集美國財政部的全體人員開會,向他們闡述了自己對於財政部未來工作的規劃。在當天餘下時間里,保爾森還一一與美國國會議員、政府同僚以及其他國家的財政高官進行了電話交談。

Ⅱ 格拉索是誰

2003年 任 紐交所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2003年,紐約證交所工資與福利委員會與時任紐交所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的格拉索簽訂了一份巨額的工資合同。後來這份高達1.39億美元的巨額薪酬合同被媒體披露,立即引起了各方的關注。

同年9月,格拉索被迫辭職。
2007年10月19日,美國紐約州最高法院判處理查德·格拉索歸還他領取到的1億美元左右的巨額薪酬。

Ⅲ 經濟中的五角格局

五角形是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幾何圖形。早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就發現,正五角形內各連線交點將彼此分割為比值0.618的兩部分,即為人所共知的自然美學密碼——黃金分割率。

而從哲學的角度審視,這個巧奪天工的五角平面形狀則諭示著多極勢力間彼此聯系、相互制衡的復雜關系。

一直以來,美國的紐約證交所(NYSE)和納斯達克股票交易市場(Nasdaq),聯同歐洲的倫敦證交所 (LSE)、歐洲證交所(Euronext)和德國證交所(DB)共同構築了國際證券市場的五角形格局。

在彼此合作、相互制約之下,五大證交所你追我趕,為世界經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金融助力。但時過境遷,國際證券市場的五角形格局正在悄然崩潰。

蠶食鯨吞 五失其二

在金融並購浪潮的洶涌侵襲之下,五角形的一角,甚至兩角,時刻面臨著香消玉隕的命運安排。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倫敦證交所的「生死劫」。

自從1998年起,德國證交所、歐洲證交所、納斯達克和紐約證交所就先後發起了收購倫敦證交所的要約,雖然英國人的高傲最終沒能讓這些並購新聞轉化為現實,但沒有人懷疑「百年字型大小」的倫交所正在緩慢地走向其輝煌歷史的終點。

而近來納斯達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大動作,正在加速倫交所的消失。據《華爾街日報》(歐洲版)5月4日的消息稱,納斯達克已將其在倫交所的持股比例由15%上調至19%,這意味著很難有人能夠阻止納斯達克全面收購倫交所的計劃施行。

在「倫敦爭奪戰」中失去先手之後,紐約證交所、歐洲證交所和德國證交所也沒有閑著。圍繞著與歐洲證交所的合並方案,紐約證交所和德國證交所正在展開新一輪的競爭。5月初的市場資訊顯示,謀定後動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很可能後發先至,利用德國與歐洲證交所談判停滯的契機,與後者結下「秦晉之好」。

在風雲變幻之中,國際證券市場的五角形格局岌岌可危,幾大交易所之間令人瞠目的大規模跨洋並購,預示著一個金融新時代的即將到來。熙熙攘攘之際,紛紛擾擾之中,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困擾著市場:為什麼會發生如此異變?

策略:取長補短

隨著基礎科技和金融理論的長足進步,創新逐漸成為新世紀金融業發展的核心關鍵詞。

在金融產品日趨豐富、金融業務日顯巨細的市場背景下,國際證券市場呈現出百花齊放、各顯千秋的多元化格局。發展歷史不同、地理位置有別、文化底蘊相異、科技含量參差、管理理念迥然的五大證券交易所在不同領域具有「比較劣勢」,這註定了相互滲透必然成為各自生存壯大的不二選擇。

具體說來,有著214年悠久歷史的紐約證交所作為美國最大、最老、最負盛名的證券交易所,很長時間以來一直籠罩在「格拉索薪酬丑聞」的陰影之中,而固守落後的「手語交易」模式早已讓其成為電子交易時代的業界笑柄。

雖然新總裁斯恩勵精圖治,力求推廣電子交易和人工交易並存的混合模式,但在科技創新應用突飛猛進的現時,這種折衷的妥協方案顯然難以全面提升紐交所的效率。

在這一方面,有著233年歷史的倫敦證交所更是令人扼腕。

老態龍鍾的英國貴婦在2001年針對倫敦國際金融期貨和期權交易的收購戰中,所表現出的驚人遲鈍和無知,目空一切的高傲姿態、粗枝大葉的並購要約、漏洞百出的談判計劃,讓本能激活倫敦交易所的「科技聯姻」化為泡影,直接導致倫交所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凄慘境地。

至於業界新貴納斯達克、歐洲證交所和德國證交所,這些新生代雖然在交易成本的節約方面具有先天優勢,但品牌不響、底蘊不足一直是其超越自我的瓶頸所在。通過與老牌交易所的合並,它們不僅能夠得到業務范圍拓寬、管理經驗增強、交易時間延長的整合優勢,更能直接實現品牌優化的瓶頸突破。

總之,互補性的存在以及市場多元化的要求,使得五大證券交易所產生彼此融合的發展趨勢,直接催化著五角格局的崩潰。

潮流:做大做強

如果將視角放大至整個國際金融業,不難發現,在證券、銀行領域,「強強聯手」的大型並購已經是市場主流。

在資本流動頻繁的國際金融領域,「規模經濟」逐漸演化為標志性特徵,市場的生存准則就是「大不一定強,強卻一定要大」,唯有資本雄厚、資產龐大的金融機構才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在日趨慘烈的生存斗爭中贏得機遇。

五大證交所在這種金融浪潮下選擇彼此聯手,是信用增強的一種有效信號顯示。通過並購,巨型化、集團化的新生證券交易所,作為規模經濟時代資本融通的重要載體,避免了脫節於金融產業鏈的尷尬。

經濟與金融一體化的失衡

繼續放大視角,世界經濟與國際金融發展趨勢間的裂痕悄然浮現。

在國際貿易迅猛發展、區域經濟整合日漸深入、全球經濟合作愈發頻繁的背景下,世界經濟的脈搏跳動日趨平穩、和諧,地域、文化、國別差異形成的全球化壁壘正在迅速減少。

但與實體經濟的快速融合相比,金融領域的地域差別依舊是限制國際資本大幅流動的重要障礙,跨國、跨洋、跨大陸的「超級金融超市」的匱乏,給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帶來了瓶頸約束。

五大證券交易所之間的並購,正是彌補裂痕的宏觀需求之下市場的自然反應,五角格局的崩潰和新生格局的出現在整合國際證券市場的同時,也悄然在經濟全球化與金融一體化之間建立了無形的橋梁。

總之,國際證券市場五角格局的崩潰,究根問底,是國際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深諳必然性之餘,五角形完美製衡機制的消失令人憂心,國際證券市場很可能在並購完成之後邂逅新的監管問題和法律瓶頸。不過在此之前,靜觀市場變化、把握並購資訊才是防微杜漸的理性選擇。

(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博士)

熱點內容
少數錢如何理財 發布:2025-07-09 23:30:48 瀏覽:916
韓國股市指數2點以後是什麼 發布:2025-07-09 23:28:44 瀏覽:414
st康達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5-07-09 23:13:52 瀏覽:546
科技公司股票預測 發布:2025-07-09 22:56:01 瀏覽:514
股票投資報告會結束語 發布:2025-07-09 22:47:38 瀏覽:842
捷順科技股票沒主力 發布:2025-07-09 22:42:14 瀏覽:846
公募基金虧的錢都去哪裡呢 發布:2025-07-09 22:39:10 瀏覽:32
股票交易系統拉升動力指標 發布:2025-07-09 22:28:40 瀏覽:121
天弘基金弘錢包錢怎麼取出來 發布:2025-07-09 22:25:58 瀏覽:778
正川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5-07-09 22:15:23 瀏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