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交易溢價率是什麼意思
❶ 股票溢價率是什麼意思
正股價格需要上漲多少比例,才能使認購權證持有人盈虧平衡,或者正股需要下跌多少比例,才能使認沽權證持有人盈虧平衡。
❷ 股票溢價率是什麼意思
溢價率就是交易品種當前市場價格比其內在價值高出了多少。如果溢價率是負值, 則表明當前市場價低於內在價值了。
如果股票溢價發行的話,對於投資人來說其溢價率自然是越低越好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溢價率是衡量權證價值的重要參考數據,但也需綜合考慮股票股價和市場需求等因素。如果溢價率為負數的話,則表示股票折價發行了,這種情況一般較少。
實際操作中,溢價率只是參考,一般來說負溢價率出現機會較少,或出現時間短,幅度小。非理性的高溢價率出現機會多,幅度大,停留時間長。
溢價率升高,可能有如下幾種情況:
1、正股波動較小,權證上漲。多出現在溢價率觸及或超越溢價率通道下沿,若正股後市看好,但尚未正式啟動之時,認購權證市場率先反映,可作長期投資;
2、正股上漲,權證大幅上漲,其上漲幅度超越正股上漲幅度。多出現在正股啟動,帶動權證上揚,容易把握。需區分認購與認沽,認購權證為投資機會,認沽權證則為高風險炒作;
3、正股下跌,權證未下跌或下跌幅度小於正股幅度。對認購不利,認沽具有投資機會;
溢價率降低,可能有如下幾種情況:
1、正股波動較小,權證下跌。可能由於供需關系的變化,此時無論認購與認沽均受後市走勢判斷影響;
2、正股下跌,權證大幅下跌,其下跌幅度超越正股上漲幅度。認購權證為合理表現,認沽權證蘊含投資機會;
3、正股上漲,權證未上漲或上漲幅度小於正股幅度。認購權證蘊含投資機會,認沽權證表現受後市影響更多;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可以通過准確預測權證溢價率的變化,配合對正股走勢的判斷,發現權證市場中合適的買點及賣點。
❸ 轉股溢價率,是什麼意思
債券的價格主要通過轉股價值和轉股溢價率來決定,計算公式是轉股價值等於100除以轉股價乘以正股現價,轉股溢價率 等於轉債現價減轉股價值然後除以轉股價值。
轉股溢價率指的是可轉債市價,相當於其轉換後價值的溢價水平,投資者將可轉債轉換成股票後,花費的成本比股票的市場價格高估的幅度,轉股溢價率越高可以轉換債券的持股就會越少,反之轉股溢價率越低,可轉換債券的持股就會越多,當股份的轉股溢價率為負數的時候,則表示有無風險套利的機會。
這里舉個例子,假如一家公司發行了可轉債,該公司當天的股票價格為10元,轉股價格還是按照上市時的股價為100元,如果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這個時候一個債券可以轉換十支股票,如果這個時候將債券轉換出去,轉換出來的股票價值為100元,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轉股溢價率為0。
如果股票的價格上漲到20元每股,轉股價格還是按照上市時的股價,每支債券的價格為100元,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一隻債券任然可以轉換成五支股票,如果在這個時候轉股,轉股後賣出的錢為20元,實際上債券的價格就為20元,這個時候就可以認定為股票相當於債券是溢價的,債券相當於股票是負溢價的,此時的轉股溢價率是-50%。
如果股票下跌到5元每股,轉股價格還是按照上市時的股價為100元,如果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每隻債券仍然可以轉為十支股票,若此時可以轉股,轉股後賣出的錢為50元。但由於債券此時仍然是100元,實際債券此時應該值50元。所以債券相當於股票是溢價的所以此時的轉股溢價率應該是100%。
可轉債的轉債價格為100元,轉股價格在發行可轉債的時候就已經確定好了,轉股溢價率越低,轉股的價值就越大,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
❹ 股票的溢價率是怎麼算的
A股五輪破發潮
第一輪破發潮:2004年6-8月
當年6月14日掛牌上市的廣汽長豐(已退市)上市首日雖然微漲6.5%,但上市後第五天破發。6月29日上市的山東鋼鐵(600022)盤中破發。中小板上市公司蘇泊爾(002032)首日收盤價就較發行價暴跌8.27%。緊接著,宜華健康(000150)、美欣達(002034)相繼在上市首日破發。
第二輪破發潮:2010年1-2月
當年1月,中國化學(601117)、正泰電器(601877)、台基股份(300046)等公司相繼在上市後10天內跌破發行價。1月28日,中國西電(601179)成為本輪首家在上市首日破發的公司。在隨後的2月中旬,高樂股份(002348)、漫步者(002351)、中國一重、興民智通(002355)、赫美集團(002356)、齊星鐵塔(002359)相繼在上市首日破發。
第三輪破發潮:2010年5-7月
第三輪新股破發潮出現在2010年5-7月。據統計顯示,這段時間里有22家新股公司上市首日收盤價低於發行價,另有40多家公司在上市後60個交易日內股價曾跌破發行價。這段時間典型的代表是中小板上市公司海普瑞(002399),其以每股高達148元的發行價,成為當時新股中的股王。
第四輪破發潮:2011年1月-2012年1月
這輪破發潮是A股歷史上時間最長、破發個股最多的一輪。據統計顯示,在此期間,兩市共發行了290隻新股,其中60個交易日內跌破發行價的高達199隻,破發率高達68.6%。其中,有83隻新股上市首日就直接破發,最為典型的是華銳風電、龐大集團(601258)等,當時頂著「風電第一股」光環的華銳風電,以90元超高價格發行,上市首日就被二級市場投資者拋棄,收盤至81.37元,大跌9.59%。龐大集團更是在上市首日重挫23.16%。
請不要誤導人,新股上市破發的比比皆是,特別是熊市時期。。。。。。所以,希望答案嚴謹!!
❺ 股票溢價率是什麼意思 大宗交易溢價率為負10
大宗交易溢價率為負時,就表示折價了。
❻ 股票溢價率為負數什麼意思
股票一般都有面值,也就是這個股份有限公司注冊時的股本。假如a公司注冊時注冊資金是100萬,那麼其股本也就是100萬股,每股股票的面值就是1元。
隨後公司經營良好,有個盈利,盈利可以用來派發現金紅利,也可以用來轉增股本,還可以留存作為未分配利潤(也就是凈資產減去面值後的溢價部分)。轉增股本是怎麼回事呢?轉增就是把盈利作為新的注冊資本,注冊到公司中去。假如a公司現在有100萬的未分配利潤,那麼它就可以選擇每10股轉增10股,也就是說原來的一股變成了現在的2股,原先一股的權益是現在2股的權益。
在股票在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ipo)時,一般不可能按照凈資產來發行。發行價格一般高於凈資產,那麼高出凈資產的部分就是股票溢價。高出凈資產部分的發行收入就是溢價收入。比如a公司上市,股本是5000萬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凈資產是5元,那麼股本對凈資產的溢價就是每股4元,發行價格假設為每股10元,新發行數量為5000萬股,那麼每股的股票價格對凈資產的溢價就是5元,溢價收入為(10元-5元)5千萬=2.5億。式中10元為發行價格,5元為凈資產,所以括弧中就是每股溢價,5千萬是發行數量,所以2.5億就是溢價收入。
❼ 股票溢價是什麼意思,溢價在什麼范圍才是正常呢謝謝
1.
股票溢價這一個問題網友們已經做出了正確的回答,下面幫你轉達一下,方便你的工作.
面值是1元,這是資本核算價。益價是對它資本的預期價.
比如中行,它的資本值10億,它發行10億股,這樣面值是1元,但它的資產是可以升值的,這樣平均到每股就不是1元了,可能2年後就是3元,5年後就是10元,所以通過對它未來盈利能力的計算,中行的發行價定在了3.08元。
2.溢價在什麼范圍才是正常呢?成長性的中小板股票,在20倍以內,大盤股的在6-9倍.溢價的判斷與預測關鍵看該股的成長性,其他都不是關鍵的.
❽ 什麼是股票溢價率
股票是沒有溢價率的,權證才有
溢價率就是在權證到期前,正股價格需要變動多少百分比才可讓權證投資者在到期日實現打和。溢價率是量度權證風險高低的其中一個數據,溢價率愈高,打和愈不容易。
認購權證溢價率=[(行權價+認購權證價格/行權比例)/標的證券價格—1]×100%
簡單而言,投資者可以將溢價率視為投資成本之一。舉例來說,某認購權證的行權價100元,正股現價95元,權證現價1元,行權比例1:1。按此計算,該認購證的溢價率是6.3%,換言之,若投資者以現價買入認購證並持有至到期,相關正股必須上升至少6.3%至大約101元以上,該投資者才可以保本。
❾ 股票溢價率是什麼意思
溢價率,就是在權證到期前,正股價格需要變動多少百分比才可讓權證投資者在到期日實現打和。溢價率是度量權證風險高低的其中一個數據,溢價率愈高,打和愈不容易。
溢價率是權證價值分析中的一個重要指標,它體現的是權證價格與其行權價格相對於正股價格的偏離程度。
由於溢價率本身是一個相對值,它是權證的持有成本與正股價格的一個比值,通常情況下為正值,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它會變成負值,也就是權證的折價。
(9)股票交易溢價率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溢價率
溢價率,就是在權證到期前,正股價格需要變動多少百分比才可讓權證投資者在到期日實現打和。溢價率是度量權證風險高低的其中一個數據,溢價率愈高,打和愈不容易。
回到溢價率的實際意義中來,由於溢價率本身是一個相對值,它是權證的持有成本與正股價格的一個比值,通常情況下為正值,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它會變成負值,也就是權證的折價。
僅僅通過判斷溢價率的高低從而決定權證的投資價值,是不科學的。因為溢價率是一個動態值,它隨著正股價格與權證價格同時變化。因此,我們在使用溢價率時,切忌只看溢價率,而不看正股的走勢。
❿ 股市中大宗交易的折價交易和溢價交易什麼意思
大宗交易的價格超過收盤價,叫溢價,低於收盤價叫折價。通常低10%左右,甚至有的時候低20% 。也就是說無論是折價率和溢價率都是基於股票當前的價格來表示的。
所謂折價也就是打折了,所以可以看成是大宗交易的價格比目前股價要低。溢價也就是滿了溢出來了,所以是大宗交易的價格比目前價格要高。
一般情況折價多的對股票本身不好,跌的居多;溢價則對股票走勢有正面影響;但現在也有很多機構等通過大宗交易買入後在二級市場拋,達到砸盤的效果,從而達到其它目的。
資料拓展
根據大宗交易規則,受讓方(接盤者)在順利過戶後,即可隨時在二級市場拋售。今年以來八成多的股票以低於當日收盤價的價格廉價賣出,為接盤者在二級市場上提供了不菲的獲利空間。
在目前沒有更為完善的約束機制的條件下,接盤者會很快地將低價獲得的股票在二級市場上拋售,從而增加了二級市場上的拋售壓力。
在此過程中,大小非也通過大宗交易平台輕松拋出了手中廉價獲得的股票。通過大宗交易平台交易的雙方都有獲利,而吃虧的便是那些在二級市場上接盤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