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交易佔gdp
① 購買普通股票計入GDP中麽
不計入,購買股票只是一種資金轉移方式,相當於股民吧錢交給企業去進行增值,企業用融到的資金去進行生產投資才計入
藽,如果覺得還可以的話就個採納。。。:最佳「就感激不盡了,新手上路多多關照。。。。
② 股票交易額佔GDP的比重這個指標的經濟意義是什麼麻煩解釋詳細點,謝謝!
金融業產業結構優化效應的計量檢驗
本文所採用的數據主要來自於中國統計年鑒、中國金融年鑒、中國證券期貨年鑒、國家統計局網站和各省統計局網站,時間跨度為2000-2006年,截取的樣本區域包括東部10省區市和中部6省區(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5年區域最新劃分方法,東部地區包括河北、北京、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和海南,原來被劃人東部省區的遼寧省現在和黑龍江、吉林一起被歸類為東北三省,中部省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本文收集了16省區從2000年-2005年共6年的縱列數據樣本共96個,選取產業結構的高度化指標作為因變數,根據克拉克的三次產業分類法,第一產業的比重將逐漸下降,第二、三產業的比重將日趨增加,而產業結構的提升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金融產業的演進有助於加速實體部門的增長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因此這里選取第二、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upgrade)作為反映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度量指標,銀行信貸規模佔GDP的比值(bank)和股票交易額佔GDP的比重(capital)為自變數指標,分別反映銀行發展指標和資本市場發展指標。考慮到時間跨度對回歸結果的影響,在回歸中引入了年份虛擬變數,以2000年為基準年份(year)。為反映地域差別的影響,引入地理虛擬變數(district),以中部地區為基準區域。
銀行業的發展對某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具有顯著影響,銀行信貸規模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會導致產業結構升級6個百分點,且在0.2%的水平上顯著;股票交易額佔GDP的比重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會導致產業結構升級0.3個百分點,但是其顯著性大大降低,較大的p值是對H0懷疑的弱證據,這一方面和變數的設置有關,即我們採用股票交易額而非股票市值使分析產生一定的偏差;另一方面則是由於股票交易額的異常波動所導致,如2005年,由於市場處於調整之中,全國大多數省份證券交易額下降,全年有20個省(市)股票基金交易額出現20%以上的負增長。我們發現產業結構的升級效應的大小也與地理區域的分布有關,其在2.1%的水平上顯著,這說明由於中部地區金融業發展的相對滯後影響其對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效應的發揮,並且已經對該地區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帶來負面效應,而東部地區的良好區位,已經形成一種循環累積效應,相對於中部地區,其金融業的產業結構優化效應要高出4個百分點。從年虛擬變數的系數變化模式本身可以看出,金融業發展帶動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效應日趨明顯,如2002年與基年2000年相比,金融業的產業優化效應提高了0.4個百分點,而2003、2004和2005年與基年相比,其產業優化效應分別提高了約4.5個百分點、1.1個百分點和5.1個百分點,鑒於三次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所不同(產業拉動指GDP增長速度與各產業貢獻率之乘積):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10.1個百分點,其中,第二產業的拉動貢獻佔到5.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為4個百分點。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10.2個百分點中,第二、三產業的拉動作用分別佔5.6和4個百分點,因而需要加大產業結構中第二、三產業的比率從而更好地發揮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而金融業在提升地區或國家的產業結構過程中其地位至關重要,本文的計量結果也有力地驗證了該結論。
③ 中國股市和GDP
一般而言,股價與GDP之間是正相關關系,即GDP增長較快,股市會向好;反之,GDP回落,股市會回落。但股市與宏觀經濟之間的關系是在時間區間較大(以十年甚至百年為考察期)的情況下才成立的,在短期內是不成立的。股市與GDP之間的關系好像狗如主人的關系,主人帶著狗走路時,主人從A地走到B地,假設走了1公里。狗跟隨主人也從A地走到B地,但期間狗可能走了5公里,因為它總是不停地前後走動。
如果機械地理解股市與GDP之間的關系,則會導致荒謬的結果。比如說,2001年至2005年,我國宏觀經濟非常好,但股市是熊市;同樣的,2005年至2007年,宏觀經濟並沒有出現很大的變化,但股市卻漲了5倍。
可見我國股市的短期(甚至是中期)波動其實都不能用經濟基本面來解釋的,
④ 2020年股市佔GDP百分之七十剩下百分之三十是哪個領域的
這個標准哪裡來的?不敢苟同!如果股市佔GDP30%都不得了!感覺不太可能!一年的印花稅才1000多億!
⑤ 購買普通股票是否計入gdp
不計入。
購買普通股票不計入GDP。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不把股票買賣計入GDP是因為: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用最終產品和服務計量的,即最終產品和服務在該時期的最終出售價值。股票市場沒有生產產品或者服務,不屬於GDP要計入的范圍。
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的買賣,僅僅意味著金融產品所有權的轉移,不意味著增加新的GDP,所以不計入GDP。
拓展資料:
一、哪些股票可以進行維權索賠
根據《證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等司法解釋,上市公司存在虛假陳述並被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因上市公司的虛假陳述行為而導致虧損的投資者可以要求賠償,賠償范圍包括投資差額、傭金、印花稅及利息損失。虛假陳述具體包括四種:虛假記載,是指信息披露義務人在披露信息時,將不存在的事實在信息披露文件中予以記載的行為。誤導性陳述,是指虛假陳述行為人在信息披露文件中或者通過媒體,作出使投資人對其投資行為發生錯誤判斷並產生重大影響的陳述。
二、股票索賠的過程
股票索賠的過程大致分以下步驟:證監會(局)立案調查→行政處罰決定書→法院立案 → 法院審判
1、立案調查時間一般6個月,最短的37天(雅百特),最長二年以上。一旦被立案調查,說明已掌握違法的初步證據,一般會被證監會行政處罰。
2、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是法院立案的前置程序,一般在處罰告知書或決定書下達後法院才會正式立案(雖然現在已經取消前置規定,但審理時還是會考慮處罰決定書)。
3、股票維權准備工作一般從上市公司公告收到證監會立案調查通知書之日起就開始了,因為立案調查後的交易會對股票索賠產生很大的影響。
⑥ 購買普通股票是否算入GDP
不算。
因為GDP核算的生產范圍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1、生產者提供或准備提供給其他單位的貨物和服務的生產;
2、生產者用於自身最終消費或資本形成的所有貨物的自給性生產;
3、自有住房擁有者為自己最終消費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務,以及付酬的自給性家庭服務生產。
而股票交易是通過證券交易所買賣股票,不在以上三者范圍內,所以購買普通股票不算入GDP。
(6)股票交易佔gdp擴展閱讀:
GDP計算過程
1、初步估計過程在每年年終和次年年初進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數據只是一個初步數,這個數據有待於獲得較充分的資料後進行核實。
2、初步核實過程在次年的第二季度進行。初步核實所獲得的GDP數據准確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重要資料,因此相應的數據尚需要進一步核實。
3、最終核實過程在次年的第四季度進行。這時,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種統計資料、會計決算資料和行政管理資料基本齊備。與前一個步驟相比,它運用了全面、細致的資料,所以這個GDP數據顯得就准確些。
⑦ 股票屬於gdp嗎
不包括。
gdp的測算有三種方法:
生產法: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
收入法: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
支出法: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
⑧ 股票市值佔GDP的比率是
不是佔GDP的比率
而是計算的某個時點或大致某個時期的證券市場股票市值
與
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
用此衡量一個社會資產證券化的程度
不是佔比,只是比率!
⑨ 股票算不算GDP
肯定不算。
股票、外匯、基金等等,在資本流動過程中,並沒有直接產生新的價值。因為是零和游戲,有人賺錢就有人虧錢,沒有一個增值的過程,因此不算入GDP裡面。
股票等金融手段,通過資本流動的確產生了間接價值,但這些間接價值在計算最終產品的時候,已經被計算在GDP中。因此,為了防止重復計算,金融流通產生的間接價值也被GDP排除了。
⑩ 購買普通股票是否計入GDP
不會計算的,但是證券公司收取的代理費會計入GDP.
如果你是學經濟的話,你就知道計算GDP有兩套方法,一個是直接法投資+消費,一種是間接法計算增加值.
因為我們買股票不是消費,也不是投資,只是換了一下投資的主體而已,但是如果公司募集的自己用於企業投資的話,要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