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交易 » 中國股票交易額佔gdp比重

中國股票交易額佔gdp比重

發布時間: 2022-01-09 00:46:37

① 中國股市和GDP

一般而言,股價與GDP之間是正相關關系,即GDP增長較快,股市會向好;反之,GDP回落,股市會回落。但股市與宏觀經濟之間的關系是在時間區間較大(以十年甚至百年為考察期)的情況下才成立的,在短期內是不成立的。股市與GDP之間的關系好像狗如主人的關系,主人帶著狗走路時,主人從A地走到B地,假設走了1公里。狗跟隨主人也從A地走到B地,但期間狗可能走了5公里,因為它總是不停地前後走動。

如果機械地理解股市與GDP之間的關系,則會導致荒謬的結果。比如說,2001年至2005年,我國宏觀經濟非常好,但股市是熊市;同樣的,2005年至2007年,宏觀經濟並沒有出現很大的變化,但股市卻漲了5倍。

可見我國股市的短期(甚至是中期)波動其實都不能用經濟基本面來解釋的,

② 我國股市總量佔GDP比例多大是否正常

發展中國家一般來說,股市都在80%以上,股市佔GDP的比重都在80%以上,發達國家更不用說了,像美國,股市市值相當於GDP的200%,在歐洲大概也在80%、90%到100%這樣的水平。

③ 我國股票市場總市值與GDP之比多少是合理的

巴菲特提出一個判斷市場估值高低的原則:市場總市值與GDP之比的高低,反映了市場投資機會和風險度。如果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DP的比率在70%~80%之間,則買入股票長期而言可能會讓投資者有相當不錯的報酬
由於美國和英國大量的國外上市企業,他們股票總市值佔GDP高位常常在150%以上,屬於高位區域。所以當比率在70%~80%之間,就是低谷區域了。大致相當於高位的一半的位置。

目前我們3000點的位置,大概這個比值是70%,是不是就低估了呢?

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我們的股票市場不僅沒國外企業,國內的許多優秀企業都跑到國外上市去了。2000年這個比值最高只有48%;05年最低的時候這個比值只有17.7,07年最高有127%;08年最低的時候又降到43%,今年6月15日的時候,比值又變成110%。發生這個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國家核心的企業多數已經上市了在這幾年中。

按照最近目前最高值與最低值的對比來看,最高值與最低值應該在0.4-0.5的樣子,考慮到從前兩年開始,又有一批股票上市,我們把比值提高一些,大概在0.45-0.55,或者0.5-0.6。所以按照巴菲特的理論,在中國的具體情況這個比值應該是45%~60%之間,取中位數,同樣也是對比美國,大概就是gdp的一半的位置50%的樣子吧。對應的點位是2400點的位置。

④ 2020年股市佔GDP百分之七十剩下百分之三十是哪個領域的

這個標准哪裡來的?不敢苟同!如果股市佔GDP30%都不得了!感覺不太可能!一年的印花稅才1000多億!

⑤ 證券市場總市值佔GDP的比重有什麼含義

我國證券市場只有十年的歷史,但其發展速度卻是罕見的。至2000年底,在上海、深圳兩地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超過1000家,企業從股票市場籌集的資金累計已超過4000億元,上市企業市值佔GDP的比重已超過了50%。證券市場的作用愈來愈大,並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 十年來,我國證券市場對發展和改革功不可沒。首先,企業從股票市場融入了大量資金,為企業緩解資金困難、特別是為國有企業脫困立下了汗馬功勞。其次,企業上市融資畢竟促進了企業改革,促進了傳統的國有企業向現代公司制度邁進。再次,出現了所謂的財富效應,一些證券投資者的財富因此而增加,特別是在證券市場發展的前幾年,不少人在證券投資中積累了財富。 但是,僅僅根據這些並不能對我國的證券市場作一個全面的評價。問題的關鍵在於,證券市場的功能絕對不只是幫助企業融資、改制,也不是為了實現財富效應。盡管融資功能是證券市場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但決不是全部。事實上,與融資功能相聯系的是,證券市場應該比傳統的銀行體系更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主要依賴於證券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投資變現功能和風險分散功能。

⑥ 股市總市值與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怎麼計算

股市總市值/GDP數值嘛,這有什麼難算的。 查市值去兩交易所網站,查GDP去國家統計局網站。

股票交易額佔GDP的比重這個指標的經濟意義是什麼麻煩解釋詳細點,謝謝!

金融業產業結構優化效應的計量檢驗

本文所採用的數據主要來自於中國統計年鑒、中國金融年鑒、中國證券期貨年鑒、國家統計局網站和各省統計局網站,時間跨度為2000-2006年,截取的樣本區域包括東部10省區市和中部6省區(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5年區域最新劃分方法,東部地區包括河北、北京、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和海南,原來被劃人東部省區的遼寧省現在和黑龍江、吉林一起被歸類為東北三省,中部省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本文收集了16省區從2000年-2005年共6年的縱列數據樣本共96個,選取產業結構的高度化指標作為因變數,根據克拉克的三次產業分類法,第一產業的比重將逐漸下降,第二、三產業的比重將日趨增加,而產業結構的提升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金融產業的演進有助於加速實體部門的增長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因此這里選取第二、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upgrade)作為反映產業結構高度化的度量指標,銀行信貸規模佔GDP的比值(bank)和股票交易額佔GDP的比重(capital)為自變數指標,分別反映銀行發展指標和資本市場發展指標。考慮到時間跨度對回歸結果的影響,在回歸中引入了年份虛擬變數,以2000年為基準年份(year)。為反映地域差別的影響,引入地理虛擬變數(district),以中部地區為基準區域。

銀行業的發展對某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具有顯著影響,銀行信貸規模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會導致產業結構升級6個百分點,且在0.2%的水平上顯著;股票交易額佔GDP的比重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會導致產業結構升級0.3個百分點,但是其顯著性大大降低,較大的p值是對H0懷疑的弱證據,這一方面和變數的設置有關,即我們採用股票交易額而非股票市值使分析產生一定的偏差;另一方面則是由於股票交易額的異常波動所導致,如2005年,由於市場處於調整之中,全國大多數省份證券交易額下降,全年有20個省(市)股票基金交易額出現20%以上的負增長。我們發現產業結構的升級效應的大小也與地理區域的分布有關,其在2.1%的水平上顯著,這說明由於中部地區金融業發展的相對滯後影響其對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效應的發揮,並且已經對該地區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帶來負面效應,而東部地區的良好區位,已經形成一種循環累積效應,相對於中部地區,其金融業的產業結構優化效應要高出4個百分點。從年虛擬變數的系數變化模式本身可以看出,金融業發展帶動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效應日趨明顯,如2002年與基年2000年相比,金融業的產業優化效應提高了0.4個百分點,而2003、2004和2005年與基年相比,其產業優化效應分別提高了約4.5個百分點、1.1個百分點和5.1個百分點,鑒於三次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所不同(產業拉動指GDP增長速度與各產業貢獻率之乘積):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10.1個百分點,其中,第二產業的拉動貢獻佔到5.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為4個百分點。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10.2個百分點中,第二、三產業的拉動作用分別佔5.6和4個百分點,因而需要加大產業結構中第二、三產業的比率從而更好地發揮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而金融業在提升地區或國家的產業結構過程中其地位至關重要,本文的計量結果也有力地驗證了該結論。

⑧ 股票市值佔GDP的比率是

不是佔GDP的比率
而是計算的某個時點或大致某個時期的證券市場股票市值

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
用此衡量一個社會資產證券化的程度
不是佔比,只是比率!

⑨ 中國投資佔GDP比重

新華網北京1月25日電(記者劉錚、劉羊暘)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25日宣布,初步核算顯示,2006年我國GDP為209407億元,增長10.7%,增速比上年加快0.3個百分點。 「2006年國民經濟總體呈現增長速度較快、經濟效益較好、價格漲幅較低、群眾受惠較多的良好發展態勢,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增強,實現了『十一五』良好開局。」謝伏瞻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這樣,從2003年開始,我國經濟增長率一直在10%平台上加速。2003年的增長率為10.0%,2004年為10.1%,2005年為10.4%。 「2006年,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不失時機地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措施,有效地避免了經濟運行由偏快轉向過熱。」謝伏瞻說。 初步核算顯示,2006年四個季度的全國GDP增速分別為10.4%、11.5%、10.6%和10.4%,在宏觀調控政策效應下,經濟運行總體比較平穩。 統計顯示,2006年我國糧食再獲豐收,全年產量超過49000萬噸。工業生產快速增長,效益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6%,實現利潤增長31.0%。 投資增幅回落,消費增速加快。2006年,全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0%,增速比上年回落2.0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7%,增速加快0.8個百分點。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全年進出口總額17607億美元,同比增長23.8%;順差達1775億美元,比上年增加755億美元。 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5%,漲幅比上年回落0.3個百分點。 城鄉居民收入加速增長。2006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10.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7.4%,增幅均比上年加快。 謝伏瞻同時表示,當前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包括農業基礎仍然脆弱,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投資消費關系不合理,國際收支不平衡和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仍比較突出;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任務仍十分艱巨。 「展望2007年,總的看,有利於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仍佔主導地位。2007年國民經濟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謝伏瞻表示。

熱點內容
理論上哪些基金適合止盈 發布:2025-04-30 18:36:34 瀏覽:440
炒股不做短線什麼意思 發布:2025-04-30 18:36:33 瀏覽:820
炒股如何計算自己的成交均價 發布:2025-04-30 18:16:01 瀏覽:370
廣東為什麼好多人買數字貨幣 發布:2025-04-30 18:02:23 瀏覽:827
如何做股市投資人 發布:2025-04-30 17:22:19 瀏覽:950
如何買印度指數基金 發布:2025-04-30 17:05:09 瀏覽:717
股市上的畢業照是什麼樣子 發布:2025-04-30 16:59:58 瀏覽:461
1996年股災退市的股票 發布:2025-04-30 16:55:10 瀏覽:365
股票資產負債怎麼看股權 發布:2025-04-30 16:34:36 瀏覽:760
蕊能科技股票診斷 發布:2025-04-30 16:10:44 瀏覽: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