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金融是如何形成的
① 金融成長史,中西方的金融體系是怎麼發展而來的
最近我開始學金融了,我會把自己每天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我們一起成長,擴大知識邊界~
從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秦始皇就實施了高度中央集權的帝王專制制度,權力高度集中,皇上的權力至高無上。
後來漢武帝頒布了「官山海」政策,由國家專營鹽業、礦產及採取各種方式控制山林川澤。把核心商業國有化,買鹽、買鐵等都需要找國家買。
這種集中資源,統一市場的方式,讓當時的中國商業快速發展,形成了「中央貨幣財政體系」。
「中央貨幣財政體系」有它的利弊:
1、利,貨幣統一,金融體系飛速發展;
2、弊,民間工商力量薄弱,信用脆弱。
這樣的「中央貨幣財政體系」影響至今,比如 早年A股的設立就是為了為國企融資 ,所以設置了很多歧視性條款:配額制、國內注冊、非流通法人股等等。而銀行存款利率這么低,也是為了國有企業能夠使用低成本的資金。也因為這種向國有企業的資源傾斜,中小微企業只能找到高額利息的貸款,民間金融的需求被長期壓抑,導致了瘋狂的屁to屁~
當然,A股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也在逐步開放,為更多優質企業實現融資,限制性條款也在減少。
總的來說,中國的金融基因是從上至下的集權體系~
歐洲一直是多國並存的狀態, 11~14世紀歐洲的「聖殿騎士團」 ,一開始是藉助自己的軍事力量護送朝聖者,後來發展了跨國異地匯款業務 ,成了財務託管和貨幣兌換商,扮演了銀行的角色 ,奠定了歐洲的金融基礎。
隨著「聖殿騎士團」逐步衰落,歐洲各國發展起了自己本國的銀行,並形成了 以銀行為中心的分權制衡信用體系 。相互制約的分權信用體系,取代了「聖殿騎士團」一家獨大的情況。
美國建國是13個殖民地組成的聯邦制國家,殖民地之間的相互獨立性很強,所以美國延續了歐洲分權制衡的信用體系。
總的來說,歐洲的金融基因是相互制衡的分權體系~
了解了雙方的基因不同,我們就是為了避免簡單的「拿來主義」。我們要了解歷史,並用因地制宜的眼光看待和推動發展。
相關推薦:
一、人生篇
你擁有的最寶貴的能力是什麼?
想要實現財富自春答由?你要先懂得這些道理!
二、金融篇
金融第一定理:時間的價值 原來時間真的就是金錢!
金融第二定理:資金的聚集 終於明白為什麼要隨份子
二、寫作篇
我和的故事:遇見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你
日更教會我的那些事:高效輸出,不負韶華不負君
10w+萬能寫作法:每個人都能成團燃為寫作高手
三、管理篇
管理者必學:怎麼實現業績?向上管理很關鍵
管理晉級:從經理到總監 掌握系統管理方法
管理晉級:從員工到經理 你以為是以身作則 其實只是累夠嗆
管理者必學:知人善用 留不住人那就留住心
管理者必學:知人善用 你的公司有懶螞蟻嗎?
管理者必學:知人善用 你知道怎麼培養蘑菇嗎?
管理者必學:知人善用 你選對人了嗎?
管理者必學:好的管理系統 讓壞人也變好
管理者必學:管理的本質是什麼?
管理者必學:激發善意的5大法寶 對症下葯
四、職場篇
職場人必學:企業能量模型之放大器 全渠道營銷
職場人必學:1個銷售公式+3大營銷法寶 讓銷量暴漲
職場人必學:企業能量模型之打造爆款產品!
職場人必學:企業能量模型之4大產品定價法!猜猜誰能出高價
職場人必學:企業能量模型之5大營銷理論!寧做雞頭不當鳳尾
職場人必學的5個消費者心理學原理!你的貴婦臉要用貴婦膏
職場人必學的5個行為經濟學原理!不買最好的只買最貴的
職場人必學的5個微扒或慧觀經濟學原理!先救老婆還是先救老媽?
職場人必學的5個宏觀經濟學原理!工作100年也買不起房
② 金融專業的歷史起源
金融、金融學均為現代經濟產物。古代主要是農耕、農業經濟,主要是易貨和簡單的貨幣流通,根本不存在金融和金融學。如在中國,一些金融理論觀點散見在論述「財貨」問題的各種典籍中。它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最早形成於西方,叫「貨幣銀行學」。近代中國的金融學,是從西方介紹來的,有從古典經濟學直到現代經濟學的各派貨幣銀行學說。
20世紀50年代末期以後,「貨幣信用學」的名稱逐漸被廣泛採用。這時,開始注意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下的金融問題進行綜合分析,並結合中國實際提出了一些理論問題加以探討,如:人民幣的性質問題,貨幣流通規律問題,社會主義銀行的作用問題,財政收支、信貸收支和物資供求平衡問題等等。不過,總的說,在這期間,金融學沒有受到重視。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的金融學建設進入了新階段,一方面結合實際重新研究和闡明馬克思主義的金融學說,另一方面則扭轉了完全排斥西方當代金融學的傾向,並展開了對它們的研究和評價;同時,隨著經濟生活中金融活動作用的日益增強,金融學科受到了廣泛的重視;這就為以中國實際為背景的金融學創造了迅速發展的有利條件。
金融學研究的內容極其豐富。它不僅限於金融理論方面的研究,還包括金融史、金融學說史、當代東西方各派金融學說,以及對各國金融體制、金融政策的分別研究和比較研究,信託、保險等理論也在金融學的研究范圍內。
在金融理論方面主要研究課題有:貨幣的本質、職能及其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銀行的職能以及它們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質和作用;在現代銀行信用基礎上組織起來的貨幣流通的特點和規律;通過貨幣對經濟生活進行宏觀控制的理論等等。
③ 金融業的歷史發展
金融業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寺廟和公元前 6世紀希臘寺廟的貨幣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業務。公元前5~前3世紀在雅典和羅馬先後出現了銀錢商和類似銀行的商業機構。在歐洲,從貨幣兌換業和金匠業中發展出現代銀行。最早出現的銀行是義大利威尼斯的銀行(1580)。169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這為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確立了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此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業迅速發展,並對加速資本的積聚和生產的集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信用活動為中心的銀行壟斷與工業壟斷資本相互滲透,形成金融資本,控制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命脈。 中國金融業的起點可追溯到公元前 256年以前周代出現的辦理賒貸業務的機構,《周禮》稱之為「泉府」。南齊時(479~502)出現了以收取實物作抵押進行放款的機構「質庫」,即後來的當鋪,當時由寺院經營,至唐代改由貴族壟斷,宋代時出現了民營質庫。明朝末期錢庄(北方稱銀號)曾是金融業的主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票號、官銀錢號等其他金融機構。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現代銀行在中國出現較晚。鴉片戰爭以後,外國銀行開始進入中國,最早的是英國麗如銀行(1845)。隨後又相繼設立了英國的麥加利銀行(即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德國的德華銀行、日本的橫濱正金銀行、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俄國的華俄道勝銀行等。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家銀行是 1897年成立的中國通商銀行。辛亥革命以後,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中國的銀行業開始有較快的發展,銀行逐步成為金融業的主體,錢庄、票號等相應退居次要地位,並逐步衰落。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基本上是與民族資本主義工 商業的發展互為推進的。這表明了金融業與工商業之間的緊密聯系,及其對國民經濟的重要影響。 現代金融業 金融業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從古代社會比較單一的形式,逐步發展成多種門類的金融機構體系。在現代金融業中,各類銀行佔有主導地位。商業銀行是現代銀行最早和最典型的形式,城市銀行、存款銀行、實業銀行、抵押銀行、信託銀行、儲蓄銀行等,雖都經營金融業務,但業務性質常有較大差異,而且,金融當局往往對它們的業務范圍有所限制。現代商業銀行一般都綜合經營各種金融業務。大商業銀行除在本國設有大量分支機構外,往往在國外也設有分支機構,從而成為世界性的跨國銀行。現代大商業銀行通常是大壟斷財團的金融中心。持股公司已成為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金融業的重要組織形式。 與商業銀行性質有所不同的是專業銀行。專業銀行一般由國家(政府)出資或監督經營。其業務特別是信貸業務,大都側重於某一個或幾個行業,並以重點支持某些行業的發展為經營宗旨。 中央銀行的建立是金融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現代金融業中,中央銀行處於主導地位。它是貨幣發行銀行、政府的銀行和銀行的銀行,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的金融政策,調節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一般也是金融活動的管理與監督機關。 除銀行外,現代金融業中還包括各種互助合作性金融組織(如合作銀行、互助銀行、信用合作社或信用組合等)、財務公司(或稱商人銀行)、貼現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金融咨詢公司、專門的儲蓄匯兌機構(儲金局、郵政儲匯局等)、典當業、金銀業、金融交易所(證券交易所、黃金交易所、外匯調劑市場等)和資信評估公司等等。現代金融業的經營手段已十分現代化,電子計算機和自動化服務已相當普及。
金融學(Finance)是研究價值判斷和價值規律的學科。主要包括傳統金融學理論和演化金融學理論兩大領域。
人類已經進入金融時代、金融社會,因此,金融無處不在並已形成一個龐大體系,金融學涉及的范疇、分支和內容非常廣,如貨幣、證券、銀行、保險、資本市場、衍生證券、投資理財、各種基金(私募、公募)、國際收支、財政管理、貿易金融、地產金融、外匯管理、風險管理等。
金融學領域的學科交叉與創新發展的趨勢非常明顯,涌現出許多引人注目的新興邊緣學科,如演化金融學(Evolutionary Finance)就是介於生物學和金融學的一門邊緣科學,演化證券學則是介於生物學和證券學之間的邊緣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