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市場的結構是什麼
Ⅰ 市場主導型模式與銀行主導型模式各有什麼優缺點中國目前的金融結構是怎樣的
一,市場主導優點是:可以直接融資,且配置效率高。
缺點是要求該區市場的證券化程度要高,流動性要好。
銀行主導優點是:銀企關系非常密切,銀行可以直接從根本上控制企業命脈。缺點:是間接融資,資源配置的效率低。容易增加銀行壞賬,增加金融系統風險。(如:日本金融危機)
目前中國是銀行主導模式。
二,我國金融市場結構的現狀
主要是金融市場結構失衡的矛盾比較突出,制約了金融市場整體功能的充分發揮和核心競爭力的進一步提高,使得金融市場結構的廣度、深度和強度效應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當前我國金融市場結構存在的突出問題是:
一方面,從靜態上表現為各個金融子市場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和各金融子市場內部組成要素結構的不均衡。
另一方面.從動態上表現為我國金融市場結構存在著變遷上的被動適應性、升級上的低層次性以及創新上的外生性等問題。
導致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偏重硬體建設.忽視觀念的樹立和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健全與完善;二是偏重數量擴張,忽視金融市場整體功能的發揮與協調:三是偏重局部利益.忽視金融市場全局利益的平衡與兼顧;四是偏重眼前發展,忽視金融市場可持續發展環境的培育與改善。
三,銀行主導型債轉股的優點在於:(1)銀行自身主體設立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子公司,能夠將銀行與企業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項目的主控權將由銀行掌控,能更好地將債轉股的利益保留在本行體系內,還能有效地進行風險隔離,企業風險不會直接向商業銀行轉移。(2)銀行主導型債轉股更加符合「市場化」的要求,可以由實施機構撬動社會資本,向社會投資者募集資金應用到整個債轉股過程中,從而增強資本實力。承擔相關風險的也不是國家信用與政府資金,而是自願從事高風險投資的相關個人與機構。銀行主導型債轉股的缺點在於:如果商業銀行缺乏對轉股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成為股東後很難讓企業價值提升,商業銀行所承擔的風險也並未減小。
Ⅱ 中國金融體系的構成
我國的金融體系主要包括金融組織體系、金融市場體系、金融調控和監管體系三個方面。
金融組織體系主要包括銀行類機構、證券類機構、保險類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銀行類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外資銀行營業性金融機構、外資銀行代表處等。證券類機構包括: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經紀公司、證券投資咨詢機構等。保險類機構包括:保險集團和控股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兼業保險中介機構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包括: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貨幣經紀公司等。
金融市場體系主要包括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其中,資本市場又包括債券市場、股票市場、期貨市場等。
金融調控和監管體系主要包括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其中,中國人民銀行主要負責實施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和提供金融服務,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分別負責對銀行類金融機構、證券類金融機構、保險類金融機構實施監督管理。
Ⅲ 我國的金融機構體系由哪些部分構成圖示思維導圖。
一、我國金融機構體系是以中央銀行為核心,政策性銀行與商業性銀行相結合,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現代金融體系,形成了嚴格分工、相互協作的金融體系格局。
二、我國銀行機構主要包括: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合作銀行、涉外銀行及其分支機構。 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政策性銀行有三家,分別是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商業銀行有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和其它非國有商業銀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即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合作銀行、城市合作銀行等。還有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等。
逐漸形成了一個由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商品期貨市場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等構成的,具有交易場所多層次、交易品種多樣化和交易機制多元化等特徵的金融市場體系。
思維導圖如下: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