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騰訊金融雲智慧員工待遇怎麼樣

騰訊金融雲智慧員工待遇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5-09-19 20:35:59

『壹』 搶占金融雲市場,騰訊、阿里再對決



近日,螞蟻戰略配售基金的消息刷爆了金融圈。在配售基金開始發售後的第二天,參與戰略配售的5隻基金已經有2隻售罄,其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而在螞蟻集團沖擊IPO的同時,它的老對手騰訊也在金融領域持續加碼,在深圳和興全證券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進一步擴大了其在金融 科技 領域的生態布局。不過,目前在國內金融雲市場中,騰訊還是遜色於阿里。

而在數字化浪潮下,國內的金融雲市場開始迅猛增長,這在給金融 科技 領域企業帶來了更多機遇的同時,也讓金融雲市場的競爭加劇。這樣的情況下,騰訊雲能否抓住數字化經濟的機遇,在金融雲市場的博弈中追趕阿里,就值得期待了。

搶占金融雲市場

隨著數字化浪潮來臨,國內金融雲市場硝煙再起。騰訊、阿里、網路、京東這些巨頭,紛紛在金融雲市場發力,使金融雲市場的戰火也越燒越旺。

9月份,京東數科向科創板遞交招股書,和螞蟻集團爭奪金融 科技 IPO第一股;網路旗下的度小滿金融與北京新發地市場合作,打造了農業與金融 科技 合作的新生態;阿里也與光大銀行合作,推動其金融業務的數字化變革。

從這些巨頭頻頻布局金融雲市場也不難看出,金融雲市場已然成為了雲計算廠商新的戰場。 而對於一心想要追趕阿里的騰訊而言,在金融雲市場取得相對優勢,對其至關重要。一方面,騰訊藉助微信強大的社交網路用戶,推動基於微信生態的微金融渠道、雲景開放金融平台等渠道的解決方案的實施;另一方面,騰訊也跟飛虎 科技 等 科技 公司合作,以 科技 推動數字化升級,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從業務布局來看,騰訊依然把微信作為流量入口,以技術推動其在金融雲領域的布局。另外,騰訊也將微信的社交勢能,作為其在支付領域布局的重要屏障重點發力,並以此迅速擴展其整個金融 科技 業務的規模。

而在騰訊迫切擴展其金融 科技 生態的背後,跟它在金融雲市場的尷尬地位不無關系。一方面,支付寶平台不斷擴展的生態讓騰訊受到了正面的挑戰,使其孫碰襲不得不加速布局。另一方面,網路、華為、京東數科這些對手頻頻發力,也迫使騰訊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前有勁敵,後有追兵

在巨頭角逐激烈的金融雲市場中,BAT三家之間的較量一直都未停止。但在三家的競爭中,阿里雲始終居於金融雲基礎建設市場、金融雲解決方案市場的首位。

據IDC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金融雲基礎設施建設市場中,阿里雲以19.4%的市場份額居於首位;而在金融解決方案市場中,阿里雲也以12.1%的市場份額領先行業,騰訊則以7.2%的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三位,緊隨其後的網路占據著6.2%的市場份額。

對比之下,騰訊和阿里在金融雲解決方案的市場份額相差4.9%,而騰訊領先網路的市場份額也僅有1%,領先優勢並不明顯。從市場份額不難看出,騰訊在金融雲市場的地位十分尷尬,前有阿里這個強勁的對手,後有一直追趕的網路,它面臨的挑戰並不小。

不過,BAT三家在金融雲解決方案市場份額相差並不大,這就意味著騰訊仍有機會追趕阿里,而對於位居第四位的網路來說,同樣也有趕超兩家的機會。而對騰訊來說,盡快擴大其在金融雲市場的優勢,才能在和網路的博弈中奠定更大的優勢,同時縮小與阿里的差距。

而騰訊自然也清楚它在金融雲市場的地位,因此不斷推進其金融雲業務的升級,以求獲得更多市場份額。除了和證券企業合作外,騰訊還啟動了金騰計劃,以開放共贏的合作生態向金融雲市場進發。

開啟新生態博弈

隨著國內金融領域C端市場日漸成熟,C端市場吵乎格局也漸漸趨於穩定。這樣的情況下,高度分散的B端市場就成了雲計算廠商拓展業務布局的關鍵,而騰訊也不想錯失這個機會。

今年舉辦的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發布了金騰計劃,通過技術、資金、品牌、推廣等方面的大力投入,與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新的金融生態,進而推動金融機構全面數字化轉型。在這次會議上,騰訊金融總經理胡立明表示,騰訊雲將聯合咨詢公司、中小型產品公司、大中型ISV等多領域企業,共同加速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從業務布局來看,騰訊發布金騰計劃推進金融生態的建設,對其推進B端市場的發則兄展大有裨益。不過,在騰訊加速金融生態布局的同時,它的老對手阿里、網路也在頻頻發力,這就使得金融雲市場的博弈更加激烈。

9月18日舉辦的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的數據技術總監王賽表示,目前阿里將開放行業數據模型、數據化運營、數字化轉型咨詢領域,以技術推動其金融生態建設;網路也與建設銀行合作,擴展其在金融領域的布局。

從網路、阿里的布局來看,兩家都垂涎著金融雲這個億級市場。而在阿里、網路兩家先後發力的情況下,騰訊也在不斷加碼金融生態建設,以全面豐富的金融生態建立壁壘,來進一步增強其在金融雲市場的競爭力。

能否再造一個「朋友圈」?

在戰火猛烈的金融雲市場,雲服務廠商之間的博弈也異常激烈,但各家在布局方面的優勢卻不盡相同。

阿里以支付寶為中心,構建了強大的多場景全品類生態系統平台,並廣受C端用戶的歡迎;網路以AI、雲計算技術為核心,和金融、傳媒、 游戲 等行業的企業合作,推進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騰訊則以微信平台為入口,以數字化支付、小程序生態和多個領域的企業共同推進其金融生態的建設。

另外,數字化經濟也推進了銀行行業「上雲」,這也進一步加強了銀行和雲服務廠商的合作,這對騰訊推進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等銀企合作提供了契機,對加深其在支付領域的生態布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多方面的生態布局下,騰訊在金融雲市場開始積累了不小的勢能。但在巨頭雲集的金融雲市場,騰訊的生態布局能否真正建立壁壘,還是個未知數。

在金融雲市場前路未知的情況下,騰訊卻在不斷加碼布局,也從側面體現了騰訊對金融雲市場的重視。不過在雲計算市場,雖然騰訊雲增勢迅猛,但和阿里雲相比還有著不小的差距,而潛力無限的金融雲市場,自然就成了雙方誌在必得的新戰場。

不過在短期內,騰訊想要趕超阿里,還面臨著很大的難度。因而從總體競爭層面來看,未來兩者的長期博弈仍將持續下去。接下來增長迅猛的騰訊雲,如何繼續在金融雲市場展開廝殺,阿里雲又如何防守值得期待。

『貳』 騰訊雲發布移動金融開發平台TMF 金融雲」諸神之戰「已打響

近日,騰訊雲正式發布新一代移動金融開發平台TMF。該平台通過整合騰訊在移動產品開發、測試、發布、 運營上 的技術能力,為移動金融應用開發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撐和管理。這也成為騰訊雲在金融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

騰訊雖然起步晚,但騰訊金融雲的優勢競爭力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經過場景錘煉的過硬技術能力;二是深入理解金融業務的全場景產品體系;三是騰訊獨有的生態連接能力。騰訊雲此次再出重拳,昭示著雲計算在金融領域的爭奪已是風雨欲來。

金融雲」諸神之戰「已打響!

金融行業涵蓋銀行、信託、保險、證券、期貨等眾多錯綜復雜的領域,每天需處理和分析高頻業務和海量數據,因此在金融行業對雲計算技術的應用需求也尤為強烈。

「金融雲」簡言之就是指面向金融領域的雲計算服務,屬於Fintech金融 科技 的一種。具體是指將金融機構的數據中心、客戶端搬到雲端,提高金融機構的數據處理能力,完善流程,改善客戶體驗,降低運營成本。幫助銀行實現場景化、數字化、規制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所謂上「雲」一般是指銀行除核心系統之外,將非核心業務等系統逐步部署在本行私有雲或行業雲之上。

2016年7月,銀行業上「雲」任務已被監管寫進十三五規劃。

《中國金融業信息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目標:截止「十三五」末期,銀行業面向互聯網場景的重要信息系統全部遷移至雲計算架構平台,其他系統遷移比例不低於60%。今年3月份,銀監會牽頭16家金融機構成立金融雲公司-「融聯易雲」。銀行業「雲」上轉型已經是迫在眉睫,大勢所趨。

隨著以金融雲為代表的金融 科技 對行業賦能的重要性日漸凸顯,BAT等互聯網巨頭、傳統銀行及硬體廠商早已紛紛布局搶占這塊「香餑餑」。

阿里雲始於2013年,可以說是國內最早布局金融領域的雲服務商之一,目前已為中國銀行、廣發銀行、陽光保險、眾安保險、銀河證券、陸金所等知名的金融機構提供雲服務,占據國內金融雲市場最高份額。

騰訊金融雲緊追其後,從2015年初開始深耕金融行業的智慧升級,致力於為金融行業提供全場景的解決方案,努力「雲」中突圍。據悉,目前騰訊金融雲已經服務了超過6000家金融客戶。包括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在內的150多家銀行、40多家保險公司、20多家證券公司以及數千家互聯網金融公司,成為行業內當之無愧的頭部玩家之一。

華為雲則貫徹硬體提供商的一貫風格,構建了從數據中心、伺服器、存儲到雲操作系統等全套的雲計算基礎設施方案。優勢主要在「量身定製」的私有雲服務。另外,憑借華為在IT市場的影響力,在金融雲方面也積累了上百家金融客戶。

當然,在金融雲領域,除了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三巨頭,京東、網路、網易等也在金融雲計算領域頻頻發力,越來越多的銀行也相繼加入到「騰雲駕霧」的隊伍中來。

2017年我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691.6億元,增速34.32%,預計2018-2021年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到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902.6億元。

中國雲計算時代全面開啟,金融行業上「雲」浪潮已經席捲而來,金融雲」諸神之戰「已打響!

賦能中小銀行將成為未來「雲」上之戰的核心競爭焦點

隨著金融行業的競爭愈來愈激烈,雲計算依託於強大數據運算與同步調度能力,為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底層架構支持,與金融行業的深度融合是信息化時代下的必然選擇。因此,未來金融雲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將進一步提升,上雲量也會逐漸成為各銀行的金融 科技 目標之一。

當然,除了有實力自行部署金融雲的互聯網巨頭們和大型銀行們,金融雲服務也是中小銀行謀求數字化轉型的剛需。但對於中小型銀行而言,自建私有雲是一個資源消耗大的系統性工程,中小型銀行既缺少資金投入又無技術支撐,自行部署金融雲的難度較大。而通過雲服務商的金融雲平台,中小銀行的 科技 投入成本會大幅降低,因此他們也成為了金融雲計算這筆生意的主要需求方。

在金融雲計算領域,互聯網巨頭和各大銀行還都處於創新和嘗試的階段,但可以肯定的是,如何賦能中小銀行將成為未來「雲」上之戰角逐的焦點。

放眼未來,金融行業在雲計算方面的應用標准將會越來越明確,應用范圍會越來越廣闊,金融 科技 後半場這場「雲」上之戰將誰主沉浮,讓我們拭目以待!

熱點內容
怎麼開通理財通里的安全卡 發布:2025-09-19 20:40:32 瀏覽:501
騰訊金融雲智慧員工待遇怎麼樣 發布:2025-09-19 20:35:59 瀏覽:424
期貨開盤如何下單 發布:2025-09-19 20:34:56 瀏覽:462
海外嘉實基金最高是多少價格 發布:2025-09-19 20:12:26 瀏覽:453
如何打擊別國的貨幣信用 發布:2025-09-19 20:02:36 瀏覽:396
維修基金如何確定是否有效 發布:2025-09-19 20:00:36 瀏覽:273
黃金期貨的錢如何提現 發布:2025-09-19 19:33:08 瀏覽:606
新手買基金怎麼看盤 發布:2025-09-19 19:23:59 瀏覽:402
什麼是數字貨幣漲跌幅 發布:2025-09-19 19:12:59 瀏覽:91
如何最快買入新出的虛擬貨幣 發布:2025-09-19 18:50:29 瀏覽: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