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理財總是在交智商稅
發布時間: 2025-09-20 12:48:41
A. 你在理財的過程中,曾經踩過哪些理財的坑呢
第1、 盲目追求高回報。
很多人去銀行買理財產品或者基金,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回報多少?在他們看來,5%的回報肯定比2%更好,10%的回報肯定比5%更好。如果能夠達到20%+,那就完美了。
問題在於,很多人根本沒搞明白回報的定義,就盲目追求表面上看起來更高的數字。對於任何一款投資產品來說,你能夠看得到的回報,無非就是兩種:歷史回報和期望回報。歷史回報是指該產品在過去X年獲得的真實回報,而期望回報則是指投資產品的管理人員預期能夠獲得的回報。期望回報是最不靠譜的,因為沒有機構會向投資者保證能夠獲得期望回報。如果到最後真實回報不如期望回報,他們也不會受到任何懲罰。
第4、 忽略投資成本。
假設一位基金經理對你說,買我的基金,期望回報可能有20%,運氣好的時候甚至有30%。但是我這個基金也不是免費的,在購買時你需要付2%的申購費,以及每年1.5%的管理費。你會願意么?
大部分投資者,可能都沒有搞清楚哪些費用是怎麼回事,或者覺得反正就只是1%~2%,和我那20%的期望回報相比只是小意思而已。這種對投資費用完全無知或者漠視的態度,是另一個普遍的智商稅。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