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如何獲得社保信息
『壹』 消費金融怎麼查到我的工作單位
消費金融一般就是指網貸。一般來說,這些高利貸都是金融行業的「老油條」,對於欠錢不還的人有很多種對付的方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電話催收,冒充警察、律師、檢察院、法院的名義發送簡訊息,爆通訊錄,對家人朋友進行威脅、恐嚇、謾罵,更有甚者會委託當地催收公司上門潑油漆寫紅字。
1、信息泄露:在申請網貸的時候,平台就已經獲取了你的通訊錄以及通話詳單,雖然借款人換了手機號,但是那麼多聯系人不可能都換,並且因為你欠錢不還給人家帶來麻煩,很有可能在催收的時候將你「出賣」,把你最新的工作信息告訴平台。
2、社保信息:有不少網貸都是要認證社保、公積金信息,大家應該知道。一旦你換了新工作,對方通過你最近社保繳納單位,也是可以找到你的。
3、建議可以在朋友圈坦白,告知大家自己逾期的事實和可能帶來的麻煩,並表示歉意。這樣最起碼聯系人有心理准備,也願意幫你。在換了新工作之後,一定要記得改掉自己的社保、公積金的賬號密碼,很多用戶都沒想到這一點,這才會留下「把柄」。
拓展資料:
網貸,p2p網貸是網路貸款的簡稱,包括個體網路借貸和商業網路借貸。P2P網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的直接借貸。它是互聯網金融行業中的子類。網貸平台數量在2012年在國內迅速增長,迄今比較活躍的有350家左右,而總量截止到2015年4月底已有3054家。
2019年9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聯合發布《關於加強P2P網貸領域徵信體系建設的通知》,支持在營P2P網貸機構接入徵信系統。
互聯網金融本質仍屬於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是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互聯網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興業態,要制定適度寬松的監管政策,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留有餘地和空間。
通過鼓勵創新和加強監管相互支撐,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互聯網金融監管應遵循「依法監管、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原則,科學合理界定各業態的業務邊界及准入條件,落實監管責任,明確風險底線,保護合法經營,堅決打擊違法和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