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金融市場的風險管理
Ⅰ 金融風險管理日常做些什麼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其實不同公司的風險管理做的事情不一樣,甚至不同崗位的人員也做著不同的事情。一般來說,風險管理部門內部對風險管理崗位有兩種分類方式:一是按業務分,就是不同的業務設置對應的風險管理崗位,這是早期的分類方式;二是按風險類別分,就是分成市場、信用、操作等風險管理崗位,這是目前主流也是發展趨勢。 各類風險管理崗位的具體工作要細說可就太花費時間了,不如換個角度來說一下風險管理在日常大體上做些什麼事情: 初進風險管理崗位的小朋友,一般都是幹些打雜的活兒,比如整理制度、製作日常風險管理報告、日常風險指標監控等等。
有一定專業水平及工作經驗後,一般會做些有技術含量的活兒,比如設計風險報告(注意,製作和設計有天壤之別,蘋果手機流水線的工人能和蘋果手機的設計員相提並論嗎?)、草擬制度、搭建一些風險管理模型(例如信用評級模型等)以及撰寫專題風險報告、識別及評估新產品新業務風險等。 再向上就分專業技術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當然也有復合型人才,就是專業和管理都行的人。專業技術型人才一般走量化模型路線,管理型人才一般就是團隊主管、部門主管等。
希望高頓網校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Ⅱ 風險管理課程,什麼是金融風險,有哪些類型
金融風險指的是與金融有關的風險,如金融市場風險、金融產品風險、金融機構風險等。
按照風險來源的不同,金融風險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市場風險,
它是由於市場因素(如利率,匯率,股價以及商品價格等)的波動而導致的金融參與者的資產價值變化的風險。這些市場因素對金融參與者造成的影響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通過對其競爭者,供應商或者消費者所造成的間接影響。(2)信用風險,
它是由於借款人或市場交易對手的違約(無法償付或者無法按期償付)而導致損失的可能性。幾乎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涉及信用風險問題:除了傳統的金融債務和支付風險外,近年來隨著網路金融市場(如網上銀行,網路超市等)的日益壯大,網路金融信用風險問題也變得突出起來。(3)流動性風險,
它是金融參與者由於資產流動性降低而導致的可能損失的風險。當金融參與者無法通過變現資產,或者無法減輕資產作為現金等價物來償付債務時,流動性風險就會發生。(4)操作風險,
它是由於金融機構的交易系統不完善,管理失誤或其它一些人為錯誤而導致金融參與者潛在損失的可能性。目前對操作風險的研究與管理正日益受到重視:從定性方面看,各類機構不僅通過努力完善內部控制方法來減少操作風險的可能性;從定量方面看,它們還將一些其它學科的成熟理論(如運籌學方法)引入到了操作風險的精密管理當中。
Ⅲ 金融市場的風險有哪些如何規避
巴塞爾委員會對金融風險的認定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
1、信用風險。
交易對手違約的風險。當交易對手方信用狀況發生問題,就會違反交易合約。
規避信用風險,可以進行信用評價、增加擔保、引入信用保險等。
2、市場風險
市場要素變動帶來的風險。
有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價格風險等。
可以用期貨、期權等工具規避風險。
3、操作風險
由於內部程序、人員和系統的不完備或失效,或由於外部事件造成損失的風險。按照發生的頻率和損失大小,巴塞爾委員會將操作風險分為七類:
(1)內部欺詐。有機構內部人員參與的詐騙、盜用資產、違犯法律以及公司的規章制度的行為。
(2)外部欺詐。第三方的詐騙、盜用資產、違犯法律的行為。
(3)僱用合同以及工作狀況帶來的風險事件。由於不履行合同,或者不符合勞動健康、安全法規所引起的賠償要求。
(4)客戶、產品以及商業行為引起的風險事件。有意或無意造成的無法滿足某一顧客的特定需求,或者是由於產品的性質、設計問題造成的失誤。
(5)有形資產的損失。由於災難性事件或其他事件引起的有形資產的損壞或損失。
(6)經營中斷和系統出錯。例如,軟體或者硬體錯誤、通信問題以及設備老化。
(7)涉及執行、交割以及交易過程管理的風險事件。例如,交易失敗、與合作夥伴的合作失敗、交易數據輸入錯誤、不完備的法律文件、未經批准訪問客戶賬戶,以及賣方糾紛等。
規避操作風險:加強內控,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完善提升系統。
Ⅳ 現代金融風險管理包含的基本知識點有哪些
(1)現代金融風險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市場風險與資產負債管理的關系;(3)信用風險與資產負債管理的關系;(4)承保風險與資產負債管理的關系。
Ⅳ 如何有效控制金融市場風險
第一 時間控制(縮短持倉的時間)
在金融市場中,不管你交易的品種風險的大小,只要你沒進入交易,那麼"空倉"是沒有任何風險.而只要你入場交易,那麼時刻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風險.所以控制你入場交易的時間就變得尤為重要.這里我們舉一個例子:大家可以想想,在一分鍾內,黃金價格上升10美元或者下降10美元的概率大不大?答案肯定是:不大!至少在正常的交易中,幾乎很少出現。除非是遇上一些突發事件,概率極低的。那麼我們再想想,如果是在1個小時內,上升10美元或者下降10美元呢?我想這是經常發生的事。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當我們的持倉時間越短,面臨的風險就越小;而持倉的時間越長,那麼面臨的風險也就是越大。要減小風險,那麼要縮短持倉的時間,當你持倉時間縮短,隨之你的獲利目標也必須縮短。
第二 倉位控制(1/3資金用來建倉(新手小於20%)
一旦發現方向錯了,要嚴格止損;趨勢已經很明朗,短線重倉以60%-70%的倉位進場,快進快出)經常有人在問:什麼樣的倉位才算是合理的?很多專業人士給出的答案是三分之一。就是假設你的帳戶裡面擁有的總資金量是300萬,那麼則運用100萬的資金建倉,剩下的200萬作為後備資金。特別是在保證金交易中,這是作為風險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實際的交易中,由於各個投資者的資金量和交易情況各不一樣,如果都按三分之一倉位,墨守成規的話,顯然不太合理。凱裕金銀認為,因為每個人的投資經驗和專業程度不同,所以對倉位的控制也應不同。如果是有豐富交易經驗的人,在趨勢已經很明朗,勝算比較高的時候,那麼短線重倉以60%-70%的倉位進場,問題並不大,而且可能快速獲利很多。但是這個前提是,並且一旦發現方向錯了,要嚴格止損。 (要結合個人情況,很多客戶是玩模擬倉後做實倉的,但實倉與模擬是完全不一樣的,新近投資的客戶建議持倉量不要超過2手)
第三 技術控制(下完單之後一定要養成止損的習慣)
技術的控制指的是運用技術分析工具,對行情進行綜合的研判後,設置科學的止損對風險進行控制。止損的目標,也就是要把每次的最大虧損鎖定在一個能接受的范圍之內。避免產生重大虧損。在交易市場中,任何專業的分析人士都可能會有判斷錯的時候,因為人畢竟不是神,不可能對未來進行百分百精確的預測。所以一旦發現方向判斷錯的時候,那麼就應該及時平掉原來下錯的單,雖然這樣是虧損出局,但是至少不會再繼續虧損,最後導致大幅虧損。這個市場不怕犯錯,最怕拖!斷臂很痛,但是命還在啊!特別是新手,下完單之後一定要養成跟著下止損的習慣。
Ⅵ 請你簡述金融市場風險管理有哪些主要內容
風險管理是指如何在項目或者企業一個肯定有風險的環境里把風險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減至最低的管理過程。風險管理對現代企業而言十分重要。
當企業面臨市場開放、法規解禁、產品創新,均使變化波動程度提高,連帶增加經營的風險性。良好的風險管理有助於降低決策錯誤之幾率、避免損失之可能、相對提高企業本身之附加價值。
擴展:
風險管理目標的確定一般要滿足以下幾個基本要求:
1、風險管理目標與風險管理主體(如生產企業或建設工程的業主)總體目標的一致性。
2、目標的現實性,即確定目標要充分考慮其實現的客觀可能性。
3、目標的明確性,即使用正確選擇和實施各種方案,並對其效果進行客觀的評價。
4、目標的層次性,從總體目標出發,根據目標的重要程度,區分風險管理目標的主次,以利於提高風險管理的綜合效果。以上供參考。
Ⅶ 金融風險管理的理論
為什麼要進行金融風險管理。早期的金融理論認為,金融風險管理是沒有必要的,Merton Miller以及Modigliani(1958)就指出,在一個完美的市場中,對沖或叫套期保值等金融操作手段並不能影響公司的價值。這里的完美的市場是指不存在稅收和破產成本,以及市場參與者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因此,公司的管理者是沒有必要進行金融風險管理的。類似的理論也認為,即使在短期內會出現小幅度的波動,但從長期來講,經濟運行會沿著一個均衡的狀態移動,所以那些為了防範短期經濟波動損失而開展的風險管理只會是一種對資源的浪費。這種觀點認為,從長期來講,是沒有金融風險可言的,因此短期的金融風險管理只會抵消公司的利潤,從而削減公司價值。然而,現實經濟生活中,金融風險管理卻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來自學術界和實務界的關注。無論是金融市場的監管者,還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對風險管理理論和方法的需求都空前高漲。主張應進行金融風險管理的各方認為,對風險管理的需求主要基於下面的理論基礎:
現實的經濟和金融市場並非完美,因此通過風險管理可以提升公司價值。現實金融市場的不完美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現實市場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稅收。這些稅收會影響到公司的價值。由此看來,Miller和Modigliani的理論假設在現實經濟狀況下並不合適。其次,現實市場中存在著交易成本。最後,在現實市場中,金融參與者也是不可能獲得完全信息的。從而,對金融風險進行管理是相當可能及有必要的。
Ⅷ 什麼是金融市場的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道德風險亦稱道德危機。道德風險(moral hazard)一詞是源於研究保險合同時提出的一個概念。簡單地說,由於機會主義行為而帶來更大風險的情形稱為道德風險。
理論上講道德風險是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它一般存在於下列情況:由於不確定性和不完全的、或者限制的合同使負有責 任的經濟行為者不能承擔全部損失(或利益),因而他們不承受他們的行動的全部後果;同樣地,也不享有行動的所有好處。顯而易見,這個定義包括許多不同的外部因素,可能導致不存在均衡狀態的結果,或者,均衡狀態即使存在,也是沒有效率的(Y科托威茨Y.kotouitz)。如果從委託——代理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理論出發,「道德風險(MoralHazard)是指契約的甲方(通常是代理人)利用其擁有的信息優勢採取契約的乙方(通常是委託人)所無法觀測和監督的隱藏性行動或不行動,從而導致的(委託人)損失或(代理人)獲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