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如何積極作用
A. 金融市場在貨幣政策中發揮什麼作用
金融市場在貨幣政策中的作用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資本積累功能,有效地動員籌集資金;
金融市場最基本的功能是轉社會閑散資金為企業投資,又可稱為資金聚斂功能,金融市場引導眾多分散的小額資金匯聚成為可以投入社會生產的資金集合的功能。
金融市場之所以具有資金的聚斂功能,一是由於金融市場創造了金融資產的流動性,二是金融市場提供多種多樣的供投資者選擇的金融工具,資金供應者可以依據自己的收益,風險偏好和流動性要求選擇其滿意的投資工具,實現資金效益的最大化。
2、資源配置功能,合理地分配和引導資金;
金融市場的配置功能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資源的配置,二是財富的再分配,三是風險的再分配。
在經濟運行過程中,擁有多餘資產的投資者並不一定具有能力和機會進行有效投資。金融市場通過將資源從低效率利用的部門轉移到高效率的部門,從而實現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財富是各經濟單位持有的全部資產的總價值。金融市場上金融資產價格的波動,必將使一部分人的財富量隨金融資產價格的升高而增加,而另一部分人的財富量隨金融資產價格的下跌而相應減少。這樣,社會財富就通過金融市場價格的波動實現了財富的再分配。
風險,在現代經濟活動中,無時不在。金融市場同時也是風險再分配的場所。金融市場的不同主體,利用各種金融工具,規避風險,從而實現風險的再分配。
3、資金定價功能,靈活地調度和轉化資金;
金融市場的存在及發展,由於資金供求關系,實際上存在對各類資金進行定價,根據價格接受能力,獲取資金。金融市場的定價收到商品價格、實際利率水平、風險程度的影響,投資者可以依據市場無風險收益率和風險溢價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投資決策。形成了貨幣工具、固定收益工具、權益工具等金融產品的價格,圍繞價格波動,進行買賣活動。金融產品的價格不僅影響金融市場,也成為商品市場活動、企業投資活動的重要風向標。
4、經濟指標功能,有效地實施宏觀調控。
金融交易活動為政府實施對宏觀經濟活動的間接調控創造了條件。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實施都已金融市場的存在為前提。中央銀行在實施貨幣政策時,通過金融市場可以調節貨幣供應量、傳遞政策信息,最終影響到各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從而達到調節整個宏觀經濟運行的目的。
金融市場歷來被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和「氣象台」,是國民經濟的信號系統,其反應功能表現為:(1)金融市場是反映微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指示器。(2)金融市場所反饋的宏觀經濟運行方面的信息,有利於政府部門及時制定和調整宏觀經濟政策。(3)金融市場有著廣泛而及時地收集和傳播信息的通訊網路,整個世界金融市已連成一體,從而使人們可以及時了解世界經濟發展變化情況。
金融市場功能的發揮需要具備一定條件,比如市場體系的充分發展,要素的自由流動,價格的自由競爭,完整的信息;發達和完善的銀行信用制度,專門人才;相當數量的金融工具;完備的經濟金融法規;交通通訊設施的完備發達;沒有壟斷、不合理的限制等等
B. 金融的積極和消極作用
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是廣泛的,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巨大發展
首先,國際金融市場能在國際范圍內把大量閑散資金聚集起來,從而滿足了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同時通過金融市場的職能作用,把「死錢」變為「活錢」,由此推動了生產與資本的國際化。
其次,歐洲貨 如歐洲貨幣市場促進了當時的聯邦德國和日本經濟的復興;亞洲美元市場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建設也起了積極的作用。發展中國家的大部分資金也都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集的。幣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又為跨國公司在國際間進行資金儲存與借貸、資本的頻繁調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跨國公司經營資本的循環與周轉,由此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巨大發展。
2.為各國經濟發展提供資金
國際金融市場是世界各國資金的集散中心。各國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國際性的蓄水池,獲取發展經濟所需的資金。可以說,某些國家或地區就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錢付利息的代價來推動經濟發展的。
3.有利於調節各國的國際收支
國際金融市場的產生與發展,為國際收支逆差國提供了一條調節國際收支的渠道,即逆差國可到國際金融市場上舉債或籌資,從而更能靈活地規劃經濟發展,也能在更大程度上緩和國際收支失衡的壓力。
4.促進金融業的國際化
國際金融市場的發達, 例如,當大量國際資本同時流向一個國家時,必然導致流入國貨幣供應量增加,引發通貨膨脹,沖擊該國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甚至會加劇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吸引著無數的跨國金融組織,尤其銀行業匯集於此。國際金融市場成了國際大銀行的集散地。金融市場通過各種活動把這些銀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世界各國的銀行信用突破空間制約而成為國際間的銀行信用,在更大程度上推動諸多金融業務國際化。
5.導致大規模的國際資本流動
國際金融市場會導致國際資本在國際間充分流動,使當前的國際資本流動達到了空前的規模。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果。為此,近幾年在西方各國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時,都不同程度地加強了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干預與管理。
C. 如何加強金融市場的基礎性作用
金融市場的功能有以下幾點:
1. 聚斂功能。2. 配置功能(資源的配置、財富的再分配、風險再分配)。3.調節功能。4. 反映功能(反映微觀經濟運行狀況、反映國家貨幣供應量的變動、了解企業的發展動態、了解世界經濟發展變化情況)。
金融市場的
作用:1. 有利於提高社會資金使用效率。2. 有利於企業成為自主經營、且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3. 有利於市場機制功能的發揮。4. 有利於於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和發育。
D. 金融市場的作用包括哪些
資源的合理分配,財富的再分配。讓需要錢的企業找到錢,讓有錢的有投資的地方。
E. 金融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是廣泛的,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
首先,國際金融市場能在國際范圍內把大量閑散資金聚集起來,滿足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同時通過金融市場的職能作用,把「死錢」變為「活錢」,由此推動了生產與資本的國際化。
其次,正如歐洲貨幣市場促進了當時的聯邦德國和日本經濟的復興,亞洲美元市場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建設也起了積極的作用。發展中國家的大部分資金也都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集的。貨幣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又為跨國公司在國際間進行資金儲存與借貸、資本的頻繁調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跨國公司經營資本的循環與周轉,由此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巨大發展。
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
國際金融市場是世界各國資金的集散中心。各國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國際性的蓄水池,獲取發展經濟所需的資金。可以說,某些國家或地區就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錢付利息的代價來推動經濟發展的。
調節各國的國際收支
國際金融市場的產生與發展,為國際收支逆差國提供了一條調節國際收支的渠道,即逆差國可到國際金融市場上舉債或籌資,從而更能靈活地規劃經濟發展,也能在更大程度上緩和國際收支失衡的壓力。
促進金融業的國際化
國際金融市場的發達(例如,當大量國際資本同時流向一個國家時,必然導致流入國貨幣供應量增加,引發通貨膨脹,沖擊該國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甚至會加劇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吸引著無數的跨國金融組織,尤其是銀行業匯集於此。國際金融市場成了國際大銀行的集散地。金融市場通過各種活動把這些銀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世界各國的銀行信用突破空間制約而成為國際間的銀行信用,在更大程度上推動諸多金融業務國際化。
引導國際資本流動
國際金融市場會導致國際資本在國際間充分流動,使當前的國際資本流動達到了空前的規模。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果。為此,近幾年在西方各國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時,都不同程度地加強了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干預與管理。
F. 金融市場的作用
金融市場的基本作用:第一是價格發現,就是交易、定價;第二是提供流動性,可以隨時賣掉、變現;第三是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就是競爭,越是競爭,這個利就越薄。
金融市場有了競爭以後,確實降低了交易成本,原來銀行的日子很好過,存貸款利差過去有4%左右,只要把存款拉進來,然後貸出去,加個三四個點的利差,過去十幾年銀行日子非常好過,但現在不行了。
銀行之間有競爭,資本市場有競爭,債券市場在發展,銀行貸款利率如果太高,大家就不從你這貸款了。利差就越來越薄了,所以銀行日子真不好過。
現在這些大行的利差也就2.1%、2.2%左右。大銀行的利差差一個基點,就萬分之一,存貸款利差如果以萬分之一的基點下跌,大的銀行一年的利潤會少多少?二十個億。萬分之一,就二十個億。所以如果下跌二十多個基點,這些大行的利潤就少了將近400億,這就是競爭市場。
所以現在商業銀行轉型了,做了很多服務業務和資本市場對接。對於全社會來說這是好事,降低交易成本了。
資本市場分成兩塊,一個股票,一個債權。中國的股票市場問題很多,但中國這個資本市場歷史還是短。
從1991年,上交所、深交所成立到現在,三十年不到。和發達國家比起來確實歷時短,歷時短問題就還需要時間來解決。
美國也是慢慢凈化的,美國現在好像制度看起來很嚴密,監管很嚴,它以前也不是這樣的。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美國資本市場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了,它也不行。後來出了泡沫,產生了金融危機。
20年代的時候,美國上市公司發股票,連財務報表都不披露的。華爾街一個公司要賣股票了,你想去買,希望把賬本給你看看,它不會讓你看,你愛買不買。沒有披露的義務,也沒有監管,最後就出問題了。
出問題之後,才出了一個美國證監會進行管理。第一屆證監會主席是肯尼迪總統的爸爸,老羅斯福任命了他,當時市場一片嘩然,說這個人是壞人,是在整個華爾街臭名昭著的大顎,操縱股票的,你怎麼能讓他當證監會的主席呢?
這就是美國人聰明的地方。羅斯福總統說:因為他是壞人,所以你現在讓他當主席,讓他制定規則,他就最知道怎麼抓壞人,他制定的規則都是很有針對性的。結果就真的是這樣,他管市場管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