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性金融是什麼
⑴ 政策性銀行與開發性金融機構的異同
政策性銀行通常是依託銀行的杠桿化運作,將有限的政府資金予以放大,投向政府需要支持的特定領域,以解決政府投資總量不足、時間錯配等問題。概括地說,政策性銀行一般是政府意志的體現、財政職能的延伸、戰略支撐的手段,是銀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開發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發展,以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為宗旨,以國家信用為依託,以市場運作為基本模式,以保本微利為經營原則,以中長期投融資為載體,在實現政府發展目標、彌補市場失靈、提供公共產品、提高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熨平經濟周期性波動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和作用,是經濟金融體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
政策性銀行不以營利為目的,專門為貫徹、配合政府社會經濟政策或意圖,在特定的業務領域內,直接或間接地從事政策性融資活動,充當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工具。
通俗點說,政策性銀行是「國家兜底」的,雖然基本可實現中長期可持續發展,但不排除在特定年景、特定項目局部賠錢。
成立至今,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有關定位、成本、約束、越界的爭論不斷,比如,如何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局面?究竟應該以政策引導,還是市場化運作?
三大政策性銀行不斷在政策性和商業性之間探路,改革幾度啟動又陷入停頓:
2006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提出「推進政策性銀行、郵政儲蓄機構等其他金融機構改革」;
2013年和2014年又連續兩年提出「實施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
直到2015年,官方消息爆出,國家開發銀行明確定位為開發性金融機構,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進一步明確了政策性銀行的定位。
⑵ 開發性金融的原理方法
包括以下九個方面:堅持以國家信用為基礎,以市場業績為支柱,以建設市場來實現政府目標;堅持建設制度、建設市場的方法;把融資優勢和政府組織協調優勢相結合,促進政府的力量和市場的力量相互結合和轉化;注重國家及政府組織增信;堅持以信用建設為主線,推動治理結構建設、法人建設、現金流建設和信用建設;實行「政府選擇項目入口、開發性金融孵化、實現市場出口」的融資機制;具有應對集中大額長期風險的制度優勢;實行政府機構債券與金融資產管理方式相結合;建立開發性金融治理結構,接受政府和市場的監督。
以國家信用為基礎,以市場業績為支柱,以建設市場來實現政府目標,是開發性金融的核心內容,也是開發性金融對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發展。開發性金融堅持不因有國家信用而降低資產質量,也不因有好的市場業績而丟失國家信用。開發性金融運用國家信用建設制度和市場,不以盈利為首要目的,但必須靠自己的盈利和市場業績生存,保持資產質量。開發性金融強調市場業績,並不是為了個體利益和機構部門利益,而是把財力集中用於新的瓶頸領域,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開發性金融的盈利有利於維護政府信用的市場形象,進一步鞏固和增強國家信用,更好地服務於政府的政策意圖。
⑶ 什麼叫CDB
CDB全稱是CHINA DEVELOPMENT BANK,中文意思是國家開發銀行。
國家開發銀行成立於1994年,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政策性銀行。2008年12月改制為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3月,國務院明確國開行定位為開發性金融機構。
國開行主要通過開展中長期信貸與投資等金融業務,為國民經濟重大中長期發展戰略服務。截至2015年末,資產規模12.3萬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率連續43個季度低於1%,保持一流的市場業績。穆迪、標准普爾等專業評級機構,連續多年對國開行評級與中國主權評級保持一致。
(3)開發性金融是什麼擴展閱讀:
國開行深化改革方案堅持問題導向,從國開行發展實際出發,明確定位方向,使業務發展的重點更加清晰;系統解決制約發展的問題,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強化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完善國開行運行的法定依據和政策環境,為穩健經營提供了基礎和依據。方案對於提高國開行可持續發展水平、更好地支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國開行長遠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國開行改革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展望未來,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背景下,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和歷史任務,開發性金融仍將長期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國開行將堅持開發性金融機構定位,進一步完善開發性金融運作模式,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建設國際一流的開發性金融機構,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⑷ 開發性金融
開發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發展。
開發性金融是實現政府發展目標、彌補體制落後和市場失靈,有助於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增強競爭力的一種金融形式。
開發性金融一般為政府擁有、賦權經營,具有國家信用,體現政府意志,把國家信用與市場原理特別是與資本市場原理有機結合起來。
開發銀行作為政府的開發性金融機構,已成為中國長期融資領域的主力銀行,主要經營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⑸ 開發性金融機構的基本經驗
1.政府在工業化推進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必須採取間接手段。 政府不僅通過財政,而且要通過發達的、穩健的金融體系來支持經濟發展,對市場進行監管和維護,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糾正市場偏差。
2.由於長期以來出現的開發性金融機構與商業銀行業務交叉,甚至競爭的局面,人們普遍認為,為項目提供資金的功能,能夠而且正在有效地由商業銀行承擔,他們似乎也更有能力規避風險。但是,發生在亞洲國家的金融危機表明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商業銀行的貸款決定是出於考慮客戶關系和受利益的驅使,而不是通過專業化分析項目的生命力,並且其資金是大部分短期資金運用於長期貸款。這樣,在危機發生後,導致了幾乎全部的商業銀行從長期項目的融資中抽走資金,延緩了危機的恢復時間。由此事件,再次強調了長期項目融資必須要由專業化的人員和機構管理。
3.開發性金融機構絕不是簡單的構造或重造金融體系、振興經濟和向市場經濟過渡的葯方,它必須健康發展。關鍵是要防止風險,避免失敗和破產,以及正確認識外部環境和內部框架。外部環境包括:(1)明辯政府的政策意圖和優先發展的領域;(2)謹慎確定業務范圍;(3)處理好與政府的關系;(4)處理好與民間銀行的關系;(5)必須考慮到穩定的資金來源的重要性。內部框架包括:(1)獨立的自主決策權,政策由國家制定,貸款由銀行決定;(2)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3)以健全的銀行規則為企業文化;(4)金融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作保障;(5)有外部的審計,保持透明度。
4.開發性金融機構必須謀求自我發展。
一國工業化的進程和結構的調整不可避免的給開發性金融機構帶來影響,比如,伴隨著工業化的進程,政府將建立起完善的金融體系,培育起健康的資本市場,這會導致開發性金融機構最初使命的收縮;同時,私人銀行的成長也會使開發性金融機構的業務縮小,因此,開發性金融機構必須加快自身的發展。一方面要開發新功能去滿足新環境,另一方面還要開辟商業性銀行不能實現政策目標的新領域。總之,有效運用資金不斷向有前景的企業轉移,不僅僅是資金運用的轉移,而且資金來源也要轉移,即來源的多樣化。
5.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不能照搬別國的經驗。
由於各國的歷史背景、經濟社會環境、工業化發展水平和優勢不同,因此,不可能對所有國家推行同一個政策,沒有一個版本能夠直接照抄給任何一個出了問題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開發性金融機構的獨特的戰略必須要經過仔細的考慮,要把所設置的自身的框架和國家的金融體制改革相結合。
⑹ 什麼是開放性金融
開發性金融機構盈利性目標的確立和盈利模式,是開發性金融與傳統政策性金融的根本區別。但盈利性目標與政策性目標並非截然沖突,可以協調統一,因此,開發性金融本質上仍為政策性金融,而非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的盈利模式也有別於商業性金融,它是以信用建設為核心,用建設制度和市場的方式,在體制資源整合中控制風險、保證資產安全並取得合理盈利。
⑺ 開發性金融機構的盈利模式
開發性金融機構有自身特定的融資領域,其盈利模式有別於商業性金融機構。它是以信用建設為核心,用建設制度和市場的方式,在體制資源整合中控制風險、保證資產安全並取得合理盈利。開發性金融機構提供融資的領域為存在市場缺陷的領域,由於融資主體的信用缺失或者不足,如項目法人剛剛成立、前景不明,項目建設期長,現金流需要培育,項目建成風險和市場、財務風險較高,商業性金融機構不願進入,或者進入後發現風險太高,無力或不願進行市場建設、制度建設,又主動退出。這決定了開發性金融機構的貸款主要為項目融資,貸款期限長,與借款人處於共進退、同發展的利益格局之中。這種業務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開發性金融機構全部貸款工作的核心是信用建設,即用開發式、創造性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彌補融資主體的信用不足,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建設,促進提高融資主體(亦即市場主體)的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使其從稚弱走向成熟、強大,能夠用自身創造的財富承擔合理的融資成本(即開發性金融機構的收入)。同時,使弱小產業逐步壯大,使弱質產業擺脫落後,使瓶頸產業逐漸滿足國民經濟需要。為此,開發性金融機構需要根據項目和借款人的具體情況、不同的發展階段的要求,根據項目所屬產業的特點,設計信用結構、資金結構(軟貸/硬貸,資本金/貸款)、貸款期限、寬限期、提款計劃、還款計劃等借貸雙方的制度安排。在融資的同時,做好財務顧問,推動借款人法人治理結構、經營管理制度的建設和完善,推動借款人經營能力的提高,即「融資」與「融智」相結合。這種開發式貸款的典型案例如三峽工程、北京市地鐵工程、神華集團等,借款人均由初期信用能力不足、融資困難,發展為多家金融機構爭搶的優質客戶。 開發性金融機構的盈利還源於自身經營成本的節約,如人員精幹,工作效率高。節約成本的另一重要途徑是:將自身的融資優勢與政府(包括一些企業集團)的組織協調優勢相結合,注重融資機制和融資平台的建設,進行批發性貸款,減少費用支出,從而獲得信用建設和利潤的雙豐收。如旨在支持中小科技企業融資的「瞪羚計劃」、支持解決「三農問題」的北京市延慶縣奶牛養殖項目、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發展項目、市政基礎設施打捆項目等,國家開發銀行均以信用建設為中心,注重融資機制建設和/或搭建了融資平台,保證了貸款項目的順利實施和信貸資產安全。
實踐表明,國家開發銀行以盈利為目標,通過建設制度、建設市場、建設信用的方法、途徑,實現了國際先進的市場業績,並同時忠實履行了貫徹國家政策、實現政府目標的職責,探索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開發性金融機構的運營範式。從立法學上講,總結國家開發銀行的實踐經驗,是開發性金融立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法律制度中給予適當體現,是立法的一個要求,是上層建築對社會經濟基礎的反映。
⑻ 什麼是開發性金融機構
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是由國務院、銀監會、財政部、民政部等部門聯合審批設立的,漢富資本是促進會基金管理領域唯一戰略合作夥伴,也是諾遠資產的大股東。望採納
⑼ 開發性金融的用途
針對經濟運行中存在投資需求進一步膨脹、貨幣信貸增長偏快等問題,國家開發銀行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宏觀調控的大局,充分發揮開發性金融在促進發展和調整結構中的調控引導作用,嚴格按照中央銀行下達的信貸規模發放貸款,確保不突破。進一步控制信貸投向,優化信貸結構,支持煤電油運等國家重點行業和重點項目建設。通過國家對國家開發銀行增信,國家開發銀行對地方政府增信,更好地貫徹和發揮宏觀調控職能。在重點支持的領域內,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融資瓶頸,從融資總量和結構上進行控制和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