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為什麼要進行理財

為什麼要進行理財

發布時間: 2022-05-14 04:52:38

㈠ 為什麼要理財

我們為什麼要理財?首先,我們來說下「什麼是理財」,理財( Financial management)是指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產的保值、增值及債務的減少為目的。理財分為公司理財、第三方理財(機構理財)、家庭理財、個人投資(理財)等。

(1)、公司理財。公司理財主要是根據資金的運動規律,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中資金的籌集、使用和分配,進行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和分析,提高資金運用效果,實現資本保值增值的管理工作。公司理財的一般步驟:

a、科學的投資決策。確定最佳投資方向和流量,以期獲得最佳的投資效益——籌資決策的基礎。

b、科學的籌資決策。合理選擇籌資方式、規模和結構,對比分析預期籌資效益與籌資成本,以期最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又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

c、科學的收益分配決策,正確確定企業利潤留存與分配的比例和合理的股利政策。


曾經有位偉人說過,「時間就是財富」,合理使用時間,其實也是一種理財。 魯迅說:「我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寫作。」,奧斯特洛夫斯基借保爾的說:「當我們回首往事,不因虛度年華而懊悔。」,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則說:「凡是較為有成就的科學工作者,毫無例外都是利用時間的能手,也都是決心在大量時間中投入大量勞動的人。」,網路知道的我說「理好時間財,實現人生夢!」。所以說,人人共有的時間,如果你珍惜它,它就是財富,你忽略它,它便一錢不值,你就一事無成。一個人之所以會成功,就因為他在24小時當中跟我們做了不一樣的事情(會理「時間」財)。如果我們想要成功,就必須把時間管理做得更好,必須提升做事的效率。時間管理是一門縝密嚴謹的科學,它的目的是讓我們實現快樂而現實的成功人生。理好「時間財」不是讓我們去應付時間,而是讓我們去親近時間,熱愛時間。時間是人生存在的資本。對於搶占陣地的戰士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對於精明能乾的商家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對於辛勤勞作的農民來說,時間就是財富;對於運籌帷幄的軍師來說,時間就是勝利。


對於正在看問題的您來說,「理好時間財」就是做一個「搶占陣地的戰士、精明能乾的商家、辛勤勞作的農民、運籌帷幄的軍師」!

㈡ 為什麼要理財做好理財規劃的重要性

【導讀】近期聽到比價多的問題就是「為什麼要理財?」「沒錢怎麼理財?」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不是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而已,而是一個可持續循環的過程。每一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錢(現金流出)、也需要賺錢來產生現金流入,因此不管錢多與否,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財。下面小編用兩個小故事,來解答做好理財規劃的重要性,跟錢多錢少無關。接著往下看。

故事:老王買瓜

老王拿著5塊錢到瓜園預定西瓜,瓜農說這錢連半個西瓜也買不到,老王不甘心,他軟磨硬泡,瓜農被他弄煩了,順手指了指瓜地里一個還沒成熟的小西瓜說:「好瓜買不了,你就預定這個小西瓜吧。」

瓜農本以為他都這么說了,老王會放棄,誰知他竟爽快地答應了,花了5塊錢定下了這個尚未成熟的小西瓜。

瓜農不解:「小西瓜又不能吃,你要它有什麼用?」老王說:「反正交了錢這個小西瓜就是我的了,過兩個月我再來拿。」兩個月後,老王抱著已經瓜熟蒂落的大西瓜高興而去。

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沒錢不要緊,拿小錢買「小西瓜」,只要你能耐心等待,再丑再不起眼的小西瓜,總有瓜熟蒂落的一天。理財要從小事做起,要從任何一個小細節約束自己。

沒有自我約束、紀律、節儉、耐心,總是指望著天上掉餡餅,這樣的心態是可怕的,也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

故事:托馬斯的存款

英國一名71歲的老人托馬斯,上世紀60年代在銀行里存了120英鎊現金,這筆錢在當時看,也算是一筆不小的資產了。可是,托馬斯後來卻將這筆存款忘得一干二凈。

直到最近,他的妻子在家中的抽屜底下發現了3張50多年前的存摺。專家稱,通過50多年,托馬斯當年的120英鎊存款,如今已經翻了58倍,變成了大約7000英鎊。

如果當年托馬斯用120英鎊進行抵押貸款購房,那麼他擁有的房子現在已經價值18萬英鎊了,也就是說房價翻了大約600倍;

如果他在當年花120英鎊購買一箱皮特拉斯城堡的葡萄酒,到今天這箱葡萄酒的價值也已升到1.5萬英鎊,相當於翻了120倍……

有閑錢,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起來,最終的結果也將有巨大的差異。理財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增值或者不貶值,更重要的是在相對長的時間內,保障你財務狀況的持續健康。

所以,如果單說投資,肯定錢多的人選擇的產品種類更豐富,可是一個理財方案追求的是規劃合理,而不是限定在某個產品的最優投資配置。

沒錢時,就好好規劃現有的資產,然後通過理財讓財富更多的積累;有錢時,通過理財讓錢更好的增值。與其糾結有錢沒錢,不如把時間放在如何理好自己的這點兒財上。、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分享關於「為什麼要理財?做好理財規劃的重要性」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同時小編提醒大家炒股只是理財規劃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大家一定要理智分析與看待,這也是理財規劃師的重要性展現之一,作為新手一定要相信專業人才,且不可一意孤行,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㈢ 為什麼要學習理財呢理財對我們的好處

首先,為什麼要學習理財,因為人活在世界上,從出生開始到老去,都在與錢打交道,而一個人掙的錢往往抵不過支出的錢,所以我們需要理財才能安穩的過好一生。

那麼理財對我們有以下好處有很多,讓我們不再成為月光族,讓我們可以在該花錢的時候能拿的出錢來,同時能通過理財獲得額外收入,我覺得這幾種好處就已經能讓大多數人受益了。

如果要學習理財,應該盡早開始。

㈣ 理財有風險為什麼還要理財

理財是有風險的,但是理財確實是有非常好的收益,而且如果把錢放在銀行里的話,錢會一直貶值,所以不如進行理財,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收入。
很多事情都是有風險的,就像人活著在世上不是很多事情也是會有風險的嗎,不能因噎廢食。
拓展資料
理財就是去進行投資,而投資是存在風險性的,如果投資的理財行情比較好,那麼就可以賺錢,如果投資的理財行情不好,那麼就會虧錢,和做生意是一樣的道理,比如說:開個小店,如果過來買東西的人比較的多,那麼就會賺錢,過來買東西的人少,東西賣不出去了,就會過期,其次房租、水電等等都是開銷,就會虧錢。
雖然說理財是有風險的,但理財的風險也是會有所劃分的,比如說:也會分為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等等,如果不想承受很大的風險,那麼就選擇低風險的理財,收益就會比較的穩定,虧損的可能性也是會比較的小。

㈤ 我們為什麼要理財

我們為什麼要理財?首先,我們來說下「什麼是理財」,理財( Financial management)是指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產的保值、增值及債務的減少為目的。理財分為公司理財、第三方理財(機構理財)、家庭理財、個人投資(理財)等。

(1)、公司理財。公司理財主要是根據資金的運動規律,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中資金的籌集、使用和分配,進行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和分析,提高資金運用效果,實現資本保值增值的管理工作。公司理財的一般步驟:

a、科學的投資決策。確定最佳投資方向和流量,以期獲得最佳的投資效益——籌資決策的基礎。

b、科學的籌資決策。合理選擇籌資方式、規模和結構,對比分析預期籌資效益與籌資成本,以期最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又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

c、科學的收益分配決策,正確確定企業利潤留存與分配的比例和合理的股利政策。


曾經有位偉人說過,「時間就是財富」,合理使用時間,其實也是一種理財。 魯迅說:「我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寫作。」,奧斯特洛夫斯基借保爾的說:「當我們回首往事,不因虛度年華而懊悔。」,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則說:「凡是較為有成就的科學工作者,毫無例外都是利用時間的能手,也都是決心在大量時間中投入大量勞動的人。」,網路知道的我說「理好時間財,實現人生夢!」。所以說,人人共有的時間,如果你珍惜它,它就是財富,你忽略它,它便一錢不值,你就一事無成。一個人之所以會成功,就因為他在24小時當中跟我們做了不一樣的事情(會理「時間」財)。如果我們想要成功,就必須把時間管理做得更好,必須提升做事的效率。時間管理是一門縝密嚴謹的科學,它的目的是讓我們實現快樂而現實的成功人生。理好「時間財」不是讓我們去應付時間,而是讓我們去親近時間,熱愛時間。時間是人生存在的資本。對於搶占陣地的戰士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對於精明能乾的商家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對於辛勤勞作的農民來說,時間就是財富;對於運籌帷幄的軍師來說,時間就是勝利。


對於正在看問題的您來說,「理好時間財」就是做一個「搶占陣地的戰士、精明能乾的商家、辛勤勞作的農民、運籌帷幄的軍師」!

㈥ 為什麼要進行個人理財

為什麼需要個人理財
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金融組合服務,是全方位、分層次、個性化和系統性的金融服務。
個人理財規劃是收支平衡的「調節器」
縱觀人的一生,財富收支總是不一致的:有時候收人大於支出,有時候收人小於支出。如何讓人一生的收入和支出保持平衡,需要進行科學的、專業的理財規劃。
描繪了一條理財人生曲線。從理財角度出發,可以把人生分成三個階段:
從出生到工作稱為教育期或者成長期,從開始工作到退休稱為奮斗期或者工作期,退休以後到終老稱為養老期。三個階段貫穿了人的整個生命。

一生的收支一般存在兩個不平衡。一是時間的不乎衡,一個人從出生甚至尚未出生開系,、就已經產生支出了,並且支出始終貫穿整個人生,持續到終老,但是收人只有在中間的奮斗期或者工作期才有,這就出現了時間上的不平衡。因此一個人在工作期的收入應該盡量滿足自己的養老需求以及下一代的成長期需求。第二個不平衡是總量的不平衡,人一生的支出需要在奮斗期或工作期這一個階段去積累,但收支總量並不一定能夠平衡:在收入大於支出的最理想狀況,不僅可以過著舒服的生活,甚至能留下一筆遺產;但收入恰好等於支出或者收入小於支出也很常見,如果收入總小於支出,則生活必然拮據艱辛。
因此,個人理財的核心是平衡現在和未來的收支,使人一生中的收入和支出基本平衡,不會因為某個時期缺乏收人而放棄理財目標。如果一個人在任何時期都有收人,而且在任何時候收入都能滿足支出,那麼就不需要去平衡收支間的差異。可是實際上,人的一生中大約只有一半的時間有賺取收入的能力。一個人在經濟獨立之前基本由父母撫養,是沒有收入的;退休前則必須靠工作養活自己和家人;退休後如果不想依賴子女,又沒有工作收人,那麼如何度過漫長的養老期呢?如果能在奮斗期或工作期,將一部分收支結余進行積累性的長期投資,為未來的晚年生活累積豐厚的養老資金,則可以享受安逸的晚年生活。

個人理財規劃是實現財務安全的「防火牆」
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遇到財務風險的可能,保障財務安全是個人理財規劃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所謂財務安全,是指個人或家庭對自己的財務現狀有充分的信心,現有的各類經濟資源足以應對未來的財務支出和其他生活目標的實現,不會出現大的財務危機。如果不懂得利用科學的理財方式,提前做好應對風險的各種舉措,則財務風險一旦發生,個人或家庭極有可能陷入財務困境。例如一個主幹家庭,需要贍養老人、撫育年幼的孩子,如果家庭的經濟支柱一旦身故,家庭收入中斷或下降,將直接導致家庭其他成員的生活質量下降,孩子未來沒有充足的教育資金,老人的贍養出現問題。對於這樣的家庭.則必須時常審視其財務是否安全:一旦風險發生,是否有充足的財務資源或其他經濟補償。

㈦ 6個原因告訴你為什麼要投資理財

為什麼理財?理財的目的是什麼?我相信絕對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工作之後才會有主動理財的行為,除非是從小受到父母影響,耳濡目染。而我們為什麼需要理財?是被長輩的要求?還是對目前自己的財務狀況的不滿?或者說是對自己以後生活的一個規劃?工作三到五年的人為什麼要理財?
或者你正在面臨結婚,買房,買車等等各方面的壓力,而又囊中羞澀。苦於想盡早實現財務自由,而當下又忙於償還各種信用卡,再加上不斷的接收到別人通過理財而取得不菲的收益的信息,慢慢地,你也開始蠢蠢欲動,開始去了解p2p,股票,基金等等的理財產品,但是理財的關鍵還是在於本金的多少。所以你會開始定存,開始記賬,開始去學習理財的知識。這些都是你主動理財的表現,不需要別人去督促,完全自發形成的。

㈧ 為什麼需要理財

理不理財,差距真的非常大,而且時間越長越能看得出來。

我有兩個好朋友,我們叫他們小A和小B吧。大學畢業後,我選擇留在上海,而他們分別考上了家裡的公務員。雖然是不同的單位,但是工資都差不多,3000左右。現在快兩年過去,他們的生活卻截然不同。

小A,月光一枚

基本每月工資發下來,先是去大吃頓,然後就是買買買,還信用卡,再交交房租水電費什麼的所剩無幾,每個月工資剛好夠花,所以沒存下什麼錢,但是這樣有條不紊的溫飽生活狀態也一直沒被打破過,只是房子一直是租來的,單身生活養活自己剛剛好!

小B,25000+存錢小王子

小B在上學時就是一個理財愛好者,畢業後雖月薪3000多,但克制的他每月除去房租水電費等日常花銷外,還能節省下差不多1000元,所以他就用每月的存款都是500元買寶寶型的貨幣基金理財,500元買基金定投。

他說按現在的節奏,將年化收益控制在8%-10%就很滿意啦,這樣畢業5年差不多可以攢下7萬塊錢。

另外,他還說打算今年考下注冊會計師證,工資外賺些兼職收入,爭取過兩年可以靠自己攢下首付錢。

再往後的故事我們也能想到啦,小B會有自己的小窩,雖然有還貸壓力但是自己的資產,小A卻還要交房租給別人。小A開始羨慕小B,也明白了這赤裸的現實,意識到理財的必要性。

可是,知道理財不代表會理財!我把分享給好朋友小A的「理財6大定律、3大公式」,也分享給廣大財友吧!

◆ 理財6大定律 ◆

1.每月強制儲蓄

每月在發工資時,拿出15%—25%的收入進行強制儲蓄。

2.每天都記賬

做好個人的收支管理,記下每天的開銷,有助於對個人收入和開支情況做到了如指掌,並減少不必要的支出。

3.節儉,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

平時的衣服鞋子包包生活用戶都要愛護,學會保養努力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這也會幫助省下很多錢。

4.身邊只留一張信用卡

信用卡雖然給我們帶來了便捷,但是持有多張信用卡,就不見得是件好事,花錢的機會和慾望也就更大了,負債也會增多。要學會控制盲目購物,沖動消費。

5.充分准備緊急的備用金

很多人都忽視了這一點,日常用於救急的現金很少。這里就需要建立一個財政危機的預防措施,以便出現意外或財政赤字時不會措手不及。

6.學會科學投資

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理財這件事。並不是所有的投資都像炒股、期貨這樣聽起來高深莫測,只要留心觀察 ,生活中還有很多其他的投資理財方式。

◆ 理財3大公式 ◆

1.家庭理財完美方案 = 4 :3 :2 :1

這里指家庭或者個人收入分配要合理,比較流行的做法都是總收入的40%用於供房或者其他理財方面的投資;30%用於家庭生活開支;20%用於存款的應急資金;10%用於購買商業保險。這樣完美的分配,可以幫助家庭資產實現保值增值的效果。

2.還貸額度 = 月收入*35%

很多人自嘲自己是房奴、車奴、卡奴但有節制的還貸才是擺脫「 奴 」的關鍵,要想使自己日常的生活水平跟每個月的投資不受到太大的債務關系,那麼每個月就必須還貸款本息額度,一般不可以超過收入35%,20%左右是最合理的。

3.養老費用 = 目前年花費 *20%

理財作為人生規劃當中的一部分,老去是每個人逃脫不了的宿命,養老也就成為人生後半程必須會面臨的問題。

而這也是年輕人比較忽視的一塊,所以很多個人投資理財入門知識中多次強調要把以後的養老費用用進行合理的規劃,一般是等到收入和基本消費情況穩定以後開始准備,每年的支出*20%作為存款,用於退休後的日常生活開銷的費用。

◆ 理財方式列舉 ◆

根據理財偏好,可以大致分為5種類型:

(1)投機型

典型代表:期貨、博彩

特點:超高風險,超高回報(回報率幾乎為0)

這種方式其實不能算是理財,賭的性質大一些。建議不要碰。

(2)成長型

典型代表:股票、股票類基金、外匯

特點:高風險,高回報

相信很多人都玩過過山車,就是這種跌宕起伏,有不少人因為炒股一夜暴富,但也有很多人一夜回到解放前。

PS:對於理財小白來說,不傷本的穿梭好過過山車的動盪,股票不要輕易碰

(3)收入型

典型代表:保險理財、基金、銀行理財產品

特點:耗時長,回報慢

安全性較高,門檻一般。但短期不會有什麼收益,須持幾年甚至10年以上,要有足夠的自信。

(4)穩健型

典型代表:信託、固定收益類理財

特點:收益可觀、安全穩健

以穩健著稱的無界財富來說,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安全性高,比較適合小白和偏好穩健的朋友。而且現在有新手專屬500元購物卡活動:網頁鏈接

(5)保障型

典型代表:人壽保險、銀行存款

特點:安全性高,收益偏低

這種理財方式比較傳統,和生活息息相關;但按銀行活期收益2%左右算,有跑不贏通脹的風險,「錢越來越不值錢」。

總之呢,所謂靠譜的理財,其實可以說成「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所以各種宣傳的排行榜只能說是一個參考信息,並不能成為我們選擇理財方式的絕對信息。

㈨ 為什麼要理財30字

理財的意義在於通過理財對抗通貨膨脹。讓錢去生錢。如果投資的比較好的話,還有可能錢生錢。一般理財的風險相對股市來說都很小。

熱點內容
小白如何玩加密貨幣 發布:2025-05-20 11:47:38 瀏覽:48
股票退市風險怎麼辦 發布:2025-05-20 11:47:26 瀏覽:490
支付寶如何找到之前的理財產品 發布:2025-05-20 11:45:59 瀏覽:930
大日期貨怎麼處理 發布:2025-05-20 11:45:53 瀏覽:532
美聯儲降息後美國股市怎麼樣 發布:2025-05-20 11:26:36 瀏覽:793
如何查看股票歷史數據 發布:2025-05-20 11:20:42 瀏覽:591
股票交易軟體的F10是什麼 發布:2025-05-20 11:18:47 瀏覽:446
手機期貨交易怎麼收費 發布:2025-05-20 11:18:38 瀏覽:809
股票交易量紅色代表什麼 發布:2025-05-20 11:17:08 瀏覽:78
減資會影響股票出售 發布:2025-05-20 11:15:38 瀏覽: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