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舉報金融公司
⑴ 怎麼舉報貸款公司
一、登錄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官網;
二、首頁右側點擊【舉報平台】;
三、提交投訴信息提交即可。
【拓展資料】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NATIONAL INTERNET FINANCE ASSOCIATION OF CHINA,英文縮寫NIFA)是按照2015年7月18日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由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工信部、公安部、工商總局等10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銀發〔2015〕221號)要求,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國家有關部委組織建立的國家級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組織。2015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通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准予成立。2016年3月25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上海黃浦區召開成立會議暨第一次全體會員代表大會,上海市市長楊雄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共同為協會揭牌。
協會簡介:
第一次全體會員代表大會審議和表決通過了《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章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員管理辦法》、《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費管理辦法》等基礎制度,簽署了《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員自律公約》、《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倡議書》。同時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和監事。李東榮當選為首屆協會會長。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成立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是我國行業協會脫鉤改革後第一個承擔特殊職能的全國性行業協會,為建立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登記體製做了有益的探索。協會旨在通過自律管理和會員服務,規范從業機構市場行為,保護行業合法權益,推動從業機構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引導行業規范健康運行。
出席協會成立會議的首批單位會員有425家,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信託、資產管理、消費金融、徵信服務以及互聯網支付、投資、理財、借貸等機構,還包括一些承擔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研究教育職能的機構,基本覆蓋了互聯網金融的主流業態和新興業態。
⑵ 怎麼舉報公司非法融資
法律分析:可以採取三種途徑舉報:(一)直接向公安機關進行舉報或者報案;(二)向各行業主監管部門舉報,例如涉及銀行業的可以向銀監局反映,涉及證券行業的可以向證監局反映,涉及保險的可以向保監局反映,涉及融資性擔保公司和非融資性擔保公司可以向省金融辦或省工商局反映等;(三)向「防控經濟違法犯罪宣傳平台」舉報。
法律依據:《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條 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二)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對象30人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對象150人以上的;(三)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⑶ 怎麼投訴金融機構
法律分析:常情況下,消費者若要投訴銀行的業務或服務,應先與該銀行聯絡 ,這樣做可使銀行有機會及早解決投訴事項。消費者如不想直接找銀行,也可向銀行業金融機構消費者投訴熱線(調解中心) 投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第四條 商業銀行以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為經營原則,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
商業銀行依法開展業務,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干涉。
商業銀行以其全部法人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第五條 商業銀行與客戶的業務往來,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公平和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六條 商業銀行應當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任何單位和個人的侵犯。
第七條 商業銀行開展信貸業務,應當嚴格審查借款人的資信,實行擔保,保障按期收回貸款。
商業銀行依法向借款人收回到期貸款的本金和利息,受法律保護。
⑷ 金融傳銷公司該怎麼舉報
可以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
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願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
⑸ 怎麼投訴金融公司呢
法律分析:投訴金融公司,可以去當地的工商局進行投訴 也可以直接去消費者保護協會投訴,因為購買了金融產品,也屬於消費者,還可以直接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決對方賠償造成的損失。如果對方是已經涉嫌欺詐,涉嫌詐騙罪,那麼可以直接去公安機關報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商業銀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戶的合法權益,規范商業銀行的行為,提高信貸資產質量,加強監督管理,保障商業銀行的穩健運行,維護金融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制定本法。
⑹ 金融公司投訴舉報電話應該打哪個部門
法律分析:投訴貸款公司:可以向當地金融辦或者當地銀監局進行投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四)使用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或者超出抵押物價值重復擔保的(五)以其他方法詐騙貸款的。
⑺ 有個金融公司的天天打電話騷擾我,我該怎麼投訴他們讓
金融公司的天天打電話騷擾當事人,當事人可以發送簡訊舉報惡意呼叫。
騷擾電話是指推銷產品或者是一些冒充警方、銀行工作人員進行詐騙以及其他電話騷擾的行為。
攔截措施:
1、12321網路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網站已開辟專門舉報通道,用戶可以在「舉報騷擾電話」一欄中填寫「騷擾來電號碼」,並指明騷擾形式與來電時間,這類舉報信息將會由相關部門協同處理;
2、同時也可以通過12321網站、APP、公眾號等渠道舉報。對於違規發送垃圾簡訊的號碼,運營商將採取停機、列入黑名單、停簡訊功能等懲處措施。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電信用戶同意,不得向其撥打商業性電話或者發送商業性電子信息。電信用戶對具體的騷擾或者廣告、詐騙電話向電信業務經營者提出禁止撥入要求的,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免費提供禁止撥入服務。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採取必要的技術和管理措施,規范傳送主叫號碼,阻斷網路改號電話的運行,規范電信線路出租行為,不得擅自轉接國際來話或者為非法網路電話、改號電話提供接入服務。
工信部就騷擾電話治理回復稱,當前,騷擾電話治理工作已逐步進入「深水區」,現有單純依靠管控通信渠道的做法難以取得進一步的明顯成效,源頭治理亟待加強。對經警示仍繼續採用電話外呼方式違規經營擾民的,依法予以處罰並公開曝光,堵住騷擾電話產生源頭。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斗毆的;
(二)追逐、攔截他人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的;
(四)其他尋釁滋事行為。
⑻ 投訴金融公司找哪個部門
法律分析:可以向當地金融辦或者當地銀監局進行投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⑼ 怎麼投訴消費金融
法律分析:消費者與金融機構發生糾紛時,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解決:與該金融機構協商解決;向該金融機構或者其上級機構投訴;請求依法設立的第三方機構調解;向該金融機構監管部門投訴;根據與該金融機構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第二十三條 消費金融公司應當遵守下列監管指標要求:
(一)資本充足率不低於銀監會有關監管要求;
(二)同業拆入資金余額不高於資本凈額的100%;
(三)資產損失准備充足率不低於100%;
(四)投資余額不高於資本凈額的20%。
有關監管指標的計算方法遵照銀監會非現場監管報表指標體系的有關規定。銀監會視審慎監管需要可以對上述指標做出適當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