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疫情下如何維護金融穩定

疫情下如何維護金融穩定

發布時間: 2022-05-22 03:08:12

㈠ 金融政策密集落地 精準發力戰疫情穩經濟

記者3月4日從央行網站獲悉,人民銀行會同財政部、銀保監會3日召開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暨電視電話會,提出了下一階段多項工作要求,涉及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註重靈活適度、加強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建設等。這是最近一段時間內相關監管部門對金融發力戰疫情穩經濟的又一次重要部署。
最近一段時間,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相繼出台多份重要文件,部署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業內人士表示,最近陸續落地的多個金融政策在力促信貸「擴總量」的同時,強調對疫情防控重點企業以及中小微企業的精準支持。與此同時,房地產金融政策將堅持「房住不炒」基調,保持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政策力促信貸投放「量增價減」
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暨電視電話會強調,金融部門要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在堅持法制化、市場化的原則下,切實採取措施,深挖潛力,讓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註重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完善宏觀審慎評估體系,釋放LPR改革潛力。
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和降低融資成本已成為當下金融政策的著力點。在擴大信貸投放能力方面,央行綜合運用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等工具,滿足金融機構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流動性需求,銀保監會則單獨或會同相關部委相繼出台多份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務文件,督促銀行保險機構開辟金融服務綠色通道,保障信貸資源供給,全力滿足疫情防控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並要求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在降低融資成本方面,央行通過下調MLF利率、公開市場操作逆回購利率等政策利率引導LPR下行。與此同時,央行還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並由財政給予貼息,確保抗疫重點企業貸款利率低於1.6%。最近,央行再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5000億元,同時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至2.5%。
伴隨著政策的快速落地和落實,信貸投放「量增價減」趨勢明顯。銀行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當前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抗擊疫情合計信貸支持超過1.25萬億元,與此同時,重點企業的資金成本負擔也明顯下降。以政策性銀行為例,截至2月末,農發行共計對242家央行名單內的全國性重點企業審批貸款180.58億元,對209家企業發放合格貸款,共計101.65億元,加權平均利率2.45%,低於優惠利率上限60個基點。
精準施策中小微企業成重點
業內人士表示,應對疫情的信貸「擴總量」並非大水漫灌。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近期的信貸「擴總量」呈現明顯的定向和結構性特點,因此資金釋放並不是大水漫灌,而是更強調將資金投向疫情防控重點企業以及中小微企業,有助於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經濟平穩運行。
上述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暨電視電話會就明確提出,「向疫情防控保供企業提供快速精準支持」、「加大對疫情影響嚴重地區、行業、企業的融資支持,強化對先進製造業、脫貧攻堅、民生就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等領域的普惠性資金支持」。
近20天內,國務院召開4次常務會議,均提到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尤其要求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加大信貸投放,加大中小微企業金融專項債券的發行力度,以及加強對中小微企業中長期貸款,不盲目抽貸斷貸等。
為鼓勵銀行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積極性,近期銀保監會也對不良認定作出臨時調整。3月1日,銀保監會等五部委發布《關於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的通知》要求,對於2020年1月25日以來到期的困難中小微企業貸款本金,以及2020年1月25日至6月30日中小微企業需支付的貸款利息,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根據企業申請,給予企業一定期限的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安排。該通知還強調對於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的貸款,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堅持實質性風險判斷,不因疫情因素下調貸款風險分類,不影響企業徵信記錄。
農發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央行在核批給三家政策性銀行的年度貸款計劃中,共拿出3500億元作為專項信貸計劃,明確要求包括農發行在內的三家政策性銀行專項用於支持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這項政策的出台,可充分發揮農發行作為政策性銀行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的特殊作用,撬動其他社會資金擴大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信貸支持力度。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當前,中小微企業普遍面臨流動資金緊張,當前一系列金融措施將發揮較為明顯的「救急」作用,緩和疫情短期內對中小企業生存、運營帶來的負面沖擊。
房地產金融政策將保持一致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暨電視電話會也明確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最近一段時間,一些地方的房地產政策有所調整,個別銀行在個別地區針對部分客戶的房貸首付比例有所下調,引發市場對房地產金融政策松動的猜測。「從會議的表態來看,房地產金融的整體基調沒有發生變化,個別銀行的調整也沒有突破政策底線。」溫彬說。
3月1日,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如期啟動。按照央行對房貸定價基準轉換提出的特別要求,存量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在轉換時點的利率水平應保持不變,這也主要是為了貫徹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要求。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我國市場流動性將繼續處於合理充裕狀態,市場利率有望進一步下行。在這種情況下,房貸利率或有一定下行空間。但較為優惠的房貸利率,將主要集中在首套房貸,旨在降低剛需購房者負擔,而對二套及以上的房貸仍將執行較高利率。(記者 張莫 向家瑩)

㈡ 23條舉措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這將帶來哪些影響

據悉,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印發《關於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支持受困主體紓困、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外貿出口發展三個方面,提出加強金融服務、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的23條政策舉措。新出台的舉措中,有的與重要農產品產銷、能源供應有關,有的涉及物流航運,有的旨在強化對產業鏈供應鏈核心企業的支持。而這些金融舉措背後,是一項項貨幣政策工具發揮功能:優化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抓實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用好用足民航應急貸款等工具,設立科技創新再貸款。為促進外貿出口平穩發展,新出台的金融舉措優化了外匯和跨境人民幣業務辦理。比如,為便利企業開展跨境融資,在開展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的企業類型中,新加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再如,此前減半收取的中小微企業外匯衍生品交易相關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手續費,此次直接改為免收。

㈢ 開年成績單彰顯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疫情下如何保障經濟的發展趨勢

開年成績單彰顯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疫情下如何保障經濟的發展趨勢?

總之,企業在面對危機時要保持一定的信心,也要借勢修煉內功,更加清晰的看清自身的產品特性、行業需求,在危機中完成自我提升。

㈣ 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幾乎停擺,該如何穩定當前市場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劇烈波動 ,由於疫情迅速擴散嚴重影響了生產、投資、貿易、消費等領域,進而影響了全球的經濟發展。面對疫情人們應該繼續保持防範意識,不再引發大面積感染 。其次保障醫療體系高效運轉 ,讓病人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療,保證國民的健康,讓經濟能穩步運行 。很多企業的破產、轉型也意味著很多人面臨失業,降低失業率是目前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其次針對企業,也應該制定一些政策,企業在守法經營的前提下,政府給予一些競爭空間,讓每一個企業都有機會競爭,得到鍛煉。其次要維護好廣大群眾的利益,全民的利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進而帶動全民消費,促成各行各業的經濟發展。

㈤ IMF官員呼籲全球央行採取正確貨幣和金融穩定政策合作應對疫情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蔓延,全球主要金融市場近期遭遇罕見重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托比亞斯·阿德里安11日表示,各國央行應採取正確貨幣和金融穩定措施,積極合作,減輕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阿德里安當天發表文章指出,由於疫情在全球蔓延,不確定性突然上升,全球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受到挑戰。除有針對性的財政措施外,正確的貨幣和金融穩定政策對支持全球經濟也十分關鍵。決策者應採取果斷行動並開展全球合作,維護貨幣和金融穩定。
阿德里安指出,美國、歐元區、日本等主要經濟體股市近日均出現大幅下跌,波動加劇。由於不確定性急劇增加,投資者更傾向於把資金配置至更安全的資產,這對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打擊尤為嚴重。此外,企業財務在最近幾周出現嚴重收緊狀況,這意味著企業利用股票和債券市場融資的成本將更高。
阿德里安認為,各國央行應迅速採取行動,通過注入流動性、降低利率,幫助緩解金融壓力,防止可能出現的信貸緊縮。他強調,如果各國央行共同行動,會增強貨幣政策的力量,因此全球央行應將貨幣政策同步作為重要議程。
談及金融穩定風險,阿德里安說,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相比,現在的銀行更具彈性,擁有更大資本和流動性緩沖,盡管銀行股價下跌,但銀行業給金融穩定帶來的風險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低得多。
但他提醒,監管機構仍需密切監測銀行動態,另外還應警惕來自銀行系統外的金融風險。

㈥ 上海疫情下,金融工作者是如何展開工作的

上海的金融行業的從業者是在網路上工作的,基本上都是待在自己的家裡面工作的,因為上海的疫情是比較嚴重的,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減少疫情的傳播。

眾所周知,上海的金融行業和外貿行業的發展是非常具有優勢的,上海的金融行業能夠為股東帶來超過5,000億元的收入。對於金融行業來說,最大的一個便利之處就在於可以居家敗光,藉助互聯網的方式就可以工作的,並不需要去公司上班的。

金融行業的工作是比較靈活的。

金融行業的工作其實是比較靈活的,因為從業人員在家裡面藉助電腦就能夠上班的,而且在家裡面是可以進行遠程操控的互聯網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也正是因為如此金融行業才能夠獲得非常不錯的發展的,上海作為國內的金融中心,自然而然能夠實現相關方面的運作方式的。

金融行業受到疫情的影響其實是比較小的,因為線上的工作是不會受到影響的,而且員工在線上也是可以進行工作的交流的。

㈦ 2021年GDP超114萬億,同比增8.1%,疫情下如何保障經濟發展

個人認為從以下幾點保障艱難時期的經濟:

第一,發展目標的確定會更加務實科學。艱難時期對過去經濟建設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認真的檢驗、回顧和總結。無論是宏觀調控,還是微觀運行,都是作了一次實實在在的大考試。遠的規劃,近的實施,上到囯計,下到民生。一場大疫襲來,一個口罩都讓人感到捉襟見肘,為什麼?類似的問題,這是我們需要審慎的。這並不是壞事,讓我們看到不足,提醒我們要更加理性務實。

第五,安全需求,財產、安全、健康。安全大部分由國家免費平均提供,保障社會次序和財產不受侵害,理財和保險這個很多金融機構在提供服務,比如支付寶,這兩個都屬第二層次,很多人沒有把理財,保險,健身放到自己的生活目標中。毫無疑問,這三個行業也是技術最高端的,升級必須依賴醫療水平器材的突破,和更多穿戴式感測器才能保證社會秩序和個人健康的隨時監控。

㈧ 經濟在疫情中的呈現忽上忽下,你覺得該怎樣才能讓經濟穩定

我們會發現經濟在疫情當中經常會呈現忽上忽下的變化狀態,其實這一種變化狀態是一種不穩定的變化狀態,經濟發展還是要呈現一個平穩的狀態,才是一個健康的狀態。疫情期間,很多行業都呈現出了一個低沉的發展狀態,我認為要實現疫情當中的經濟穩定,需要我們社會當中所有主體的努力。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因為新冠疫情的肆虐,導致我們中華大地蒙上了一層灰色星光。疫情,導致我們的經濟發展呈現一個忽上忽下的變化狀態形式,很多產業甚至面臨了一個倒閉的現狀,從我們身邊的經濟現狀,我們就可以發現經濟的狀況其實是相對於比較低沉的,很多人因為疫情因此失業,很多人因為疫情不得不轉業,所以說一行對經濟的影響還是挺大的。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樣讓我們的經濟在疫情的期間發展仍然穩定呢?

㈨ 穩定有基礎 政策有空間——透視我國金融形勢

新華社北京3月26日電 我國疫情態勢向好、經濟發展有序推進,這成為國內金融市場穩健運行的基石。但全球疫情蔓延、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大,不免給我國金融市場帶來外部壓力。近期我國金融市場表現如何?怎樣支撐市場持續平穩運行?未來宏觀政策工具箱還有哪些工具?

逆境中彰顯難得韌性 金融穩健運行有三大支撐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面對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中國金融市場表現頗為穩健。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中國股市平穩運行韌性較強,債券市場違約規模保持在正常水平……

「我國金融市場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了高度的穩定性,波動幅度很小。」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認為,目前中國的金融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市場預期也比較穩定。

中國已經是一個世界性的金融大國,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信貸市場和外匯儲備規模,擁有世界第二大的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保險市場。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健運行,對穩定全球金融市場信心至關重要。全球看見了,中國經濟金融均彰顯出難得的韌性。

金融穩健運行的「底氣」源自哪裡?這源於國內疫情防控成效明顯,源於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不改,也源於近年來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進展。

當前,以武漢市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疫情形勢是影響金融市場非常重要的變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為恢復經濟、穩定金融創造良好環境。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憑借國內巨大的市場、齊備的生產要素等優勢展現出了較強韌性和較大迴旋餘地,長期向好的大趨勢沒有變。

「我國實體經濟已經在邊際改善。」陳雨露分析,從3月以來支付結算數據和存貸款數據動態來看,實體經濟持續向好。

隨著全國范圍的復工復產正在積極有序推進,上市公司復工率已經超過98%,企業資金往來和資金周轉速率明顯加快,經濟活躍度正在修復。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穩定器」「動力源」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中國經濟廣闊的發展空間將為金融市場穩定發展奠定基礎,中國資產吸引力也將不斷上升。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隨著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金融領域開放的不斷推進,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不斷提高。

數據顯示,當前股票市場的杠桿資金總量與2015年高峰時相比已經下降了80%,高比例質押上市公司數量較高峰時期已經下降了1/3,銀行資本充足率和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達14.6%和247%……

近年來,金融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下好「先手棋」,維護了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金融精準施策 穩定市場支持實體

貨幣金融政策是應對突發事件沖擊、恢復經濟增長的重要政策手段。疫情發生以來,金融部門加大逆周期調節的力度,保障流動性合理充裕,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金融市場開市後,2月3日和4日人民銀行累計開展1.7萬億元短期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對維護市場流動性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發揮了關鍵作用。

「超預期提供流動性保證了銀行體系和貨幣市場流動性的充裕,及時穩定了市場情緒,確保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金融市場平穩運行。」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說,同時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

與此同時,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也為疫情防控和恢復生產提供了資金保障。此次戰「疫」政策指向非常明確,就是支持實體經濟。為此出台的一系列金融政策也非常具有針對性,核心目的就是保障企業資金流,同時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運用定向工具精準支持保供復產。前期設立的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以及後增加的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已經累計使企業獲得優惠利率貸款超3300億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引導市場利率穩步下行。疫情發生以來,公開市場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中標利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先後各下降10個基點,帶動市場整體利率下行。2月一般貸款利率為5.49%,比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前下降了0.61個百分點。

——間接和直接融資共同發力。目前我國銀行機構為抗擊疫情提供的信貸支持已超過1.8萬億元,並安排小微企業到期貸款本息延期還款;今年前兩個月交易所市場股票、債券合計融資約1.3萬億元。

金融穩,經濟穩。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在戰「疫」過程中,中國經濟和金融體系之間建立了良性而有效的雙向互動。一方面,我國實體經濟復工復產有序開展,為金融穩定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另一方面,金融體系平穩運行為實體經濟提供了強大的支持,金融市場預期的穩定也提振了投資和消費信心。

政策空間大彈性足 做好應對挑戰的充分准備

當前,我國零星散發病例和局部暴發疫情的風險仍然存在,全球疫情大流行,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這對我國的經濟金融發展帶來新的挑戰。與此同時,在國內逐步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秩序的過程中,中小微企業仍然面臨較大壓力。

面對國內外挑戰,我們無懼風雨,我國宏觀政策的空間和工具儲備是充足的。

未來,我國宏觀政策工具仍然較為豐富,具有較大的操作空間。專家認為,未來可適時加大公開市場操作,調整MLF中標利率,適時定向降准等。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還曾提到,將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物價水平等基本面情況,適時適度調整存款基準利率。

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南西北風。事實上,面對國際市場風雲變幻,我國仍堅持改革,用足用好現有政策空間和工具手段,以應對各種潛在的風險和挑戰,同時,著力加強國際宏觀政策協調。

陳雨露表示,金融系統將會按照既有的政策框架和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准確把握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的階段性變化,因時因勢調整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

「在全球降息大潮開啟和通脹壓力仍存的情況下,中國貨幣政策調控方向展現出定力,不僅堅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利率增速相匹配的基本思路,也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保證金融讓利於實體經濟的方向不動搖。」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這一方面保留了政策空間,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水漫灌。

當前,我國金融市場面臨的內外形勢依然復雜嚴峻,需要保持清醒頭腦,加強對國際金融市場運行的監測,做好政策儲備,決不可掉以輕心。

中國經濟金融政策應對及時、空間大、彈性足,相信下一步中國金融市場將繼續穩定運行,進一步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對穩定全球金融市場信心作出重要貢獻。

熱點內容
如何選基金好還是自選好 發布:2025-10-20 08:28:25 瀏覽:418
股票股利會影響股票價格嗎 發布:2025-10-20 08:17:34 瀏覽:477
期貨鎳的一個點是多少 發布:2025-10-20 08:11:46 瀏覽:386
理財通定期收益怎麼算 發布:2025-10-20 08:04:13 瀏覽:782
如何解決股市身份被冒用的問題 發布:2025-10-20 08:00:25 瀏覽:412
股市最高的一年多少錢 發布:2025-10-20 08:00:23 瀏覽:767
多少基金公司持有寧德時代 發布:2025-10-20 07:44:38 瀏覽:744
如何理解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科普 發布:2025-10-20 07:36:49 瀏覽:443
哪些基金沒有c類 發布:2025-10-20 07:31:13 瀏覽:159
銀行如何判定錢流入股市 發布:2025-10-20 06:51:50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