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什麼是金融40

什麼是金融40

發布時間: 2022-06-03 01:33:53

1. FINANCE(40)是什麼函數

這個不可能是"40日的金融數據和53日的金融數據",它應是一個對應某項的財務常數,象"每股收益"之類的.與大智慧軟體有關的.誰知道繼續回答.

2. 金融主要是干什麼的

金融是貨幣資金融通的總稱。主要指與貨幣流通和銀行信用相關的各種活動。主要內容包括: 貨幣的發行、投放、流通和回籠;各種存款的吸收和提取;各項貸款的發放和收回;銀行會計、出納、轉賬、結算、保險、投資、信託、租賃、匯兌、貼現、抵押、證券買賣以及國際間的貿易和非貿易的結算、黃金白銀買賣、輸出、輸入等。
金融是信用貨幣出現以後形成的一個經濟范疇,它和信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1)金融不包括實物借貸而專指貨幣資金的融通(狹義金融),人們除了通過借貸貨幣融通資金之外,還以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融通資金。(2)信用指一切貨幣的借貸,金融(狹義)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人們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創造一個新的概念來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是為了概括一種新的經濟現象;信用與貨幣流通這兩個經濟過程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徵的是可以創造和消減貨幣的銀行信用,銀行信用被認為是金融的核心。

3.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書系有哪些書

金融的變革 價格的邏輯 資本賬戶開放 不能看空中國 中國金融改革思路 大碰撞2 反思中國模式 中國金融改革的近距離思考 HOLD住中國經濟 漸行漸遠的紅利:尋找中國新平衡 歐債的救贖 等等

4.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專業考試中40%的金融學或統計學是什麼意思

考試時發下來的試卷分為三部分:經濟學、統計學、金融學。你考的時候必須做經濟學,選做統計學或者金融學部分。

5. 對金融的認識

因為不知道你要具體哪一方面的,所以就不好確定主題。下面是節選廈門大學鄭振龍教授的一段話,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看一下什麼叫金融。金融就是資金融通,簡稱金融。實際上現在這樣的理解是非常的狹窄的,金融按照定義來劃分可以分為MONETARY ECONOMICS 和FINANCIAL ECONOMICS
。金融經濟學實際上是新金融。金融經濟學是研究在不確定條件下,將資產沿著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進行最優配置的決策科學,所以是非常微觀的,在國外屬於管理學的范疇。簡單來說就是關於時間和風險的經濟學。那麼對於時間經濟學,大家知道主要是研究利率——貨幣在時間上的價值。所以大家研究利率水平決定和利率期限結構等內容。有了這兩樣東西後,我們就可以將現
金流沿著時間軸在不同時點之間自由轉換。有了即期期限結構我們就可以有遠期期限結構,
所有沿著時間維度上的現金流我們就可以比較。不然今天的100元錢同100年前、100年後的
一百元錢差距多大我們根本不能無法度量。另外一個是風險經濟學,涉及到風險的識別、風
險的管理以及風險的定價,如果能對風險進行度量就能將風險價值轉化成確定性價值。這就
是時間維度。那麼空間緯度是資產在空間上的配置。各種資產風險值不一樣,不進行轉換就
無法進行比較。所以定價完了以後就是將它折成確定性等價。所有的東西折算成確定性等價
後就相當於兩個坐標軸,一個時間軸、一個空間軸,然後交點,沿著不同的軸就可以進行比
較,以交點為中心。
金融學同經濟學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國內的金融學都在經濟學科下面,實際上兩者有很大的
區別。大家都知道經濟學最重要是一般均衡分析,進一步細下去是供求分析法。我們微觀經
濟學大家都學過,第一章是消費者行為理論,在各種決策下推導出消費者函數,最後在廠商
理論中推導出供給函數,供給需求確定均衡價格的數量。在後面講市場的時候,講到完全競
爭市場,對個別人來說需求曲線同供給曲線。完全競爭市場供給曲線是平的,但是結合成整
體,總供給總需求一定是這樣的兩條線。可是在我們金融學上,我們也用一般均衡法,我們
也有一般均衡模型,可是供求分析法在我們金融領域中用的非常少。你們在為遠期、期貨、
期權、互換定價時間見到過供求分析法嗎?沒有。為什麼,這是金融分析中很大的一個特性
。金融產品的供給是誰供給的?如果你不假思索回答出來是金融機構,是不正確的,金融機
構只是一個中介機構。需求者是誰?比如說企業。實際上在金融市場上,任何一個企業既是
需求者又是供應者。作為一個完善的金融市場,你即可買又可賣。套利本身就是買賣的一個
結合。實際上任何人在金融市場上都是供給者又是需求者。而且沒有一個行業在產品的同質
性上能同金融市場相比。我們的產品看起來不一樣,這是5年期存款、這是1年期存款,這是
外匯、這是股票、這是債券,聽起來名稱都不一樣。但是實質性內容都一樣,是什麼?「三
性」,收益性、流動性、安全性。所有東西表面上不一樣,但是最後都是這三個東西。所以
金融市場、金融行業最大的特點就是金融的同質性。這就決定了產品在供給上是充分競爭,
需求上也是完全可逆,完全可以替代的。這就導致在一個充分發達市場上,供給和需求曲
線將是兩條水平線,不會是經濟學中的曲線。所以金融市場均衡只有在兩條水平線重合的時
候才會均衡。而一旦這兩條曲線離開的時候,價格不對,價格一旦出現偏離就會出現套利,
套利又迅速使兩個曲線重合。所以在金融上只有均衡線沒有均衡點。在金融上均衡點沒有任
何意義。期貨合約、期權合約、互換合約只要自己跟自己簽一個就好了,要多少就有多少量
,我既做多頭又做空頭,假如沒有交易成本的話,要多少就有多少量。所以沒有意義,我自
己買自己賣,到時候盈虧都是我自己的。所以這樣的一個獨特的性質就導致在金融學中供求
方法很少用。但是在我們貨幣銀行學中還是有點用,例如利率水平的確定可能會用到這個東
西,但是在西方經濟學裡面非常多的使用,就導致了經濟學中的很多東西就沒法用。一般均
衡我們在金融學中也在用,一般我們作學者的說消費投資的決策行為一定要找出他的目標函
數,給我們約束條件,最後我們再在約束下進行消費和投資的選擇。那投資裡面如何選擇,
最終也是按照一般均衡來的。但是進一步分下去的話,跟我們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就發生分歧
了。所以金融學中最後就發現了用無套利分析方法。因為所有人都可以用供給和需求,所以
就導致了維持市場均衡的力量就靠套利。套利分析法在金融學中如此的重要,如此的實用,
由此導致金融學學者們可以自豪的宣稱只要根據理論我們一旦做出來的東西就是對的。在經
濟學中,現實可能不符合,不符合就是我錯了。但在金融領域只要是你的計算沒有錯誤,而
現實不符合你,那麼你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是我對的,市場錯的。如果用無套利做出來的東西
,如果扣掉稅收和成本還不符合,允許有一定誤差,還不符合的話,市場就給你一個套利機
會,白送給你一個機會。套利是不用花錢不用冒險,就有可能賺得到利潤,絕不可能虧的這
樣一個結果。所以當你發現市場與你不對的時候,你認真核對,只要你沒有算錯,你就永遠
是對的。如果市場是可以賣空,一個人的行為就可以導致市場上的價格和理論上的模型直到
吻合為止,直到套利機會沒有為止。
接著講金融學和會計學有什麼區別。會計學有很多的記賬方法,一般按照歷史成本的方式記
帳。這個東西多少錢買的,比如說我把100萬錢存到銀行去,在會計學中我就少了100萬現
金而增加了100萬的銀行存款,在到期前,在帳上都是100萬,到期還本付息回來,變成我
的收入。可是在我們金融不是這樣看的,今天存進去,哪怕是沒有交易但是價值每天變化,
如果利率高了,那麼價值就下降了,利率低了價值馬上就上去了。所以會計更多的是以歷史
的眼光來核算,而我們是以未來的眼光來看待。在會計看來,我們到期只要是收回比你開始
支出多的都是賺錢,沒有考慮機會成本,但是我到期只要銀行還我肯定不會少於100萬,但
是在金融上明天就會虧掉,所以金融是關心未來值。它關心的東西同會計有很大區別。在金
融經濟學中講無套利更多的是相對定價法,而其他學科更多的是用絕對定價法。比如說股票,
傳統的經濟學認為很簡單,股票就是未來的現金流給預測出來然後貼現,用什麼來貼現呢?
是用無風險利率嗎?不可以。金融學上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貼現一個現金流,它有多達的風險
就要用與它相適應的貼現率來貼現。這個理論無論是馬克思還是其他西方學者都接受的,非
常完美,但是使用起來就一點用處都沒有。為什麼沒有用,首先讓你預測明年的現金流可以
,後年的現金流動湊合,大後年那是相當困難,5年以後的現金流動那就是沒譜。所以現金
流動預測誰也搞不定。再說貼現率,要用與它相適應的貼現率,這個話好說,但是到底應該
是多少,那麼西方的學者用了CAPM幾十年到現在爭論還是很大。到底美國股市的預期收益
率是多少,誰也沒有譜。這兩個因素就導致了絕對定價法不太好用。但是相對定價法就不一
樣了,根本不關絕對值的高低,我只管我們兩的位置。我們現在一起在地球上以非常快的速
度在宇宙中飛行,可是我們現在的相對位置不變。也就是說,地球不管運轉速度多快,你只
要在轉,我就在轉,因為我們倆有一定的關系,所以我們兩的關系只能保持這么遠。最典型的是期貨、期權,你的標的資產賣多少錢,我的價錢就能賣多少錢。比如說遠期價格,F=S*EXP(R*T),只要是現貨價格知道、無風險利率知道、到期時間知道,遠期和期貨價格就一定知道。這兩者一定要保持這種關系,這就是相對定價。
我的整個想法是金融一定能創造價值。通過四個途徑:第一,將不流動的東西流動起來;第
二,把不安全的東西變的安全;第三,將不完美的東西變的完美;第四,將不完全的世界變
得更加完全。金融主要通過這四個途徑來創造價值。
首先我們看流動性,一句話就是讓不流動的東西流動起來。首先要問流動性有沒有價值,如
果有價值,我們通過創造流動性就可以創造價值。流動性能不能創造價值我們不回答,看看
流動性如何衡量價值。如果能衡量出來或能舉出很多例子來就說明流動性有價值,流動性的
價值大家馬上能理解。在中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國有股和個人股,什麼東西都一樣只差流動
性。他們的價值最多的時候差十倍。這就是能流動的股票和不能流動的股票之間價值的區別

好,我們現在看定期存單,大家覺得定期存單沒有流動過,所以價值不變。剛才說到
了定期存單的價值也是可以變化的。由於沒有人交易,沒有這個市場的存在,所以就沒有流動
起來。於是我們就利用流動性有價值這樣的觀點為銀行創新提供一點思路。現在老百姓將錢
存在銀行5年期存款,請問你們5年期存款有沒有流動性?就看如何定義,什麼是流動性,就
是及時變現的能力嗎?不是。它准確的定義就是希望能得到合理的價值及時變現的能力。所
以當在市場上出售的時候,我們預測它的合理價值是多少,基本上能按照這個預計價值來變
現。所以不能籠統說這個東西有沒有流動,只能說這個東西的流動性好壞。沒有流動性是完
全可以變現的,比如說這個房子流動性差,我可以一分錢賣掉,馬上變現。所以都有流動性
,只能說流動性的好壞。那定期存款變現是好還是不好?不好,因為定期存款的變現主要有
提前支取,但是要受到利息損失,就算你只差一天,全部按照活期限,所以定期存款的價值
曲線是這樣的,假如你今天存入一百萬,五年到期就是一百一十三萬,百分之兩點幾的利息
。假如利率不變,我們簡化的價值走向是這樣的(畫黑板),可是你一旦提前提取的話,就
只能按照活期,是一個水平線,真正的價值路徑是這樣,只有到這一天到期了媳婦熬成婆了
,它跳躍了。而提前支取就按這樣的活期存款的斜率給你,所以他的價值路徑是這樣的。這
就是變現帶來的損失,越往後變現能力就越差,前面我乾脆把他提出來了,越到期的時候損
失越大。還有一個途徑,抵押質押貸款。你存款利率二點幾,貸款五點幾,代價也是很大的
。除非你是差幾天到期,你質押無所謂。在中間你就尷尬,提前支取尷尬,質押也尷尬。所
以流動性不好,導致大家不願意選擇5年期限存款。又不能轉讓,現在實名制轉讓比較麻煩
,所以沒有辦法。那好,我為銀行提供這樣的建議,為了提高定期存款的利率同時為避免銀
監局的監管,銀監局要求利率一分都不能增加,增加了就踩了高壓線。那我做金融的跳過監
管很容易的,因為不能增加利率我就通過增加流動性嘛!如果在實名制度上可以繞過去的話
,可以這樣做,我吸收5年期限的定期存款,我承諾給客戶,你隨時可以將這個東西賣還給
我,按照一定的公式來辦,如果利率不變的話,你每持有一天,我就按照這個曲線給你,你
存兩年半我就給你這么多,這是一個純理論假設。你說現在怎麼弄?這個問題不太大,請問
我把這一百萬存近來,我把這些利息給他,比如說108萬,這個東西我再賣給別人,比
如110萬,有沒有人要?搶著要,最長期限只有一兩年的時間,但收益仍舊是2點幾,而其
他存款的利息一年期才1.98。銀行沒有損失,只要買回來轉手搶著要。銀行沒有成本、不
會損失,只是二傳手的作用,何樂不為。我經常跟銀行講,你們一定要處處為儲戶負責,能
為他提供方面,能節省他時間的,能最小代價使他收益增加的,只要對他有好處的事情你就
要去干。客戶的錢的主要來源而非在利率上一味的講照顧,被人民銀行一卡就沒有照顧了。
而事實上銀行讓你多賺一點也沒有問題呀,在這兩年將存款收回來就完了。我按照兩年期利
率賣給他我中間還可以賺個利差。所以你可以買賣存單,再不行你就在櫃台上轉讓。委託流
動。今天誰要賣好了,放在我這里,我幫助你賣,一掛出去我想大家搶著要。因為每天都有
人存款,這個東西的收益率比銀行的高嘛。肯定就有人買了嘛,頂多銀行收點手續費。為老
百姓性更好點,連手續費不收就更好了。別人沒有這樣做,你這樣做了所有的5年期存款都
跑到你這里來了。因為這樣就提供了完全的流動性,我的價值曲線只要在這上面我的競爭就
比別人強。剛才說到了是完全競爭市場,銀行這樣做就可以吸引客戶。甚至從這個業務中你
還可以賺錢。所以金融工程是一個運用性的東西,我們不要一天扎在數學堆裡面出不來。進
去還要出得來,想想它到處可行。這是定期存款,那麼資產方面呢也可以。因為流動我就將
所有的東西流動起來,剛才講了負債方,資產方面我貸款5年出去了,我需要錢怎麼辦,這
不能流動,要5年以後才能收回來。因為不能流動性,所以我要求的收益率就比較高,否則
提供這么長時的不流動的東西,銀行就要受損。所以銀行貸款利率就要比較高。那我有沒有
辦法製造貸款的流動性?貸款證券化就是這樣一個思路,在國外已經有了,大家聽說過,學
過了。那麼在國內做起來很辛苦,原因在於建資產池、評估等方案很成問題。還有你出售一
個貸款給資產池,然後作為收益的對象發放收益憑證,再交易受益憑證,這個本身可以創造
流動性。但是在這個行不通的情況下,有其他的辦法來解決流動性問題。把不良貸款賣給信
托,然後信託發行受益憑證。這個做法在國內已經很多很多了,我要指出的是這種做法沒有
解決根本問題,而且會產生新的問題。想想看,我是銀行,你們是企業客戶,這個貸款中有
一份人情,貸款是你們都要請我吃飯,我出於哥們意氣貸給你,貸款以後一個是依靠法律約
束,另外一個是看我的面子你要還給我,有一份人情在,你不還我就對不起這份情誼。人情
在中國是一個很重要的關系。一旦貸款賣給信託公司以後,就同我無關了,你賣給信託公司
了,所以現在是信託公司的事情了,所以從人情上的牽制就沒有了。所以這一賣流動性問題
可能會解決,但是貸款回收率會下降。另一個是流動性問題,你把貸款賣給信託公司,信託
公司發放收益憑證。比如說5年貸款賣給你,你發放5年期限的受益憑證,老百姓來買這個5
年的收益憑證實在是不合算,要等到5年以後才能還本,中間可能有派息。這個過程你們覺
得有創造流動性,實際上對銀行來說它是賣的,本身是流動的。可是這個行為本身沒有創造
流動性,你這個流動性需要已經轉嫁給別人了,由信託公司承擔。信託公司也沒有承擔,它
再發行收益憑證。由誰去承擔,由老百姓去承擔。老百姓最終持有的還是五年不能流動的東
西。所以只是不流動的東西的一個交易。本身並沒有將5年不能流動的東西變得流動。所以
我們給銀行提個建議,銀行可以這樣做,讓信託公司給他簽協議,我們可以將銀行的資產根
據我的需要賣一塊給你,這是賣,同時我簽一個回購協議。我現在賣給你,同時我三年以後
、五年以後按照多少價格買回來。這一買一賣的價差別就是利息。信託公司有了這個回購協
議後就根本不關心這個貸款能不能收回來,所以這個貸款的管理還在銀行。我雖然賣給你,
但對外不宣布,所有的東西實際上都在我這里。我依舊管理,這個客戶仍然以為還是欠我的
錢,實際上還是欠我的錢,因為最後要回購,所以剛才講到的問題不會出現。回購協議簽完
以後,錢不是已經有了嗎,但是故事沒有說完。接著怎麼做,回購買協議簽完成以後,我錢
不是有了嗎。信託公司沒錢怎麼辦?它照樣發收益憑證,根據這樣的一個收益來發憑證。而
受益憑證不是沒有流動性嗎?由誰來發,由我銀行在櫃台上包銷,不是代銷。代銷你的信託
公司的風險就有了,能不能買出去。包銷就是我銀行承擔全部能不能賣出去。這樣做使得信
托公司僅僅出個名義,沒有任何風險,所以信託公司收取的費用最小化。所有的工作由銀行
來做,銀行利用這個橋來搞活。然後包銷後,受益憑證發出去還承諾這個收益憑證隨時可以
銷售回來。我按照事先規定的公式隨時承諾買回來,這一承諾就提供了收益憑證的流動性。
如果沒有這個承諾,原來5年期的受益憑證客戶要求4%的回報,如今有了這個承諾以後相當
於這個東西是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利息是百分之零點幾。於是銀行在發行這個憑證的時候
就不要4%的承諾收益。就可以降低到百分之二、三,成本就大大減低了,給信託公司一點點
,我看給它千分之五它也很滿意了。因為你沒有付出任何代價,什麼東西都是我幫助你做的
。銀行的貸款收益是五點幾,這樣一賣出去總成本可能只有二點幾,把資金全部收回來,有
好的項目我再貸款。所以就創造了流動性,銀行本身的流動性管理就非常重要。因為我自己
隨時要兌付,所以要保證自己要穩健經營,避免出現流動性問題,所以做這個東西就產生流
動性管理的需求。所以金融工程做什麼,實際上就是解決這些實際問題。我們那邊的碩士生
和博士生分四個專業,一個是金融學,老的金融學貨幣銀行學,一個保險學對保險,一個證
券是對證券的,而金融工程實際上是對所有的。所以不要簡單的將金融工程簡單的理解成為
金融工程只對證券的,這個例子就說明金融工程在銀行裡面用處大。在舉個流動性的例子,
我們的目標就是將不流動的東西流動起來,我們的目標就是創造價值。所以今天回去以後大
家就注意眼睛睜大了到處看看那裡是不流動的,只有一樣東西不要去找,就是穩固的家庭。
只有這個東西不要流動,其他都可以流動。創造流動性就一定會創造價值。所以判斷那個改革方案好不能只判斷他是否是改革。
有效控制風險,風險一定要管理,有很多例子。舉例互換。現在你們平均年齡25歲,工作到
60歲還有35年。現在你們基本上都沒有錢,然而35年以後,有的人運氣好,成為億萬富翁
,有的人特別不幸成為窮光蛋。這就是必然的,是風險。現在你們都不知道你會如何,這就
是你面臨的不確定性,現在做個最簡單的假設,你只有兩種狀態,你要麼是億萬富翁,要麼
窮光蛋。概率都相等,取期望是5000萬。這樣你一生中不會高興,你賺的錢要不斷積累。
而美國人為什麼這么瀟灑,因為他退休的時候都有一個穩定的收入,所以錢都可以花出去。
所以中國人特別可憐。年輕的時候有精力有時間沒有錢。到我們這樣有了錢沒有時間。到退
休的時候有錢有時間,沒有精力了。美國人會很好的安排自己的一生所以幸福程度高。美國
人單獨的財富來說不會比我們高。所以面臨這樣的風險我們要學會管理,第一參加社會保障
。中國人的社會保障我們都不敢恭維,效率很底,所以不願意。那麼我給你出主意,你們回
去班長將所有的人召集起來簽訂一個合約,你們 60歲的時候,將財產的十分一拿出來交
給班長,全部加起來,除以總人數100。如果剛才的假定是正確的話,你們會有50個人是億
萬富翁,50個人是窮光蛋。有錢人每人帶1000萬來,結果帶500萬回去。而窮人帶0來,但
是帶500萬回去。你是億萬富翁,根本不在乎拿出500萬去幫助同學。如果你是窮光蛋,那
么500萬對你來說就很重要。為什麼是10%,因為如果全部交納=公,我不幹了。我就吃光、
喝光、用光。所以人類的許多安排需要大家互相支持,講信用。如果最後有錢人不來了,來
的全是窮光蛋。
第三點是使不完美的變得完美。有交易成本、稅收賣空限制、管制的世界是不完美的。
所以你要繞開這些解決這些問題就行了。Merton指出了交易成本的存在為金融機構提供了
巨大的舞台。所以為了解決交易成本的問題才出現了基金。你想想看,我為了分散風險,我
在購買股票上應該如何做,我東買一點,西買一點,我的一百萬元錢要買那麼多股票,這不
是很累嗎?於是我就委託基金來做,只要買基金就可以了。這就是組合投資。你們學習
過CAPM,但是你們可能忘記了這是靜態模型,CAPM告訴你的為了分散風險,應該組合投資
。大家可能就簡單的理解為我分散了就行了,我不用管它了,東方不亮西方亮。實際上投資
組合要根據情況不斷的調整組合。在連續時間狀態下每時每刻都要調整才能達到最優。
金融機構的產品是企業索取權的組合,實際上是一個中介,並不是最終的供給者。所以這就是四個維度。

6. 什麼是金融學啊

金融學(Finance)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應用經濟學科,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個人、機構、政府如何獲取、支出以及管理資金以及其他金融資產的學科。金融金融學專業主要培養具有金融保險理論基礎知識和掌握金融保險業務技術,能夠運用經濟學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險活動、處理金融保險業務,有一定綜合判斷和創新能力,能夠在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證券公司、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驗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金融資產公司、集團財務公司、投資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門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金融學主要學習貨幣銀行學方向有貨幣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證券投資、投資項目評估、投資銀行業務、公司金融等。
[編輯本段]歷史起源
金融學在古代不是獨立的學科。如在中國,一些金融理論觀點散見在論述「財貨」問題的各種典籍中。它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最早形成於西方,叫「貨幣銀行學」。近代中國的金融學,是從西方介紹來的,有從古典經濟學直到現代經濟學的各派貨幣銀行學說。 20世紀50年代末期以後,「貨幣信用學」的名稱逐漸被廣泛採用。這時,開始注意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下的金融問題進行綜合分析,並結合中國實際提出了一些理論問題加以探討,如:人民幣的性質問題,貨幣流通規律問題,社會主義銀行的作用問題,財政收支、信貸收支和物資供求平衡問題,等等。不過,總的說,在這期間,金融學沒有受到重視。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的金融學建設進入了新階段,一方面結合實際重新研究和闡明馬克思主義的金融學說,另一方面則扭轉了完全排斥西方當代金融學的傾向,並展開了對它們的研究和評價;同時,隨著經濟生活中金融活動作用的日益增強,金融學科受到了廣泛的重視;這就為以中國實際為背景的金融學創造了迅速發展的有利條件。 金融學研究的內容極其豐富。它不僅限於金融理論方面的研究,還包括金融史、金融學說史、當代東西方各派金融學說,以及對各國金融體制、金融政策的分別研究和比較研究,信託、保險等理論也在金融學的研究范圍內。 在金融理論方面主要研究課題有:貨幣的本質、職能及其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銀行的職能以及它們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質和作用;在現代銀行信用基礎上組織起來的貨幣流通的特點和規律;通過貨幣對經濟生活進行宏觀控制的理論,等等。
[編輯本段]學科分支
金融學從經濟學分化出來的、研究資金融通的學科。傳統的金融學研究領域大致有兩個方向:宏觀層面的金融市場運行理論和微觀層面的公司投資理論。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 金融市場學(en:Financial market) 公司金融學(en:Corporate Finance) 金融工程學(en: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經濟學(en:Financial Economics)
投資學(en:Investment Investment)
貨幣銀行學(en:Money, Banking and Economics) 國際金融學(en:International Finance)
財政學(en:Public Finance)
保險學(en:Insurance Insurance)
數理金融學(en:Mathematical Finance) 金融計量經濟學(en:Financial Econometrics)
[編輯本段]學科分類
金融學(Finance)的定義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且用來定義學科的術語對該學科的發展方向會有極其重要的影響。Webster字典將「To Finance」定義為「籌集或提供資本(To Raise Or Provide Funds Or Capital For)」。華爾街日報在其新開的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的固定版面中將(公司)金融定義為「為業務提供融資的業務(Business Of Financing Businesses)」,這一定義基本上代表了金融實業界的看法。代表學界對金融學較有權威的解釋可參照《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y And Finance) 的「Finance」相關詞條。由斯蒂芬•A•羅斯(Stephen A. Ross)撰寫的「Finance」詞條稱「金融以其不同的中心點和方法論而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其中心點是資本市場的運營、資本資產的供給和定價。其方法論是使用相近的替代物給金融契約和工具定價。」羅斯概括了「Finance」的四大課題:「有效率的市場」、「收益和風險」、「期權定價理論」和「公司金融」。羅斯的觀點,集中體現了西方學者界定「Finance」倚重微觀內涵及資本市場的特質。 在國內學界,對「Finance」一詞的翻譯及內涵界定存在較大爭議。總覽50多年來國內出版的各類財經專業辭典,「Finance」一詞的漢語對譯主要有「金融」、「財政」、「財務」、「融資」四種。相對而言,後三種譯法用途相對特定,唯有「金融」頗值商榷。「金融」就其理論內涵來說,在國內具有轉軌經濟背景下的典型特徵。基於貨幣、信用、銀行、貨幣供求、貨幣政策、國際收支、匯率等專題的傳統式金融研究,對於「金融」一詞的代表性定義為「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劉鴻儒,1995),並不突出反映資本市場的地位。一般而言,國內學界理解「金融學(Finance)」,主要以「貨幣銀行學(Money And Banking)」和「國際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兩大代表性科目為主線。其原因大致有二:在視資本、證券為異類的歷史環境下,由政府主導的銀行業間接融資是金融實踐的中心內容。與此相適應,針對銀行體系的貨幣金融研究成為金融學絕對主導。二是發端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改革開放國策導致將對外貿易加強,國內高校相應大面積開設以國際收支和貿易為核心的「國際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專業。 令人尷尬的事實是,基於以上兩大學科界定的(國內)「金融學」,今天看來卻恰恰不是Finance的核心內容。西方學界對Finance的理解,集中反映在兩門課程:一是以公司財務、公司融資、公司治理為核心內容的Corporate Finance,即公司金融。二是以資產定價(Asset Pricing)為核心內容的Investments,即投資學。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很多學者將Corporate Finance譯作「公司財務」或「公司理財」,很容易使人誤解其研究對象為會計事項,今後應予修正。總體觀之,國內所理解的「金融學」,大抵屬於西方學界宏觀經濟學、貨幣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學領域的研究內容。而西方學界所指的Finance,就其核心研究對象而言更側重微觀金融領域。 鑒於以上分析,我將金融學(Finance)分為三大學科支系:微觀金融學,宏觀金融學,以及由金融與數學、法學等學科互滲形成的交叉學科。這種界定對於澄清目前中國學術界的金融學定義之爭應有所幫助。
1、微觀金融學(Finance)
也即國際學術界通常理解的Finance,主要含公司金融、投資學和證券市場微觀結構(Securities Market Microstructure)三個大的方向。微觀金融學科通常設在商學院的金融系內。微觀金融學是目前我國金融學界和國際學界差距最大的領域,急需改進。
2、宏觀金融學(Macro Finance)
國際學術界通常把與微觀金融學相關的宏觀問題研究稱為宏觀金融學(Macro Finance)。我個人認為,Macro Finance 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微觀金融學的自然延伸,包括以國際資產定價理論為基礎的國際證券投資和公司金融(International Asset Pricing And Corporate Finance)、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機構(Financial Market And Intermediations )等等。這類研究通常設在商學院的金融系和經濟系內。第二類是國內學界以前理解的「金融學」,包括「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等專業, 涵蓋有關貨幣、銀行、國際收支、金融體系穩定性、金融危機的研究。這類專業通常設在經濟系內。 宏觀金融學的研究在中國有特別的意義。這是因為微觀金融學的理論基礎是有效市場理論,而這樣的市場在中國尚未建立,所以公司和投資者都受到更大范圍的宏觀因素影響。金融學模型總會在開始說「讓我們假設……」,例如,以金融的範式——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為例,詹森(1972)歸納出CAPM建立在下述七個假設上:所有投資者追求單周期的財富期望效用最大化;根據期望收益的均值和方差選擇資產組合;可以無限量地拆借資金;對所有資產的收益回報有相同的估計;他們是價格的接受者,資本市場是完全競爭的;資產總量是固定的,沒有新發行的證券,並且證券可以完全分離,交易無成本;最後,資本市場無稅收。這些假設顯然過於苛刻,尤其在中國這樣的不成熟市場更難成立。 諸如此類的假設,側面反映了宏觀經濟體制、金融中介和市場安排等問題。而這些問題,正是我這里所定「宏觀金融學」的研究內容。我們必須重視對這些假設本身的研究。
3、金融學和其他學科的交叉學科
伴隨社會分工的精細化,學科交叉成為突出現象,金融學概莫能外。實踐中,與金融相關性最強的交叉學科有兩個:一是由金融和數學、統計、工程學等交叉而形成的「金融工程學(Financial Engineering)」;二是由金融和法學交叉而形成的「法和金融學(Law and finance)」。金融工程學使金融學走向象牙塔,而法和金融學將金融學帶回現實。 數學、物理和工程學方法在金融學中被廣泛應用,闡述金融思想的工具從日常語言發展到數理語言,具有了理論的精神與抽象,是金融學科的一個進步。當我開始涉足金融學理論時,正是將物理和應用數學應用於金融模型的高峰期,比如使用差分、偏微分方程和隨機積分等數學工具描述股票走勢、收益率曲線等。我讀金融學博士時的一個同窗是義大利人,他本科學的是物理,之所以選擇金融,是因為期望金融能成為20世紀後期的物理學。11年後的今天,事情並沒有像他當初預期的那樣,物理和數學並未能統治金融學,完美的金融模型並沒有出現,金融學經歷了對物理和數學的狂熱期後,回歸到了基本面分析的基礎上。 那為什麼高深的數學和物理方法在金融研究中作用有限呢?金融是藝術(Art)而非科學(Science)。物理學理論模型使用確定性的參數,而金融學研究不確定性條件下的決策,所以不存在完美的金融模型來指導實踐。科學利用理論模型引導人們的認識由未知走向已知,而金融利用理論模型從一種期望變成另一種期望——如股票定價、期權定價模型的參數分別是期望紅利和期望收益變動率,永遠是一個不確定性。 基於以上原因,加之我國金融衍生產品等金融工具的缺乏,估計金融工程學在中國近期不會有太大的現實意義。金融學人應該學會「走過數學」(Go Beyond Mathematics)。另一方面,我國金融改革實踐的發展卻亟需法和金融學的理論指導,可以預見法和金融學在我國將會有相當發展。 我國目前金融改革的結構性難題大多都同時涉及法律和金融兩方面問題:如在轉型期的法律體系下,什麼樣的金融體系最能有效配置資源?怎樣為解決銀行壞帳的資產證券化業務等金融創新提供法律支持?怎樣修改《公司法》、《證券法》、《破產法》和《商業銀行法》等法律中不合時宜的條款,激勵金融創新?等等。類似的研究在國際學術界近年來已成風潮,而且逐漸形成了一門新興學科,謂之「法和金融學(Law And Finance)」。 「法和金融學」是自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法和經濟學(Law And Economics)」的延伸,Rowley(1989)把法和經濟學定義為「應用經濟理論和計量經濟學方法考察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結構、程序和影響」,法和經濟學強調法學的「效益」:即要求任何法律的制定和執行都要有利於資源配置的效益並促使其最大化。法和金融學有兩大研究方向:一是結合法律制度來研究金融學問題,也就是以金融學為中心、同時研究涉及的法律問題,強調法律這一制度性因素對金融主體行為的影響,這也是本叢書的核心任務。二是利用金融學的研究方法來研究法學問題,本叢書同時覆蓋這方面的重要問題,例如金融立法和監管的經濟學分析。 法和金融學對中國的金融創新和司法改革意義尤為深遠。目前,這門學科在我國尚屬空白,吳敬璉教授和江平教授最近已開始倡導經濟和法的融合研究,不過目前學術界的研究還停留在概念引進階段,其對實際工作和教學科研的意義尚未顯露。換言之,要實現法和金融學由概念詮釋到實務操作、教學普及直至學科發展的躍升,學界仍需付出巨大努力,從頭作起。
[編輯本段]金融學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金融學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證券、投資、保險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相關業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金融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
專業能力
1.掌握金融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具有處理銀行、證券、投資與保險等方面業務的基本能力; 3.熟悉國家有關金融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4.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經濟學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財政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管理、證券投資學、保險學、商業銀行業務管理、中央銀行業務、投資銀行理論與實務等。 金融學國家重點學科院校: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 金融學領域極其重視畢業院校,以上5所大學的畢業生是金融學領域的翹楚! 跨專業報考金融學的優勢 雖然現在金融人才需求旺盛,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進入這個行業的門檻正在水漲船高。金融招聘會上,學歷的要求仍然很高,比較好的金融機構,幾乎都要求碩士以上學歷,名校畢業,甚至要海歸。 除了學歷要求之外,銀行也需要越來越多的復合型人才。目前的情況是銀行中有一半人,甚至更多是非金融、經濟、財務專業的人員。他們本科專業各異,有計算機、通信、法律甚至機械和物理。現在備考和在讀的金融研究生也有很多是跨專業的,導師們非常歡迎這些跨專業學生。有些金融分析機構指明要有工科背景的畢業生,他們要的就是工科那種嚴謹理性的思維和分析。
就業前景
從近幾年就業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畢業生通常有這些流向: 1、商業性質的銀行,其中包括中國工商、建設、農業銀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2、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如中國人壽、平安、太平洋保險等; 3、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4、金融控股集團、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5、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投資控股公司,投資咨詢顧問公司.大型企業財務公司; 7、國家公務員系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銀行,比如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出版傳播機構等。
報考建議
1、職業導向: 從上面的就業流向可以看出,職業方向和報考專業有很大的聯系。因此如果你准備從事基金類工作,報金融工程方向比較好;如果你想到保險公司工作當然要選擇保險方向。 2、學校導向: 首先,報考時盡量選擇名校。現在金融行業都有「名校情結」,企業在選擇學生時,比較看重學生就讀的院校,一般情況下會選擇比較知名的,如上海財經大學、人民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的學生,因為這些學校已經在企業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口碑。 其次從人際關系方面考慮你所報考的院校。最好是選擇傳統上具有優良的金融學教育積淀的學校,比如一些著名財經類專業院校,如中財、上財,或是金融經濟類傳統較好的綜合類大學,比如復旦、南開。這樣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經濟界有一定的校友資源,對於未來就業好處頗多。 第三,學校的地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你所要報考的院校,應該在你未來准備發展的地區或附近。因為學校在該地區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樣在你畢業之後會方便你到該地區擇業。比如考上海的學校就把目標定在上海發展。2020年,上海將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從倫敦、紐約、東京等國際金融中心的情況看,其金融人才都在30萬人以上,而目前上海市的金融從業人員在10萬人左右,上海與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級金融人才更是短缺。 3、專業導向: 既然你准備在這個行業發展,那麼選擇什麼專業方向更符合你的發展目標呢?從當前的金融學科專業分布來看,比較有發展前景的專業方向有:公司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場、保險精算、證券投資等。 目前基金市場最為活躍,而熟練的基金經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過萬;目前中級基金經理人的年收入已經達到40萬元.而擔任高級職位的經理人年薪已經突破百萬元,可見金融行業是一座未開採的金礦。

熱點內容
股票歷史最高成交量 發布:2025-05-20 06:54:18 瀏覽:769
股權4和6怎麼分 發布:2025-05-20 06:42:53 瀏覽:287
股權證怎麼兌換現金 發布:2025-05-20 06:42:46 瀏覽:525
什麼資金拉動金融股 發布:2025-05-20 06:37:46 瀏覽:756
期貨漲跌怎麼計算一個點 發布:2025-05-20 06:21:12 瀏覽:926
邁捷金融國內有多少辦事處 發布:2025-05-20 06:07:39 瀏覽:934
手裡的股票退市了不賣掉可以嗎 發布:2025-05-20 05:44:14 瀏覽:529
貿易戰對中國股票的影響淺析 發布:2025-05-20 05:44:14 瀏覽:840
金融外貿哪個掙錢 發布:2025-05-20 05:35:47 瀏覽:830
對股市的思考是什麼 發布:2025-05-20 05:34:57 瀏覽: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