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金融危機都來自哪個市場

金融危機都來自哪個市場

發布時間: 2022-06-06 04:00:33

Ⅰ 近幾年會發生全球性金融危機嗎如果發生,會從哪個行業開始

近幾年來不會發生全球金融危機的,世界金融相對於是比較穩定的,不會出現問題。如果發生的話最先影響的就是金融行業和大宗產業,因為這兩個產業和金融息息相關。

Ⅱ 金融危機是怎麼產生的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首先來看,美國03年建立的次級貸款是爆發這次金融危機的根源。所謂次貸危機就是次級貸款危機。在網路知道里搜索「次貸危機」就會得到很好的解釋。
那麼,次級貸款的危害為何會如此巨大呢?
在美國,從2000年開始發型了大量的貨幣,銀行的錢增加了很多。對於貸款的人,信譽好的都貸出去了,而剩餘的錢如何處理呢?就開發新客戶給那些沒有信用沒有資格貸款的人。這部分人是利用銀行的貸款買房子,再通過拋售房屋賺取到的差價來補還銀行的貸款。這就埋下了危機的種子。而銀行本身也知道這樣做存在很大的風險,於是就有了次貸的金融衍生品,次貸債券。因為美國人手裡有錢又找不到好的投資項目,於是人們開始紛紛購買這樣的債券。直到06年底,伴隨美國房地產的走弱,人們貸款買來的房子再經過拋售獲取的金額以不足彌補貸款的資金。次級貸款措施爆出了違約案件,以及違約案率的不斷加大。人們開始意識到次貸的風險,紛紛拋售手裡的次級債券,次級債券價格暴跌。
一開始美國的商業銀行是將這些次貸風險打包再拋售給各個階層,以及各個國家的購買機構。伴隨次級債券的價格暴跌,購買這些債券的人和機構都損失慘重。
美國人在意識到風險到來時,開始變得更加恐慌,從而紛紛拋售房地產與各種金融產品和衍生品。這就導致了美國股市樓市股市的暴跌。
暴跌後帶來的後果:
一:人們手裡的錢減少了,購買力和購買意願就大幅下降,這直接導致了對我國進口貿易的打擊。
二:購買美國金融債務的機構都面臨虧損。

這些問題在07年傳至我國,更為可惡的是,07年中國銀行行長周小川(周小川就他媽的該滅九族)實施緊縮銀根的政策,緊縮力度之大,造成中小企業貸款難,面對資金鏈的斷裂,造成07年以廣東省為代表的出口大型城市出現了近7萬家倒閉的企業。
失業人口隨之上升,造成我國人民購買力大降。從而隨後傳導至股市和樓市,導致了股市近乎崩盤的表現和樓市的一蹶不振。這就更加嚴重的降低了人們的購買力。通貨膨脹隨之變成了通脹緊縮。
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股市暴跌,樓市暴跌,物價暴跌,原材料暴跌。

Ⅲ 金融危機為何波及大宗商品市場

大宗商品價格受到兩個因素影響

1.供需狀況

2.美元匯率,因為大宗商品是以美元計價的

金融危機,導致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經濟衰退,我國等發展中國家經濟減速,世界經濟下滑,需求大幅降低

還有,金融危機後,美元出現了大幅升值

前期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就是因為世界經濟增長強勁,需求大,並且美元長期大幅貶值,導致炒作大宗商品價格,泡沫成分過多,當這個兩個因素發生逆轉了,那麼大宗商品的價格只能暴跌了

Ⅳ 金融危機是怎樣產生的

一、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壟斷經濟和國家貨幣被私有所有操作造成。

例如貨幣和資源的投機炒作等等。過度的私有制自由化必然會導致金融危機造成隱患和危機。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金融危機就不會停止,只是顯現時間的周期遲與早的問題。資本主義制度不僅滋生金融危機而且還有轉嫁危機的可能。比如發動戰爭入侵,進行經濟封鎖,經濟干預等等。

因為高度的私有化自由貿易制度決定了無限制的壟斷膨脹,必然會導致各種危機。解決危機和隱患必須從社會制度上思考,使社會制度為大多數人民利益的平衡發展為目標。

反對壟斷和制止壟斷。及時平衡和調整經濟發展目標和方向,向有利於百分九十以上的大多數人民利益方向調整,向不平衡的國家和地區調整,實行共同發展和共享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二、我國人民幣如何應對金融危機。人民幣是中國的國家貨幣,隨著中國貿易走向世界,中國的貿易額差越來越大,中國的國際信譽增強,實行的國際結算辦法依原來的結算方式在國際金融危機的環境下風險越來越大。

為了規避風險,保持國家利益不受侵害,不縮水,不受影響,可在貿易國設置中國銀行分理處依所在國實行人民幣當時匯價結算。人民幣果斷的向更多的國家覆蓋。堅定信譽,堅定信心,堅定發展,走向世界,承擔責任,規避風險。人民幣在國際舞台上必定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那些重要影響 ,我們應如何應對。答:應該說全球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發展機遇和挑戰,帶來了現實教材和答案。也就是說資本主義完全的自由化貿易和壟斷,瘋狂的投機和炒作,必然會導致並往復危機。

這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出了警示和思考。調產業,調結構,調協調,調平衡,創新型,增實體,扶薇企,已成為我們的主導意識和共識。防泡沫,防炒作,防投機,防壟斷已成為我們的警示和思考。我國將依協調平衡,創新思維,全面發展,穩定發展,科技創新,良性發展。

並以我們發展的優秀範例為世界所借鑒,引導發展,共享發展,互惠發展,互利發展。共同前進。我們將在不斷的學習、借鑒、創新、探索、思考中穩妥前進,走向輝煌。

(4)金融危機都來自哪個市場擴展閱讀:

首先,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是有區別的。

理論上而言,「金融」與「經濟」本身就存在較大差別。「金融」是以貨幣和資本為核心的系列活動總稱,與它相對應的主要概念有「消費」和「生產」,後兩者則主要是圍繞商品和服務展開。

所謂金融危機,就是指與貨幣、資本相關的活動運行出現了某種持續性的矛盾。比如,票據兌現中出現的信用危機、買賣脫節造成的貨幣危機等。就美國次貸危機而言,其根本原因在於資本市場的貨幣信用通過金融衍生工具被無限放大,在較長的時期內帶來了貨幣信用供給與支付能力間的巨大缺口,最後嚴重偏離了現實產品市場對信用的有限需求。

當這種偏離普遍地存在於金融市場的各個領域時,次貸危機,也就是局部金融矛盾,向金融危機的演化就不可避免了。

「經濟」的內涵顯然比「金融」更廣泛,它包括上述的「消費」、「生產」和「金融」等一切與人們的需求和供給相關的活動,它的核心在於通過資源的整合,創造價值、獲得福利。就此而言,「經濟」是帶有價值取向的一個結果,「金融」則是實現這個結果的某個過程。

因此,經濟危機,是指在一段時間里價值和福利的增加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比如,供需脫節帶來的大量生產過剩(傳統意義上的經濟蕭條),比如,信用擴張帶來的過度需求(最近發生的經濟危機)。

通過比較可以發現,經濟危機與金融危機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們對社會福利造成的影響程度和范圍不同。金融危機某種意義上只是一種過程危機,而經濟危機則是一種結果危機。

聯系

其次,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是有聯系的。

從歷史上發生的幾次大規模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來看,大部分經濟危機與金融危機都是相伴隨的。也就是說,在發生經濟危機之前,往往會先出現一波金融危機,最近的這次全球性經濟危機也不例外。這表明兩者間存在著內在聯系。

其主要緣由在於,隨著貨幣和資本被引入消費和生產過程,消費、生產與貨幣、資本的結合越來越緊密。

以生產過程為例,資本在生產過程的第一個階段———投資階段,便開始介入,貨幣資本由此轉化為生產資本;在第二個階段里,也就是加工階段,資本的形態由投資轉化為商品;而在第三個階段里,也就是銷售階段,資本的形態又由商品恢復為貨幣。

正是貨幣資本經歷的這些轉換過程,使得貨幣資本的投入與取得在時空上相互分離,任何一個階段出現的不確定性和矛盾都足以導致貨幣資本運動的中斷,資本投資無法收回,從而出現直接的貨幣信用危機,也就是金融危機。

當這種不確定性和矛盾在較多的生產領域中出現時,生產過程便會因投入不足而無法繼續,從而造成產出的嚴重下降,引致更大范圍的經濟危機。這便是為何金融危機總是與經濟危機相伴隨,並總是先於經濟危機而發生的原因所在。

在某些情況下,也不能排除金融危機獨立於經濟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尤其是當政府在金融危機之初便採取強有力的應對政策措施,比如,通過大規模的「輸血」政策,有效阻斷貨幣信用危機與生產過程的聯系,此時就有可能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或深入。

Ⅳ 什麼是金融危機,為什麼會引起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泰國的金融危機事發於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的動亂。首先是外匯市場的美元收縮沖擊,使得泰銖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度貶值,進一步影響了泰國的股票市場和金融體系,東南亞的金融市場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捆綁經濟,而且各國的貨幣不統一,在國際化的金融市場上美元最終成為交易單位。間接的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創造了助動力。
所以,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來自於外匯市場的沖擊,貨幣危機又成了金融危機的附屬。

直接觸發因素包括:
(1)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
(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
(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
(4)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內在基礎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經濟高增長和不良資產的膨脹。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願望。當高速增長的條件變得不夠充足時,為了繼續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靠借外債來維護經濟增長。但由於經濟發展的不順利,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有些國家已不具備還債能力。在東南亞國家,房地產吹起的泡沫換來的只是銀行貸款的壞賬和呆賬;至於韓國,由於大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過於容易,造成一旦企業狀況不佳,不良資產立即膨脹的狀況。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又反過來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
(2)市場體制發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干預過度,特別是干預金融系統的貸款投向和項目;另一個是金融體制特別是監管體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亞洲不少國家經濟成功的重要原因。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成本會提高,出口會受到抑制,引起這些國家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二是當這一出口導向戰略成為眾多國家的發展戰略時,會形成它們之間的相互擠壓;三是產品的階梯性進步是繼續實行出口替代的必備條件,僅靠資源的廉價優勢是無法保持競爭力的。亞洲這些國家在實現了高速增長之後,沒有解決上述問題。
世界經濟因素主要包括:
(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但由此而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民族國家間利益沖撞加劇,資本流動能力增強,防範危機的難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貿易和貨幣體制,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利。在生產領域,仍然是發達國家生產高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本身,產品的技術含量逐級向欠發達、不發達國家下降,最不發達國家只能做裝配工作和生產初級產品。在交換領域,發達國家能用低價購買初級產品和壟斷高價推銷自己的產品。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領域,整個全球金融體系和制度也有利於金融大國。
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它暴露了一些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壞事,也是好事,這為推動亞洲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一個契機。由於改革與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這些國家的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經過克服內外困難,亞洲經濟形勢的好轉和進一步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發生在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是繼三十年代世界經濟大危機之後,對世界經濟有深遠影響的又一重大事件。這次金融危機反映了世界和各國的金融體系存在著嚴重缺陷,包括許多被人們認為是經過歷史發展選擇的比較成熟的金融體制和經濟運行方式,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都暴露出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進行反思。這次金融危機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則和組織形式的問題。本書試圖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本書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如何解脫本世紀初貨幣制度改革以後在不兌現的紙幣本位制條件下各國形成的貨幣供應體制和企業之間在新形勢下形成的債務衍生機制帶來的幾個世紀性的經濟難題,包括:
(1)企業債務重負,銀行壞賬叢生,金融和債務危機頻繁;
(2)社會貨幣供應過多,銀行業務過重,宏觀調控難度加大;
(3)政府稅收困難,財政危機與金融危機相拌;
(4)通貨膨脹纏繞著社會經濟,泡沫經濟時有發生,經濟波動頻繁,經濟增長經常受阻;
(5)企業資金不足帶來經營困難,提高了破產和倒閉率,企業兼並活動頻繁,降低了企業的穩定性,增加了失業,不利於經濟增長和社會的穩定。
(6)不平等的國際貨幣關系給世界大多數國家帶來重負並造成許許多多國際經濟問題。
以上問題最深層的原因,是貨幣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企業之間交易活動產生的新機制未被人們充分認識。本書的思路是,建立一種權威性的企業交易結算的中介系統――國家企業交易中介結算系統,解脫企業之間的債務鏈,消除企業和銀行壞賬產生的基礎,以避免債務和金融危機的發生,並減少通貨膨脹和泡沫經濟的危害,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在這個創新過程中,還會產生國家稅收和財政支出方式的創新,減少財政赤字的發生。同時,還會產生企業制度的創新,減少企業的破產倒閉和兼並現象,增強企業的穩定性。並且,還將對國際結算方式進行創新,對國際貨幣的使用進行改革。這個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的治理,而是對紙幣制度所存在的嚴重缺陷的修正,是對貨幣供應和流通體制的創新,是金融體制的重大變革,並且,這種變革帶來經濟運行機制的諸多方面的調整。
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盡管在各國有其具體的內在因素:經濟持續過熱,經濟泡沫膨脹,引進外資的盲目性--短期外債過量,銀行體系的不健全,銀企勾結和企業的大量負債等,危機也有其外在原因:國際炒家的「惡劣」行徑,但是人們還應進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機生成的本質因素--現代金融經濟和經濟全球化趨勢。

Ⅵ 金融危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原因如下:
1,過度投機性的炒作,比如時常說的鬱金香泡沫,它便是因為資產的集中追求造成的;
2、是集中型的壟斷性與集聚,這一就例如近現代2008年的金融危機,投資者將資產過度集中到房地產業引起了金融危機;
3、貯備貨幣過少,這一比較顯著的便是中東的一些弱國,也有泰國,它們因為國際儲備比較少而被阻擊,最終造成中國金融危機產生。
拓展資料:
一,關於金融危機,書面上的定義是指金融資產或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的危機。一般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從而造成的一系列的危機。通俗點說,就是當金融系統的某個部分出現故障,使得借款人尤其是存款人和投資人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失去信任的時候,金融危機就會產生。隨著經濟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全球化,金融系統也變得越來越復雜、適應性越來越強、創新程度越來越高、國內外相互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這個龐大金融網路的正常運作取決於良好的信息傳播、透明度、信任和信心。不計其數的各種原因會增加金融系統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引起金融危機。
二,金融動盪和危機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現象。據IMF資料表明,自1980年以來,該組織181個成員中有133個成員發生過重大金融動盪,52個國家的大多數銀行多次失去支付能力。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金融動盪和危機頻繁發生,主要有:1991年英國貨幣危機,1992年歐洲匯率機制危機,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和全球債券市場危機,1995年美元狂跌,英國巴林銀行破產,1996年捷克、保加利亞和俄羅斯的銀行倒閉,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等。
1994年底爆發的墨西哥金融危機,人們在很大程度上將其視為個別國家的偶然現象,而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則促使人們不得不從更廣闊和深刻的角度來看待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後果、金融動盪和危機在不同國家爆發都有其特有的內在原因,而且內因往往是上要的,但它作為一種世界性現象,卻有其值得注意的共同性原因:那就是金融動盪和危機與經濟全球化過程特別是金融自由化過程密切相關。由於金融自由化發展迅速,而許多發展中國家金融體制尚不健全,政府缺乏有效的調控和管制手段,在條件還不具備的情況下過早地實行金融自由化,這是導致發展中國家產生金融危機的最主要原因。

Ⅶ 金融危機是哪一年

金融危機是2007年。

2007-2009年環球金融危機,又稱世界金融危機、信貸危機、信用危機,更於2008年起名為金融海嘯及華爾街海嘯等,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

早期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9月9日,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多個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

影響:

2009年4月13日經濟學權威於演講中表示,如果各國政府的做法依然不變,甚至認為金融海嘯已經近尾聲,那麼很快史上最慘烈的大蕭條即將來襲,因為不管股市反彈與否、數據降幅縮小與否、銀行業打消狀況好壞,整體世界經濟下墜中並且工作數量持續下墜是不可扭轉的既定事實。

30年代大蕭條也是先有一段看似好轉期後續第二波的主海嘯卻突然來襲,就算在最佳狀態的假設成立;真的觸底也會陷入日本失落十年重演,到了底部後就從此盤整再也沒有爬起來,而現在與未來的世界情勢卻比當年日本面對的嚴重十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全球經濟危機

Ⅷ 經濟危機究竟會來自哪裡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住宅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危機有相似之處。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機則是規模較大的繁榮-蕭條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則是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此輪周期已持續了60多年。
繁榮-蕭條周期通常圍繞著信貸狀況循環出現,同時始終會涉及到一種偏見或誤解。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存在一種反身(reflexive)、循環的關系。如果容易獲得信貸,就帶來了需求,而這種需求推高了房地產價值;反過來,這種情況又增加了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產,並期待能夠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由此產生。近年來,美國住宅市場繁榮就是一個佐證。而持續60年的超級繁榮,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例子。
每當信貸擴張遇到麻煩時,金融當局都採取了干預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尋找其它途徑,刺激經濟增長。這就造就了一個非對稱激勵體系,也被稱之為道德風險,它推動了信貸越來越強勁的擴張。這一體系是如此成功,以至於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羅納德�6�1里根(Ronald Reagan)所說的「市場的魔術」——而我則稱之為「市場原教旨主義」(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市場會趨於平衡,而允許市場參與者追尋自身利益,將最有利於共同的利益。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因為使金融市場免於崩盤的並非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干預。不過,市場原教旨主義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成為占據主宰地位的思維方式,當時金融市場剛開始全球化,美國則開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
全球化使美國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區的儲蓄,並消費高出自身產出的物品。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達到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2%。通過推出越來越復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金融市場鼓勵消費者借貸。每當全球金融系統面臨危險之際,金融當局就出手干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80年以來,監管不斷放寬,甚至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金也面臨「走出去」抄底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好時機

熱點內容
湖北三峽科技學院學金融怎麼樣 發布:2025-08-06 08:19:49 瀏覽:556
股票交易時間計算器 發布:2025-08-06 08:19:05 瀏覽:284
大寫的b一豎是什麼貨幣 發布:2025-08-06 08:18:10 瀏覽:589
炒股沒錢怎麼處理 發布:2025-08-06 08:16:31 瀏覽:821
北交所的基金什麼時候可以買 發布:2025-08-06 08:10:50 瀏覽:522
國家如何回收超發貨幣 發布:2025-08-06 07:59:18 瀏覽:561
家庭購買基金需要注意什麼 發布:2025-08-06 07:54:44 瀏覽:752
如何用一根均線玩轉期貨市場 發布:2025-08-06 07:41:52 瀏覽:141
人民幣縮水對股票有影響的嗎 發布:2025-08-06 07:36:09 瀏覽:326
支付寶的理財叫什麼 發布:2025-08-06 07:32:36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