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金融學中nx是多少

金融學中nx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6-14 04:35:25

A. 宏觀經濟學,開放經濟部分。根據S-I=NX,NX=CF,(CF表示資本凈流出)如果一國存在貿易逆差

S是國民儲蓄,I是投資額。如果NX>0,說明儲蓄足夠,本國資本流出。是貿易盈餘。是債權人,即債主。

如果貿易逆差,就是外國資本流入本國市場。是債務方,欠錢的。此時的NX<0,CF<0,本國資本流出大。本國貨幣量減少,貨幣有升值趨勢。

如果一個國家經常出現貿易赤字現象,為了要支付進口的債務,必須要在市場上賣出本幣以購買他國的貨幣來支付出口國的債務,這樣,國民收入便會流出國外,使國家經濟表現轉弱。政府若要改善這種狀況,就必須要把國家的貨幣貶值,因為幣值下降,即變相把出口商品價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能力。因此,當該國外貿赤字擴大時,就會利淡該國貨幣,令該國貨幣下跌;反之,當出現外貿盈餘時,則是利好該種貨幣的。

前者是市場趨勢,後者是政府調節干預後的趨勢,後者是阻止前者以達到平衡。

所以,不矛盾。

B. 金融學中的M1,M2,M3,M4是指什麼

貨幣供應量 按流動性劃分為 M0、M1、M2、M3四個層次; 現階段我國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M0 --流通中的現金 M1 -- M0 +企業單位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 ; M2 -- M1 +企業單位定期存款+自籌基本建設存款+個人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M1 是狹義貨幣供應量, M2 是廣義貨幣供應量; M1 與 M2 之差是准貨幣。 ======================================= 中美兩國的區別: 在薩繆爾森的《宏觀經濟學》中M1=現鈔+支票;M2=M1+儲蓄存款。而在英國的銀行體系中還有M0、M3等項目。根據我們國家統計局的公開資料,我國是以M0、M1、M2為框架體系。其中貨幣總量:M0、M1、M2。 M0=流通中現金 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 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毫無疑問,我們是模仿國外的所謂現代銀行管理、統計體系設立的M系統。但我們多年了的M系統僅僅是模仿,而沒有實際經濟意義。 比如,中美兩國的M系統,若M1數值相同,則美國的有實際經濟意義的現鈔就是M1,而中國有實際經濟意義的現鈔則要遠遠小於M1。這個差別使中國經濟單位沒有足夠的流通貨幣,而美國相對於中國則有充裕的貨幣。 造成這個差別的原因在於,中國的支票不能直接兌換成現鈔,盡管它是貨幣。 再比如在M2項目下,若M2相同,則中國的儲蓄額很大,但流通的、有實際經濟意義的貨幣卻很少,因為中國的M2被高額儲蓄佔掉了,而美國卻幾乎全部是M1(美國儲蓄率很低)實際也就是全是M0,即決大部分是現鈔,市場有經濟意義的貨幣充足。而中國卻是市場嚴重缺少有實際經濟意義的貨幣。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一直傾向於使用M2來調控貨幣的原因。 中國金融界無論是理論家還是主管部分一直有一個非常固執和愚蠢的見解,認為美國人不儲蓄。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見解,美國人也是人、也需要穿衣、吃飯、養老等支付,這些支付同樣需要持有貨幣存量,那麼為什麼美國的儲蓄率很低呢?其實既不是美國人不儲蓄,也不是美國人沒有錢,而是這些貨幣存量不在儲蓄項目下,而是在支票項目下,即在M1項目下。 因此,同樣的M2、M1、M0水準,美國的M體系有大量的具有實際經濟學意義的貨幣,而中國則是嚴重貨幣短缺。 如果中國金融改革僅僅改變這個M系統,則中國實際有經濟學意義的貨幣就將增加十萬億以上(儲蓄轉成支票,支票可自由兌換現鈔),而貨幣總量卻不需要任何改變。 另外一個方面,美國及西方國家設立M系統是為了便於統計和調控印鈔數量及觀測經濟動向。其中支票有大額和一般額度,這才是區分M1和M2的關鍵,也就是說有多少交易是以大額交易的、有多少交易是以一般額度交易的。大額交易主要發生在大型公司之間和投資性交易。 正如前文所述,無論M1、M2,由於支票的自由兌換性,二者都有實際的經濟學意義。在貨幣總量上意義相同,但在資金用途上卻有重要的經濟學意義。貨幣總量以M1出現,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以M2出現,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 美聯儲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應如何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在貨幣總量則基本保持穩定。

C. 金融學中的M1,M2,M3,M4都是什麼

金融學中的M1,M2,M3,M4都是貨幣層次的劃分:

1、M0= 流通中的現金;

2、M1=M0+ 個人信用卡循環信用額度+ 銀行借記卡活期存款+ 銀行承兌匯票余額+ 企業可開列支票活期存款;

3、M2=M1+ 個人非銀行卡下的活期存款+ 機關團體存款+ 農村存款;

4、M3=M2+ 企業定期存款+ 居民人民幣定期儲蓄存款+ 其他存款( 信託存款、委託存款、保證金存款、財政預算外存款)+ 外幣( 摺合人民幣) 存款;

5、M4=M3+ 貨幣市場基金份額十非銀行金融機構回購協議+ 非銀行企業持有的短期政府與金融債券+ 住房公積金存款.

(3)金融學中nx是多少擴展閱讀

主要分類

微觀金融學

微觀金融學,也即國際學術界通常理解的Finance,主要含公司金融、投資學和證券市場微觀結構(Securities Market Microstructure)三個大的方向。微觀金融學科通常設在商學院的金融系內。微觀金融學是目前我國金融學界和國際學界差距最大的領域,急需改進。

宏觀金融學

國際學術界通常把與微觀金融學相關的宏觀問題研究稱為宏觀金融學(Macro Finance)。我個人認為,Macro Finance 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微觀金融學的自然延伸,包括以國際資產定價理論為基礎的國際證券投資和公司金融(International Asset Pricing And Corporate Finance)等等。

這類研究通常設在商學院的金融系和經濟系內。第二類是國內學界以前理解的「金融學」,包括「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等專業,涵蓋有關貨幣、銀行、國際收支、金融體系穩定性、金融危機的研究。這類專業通常設在經濟系內。

D. 宏觀經濟學中X-M與NX有什麼區別

X-M意思是Export-Import, 翻譯成漢語意思是 出口-進口。關系是X-M=NX, NX意思是凈出口,英文單詞是Net Export。

E. 宏觀經濟學中四大支出的凈出口NX

GDP=C+I+G+NX。GDP是國內生產總值,也就是這個國家產生的經濟總量,如果理解C,I,G是我們國民的消費,同樣NX就是外國人為我國產品和勞務產出的消費。

當貿易順差,也就是說外國人為我們買單了,貢獻了他們的消費能力。當貿易逆差,也就是說我們消費國外的商品比較多,為國外的經濟做了貢獻。

就整個經濟體來說,所有部門的收入之和一定等於它們的支出之和,也等於產出之和,也就是「收入=支出=產出」。這為我們核算GDP提供了三條思路。

產出法:計算「果園」一年的總產量;支出法:計算「果園」一年總的銷售額;收入法:將「果園」所有人的工資和你獲得的利潤加起來。

通常以支出法來計算GDP,消費(C)+投資(I)+政府購買(G)+凈出口(NX)。

(5)金融學中nx是多少擴展閱讀

經濟學上,衡量物價上漲的指標叫作價格指數,它反映了不同時期商品價格水平的變化方向、趨勢和程度,是經濟指數的一種,常以報告期和基期相對比的相對數來表示。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簡稱CPI)是根據普通居民經常消費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計算出來的。

PPI:生產者價格指數(簡稱PPI)是基於主要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價格而計算的。

CPI(ConsumerPriceIndex,消費價格指數)是度量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價格水平隨著時間變動的指數,是普通消費者購買商品和服務的總費用的衡量標准。

調查方法:調查全國30多個省的500多個市、縣的近13萬戶居民家庭(城市5萬多,農村7萬多)的消費支出構成情況,近4,000名受過專業培訓的價格採集員從事價格收集工作,調查網點涉及5萬多個,所涉及的700多種商品和服務涵蓋了食品、衣著、居住等8大類的263個基本分類。

F. 西方經濟學中nx是什麼意思

西方經濟學中NX代表進出口。

西方經濟學中l一般代表投資,其他的:C代表消費,G代表政府購買,NX代表進出口,M代表收入,W代表工資等等。

m=M/P或者 M=mp

m,代表實際貨幣量;

M,代表名義貨幣量;

p,代表價格指數;

I=I(r)=e _ d r

e,表示自主投資;

d,表示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

_ d r =△i/△r ,是指利率上升(下降)一個百分點引起投資減少(增加)的數量,表示引致需求。

西方經濟學的來源:

西方經濟學產生於15世紀,自19世紀70年代以後,一直被認為是能夠說明當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和國家調節的重要理論,對概念、政策主張進行了綜合和系統化的分析。

而西方經濟學是一個內容相當廣泛的名詞,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都是西方經濟學中的一部分。而在我國大多數大學里都將西方經濟學當作兩部分來學習,分別是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




G. 宏觀經濟學中、各個字母代表的意思齊全的。

名義GDP: (網路文庫找的)
實際GDP:
GDP:國內生產總值.
GNP:國民生產總值
NDP:國內生產凈值 (NDP=GDP-折舊)
NNP:國民生產凈值 (NNP=GNP-折舊)
NI:國民收入(亦可用Y表示)
PI:個人收入
DPI:個人可支配收入
C:(消費)居民消費支出
I:(投資)企業投資
G:(政府購買)政府購買支出
T:(稅收)政府稅收
TR:政府轉移支付
NX:凈出口(X-M;X:出口,M:進口)
GDP=C+I+G+(X-M)=C+I+G+NX(支出法)
N:就業量
U:失業量
L:勞動力總量 (L=N+U)
u:失業率 (u=U/L)
n:就業率 (n=N/L)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PPI:生產者價格指數
GDP縮減指數
c:消費
i:投資
s:儲蓄
t:稅收
g:政府購買
x:出口
m:進口
y:可支配收入
APC:平均消費傾向
MPC:邊際消費傾向
APS:平均儲蓄傾向
MPS:邊際儲蓄傾向
Ki:投資乘數(+)
Kg:政府購買乘數(+)
Kt:稅收乘數(-)
KB:平衡預算乘數(KB=Kg+Kt=1)
Ktr:政府轉移支付乘數(+)
Kx:出口乘數(+)
Km:進口乘數(-)
(第65頁)
K:資本存量 (ΔK=i )
R0:現值或本金
Rn:第n年的未來收入或終值本利和
r:年利率
Rn=R0(1+r)n
(第66頁)
Pk:資本品的供給價格
MEC:資本邊際效率:是一種貼現率,這種貼現率正好使一項資本物品的使用期內各預期收益的現值之和等於這項資本品的供給價格或者重置資本。
R1,R2,R3,...,Rn:某項投資從第1期到第n期各期的收益
d: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的反應程度 ()
e: 自發性投資
α:邊際儲蓄傾向
β:邊際消費傾向
I:投資
S:儲蓄
L:貨幣需求
L1:貨幣的交易需求和預防需求
L2:貨幣的投機需求
L1(y):交易貨幣需求量
L2(y):投機貨幣需求量
M:貨幣供給(名義)
m:貨幣供給(實際)
k:交易貨幣需求量對收入變動的反應程度
h:投機貨幣需求量對利率變動的反應程度
A:技術水平
W:實際工資額
P:實際工時

H. 經濟學中GDP包含有C+I+G+NX,那比如外國企業在本國擴大其工廠,對什麼部分有影響,曼昆教材答案是影響NX

曼昆的答案是正確的。
正如樓主所舉的例子:本田公司擴大其在俄亥俄州馬利斯維爾的工廠(答案:本田公司擴大其在俄亥俄州馬利斯維爾的工廠增加了GDP 中的凈出口(NX),因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業,它在美國的投資減少了美國對日本本田汽車的進口,使NX增加)。
樓主的疑惑:我覺得外企進入本國,如果是用他的資金來擴大其工廠,必然涉及到工廠的建築物,設備等,這些都是用於未來生產更多的產品,這是支出法中GDP投資,增加了I,而短時間不會明顯影響凈出口NX。這種想法的錯誤在於你沒有理解GDP的內涵,GDP是指一國或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最終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注意定義中的一個關鍵點是最終物品或者勞務,也就是中間產品是不計入GDP的,工廠的建築和設備都是為了生產最終產品而建設和購置的,它們不是最終產品,是中間產品,因而不能計入GDP,所以它們並沒有增加投資I。

I. 西方經濟學中l代表什麼

西方經濟學中l一般代表投資,其他的:C代表消費,G代表政府購買,NX代表進出口,M代表收入,W代表工資等等。
m=M/P或者 M=mp
m,代表實際貨幣量;
M,代表名義貨幣量;
p,代表價格指數;
I=I(r)=e _ d r
e,表示自主投資;
d,表示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
_ d r =△i/△r ,是指利率上升(下降)一個百分點引起投資減少(增加)的數量,表示引致需求。
西方經濟學即被運用於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學,即目前所稱的「主流經濟學」,因特別注重對市場機制的研究,而又有市場經濟學之稱。以1776年亞當·斯密《國富論》的出版為標志,西方經濟學歷經200多年的風雨滄桑。在這個不長不短的歷史進程中,從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薩伊、穆勒、馬爾薩斯、馬歇爾到凱恩斯、米爾頓·弗里德曼、薩謬爾森、盧卡斯、斯蒂格利茨,西方經濟學大師輩出;從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流派林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帶來西方經濟學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以致於西方經濟學文獻上有「經濟學帝國」之稱。
西方經濟學是運用西方線性非對稱思維方式建立起來的經濟學範式,屬於片面反映經濟發展規律的政治經濟學。以一般均衡理論、配置經濟學、價格經濟學為基礎理論、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經濟人」假設為理論出發點、以私有制為經濟基礎、以價格機制為市場的核心機制、以競爭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博弈為經濟主體的行為方式、以利潤最大化為微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GDP經濟規模最大化為宏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線性非對稱思維方式和還原論思維方法為方法論特徵、擅長數量分析、在「實證化」的名義下把經濟學的實證性與規范性對立起來,是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模式、基本結構與基本功能。線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經濟學範式的基本特徵。

J. 宏觀經濟學Y=C+I+G+NX這里的Y是表示國內生產總值 能不能說是總收入

總支出=總收入=總產出,總需求=總供給,前者是從會計角度來說,是事後的相等;後者是宏觀經濟均衡的條件,是事前相等。
Y=C+I+G+NX中得Y可以說是總收入(總支出),可以理解為GDP、GNP、NDP、NI等各個層次,只要等式兩邊表示的概念協調一致就行。
下面是個人意見:從供給角度,Y表示總產出或總收入,因為總收入是要素提供者的收入;從總需求角度,Y表示總支出,因為需求要體現為購買和投資等支出。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

熱點內容
貨幣平均工資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5 20:48:01 瀏覽:35
退市股票恢復重新上市有哪些 發布:2025-05-15 20:43:03 瀏覽:55
1元強制退市股票 發布:2025-05-15 20:35:36 瀏覽:916
期貨波段漲多少個點才翻10倍 發布:2025-05-15 20:34:32 瀏覽:872
股票交易學什麼專業好就業 發布:2025-05-15 20:19:47 瀏覽:931
花都有哪些私募基金公司 發布:2025-05-15 20:06:10 瀏覽:614
華林證券股票交易費用 發布:2025-05-15 20:06:06 瀏覽:381
股票交易費計算器的 發布:2025-05-15 20:05:17 瀏覽:594
什麼是股市黑盤子 發布:2025-05-15 19:44:36 瀏覽:254
想買跟冷鏈有關的基金怎麼找 發布:2025-05-15 19:43:49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