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什麼是金融工作永恆主題

什麼是金融工作永恆主題

發布時間: 2022-06-14 12:41:13

❶ 金融風險防範短板找到了會對市場造成怎樣影響

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殷勇日前直陳金融領域風險防範的短板,以及如何補短板。他說,我國金融體系之所以積聚風險,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建設、管理過程中存在制度短板,尤其是在監管套利、金融體系關聯復雜、亂辦金融、剛性兌付等四方面表現明顯。


「下一階段在我國金融監管體制完善的過程當中,剛性兌付問題應該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課題。我認為還是要讓市場機制發揮主導的作用,要讓價格波動去提示投資者和消費者投資有風險。」殷勇表示,要大力弘揚尊重契約和法律的精神,要踐行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制度安排;控制惡意逃債以及過度投機的道德風險。「如果我們不能打破剛性兌付,那我們在金融監管上就應該更加嚴格。」

金融市場存留的後患不解決,很難打開局面,糾錯、監管等等都會給後續工作帶來麻煩。

❷ 社論丨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需構建完善的政策體系

加強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是國家房地產市場完善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房住不炒」原則的重要體現。
近期,人民銀行2021年工作會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基調,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出實施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的穩健貨幣政策,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深化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改革等重要工作。其中,提出落實房地產發展長效機制,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完善金融支持住房租賃政策體系。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連接實體部門和金融部門的主要產業之一,落實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對於房地產市場和宏觀經濟平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房地產部門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具有支柱產業的地位。隨著住房制度改革、經濟發展深化、城鎮化加速推進以及居民收入的提高,房地產在過去較長時間內蓬勃發展,對於拉動國民經濟增長、擴大就業以及改善居民住房條件等具有積極的作用。在宏觀經濟調控和逆周期管理中,房地產部門是重要的著力點,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多次對房地產部門進行調控,整體保持了房地產行業和宏觀經濟平穩發展。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後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房地產投資整體保持較高增速,為經濟穩定提供了重要支撐。
房地產部門與金融體系的關聯日益深化。在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過程中,房地產部門與土地市場、金融市場等的要素整合與資源交互逐步加深,房地產部門已經成為有效連接消費市場、土地市場、金融市場和宏觀經濟的主要部門之一。從金融體系和財政系統的視角出發,房地產部門已具有系統重要性。2019年土地出讓金占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比例高達68%,是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2020年末,房地產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比重約29%,加上對公房地產貸款佔比約為36%,個別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逼近40%。
房地產金融風險持續累積,是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環節。由於房地產部門自身重要性及其與包括金融部門其他領域的緊密關聯性,房地產金融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化解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最近幾年來,住戶部門的杠桿率快速上升,與房地產價格上漲和住房貸款規模擴大是直接相關的。2020年上半年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已從2018年底53.2%快速攀升至59.7%。其中廈門、杭州、南京、深圳、合肥、蘇州及廣州等城市居民資金杠桿率(貸款/存款)超過100%。
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是必要且急迫的。首先,加強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是國家房地產市場調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房住不炒」要求的重要體現。其次,房地產金融風險防範化解是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控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宏觀審慎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產金融風險與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控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再次,房地產部門和住戶部門杠桿率快速上升帶來重大的金融脆弱性,如房地產金融風險不得到有效治理,房地產金融及房地產部門的平穩發展將面臨重大的挑戰。還有,房地產金融風險與其他領域的風險緊密關聯,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強化有助於防控銀行房地產信貸、地方政府債務以及地方財政等領域的風險。最後,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是有效防控住戶部門杠桿率過快上升、穩定住戶部門儲蓄率的重要制度保障。高儲蓄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保障,是儲蓄投資轉換機制順暢進行的核心資源,如住戶過快消耗儲蓄並抬高負債率,中國未來資本形成將缺乏物質基礎,國內經濟大循環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需要構建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一是將房地產金融風險防範和化解提升至國家政策要求的高度,排查房地產企業、住戶、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風險暴露,著力規模壓降、佔比降低和杠桿下降。二是以銀行信貸為重點,繼續強化房地產貸款集中度、房地產貸款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佔比的政策管控,並堅持分類分檔管理理念,對不同類型銀行機構採取不同的監管標准。三是繼續堅持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凈負債率不得大於100%和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倍等「三條紅線」要求,有效管控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增長。四是在堅持「一城一策」的同時統籌安排,多部門共同發力,更多從供給側發力,匹配多樣化住房需求,重點是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及其金融服務以滿足居民一般的剛性住房需求。最後是做好風險防範和處置預案,重點強化房地產與土地、金融、財政等的風險聯動監測,對房地產企業、金融機構以及相關機構的流動性風險、融資安排以及潛在的破產清算等做好應對安排,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❸ 金融工程的國內外運用

我們知道,金融的永恆主題是流動,獲利和避險,凡是介入金融活動的經濟主體,追求的目標不外乎這三個。而這三個目標往往是矛盾的,特別是獲利與避險,但它們之間又不完全像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絕對互相排斥,通過適當的組合管理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兼顧。追求這三個目標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提高管理技術和藝術也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進入工程化即金融工程階段,是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關於金融工程的實際運用,按寬窄兩種口徑就有不同的范圍。窄口徑僅僅是金融衍生工具及其組合運用為主的金融業務。寬口徑則除此之外還包括傳統的投資銀行業務經創造性思維進行工程化處理後的現代形式。有關屬於金融工程的現代投資銀行業務我們將在下一部分涉及,這里先介紹以衍生工具為核心的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再這一類金融工程中,進行收益棗風險管理,突出的是風險管理,收益則蘊於風險管理之中。而「進行風險管理,金融工程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用確定性來代替風險;第二個選擇是,僅替換掉於己不利的風險,而將對己有利的風險留下」。下面僅舉幾個對我們來說比較容易理解的例子。
1.附息債轉換零息債
中長期的付息債券,比如付息票國債,對投資者來說,表面上看來有固定的利息收入,可以得到復利的好處,是一種不錯的金融資產。但實際上由於兩方面的原因投資者得不到相關的利益,一是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太高,投資者往往不能按時取出利息立即用於在投資,二是由於利息變動的不確定性,使投資者的再投資生產利率風險。將附息債券轉換為零息債券這種金融工程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
全球最大的投資銀行美國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於1982年推出名為「TIGR」(Treasury Investment Growth Receipts)的金融產品,用來替代付息國債,就屬於這種金融工程的首創。其具體做法是:
(1)美林證券將美國財政部發行的付息國債的每期票息和到時的現金收入進行重組,轉換為數種不同期限只有一次現金流的證券即零息債券;
(2)美林公司與一家保管銀行就重組轉換成的零息債券簽訂不可撤銷的信託協議;
(3)由該保管銀行發行這種零息債券,經美林公司承銷出售給投資者;
上述零息債券是金融工程中一種基礎性的創新,對於發行人來說,在到期日之前無需支付利息,能獲得最大的現金流好處;同時,還能得到轉換套利的目的,因為將固定的較長期的付息債券拆開重組為不同期限的債券,可以獲得可觀的收入。對投資者來說,在到期日有一筆利息可觀的連本帶息的現金收入,節約了再投資成本並避免了再投資風險;正因為到期日才收到現金利息,因而能得到稅收延遲和減免的好處。
2.流動收益期權票據
1985年,美國的美林公司為威斯特公司設計發行流動收益期權票據(Liquid Yield Option Note ,LYON ),是西方投資銀行開發的另一個很有代表性的金融工程的例子。LYON實際上是一種多功能的組合債券,它同時具備4種債券性質:
(1)零息債券性。美林公司設計發行的為期15年的每張面值1000美元的LYON,不付息,發行價為250美元。它如果在到期日(2000年1月21日)前未被發行人贖回,也未由購買者將其換成股票或回售給發行者,則債券持有人到期時可得到1000美元,其實際收益率為9%。
(2)可轉換性。投資者購買LYON 可獲得轉換期權,開期權保證LYON 的持有者在其期滿前任何時候能將每張債券按4.36的比率換成威斯特公司的股票——LYON 發行時該公司股票每股價格為52美元,轉換價為57.34美元,250/57.34=4.36,對發行公司來說有一個約10%的轉換溢價,且這個溢價隨時間的推移而不斷上升的。
(3)可贖回性。LYON 的發行人有贖回權,即按事先規定的隨時間推移而不斷上升的價格有權隨時贖回LYON。對這種有利於發行者的贖回期權,也有保護購買者的規定:發行人在1987年6月30日以前不能進行贖回權,除非每股價格上漲到86.01美元以上;對發行人的贖回,持有者可有兩種選擇,按贖回價讓其贖回,或按4.36的比率轉換成普通股。
(4)可反售性。LYON 在賣出時也給予了購買者以反售期權,使之從1988年6月30日起可以按事先規定的價格將其返售給發行公司。返售價以250美元為計價基礎,第一個可返售價保證使返售者獲得超6%的最低收益率,此後,在這個最低收益率的基礎上每年增加5%-9%。
流動收益期權債券使金融工程成功的典型,它很好地體現了金融工程的創新本質,運用工程技術對基礎金融工具原有的收益-風險進行分解和重組,LYON這一金融工程實際上是零息債券、可轉換債券、贖回期權、返售期權的組合,通過組合創造出全新的風險-收益關系,盡最大可能地滿足了投融資雙方的需要,其最突出的優勢在於:
第一,零息債券性使它能較好地兼顧了發行人(融資者)和購買者(投資者)的利益。其中的道理在前面有關零息債券部分已經說明,此處不再重復。
第二,可轉換為股票和可返售性體現了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而轉股價、可返售價、可贖回價事先確定,優化了收益-風險關系,兼顧了各方當事人的利益。正因為如此,它的開發,受到普遍歡迎。
3.金融監管的工程化
以上提及的若干金融工程業務,基本上限於微觀領域。其實西方發達國家的金融宏觀管理也在工程化,當然也應該工程化。近十年來,在數學家和電子計算機專家,物理學家和工程師大受金融業務界青睞,在所謂「火箭科學家向華爾街的大規模轉移」的同時,美國的金融監管當局也組織了大批的這類多學科的專家從事金融研究。這並非危言聳聽。為加強金融監督管理,這些「火箭科學家」曾經將美國星球大戰項目中識別真假彈頭的軟體程序用於識別黑錢的流動,這是典型的金融工程在宏觀管理中管理中的應用。從事這樣的創新與創造,需要科學技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需要具有多學科知識的高層次人才。90年代以來世界上金融工程業務發展很快,現代金融已得知識經濟風氣之先。盡管這方面得工作才起步,但從這次亞洲金融危機來看,金融監管的工程化,也是極有發展前途的事業。 1.加快金融體制改革,鼓勵金融機構的創新
進一步加快金融機構的商業化改革步伐,加快外資金融機構的引進,促進金融同業競爭。同時,建立中國的金融機構創新機制,大力發展金融工程,改善金融服務水平。
2.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引進金融工程理論和技術,培養金融工程人才
金融工程可以消除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效率。應努力推進國民經濟的信息化進程,特別是企業的信息網路建設,完善國內的清算交易系統,加快電子化進程,減少金融交易的時滯,增加市場的流動性,為金融工程的發展打下堅實的硬體基礎。
3.金融工程可以使金融機構組織結構和管理素質發生變革
金融工程推動金融機構形成合乎現代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金融組織模式和治理結構。管理方面,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資產負債管理和風險管理,決策機構和執行機構日趨融合,決策效益增強。
此外,金融工程開發設計出的新型金融工具相互之間在特性上混雜、交叉,打破了銀行制度的專業化分工,使金融機構業務種類、經營范圍擴大,獲取的收益大幅度提高。如可轉換證券融合了債券與股票的特點,銀行貸款也可具有證券的特性。金融機構業務進一步交叉,縮小了傳統的金融專業分工界限,推動著整個金融業向縱深方向發展壯大。

❹ 中國如何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近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發表題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的署名文章。周小川在解讀十九大報告時,重點圍繞當前我國面臨的金融風險表現、成因及對策展開論述,著重強調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

在周小川的文章中,透露著未來金融行業發展大的政策方向,包括進一步推進金融業的改革開放,這是主動防範金融風險的未來抉擇;金融監管還會進一步強化,除當前實行的加強影子銀行、同業業務、互聯網金融監管外,建立健全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對非法金融活動和亂辦交易所等亂象嚴格監管,以及加強對監管幹部被監管對象俘獲的利益輸送行為的問責也是未來監管重點;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監管協調也將進一步加強,央行將在維護貨幣穩定的職責上進一步維護金融穩定,這也意味著其權責進一步提升;高杠桿是宏觀金融脆弱性的根源,去杠桿會持續下去,在此背景下,貨幣政策不會放鬆,將繼續保持穩健中性;金融企業的公司治理將進一步推進。

此外,周小川還提及了中央和地方監管部門未來監管的幾大重點領域,「一手抓金融機構亂搞同業、亂加杠桿、亂做表外業務、違法違規套利,一手抓非法集資、亂辦交易場所等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的非法金融活動。」

在加強黨的領導方面,周小川則強調,黨的領導要同金融企業法人治理必須一體化,必須貫徹到公司治理全過程,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金融企業公司治理機制。

系統性風險是指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活動或交易所在的整個系統(機構系統或市場系統)因外部因素的沖擊或內部因素的牽連而發生劇烈波動、危機或癱瘓,使單個金融機構不能倖免,從而遭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系統性風險包括政策風險、經濟周期性波動風險、利率風險、購買力風險、匯率風險等。這種風險不能通過分散投資加以消除,因此又被稱為不可分散風險。 系統性風險可以用貝塔系數來衡量。

❺ 如何做好金融工作有效防範金融風險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做好當前金融工作,必須著眼國家安全大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主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准確研判形勢,全面綜合施策,確保我國金融安全高效穩健運行,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必須堅定必勝信心。我國有抵禦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豐富經驗,經過多年發展,金融體系、金融市場、金融監管、金融法治和金融調控體系也日趨完善,銀行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高,財政赤字和負債率低,可動用的工具手段多,我們有足夠的智慧、能力和底氣築牢風險防線。要切實把維護金融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經濟基本面好的有利條件,堅持預防為先、標本兼治、穩妥有序、守住底線。我們要直面挑戰,主動作為,形成全國一盤棋的防控格局,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讓金融更好地為我國經濟行穩致遠保駕護航。

嚴加監管,嚴格執行,守住底線,讓金融市場正常運行。

熱點內容
商業銀行怎麼做普惠金融 發布:2025-05-15 14:19:49 瀏覽:313
通化金馬股票歷史股價 發布:2025-05-15 14:19:07 瀏覽:280
600837海通證券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5-05-15 14:09:59 瀏覽:582
私募股權基金怎麼弄 發布:2025-05-15 14:05:12 瀏覽:112
創業環保股票歷史最低 發布:2025-05-15 14:02:48 瀏覽:647
股票暴跌對銀行的影響 發布:2025-05-15 14:01:23 瀏覽:854
什麼叫溢價股市 發布:2025-05-15 13:56:31 瀏覽:824
基金退市意味著什麼 發布:2025-05-15 13:51:59 瀏覽:779
股票交易中的手續費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5 13:49:18 瀏覽:812
眾和退股票會退市嗎 發布:2025-05-15 13:45:02 瀏覽: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