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金融
㈠ 如何理解金融這個范疇
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廣義的金融泛指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甚至包括金銀的買賣,狹義的金融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
金融的內容可概括為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存款的吸收與付出,貸款的發放與回收,金銀、外匯的買賣,有價證券的發行與轉讓,保險、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結算等。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主要有銀行、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投資基金,還有信用合作社、財務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郵政儲蓄機構、金融租賃公司以及證券、金銀、外匯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貨幣出現以後形成的一個經濟范疇,它和信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1)金融不包括實物借貸而專指貨幣資金的融通(狹義金融),人們除了通過借貸貨幣融通資金之外,還以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融通資金。(2)信用指一切貨幣的借貸,金融(狹義)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人們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創造一個新的概念來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是為了概括一種新的經濟現象;信用與貨幣流通這兩個經濟過程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徵的是可以創造和消減貨幣的銀行信用,銀行信用被認為是金融的核心。
㈡ 如何客觀的認識金融市場
從以下兩方面來認識: (1)金融市場所具備的主要功能。金融市場在市場體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加上該市場明顯不同於其他市場的運作規律和特點,使得這個市場具有多方面功能,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滿足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投融資需求,促進資本的集中與轉換。具體來看,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功能:有效地動員籌集資金;合理配置和引導資金;靈活調度和轉化資金;實現風險分散,降低交易成本;實施宏觀調控。 (2)金融市場功能發揮的條件與環境。金融市場功能的發揮程度,主要取決於市場的建立基礎與發展方向。各國金融市場發展的歷史和現實表明,金融市場只有建立在真實信用和現實社會再生產基礎之上,堅持與生產流通緊密相關並為之服務的發展方向,才能在健康發展中充分發揮其功能。如果金融市場的活動脫離了上述基礎與方向,不僅難以發揮其基本功能,而且還會出現詐騙、投機、泡沫和操縱市場等不良現象,加大金融風險,破壞金融市場的正常運作和經濟的穩定,甚至引發經濟危機並在國際間迅速傳播。其次,要使金融市場正常、充分地發揮其功能作用,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與環境,其中主要是:法制健全,信息披露充分,價格機制靈活,市場進退有序。
㈢ 怎樣理解金融行業金融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金融業定義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和租賃業。
金融業特點
金融業具有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負債經營性的特點。
指標性
指標性是指金融的指標數據從各個角度反映了國民經濟的整體和個體狀況,金融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壟斷性
壟斷性一方面是指金融業是政府嚴格控制的行業,未經中央銀行審批,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允許隨意開設金融機構;
另一方面是指具體金融業務的相對壟斷性,信貸業務主要集中在四大商業銀行,證券業務主要集中在國泰、華夏、南方等全國性證券公司,保險業務主要集中在人保、平保和太保。
高風險性
高風險性是指金融業是巨額資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國民經濟各部門。單位和個人,其任何經營決策的失誤都可能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
效益依賴性
效益依賴性是指金融效益取決於國民經濟總體效益,受政策影響很大。
高負債經營性
高負債經營性是相對於一般工商企業而言,其自有資金比率較低。 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優化資金配置和調節、反映、監督經濟的作用。金融業的獨特地位和固有特點,使得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本國金融業的發展。我國對此有一個認識和發展過程。過去我國金融業發展既緩慢又不規范,經過十幾年改革,金融業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在成長。隨著經濟的穩步增長和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金融業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
金融業的產生與發展
金融業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寺廟和公元前 6世紀希臘寺廟的貨幣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業務。公元前5~前3世紀在雅典和羅馬先後出現了銀錢商和類似銀行的商業機構。在歐洲,從貨幣兌換業和金匠業中發展出現代銀行。最早出現的銀行是義大利威尼斯的銀行(1580)。169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這為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確立了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此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業迅速發展,並對加速資本的積聚和生產的集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信用活動為中心的銀行壟斷與工業壟斷資本相互滲透,形成金融資本,控制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命脈。 中國金融業的起點可追溯到公元前 256年以前周代出現的辦理賒貸業務的機構,《周禮》稱之為「泉府」。南齊時(479~502)出現了以收取實物作抵押進行放款的機構「質庫」,即後來的當鋪,當時由寺院經營,至唐代改由貴族壟斷,宋代時出現了民營質庫。明朝末期錢庄(北方稱銀號)曾是金融業的主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票號、官銀錢號等其他金融機構。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現代銀行在中國出現較晚。鴉片戰爭以後,外國銀行開始進入中國,最早的是英國麗如銀行(1845)。隨後又相繼設立了英國的麥加利銀行(即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德國的德華銀行、日本的橫濱正金銀行、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俄國的華俄道勝銀行等。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家銀行是 1897年成立的中國通商銀行。辛亥革命以後,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中國的銀行業開始有較快的發展,銀行逐步成為金融業的主體,錢庄、票號等相應退居次要地位,並逐步衰落。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基本上是與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互為推進的。這表明了金融業與工商業之間的緊密聯系,及其對國民經濟的重要影響。 現代金融業 金融業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從古代社會比較單一的形式,逐步發展成多種門類的金融機構體系。在現代金融業中,各類銀行佔有主導地位。商業銀行是現代銀行最早和最典型的形式,城市銀行、存款銀行、實業銀行、抵押銀行、信託銀行、儲蓄銀行等,雖都經營金融業務,但業務性質常有較大差異,而且,金融當局往往對它們的業務范圍有所限制。現代商業銀行一般都綜合經營各種金融業務。大商業銀行除在本國設有大量分支機構外,往往在國外也設有分支機構,從而成為世界性的跨國銀行。現代大商業銀行通常是大壟斷財團的金融中心。持股公司已成為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金融業的重要組織形式。 與商業銀行性質有所不同的是專業銀行。專業銀行一般由國家(政府)出資或監督經營。其業務特別是信貸業務,大都側重於某一個或幾個行業,並以重點支持某些行業的發展為經營宗旨。 中央銀行的建立是金融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現代金融業中,中央銀行處於主導地位。它是貨幣發行銀行、政府的銀行和銀行的銀行,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的金融政策,調節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一般也是金融活動的管理與監督機關。 除銀行外,現代金融業中還包括各種互助合作性金融組織(如合作銀行、互助銀行、信用合作社或信用組合等)、財務公司(或稱商人銀行)、貼現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金融咨詢公司、專門的儲蓄匯兌機構(儲金局、郵政儲匯局等)、典當業、金銀業、金融交易所(證券交易所、黃金交易所、外匯調劑市場等)和資信評估公司等等。現代金融業的經營手段已十分現代化,電子計算機和自動化服務已相當普及。
㈣ 如何正確把握金融的含義
金融是指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其聯系的一切經濟活動的總和。一般來說,金融的含義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加以理解。從廣義來看,《中國金融網路全書》中「金融」詞條的注釋為:「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其內容包括金融機構、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市場等一切與貨幣信用相關的經濟活動。具體地說,諸如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存款的存取、貸款的發放與回收、現金流通和轉賬結算、信託投資、保險和租賃、票據的買賣、債券和股票的發行和轉讓、外匯的買賣、貼現市場和同業拆借市場的活動以及金融監管等,都屬於金融活動。
一,狹義的金融從狹義來看,《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里,「金融」一詞被定義為:「資本市場的運營,資本資產的供給與定價。」「金融」的基本內容有五個方面:①有效率的市場②風險與收益;③替代物與套利;④期權定價;⑤公司金融。狹義的金融定義,舍棄了貨幣和信用、金融宏觀管理與政策,它意味著金融是獨立於貨幣和信用之外的范疇,是儲蓄者與投資者的行為金融范疇是指金融活動的范圍和類型,它是由貨幣范疇和信用范疇長期相互滲透所形成的新范疇。
二,在現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之前,貨幣以實物形態和鑄幣形態存在,都不是信用產品,不依賴於信用的創造。信用也一直是以實物借貸和貨幣借貸兩種形式並存。當貨幣運動和信用活動保持著各自獨立發展的過程時,這是兩個范疇,沒有產生任何的金融活動,自然也不存在金融范疇。金融范疇的產生及演變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金融范疇的萌芽階段,金融范疇的產生階段,金融范疇的發展階段。
三,金融范疇的萌芽階段
當貨幣流通與信用活動聯系日益加強,金融范疇開始萌芽。隨著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作為財富代表的貨幣在借貸中日益占重要地位。雖然實物形態的借貸仍然大量存在,但貨幣借貸的擴展,使不流動的貨幣流動起來,加快了貨幣流通的速度,便利了貨幣在更廣大地區的流動,並且信用流通工具的創造發揮了代替笨重鑄幣流通和彌補金屬貨幣不足的作用。可以說,信用的發展對於貨幣流通確實起到了強大的作用,貨幣流通與信用活動開始相互滲透,二者之間的聯系日益增強。此時,貨幣和信用相互滲透所形成的種種金融活動已開始萌芽,但仍然沒有從貨幣和信用范疇中獨立出來,形成一新的范疇。因此,此階段則應視為金融范疇的早期形態。
㈤ 你是如何看待金融的
這是學校的問題,你也是財大的學生吧,我把我的答案給你看看。
我認為金融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用好了它就能帶動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繁榮,是國家實力強盛,人民生活殷實;用不好它就能使經濟一蹶不振,公司接連倒閉,人民恐慌,國家經濟停滯甚至倒退。
仔細想來,歷屆金融危機可以說金融是惡魔,也可以說是人們把它變成惡魔,是人們讓它越來越發揮著反作用。
金融危機的爆發,盡管在各國有其具體的內在因素:經濟持續過熱,經濟泡沫膨脹,引進外資的盲目性--短期外債過量,銀行體系的不健全,銀企勾結和企業的大量負債等,不可忽視的,金融危機也有其外在原因:國際炒家的「惡劣」行徑,他們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如果沒有他們的炒作,就不會引起恐慌,人們生活穩定,誰會跟風,製造一系列的金融危機呢,不可避免的,這是人們的心理在作祟。同時人們還應進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機生成的本質因素--現代金融經濟和經濟全球化趨勢。
正是因為這個因素,我們才說金融是雙刃劍。金融活動是以高度發達為特徵的現代市場經濟,本身就是高風險經濟,包孕著金融危機的可能性。經濟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又一重大特徵。經濟全球化是市場經濟超國界發展的最高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之間商品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各國在經濟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務、資本、技術、國際間的頻繁流動,經濟的全球化趨勢表現得更加鮮明。金融活動的全球化是當代資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經濟落後國家與地區躍進式發展的重要原因。金融是機遇也是挑戰,只要國家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揚長避短,成功的跨越過去,我相信,在國際化的驅使下,國家會越來越強盛,人民會越來越殷實。
㈥ 如何理解金融和金融市場含義
1、金融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
金融就是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之後,實現價值和利潤的等效流通。(專業的說法是:實行從儲蓄到投資的過程,狹義的可以理解為金融是動態的貨幣經濟學。)
金融是人們在不確定環境中進行資源跨期的最優配置決策的行為。
2、金融市場是指經營貨幣資金借款、外匯買賣、有價證券交易、債券和股票的發行、黃金等貴金屬買賣場所的總稱,直接金融市場與間接金融市場的結合共同構成金融市場整體。金融市場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 (1) 按融資期限,可分為短期金融市場和長期金融市場。短期金融市場亦叫貨幣市場,包括票據貼現市場、短期存貸款市場、短期債券市場和金融機構之間的拆借市場等;長期金融市場亦稱資本市場,包括長期貸款市場和證券市場。(2) 按交易對象,可分為本幣市場 (包括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證券市場等。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0-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㈦ 你對金融怎麼理解
金融的原始含義就是資金的融通流動,也就是借與貸,後來隨著時代變化發展,又進一步衍生出了第二層含義——跟資金流動的有關的風險轉移和流動,也就是常說的金融衍生品市場。這就是我對金融的理解
㈧ 如何認識金融
就是人們把多餘的現金存入銀行,而銀行又把客戶的錢融資給了需要錢的人們,等他們有了錢了把銀行的錢在還了,在把多餘的錢存銀行.銀行在把錢融資給其他別的什麼人,就這么一來一往,銀行在中間掙個利息差價,這樣客戶的錢也安全了,也搞活了經濟最簡單的說這就是金融。
㈨ 怎麼了解金融知識
首先還是了解一下金融市場的基本分類,按資產的交易期限長短可以分為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實踐短於一年的是貨幣市場,股票和債券市場是大家最多能接觸的資本市場。其次,按市場層次來分有一級市場(經常聽說的IPO就是在一級市場進行的),相對的二級市場就是我們小散能夠買賣股票的市場。
以上可能還是屬於專業術語,聽起來高大上,但是在解釋過後相信大家就能秒懂。具體來說,貨幣市場有其自身的特色:交易期限短,流動性強,安全性高,額度相對較大。比如其中之一的票據市場:大公司為了籌措資金,以貼現的方式出售給投資者的一種短期無擔保承諾憑證。
舉個例子來說就是,小王的煎餅攤需要去找批發市場的老趙進麵粉,由於金額較大,小王一時拿不出這么多錢,於是雙方協定可以賒賬(一般期限不超過一年),這時候批發市場的老趙簽發一張匯票給小王,也叫做「支付命令書」,也就是到一定時期小王必須按照匯票的數額支付貨款給老趙,這種行為就叫做「承兌」。
因為小王是做煎餅的,這是一種商業行為,故叫做商業票據。煎餅小王還有一種選擇就是把此匯票先轉讓給銀行,銀行在匯票上背書,那麼老趙也可以找銀行承兌匯票拿到自己的貨款。但這時候,由於是銀行的背書,有銀行的信用,降低了風險,便稱為銀行票據。
但是銀行沒那麼好心,不會白幫你的忙,商業銀行的宗旨是賺錢。小王拿著未到期的匯票去A銀行貼現,是需要貼現的,(就好像上高速要交過路費)假如這匯票值1一個億,有1%的貼現率,那麼提前貼現就只能獲得0.99億,也就是損失了一百萬。如果A銀行找B銀行繼續貼現,這種行為就是轉貼現,是發生在銀行與銀行之間的;而如果A銀行直接找央媽貼現,就叫做再貼現。
其次來說金融市場的功能,所謂金融就是資金的融通,最直接明了的。金融機構將富餘的錢聚集起來,又借給不同的人使用,使得資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我們所知道的最簡單的方式,也是中國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老百姓把花不完(捨不得花)的錢存到銀行,然後通過銀行把大筆資金借給企業做投資或者生產。那麼儲戶獲得利息,銀行取得存貸利差,企業也能在資金的力量下更新設備,加大研發,獲得更高利潤。
通過銀行這樣的平台,讓資金找到了更好的用途。通過銀行的信用,你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血汗錢借給別人,這也是金融市場的另一個功能,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息找尋的成本,也就是你不用自己費力巴拉地去辨別哪些人有能力還你錢哪些人沒有。還有比較易於理解的分散和轉移風險的功能、定價功能、提供流動性功能。
那麼功能的實現自然是要有金融機構來實現的。平時新聞中的高頻詞彙比如央行,證監會,銀保監會,外匯管理局……都是幹啥的呢?是不是傻傻分不清楚,反正乍一看都是管錢的機構,那麼他們到底有什麼聯系呢?
首先大體上可以分成兩大類:金融性質和政府機構性質的。咱們一個個嘮:國務院是最高領導,下屬四個方陣:分別是央行、證監會、銀保監會和財政部,前三個是金融性質,最後一個是政府性質。中國人民銀行,昵稱央媽,她的日常工作:發行貨幣、控制貨幣流通速度、指導銀行業務。所以央行是不跟我們私人打交道的,只給銀行分配任務,手底下的銀行分成兩類:政策性銀行(非盈利的,國家搞政策缺錢才找他),還有一類就是商業銀行(跟吃瓜群眾緊密聯系,目的盈利,比如四大行)。央行不僅要給商業銀行布置作業,還有人來監督,於是國務院爸爸又專門設立了銀保監會。
㈩ 對金融的認識
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廣義的金融泛指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甚至包括金銀的買賣。
狹義的金融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金融的內容可概括為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存款的吸收與付出,貸款的發放與回收,金銀、外匯的買賣,有價證券的發行與轉讓,保險、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結算等。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主要有銀行、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投資基金,還有信用合作社、財務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郵政儲蓄機構、金融租賃公司以及證券、金銀、外匯交易所等。金融是信用貨幣出現以後形成的一個經濟范疇,它和信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1)金融不包括實物借貸而專指貨幣資金的融通(狹義金融),人們除了通過借貸貨幣融通資金之外,還以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融通資金
2)信用指一切貨幣的借貸,金融(狹義)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人們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創造一個新的概念來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是為了概括一種新的經濟現象;信用與貨幣流通這兩個經濟過程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徵的是可以創造和消減貨幣的銀行信用,銀行信用被認為是金融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