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如何理財
❶ 基督徒如何保守你的心
他將自己放在我們心裡,我們守住心中善良的堡壘,就是與神相合了。
❷ 關於基督的問題
聖經中用「救恩」一詞表示神有益於人的一種工作,在現時代中,「救恩」只限於對個人的工作,且是在明定的條件下賜給的。
依照聖經:救恩是神為個人的工作,而不是個人為神的工作,或個人為自己的工作:這種事實,無論如何,不致說得太過。人被神的能力拯救,在神的工作完成後,終能為神而行善事,因為「救恩」是「為要叫我們行善的」。(弗二:10)已信的人要「留心作正經事業。」(多三:8)救恩明顯使善工成為可能的,但這些隨救恩而來的善工,絲毫不能增加神拯救工作的全備與完整。
在新約里,「救恩」一詞,可表示神全部或一部事工。若指著神全部的事工而說,就是指著人自失喪和被定罪的地位上的改變,後來彰顯出基督的榮形而說的。
「救恩」一詞更廣的用法,是結合許多神為個人作的個別工作,就如:贖罪、恩惠、挽回、赦免、重生、兒子的名份、聖潔、救贖、得榮等。下面的兩段經文,說到個人得救是從遠離神而進到作神兒女的地位:
「所以你們應當記念: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是稱為沒受割禮的;這名原是那些憑人手在肉身上稱為受割禮之人所起的。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弗二:11-12)
「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神的兒女;我們也真是他的兒女。世人所以不認識我們,是因未曾認識他。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約壹三:1-2)
關於人在未得救時和得救以後地位之差別,上兩段經文所描寫的,是最顯著的。
我們必須承認:這種轉變,並非代表德薄力微的人能為神作甚麼重大的事,乃是無窮智能的神,為人作了最大的事;因為救恩將罪人帶到「像基督和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之地位,是人的智力所測不透的。
神的救恩全部事工,大多完成於人用信心接受救恩時,但是尚有一部份是以後逐漸實現的;而且聖經啟示我們,神救恩的工作是全備的,但有部份是要等到主耶穌再來時才完全實現的。
在現時代中,照聖經中的啟示看來,救恩可分為三階:過去的,就是那一部份已經在人里所已完成的工作(靈魂得救)。現在的:是那一都份在信的人里正在完成的工作(生活得勝)。未來的:就是那一部份將要在信的人里完成的工作(身體得贖)。然後神的救恩事工,就完滿竣事。
下面的這幾段經文,清楚敘述神這種工作的各方面:
一、神的兒女,是在信的時候從罪和刑罰中被救出來。(靈魂得救):
「耶穌對那女人說:『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的回去吧!』」(路七:50)
「又領他們出來,說:『二位先生,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他們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十六:30-31)
「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林前一:18)
「因為我們在神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氣。」(林後二:15)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弗二:8)
「神救了我們,以聖召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這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里賜給我們的,」(提後一:9)
二、人因信而成為神的兒女,也因這信心時刻靠主可以從罪的權勢里被救出來。(生活得勝):
「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約十七:17)
「罪必不能作你們的主,因你們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羅六:14)
「這樣看來,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裡,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裡,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二:12-13)
「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里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羅八:2)
「我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加五:16)
三、神的兒女,由信而生,將來要與神同在而永遠脫離罪的纏繞。(身體得贖):
「再者,你們曉得現今就是該趁早睡醒的時候;因為我們得救,現今比初信的時候更近了。」(羅十三:11)
「願頌贊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里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你們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彼前一:3-5)
「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神的兒女;我們也真是他的兒女。世人所以不認識我們,是因未曾認識他。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約壹三:1-2)
有些經文裡面,多次將救恩的各方面,聯結起來:
「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一:6)
「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里,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為我們的智能、公義、聖潔、救贖。」(林前一:30)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舍己;要用水借著道把教會洗凈,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弗五:25-27)
❸ 基督教教友捐贈是什麼意思
一、十分之一奉獻,這是我們的神對其選民的一種操練,也帶著應許。
聖經說:「人豈可奪取神之物呢?你們竟奪取我的供物。你們卻說:『我們在何事上奪取你的供物呢?』就是你們在當納的十分之一和當獻的供物上。因你們通國的人都奪取我的供物,咒詛就臨到你們身上。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3:8—12)瑪拉基的年代是以色列人最窮的時候。他們要如何來實行神的教訓呢?他們問道:我十擔米不夠吃,難道九擔就夠吃嗎?十袋面不夠吃,九袋面就夠吃嗎?這是屬血氣的人、愚昧人說的話。十擔、十袋是貧窮的原因,九擔、九袋是豐富的原因。我們把十分之一奉獻歸神,就變成了得福的基本原因。我們若把那應該奉獻歸神的一擔、一袋留在自己的手中,就會變成我們的咒詛。
錢財雖然在今世最有用,但今生的一切都不過是暫時的,我們要用暫時的今世財富為永存的天國而努力。存這樣盼望的人生觀,必然勝過金錢的權勢,使我們知道如何用錢,如何得享錢財的福分。也是說,十分之一奉獻,這是神對其選民的一種操練。
二、奉獻十分之一是舊約律法時代,現是新約恩典時代,基督徒為什麼還要守十一奉獻?
首先,我們需要澄清:舊約律法並未廢除,新約是廢除死守律法的心態。如果我們不注意內心的改變,以為遵守了某些規章條例就可以了,那我們就重蹈了法利賽人的覆轍。不是律法不對,而是他們死抱住律法框框,沒有內在真理。十一奉獻的確是舊約規定的。但是,我們所有的一切都屬於神,要求我們把所得的十分之一奉獻給神,是應當的。這是神唯一一次叫人可以試試他的信實的事:「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三10)
有人認為,新約沒有以十一奉獻為基督徒奉獻的基礎。其實新約的要求遠比十一奉獻更高,是要人舍己跟從主。十一奉獻只是奉獻的最初起步,遠不是終點。基督徒要遵行奉獻的精義:承認神是一切事物的主人,我們要全然交託,要堅定依靠神無憂無慮的生活態度。
法利賽人嚴格遵守十一奉獻的表面行動固然不能代替內心愛神,基督徒的自由更不能成為我們放任自己私慾的藉口。人心的詭詐和軟弱實在不可低估,這個實際行動有時常提醒我們的作用,不讓我們只靠自己憂慮衣食,不讓自私貪欲膨脹忘乎所以。固定一個最起碼的數量定期奉獻,會幫助我們培養成警醒和感恩的習慣。
三、神是全能的,金和銀都屬於神,神的家有需要,神自然會賜給,基督徒禱告求神就行了,為什麼要靠人力作奉獻?
這問題很有趣!然而,問題背後忽略了前提是人常犯的錯誤:貪天之功據為己有。
❹ 什麼是「與基督聯合」
「與基督聯合」對於基督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與基督聯合」在整個救贖過程中是一個兼容性術語,而其他各教義僅僅是其子部件而已。
「與基督聯合」可以理解為基督和信徒之間的合一關系。如何理解這一關系的意義,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聖經中有許多經文特別提到了信徒是內住在基督里的。「我們常為你們感謝我的神,因神在基督耶穌里所賜給你們的恩惠,又因你們在他裡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識都全備。」(林前1:4-5)「在亞當里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里眾人也都要復活。」(林前15:22)「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願頌贊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里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弗1:3-4)「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10)
❺ 史上最聰明的種族之一猶太人怎麼理財賺錢
一、猶太人經商和理財的哲學 一、誰是賢人?從所有人身上學習的人是賢人。誰是英雄?戰勝自己情慾的人是英雄。誰是富人?對自己滿足的人是富人。誰是被尊重的人?尊重別人的人是被尊重的人。 二、賢人有七德:一是不班門弄斧,二是不打斷別人的話,三是不中國於求成,四是提問要有針對性,五是解答要符合情理,六是談話要有始有終,七是要立足於實際。 三、在死之前不要自負。不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就不要妄下判斷。不要評論你不知道的事物。 四、一切都可以預見,而你有選擇的自由。要知道,世界是由愛來區分的。 5、「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是凡人說的話: 「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是無知者的話; 「我的是你的,你的還是你的」是聖人的話; 「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也是聖人說的話。 二、錢是上帝的禮物 一、二千年前,當中國先賢們還在倡導「正人君子」,「捨生取義」,並且竭力表明自己是君子而非小人的人,對「利」字和「錢」字都退避三舍的時候。猶太教的拉比們就已經開始教育他們的同胞,「錢不是罪惡,錢是神對人的祝福」 ,「《聖經》發射光明,金錢散發溫暖」, 「身體依心而生存,心則依靠錢包而生存」。總之,在猶太人看來,金錢是人生的工具,應該努力去擁有它。金錢是成功的標致,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工具,沒有錢竟然連上帝的禮物都沒有。所以「金錢是給美好人生的祝福,是人給上帝的禮物」。 二、向猶太人借錢 伊萬想喝酒,便向村裡一個猶太人借一個銀幣。他們雙方商量了條件:伊萬明春還加倍的錢,在此期間他用斧子作抵押。伊萬剛要走,猶太人叫住他:「伊萬,等一等,我想起一件事,到明春要湊足兩個銀幣你是有困難的,你現在先付一半不是更好嗎?」 這話使伊萬開了竅,他歸還了銀幣,走到路上又想了一陣子,然後自言自語的說:「怪事,銀幣沒了,斧子沒了,我還欠一個銀幣——那猶太人還蠻有道理的。」 三、美國作家索爾.貝婁說:對猶太人來說金錢是惟一的陽光,他照到哪裡哪裡亮。 四、另外,金錢對猶太人來說,有錢就可以獲得尊嚴、就可以獲得地位,可以擁有令人羨慕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們的恭維,還可以擁有發言權。對猶太民族來說,金錢可以讓統治當局認識到這個弱小民族對自己的價值,從而避免了陷害和殺戮,使猶太人得以生存和繁衍。 5、對中國企業家和投資者的提示:從長期來看,重要的不是你掙了中國錢,而是要看你能留下中國錢,以及留住了多久。 三、是誰控制了美國? 一、有人說,控制世界的是美國,而控制美國的則是猶太人。且不管此話是褒是貶,是羨慕還是嫉妒,其中事實卻難以否定。全世界的金錢裝在美國人的口袋裡,而美國人的金錢卻裝在猶太人的口袋裡。 二、全世界一四00萬猶太人中,有5吧0萬在美國,而在以色列國的猶太人只有四陸0萬。 三、可以想像一下,面對左手拿著鈔票,右手拿著選票的美國猶太人,美國政客不俯首帖耳才怪呢。 四、「利益,讓對方為自己著想」的法則和案例。 五、「瞎子點燈」的法則和案例。 有位男子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路上,看到對面來了一個提燈籠的人,走近一看卻是個瞎子,於是他問盲人:「為什麼要多此一舉呢」。盲人說:「我提燈而行,是要你們看見我」。 六、猶太商人的經營思想及一吧個案例 七、「借用資源經營」法則和案例 猶太經濟學家威廉立格遜說: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借資金、借人才、借技術、借智慧。這個世界已經准備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資源,你所要做的僅僅是把他們收集起來,運用智慧把他們有機的組合起來。 八、風險法則和案例 九、「女人和嘴巴」法則和案例 一、猶太人做生意,技高一著,其中奧秘就是緊目丁著兩大財源:即女士和嘴巴。 女人是金錢的實際擁有者,人類的通行規則就是金錢圍繞著女人花。男人是世界的中心,女人是男人的中心。男人總是圍著女人轉並討好女人,男人一旦結婚,女人就成了家裡的財政部長。於是男人們一輩子就在不停的賺錢,女人們就不停的花錢。對此猶太人的總結是:男人是掙錢的人,賺他們的錢難!女人是花錢的人,賺她們的錢容易! 二、猶太商人發跡的另一財源,就是人類的嘴巴。可以說,嘴巴是消耗的無底洞,地球上當今有50多億個「無底洞」,其市場潛力非常非常的大。 十、「盡量多看幾步」法則和案例 你能夠想到的未來發展情況有多遠,那你的成功就有多遠。 十一、「擁有富人的氣息」法則和案例 如果你經常和富人接觸,你就會有機會當富人。 十二、漆吧/二二法則和案例 錢在有錢人手裡,所以我們要賺有錢人的錢,就可以快賺錢和賺大錢。這就是猶太商人的經商哲學,而這一哲學是來自他們對世界的看法. 十三、「抓信息里的錢」法則和案例 信息是這個時代的決定性力量,信息是財富的引路人。及時擁有信息就等於擁有財富 十四、中國商人群體與猶太商人的比較 一、經商技巧 潮商:技巧性很強,更多的是經驗性的延續。 浙商:經營手法平實,不重形式技巧 。 晉商:善於理財 徽商:比較穩重 猶太商:善於藉助政府和國家政策 二、創業早期心態 潮商:敢拼敢闖 浙商:敢於冒險犯難 晉商:勤儉吃苦 徽商:靈活善變 猶太商:勤儉斂財 三、守業中晚期心態 潮商:經營趨於保守 浙商:堅持穩健經營作風 晉商:堅持穩健的作風 趨於保守 徽商:喜棄商從政 猶太商:比較謹慎,但時刻在尋找新的商機 四、對待學習的態度 潮商:不善於再學習,特別是不喜歡理論知識,有輕文重實際觀念 晉商:也很善於學習,但更重實際 徽商:比較善於學習,儒商並舉 猶太商:時時刻刻注重學習,是世界上文盲率最低的民族 十五、猶太人的用人技巧 天堂是什麼?英國人當警察,法國人當廚師,德國人修車,瑞士人當秘書,義大利人當愛人。 地獄是什麼?德國人當警察,英國人當廚師,法國人修車,義大利人當秘書,瑞士人當愛人。 同樣的一群人,放的位置不同,就會帶來不同的結果。這對企業同樣適用,對企業而言,什麼人都可以用,只要用人所長,企業可以是天堂。進一步研究表明,人惟有先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這樣一來看待自己和看待別人才能客觀,被人僱傭和用人的時候都會是適得其所,才會和諧、流暢、快樂。 十六、猶太人成功的十大法則 十七、教育是創造財富的根源 一、猶太人愛書、愛讀書是為了求知識,增智慧。猶太賢哲曾這樣教導猶太人:讀過很多書的人,如果他不會用書上的知識,仍可能是「馱著書的騾子」。 二、根據猶太人的統計,一個高中生一生比初中生多掙一0萬美圓;一個大學生要比初中生多賺二5萬美圓。早在一一世紀猶太人就已經消滅了文盲,而當時歐洲的基督徒絕大多數是文盲。因此猶太民族在近代歷史上是人才輩出,群星璀璨。以色列經濟繁榮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擁有大量高素質的人才。所以,如果你想擁有財富,就必須先擁有知識。 十八、《塔木德經》 一、《塔木德》是一部猶太律法的網路全書,內容包羅萬象(公平競爭、正當利潤、公平價格,全書共分二四部約三00萬字),它指導猶太人工作、經商、生活、學習、思考。《塔木德》是由二000名學者用了近一500多年的時間以討論和研究的方式寫成。是許多猶太學者的智慧結晶,你可以同意這個學者的觀點,也可以反對另一個學者的意見。它是猶太民族智慧的基因庫,同樣是猶太商業智慧的基因庫。 二、根據許多猶太大亨的體會,只要能夠理解《塔木德》中的5句話,就必然能夠成就一個偉大的事業。猶太民族被稱為「一本書的民族」,可見《塔木德》已經成為猶太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猶太人的靈魂和頭腦。 十九、猶太拉比 猶太人在猶太教這個基石上以拉比為自治中心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的,並且度過兩千年離散的歲月。 二十、「掌握自己的命運」法則和案例 只相信自己是形成獨立意識的基礎,因此猶太人在任何環境下都能頑強的生存下去。同時這種惟我可信的做法,使猶太人很少上當受騙。具有獨立意識是改變自己命運的第一步,另外對你最重要的是自強不息。 猶太人把每次生意都當成第一次,與人接觸時都當成初交,避免把第一次交易獲得的利益,在第二次交易時因受騙而損失。 二十一、「信守契約的精神」法則和案例 據聖經記載猶太人是上帝的「特選之民」,猶太人出生的第八天要做「割禮」作為上帝和猶太人之間契約的證明。所以他們重視契約和聲譽,契約是他們存在的理由,如果不遵守契約就會有災難。因為,誠實是最高的商法,平等的交易、公正的執行,可獲得最多的實際利益。 二十二、「談判法則」和案例 下面是一個在猶太人中廣為流傳的經典故事。 有人把一個橙子給了兩個孩子。於是,這兩個孩子便為了如何分這個橙子而爭執起來。此時那個人就提出一個建議:有一個孩子負責切橙子,而另一個孩子先選橙子。結果,兩個孩子各自取了一半橙子,高高興興回家了。第一個孩子回到家,就把果肉挖出扔掉,橙子皮留下來磨碎,混在麵粉里烤 蛋糕吃;另一個孩子把果肉放到榨汁機上打果汁喝,把皮剝掉扔進垃圾桶。 從上面的情形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兩個孩子各自拿到了看似公平的一半,可是他們的東西卻沒有物盡其用,沒有得到最大的利益。這說明,他們在事先沒有聲明各自的利益所在,從而導致了盲目追求形式上和立場上的公平,結果雙方的利益並未在談判中達到最大化。 假如兩個孩子充分交流各自所需,即便是其中一個孩子即要批做蛋糕,有想喝橙子汁,也僅僅是創造新價值的問題。於是,想要整個橙子的孩子說:「如果把整個橙子全給我,你上次欠我的棒棒糖就不用還了。」其實呢,他的牙齒蛀得一塌糊圖,父母上星期就不讓他吃糖了。另一個孩子也很快就答應了,因為他剛從父母那裡要了5元錢,准備買糖還他。如果雙方協商成功,5元錢就可以用來玩游戲了。 二十三、喬-吉拉德的競爭力 喬.吉拉德,一9二吧年一一月一日出生於美國底特律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9歲時,喬.吉拉德開始給人擦鞋、送報,賺錢補貼家用。喬.吉拉德一陸歲就離開了學校,成為了一名鍋爐工,並在那裡染了嚴重的氣喘病。三5歲那年,喬.吉拉德破產了,負債高達陸萬美元。三十五歲以前,喬.吉拉德是個全盤的失敗者,他患有相當嚴重的口吃,換過四十個工作仍一事無成,甚至曾經當過小偷,開過賭場;然而,誰能想像得到,象這樣一個誰都不看好,而且是背了一身債務幾乎走投無路的人,競然能夠在短短三年內爬上世界第一,在一5年的汽車推銷生涯中總共賣出了一三00一輛汽車,平均每天銷售陸輛,而且全部是一對一銷售給個人的。他也因此創造了吉尼斯汽車銷售的世界紀錄,同時獲得了「世界上最偉大推銷員」的稱號,這個人就是-----喬.吉拉德先生
❻ 庄祖鯤的人物生平
1983年,獲美國西北大學化工博士學位,後返台擔任高級研究主管,在工業界及國家級科研單位工作15年之久。
1990年,因為對中國文化及道德問題之關注,蒙神呼召,再度赴美攻讀神學。
1995年,獲得三一神學院(三一國際大學)的文化學(又稱宣教學)哲學博士學位。
隨後被按立為牧師,並應邀在波士頓牧會。
人物著作 《舊約概論成人主日學教材》,中國信徒佈道會(台北),1990年
《華人教會宣教策略的再思》,中華福音神學院(台北),1994年
《契合與轉化:基督教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關系》,加拿大福音證主協會,1997年;陝西師范出版社,2007年
《重建聖城》,中華福音神學院(台北),2004年
《傳和平福音》,中華福音神學院(台北),2004年
《成為新人》,中華福音神學院(台北),2004年
《宣教與文化》,美國基督使者協會,2004年
《宣教歷史》,美國基督使者協會,2004年
《宣教神學》,美國基督使者協會,2004年
《說禪論道:基督教與儒、釋、道之對話》,世界知識出版社(北京),2009年
《基督教與中西文化》 與庄劉真光合著
《基督徒理財之道》,美國真光協會
《護教學》,美國真光協會
《主日信息:新約:雅各書》,美國真光協會,2009年
《主日信息:舊約:箴言》,美國真光協會
《主日信息:舊約:出埃及記》,美國真光協會
與賴建國、蔡忠梅合著
《與神和好與人和好:2004年台北研經培靈會匯編》,中華福音神學院,2005年
❼ 基督教十二使徒和門徒有什麼區別
區別:
1、概念不同。十二使徒:指的是耶穌開始傳道後從追隨者中揀選的十二個作為傳教助手的門徒。
門徒:凡願意追隨耶穌,明白大使命,願意為主去傳福音的都叫門徒。
2、使徒地位大於門徒。耶穌的指令先傳達給使徒,再由使徒傳達給門徒。
3、使徒只有十二個,而門徒可以有無數個。
《聖經》記載十二使徒是彼得、安德烈、西庇太之子雅各、約翰、腓力、巴多羅買、托馬斯、馬太、亞勒腓之子雅各、達太、西門、加略人猶大。猶大因出賣耶穌後自盡,補選馬提亞為使徒。
(7)基督徒如何理財擴展閱讀
基督教的十二使徒
1、彼得
彼得(Peter,亦譯「伯多祿」):原名西門(Simon,亦譯「西滿」),是加利利的漁民,家住迦百農,和弟弟安得烈是最早跟隨耶穌的門徒。彼得性情剛猛,對耶穌忠心耿耿,是耶穌最緊密的三個門徒之一,在門徒中威信很高,被公認為十二使徒之首。
2、安德烈
安德烈(Andrew,亦譯「安德肋」):西門彼得的弟弟。為人忠厚老實。起先是施洗約翰的門徒,聽施洗約翰說耶穌是彌賽亞,就和哥哥西門彼得一起跟隨了耶穌,《聖經》中對安德烈的記述不多。
3、雅各
雅各(Jacob,亦譯「雅各伯」:亦稱「大雅各」或「長雅各」,以區別於十二使徒中另一個名叫「雅各」的人。
他與弟弟約翰一起跟隨耶穌後,成為耶穌最親密的三門徒之一。性格暴烈,耶穌稱他為「雷子」(又譯「半尼其」Boanerge,亦譯「巴乃熱」,意為「雷霆之子」),曾與彼得、約翰一同目睹耶穌改變了聖容。
4、約翰
約翰(John,亦譯「若罔」):西庇太的兒子,大雅各的弟弟。耶穌最喜愛的門徒。與哥哥雅各一起被耶穌稱為「雷子」。
5、腓力
腓力(Philip,亦譯「斐理伯」):伯賽大人,與彼得、安得烈是小同鄉。耶穌最早親自選召的門徒之一。
6、巴多羅買
巴多羅買(Bartholomew,亦譯「巴爾多祿茂」):有些學者認為他就是腓力介紹給耶穌的門徒拿但業。為人坦率誠朴,口直心快。
7、托馬斯
托馬斯(Thomas,亦譯「多默」):又名「低土馬」(Didymus,亦譯「弟弟莫」或「狄狄摩」)。加利利人,漁民出身。
8、馬太
馬太(Mathew,亦譯「瑪竇」):又名利未(Levi,亦譯「肋未」),蒙召前在迦百農當稅吏。
9、雅各
雅各(James,亦譯「雅各伯」):父親名亞勒腓。因與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同名,故稱「亞勒腓的兒子雅各」或「小雅各」、「次雅各」。公元44年,大雅各在耶路撒冷殉道,小雅各就成為耶路撒冷基督徒的核心領導之一,保羅稱他為「教會的柱石」。
10、達太
達太(Thaddaeus,又稱「達陡」):小雅各的弟弟,《馬太福音》與《馬可福音》中稱其為「達太」,而《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中則稱其為「猶大」(Judas,亦譯「猶達」)。
11、西門
奮銳黨西門(SimonCalledZelotes,又譯「熱誠者西滿」或「加那人西滿」):跟隨耶穌以前曾是一名奮銳黨成員,因與西門彼得同名,固在名字前加上「奮銳黨」以表區別。
12、猶大
加略人猶大是十二使徒中唯一的非加利利人,精明干練,善於理財,耶穌委派他管理錢袋,後來以30塊銀錢為代價把耶穌出賣給猶太教當局,帶領大祭司的差役到客西馬尼園去以親吻為號捉拿耶穌。
❽ 基督徒如何對待生理需要
生理需求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應當理性看待,順其自然。
以下是生理需求的相關介紹:
生理需求是人類最基本、最起碼的需求。如滿足解飢、禦寒、睡眠等所需的食物、衣服、住所等方面的需求。這些需求如果不能得到最低程度的滿足,人類就無法繼續生存和繁衍。
因此,生理需求是人類第一需求。對於一個處於極端飢餓狀態的人來說,食物是他最迫切的、獨一無二的需求目標,而欣賞音樂的願望、獲得一輛小汽車的願望統統被忘記或退居第二位。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在1943年其著作《動機論》中提出,認為人的需要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它們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以上資料課程網路——生理需求
❾ 如何去追求一個信仰基督的女生
如果她是敬虔愛主的基督徒,唯一的辦法就是你速速了解基督徒,認識主,信靠主。
基督徒的婚戀觀都是以結婚為目的,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話,我覺得你就別費勁了,換個目標。如果你真的是認真的,就好好了解。基督徒的家庭觀念是:男人是家庭的頭,妻子是男人的幫助者。
和虔誠的基督徒女生談戀愛,是一種什麼感受?
思想比較保守。交往了一個多月後我要吻她,第一次她甚至拒絕了。看我不高興然後說吻下她的額頭吧,然後閉上了眼睛。感覺特別的神聖。
在日常的交往中,她不像有的女生那樣把男朋友當成飯票。不會要求男友買這買那的送禮物。我請她吃幾次飯後,她一定會回請一次高標準的飯。
❿ 如何積累在天上的財寶
天上的財寶,英文名稱Treasures in heaven,屬於基督教典故。意思是我們應該從長遠的眼光來投資,從而使回報最大化,長期增值是最好。
耶穌說,要積財寶在天上。這句話的中心是說人不要太看重地上的財寶,而多為天上的事努力。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
拓展資料:
舊約《列王記上》1-11章記錄了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王一生的事跡。他一生所擁有的智慧、富足和尊榮,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但是,當所羅門王年老回 首往事時,從內心發出了"凡事都虛空"的感嘆。《傳道書》是所羅門在年老時所寫的,他說:"我見日光之下所作的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傳1:14) 在人生中,我們看似寶貴的金錢、名譽、地位等都是過眼煙雲,轉瞬消失。但是惟有為主而活,在主裡面所作的工卻不是徒然的,是會蒙神記念、是有功效的,並且 能夠帶到永恆里。
《馬太福音》6章19-34節,都是講與財富有關的事情。因為我們經常會把注意力放在物質上面,但主耶穌卻要求我們將神的事情放在首位,優先關注永恆的事物,信靠神在地上會供應我們一切的物質需要。
"財寶"一詞,並不僅指物質方面的"錢財"或者"珍寶",也是指我們認為最貴重的人、事、物等。每個人都會有各式各樣的財寶,可能是金錢、房屋、 工作以及具有影響力的名譽、權力、地位等,這些事物成了我們為之追求的一切。
人之所以會垂涎地上的事物,是因為看得見、摸得著,在不同的程度上能夠滿足人 的生活所需。主耶穌所說的這句話是說給所有人的,並不局限在有錢的人,因為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所看重的事物。
"蟲子咬"指外面環境的變遷會使財富自然地貶值,漸漸消失。"銹壞"指財富本身的變質、消耗、磨損。"賊挖窟窿來偷"指人為因素使財富在不知不覺 中流入別人的口袋裡。
地上的財寶會衰殘,會朽壞,會消減,因此,不值得我們為它花費太多的心血、精力、時間,更不能全心依賴它。
今天,有很多人崇尚金錢至 上,但我們也知道金錢並不是萬能的,許多事物是錢財買不到的。有錢可以給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但錢財在某些方面卻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