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辦受哪個紀委監管
Ⅰ 紀委是否可以監管銀行
不可以的。首先,紀委是對黨員和黨組織實施監督的,而銀行是屬於企業,其經營活動理應不是紀委的監管范圍。
如果銀行的行政管理人員是中共黨員的,紀委則可以從側面對其進行監管。
拓展資料
銀行監管指政府對銀行的監督與管理,即政府或權力機構為保證銀行遵守各項規章、避免不謹慎的經營行為而通過法律和行政措施對銀行進行的監督與指導。
自1949年建國以來,我國銀行監管法制發展歷經了建國初期的開創階段,計劃經濟時期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等三個階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1995年3月18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及1995年5月10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標志著我國銀行監管法制體系已初步成形。這兩部大法成為我國銀行監管法制體系的核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賦予中國人民銀行"按照規定審批,監督管理金融機構"、"按照規定監督管理金融市場"、"發布有關金融監督管理和業務的命令和規章"等監管職責,這意味著專門性的代表國家的權威監管主體已經確立。
該法還進一步規制人民銀行的監管職責,包括對金融機構的審批,金融機構業務的稽核、稽查監督、存貸款利率的監管、財會信息查核,以及政策性銀行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等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則進一步明確地規定了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設立的條件和程序、組織機構、銀行存貸款業務中的義務、謹慎性要求、禁止業務、財務報告、監督管理、接管和終止及違反法律的責任等內容。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監會)為國務院直屬正部級事業單位,根據授權,統一監督管理銀行、金融資產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及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全系統參照公務員法管理。
於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和5個計劃單列市(大連、寧波、廈門、青島、深圳)設立了36家銀監局,於306個地(市)設立了銀監分局,於1730個縣(市)設立了監管辦事處。銀監會成立時間在2003年,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自2003年4月28日起正式履行職責。
Ⅱ 政府什麼部門管銀行
主要的管理部門是銀監會,全稱是「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直接管理銀行的部門有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央行(也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其他各地的金融辦等也會監管銀行。
銀監會主要職責:
1、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審查批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設立、變更、終止以及業務范圍。
2、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實行任職資格管理。
3、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制定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審慎經營規則。
4、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及其風險狀況進行非現場監管,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評價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風險狀況。
5、 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及其風險狀況進行現場檢查,制定現場檢查程序,規范現場檢查行為。
6、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實行並表監督管理。
7、會同有關部門建立銀行業突發事件處置制度,制定銀行業突發事件處置預案,明確處置機構和人員及其職責、處置措施和處置程序,及時、有效地處置銀行業突發事件。
8、負責統一編制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統計數據、報表,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公布;對銀行業自律組織的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
根據上述主要職責,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設15個職能機構:(一)辦公廳(黨委辦公室),組織協調機關日常工作;(二)政策法規部(研究局),擬訂有關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的規章制度和辦法;(三)銀行監管一部 ,承辦對國有商業銀行等的監管工作;(四)銀行監管二部 ,承辦對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的監管工作;(五)銀行監管三部,承辦對政策性銀行、外資銀行等的監管工作;(六)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部;(七)合作金融機構監管部;(八)統計部;(九)財務會計部;(十)國際部;(十一)監察局(紀委);(十二)人事部(黨委組織部);(十三)宣傳工作部(黨委宣傳部);(十四)群眾工作部(黨委群工部);(十五)監事會工作部 .
銀監會監管工作的目的是:通過審慎有效的監管,保護廣大存款人和消費者的利益;通過審慎有效的監管,增進市場信心;通過宣傳教育工作和相關信息披露,增進公眾對現代金融的了解;努力減少金融犯罪。
Ⅲ 銀監會由什麼部門監管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由國務院直接領導和管理。
國務院下設7個主要機構組織:辦公廳,組成部門,直屬特設機構,直屬機構,辦事機構,直屬事業單位以及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如下圖所示:
同時,中央紀委駐銀保監會紀檢組,以及銀保監會下屬機構的各機紀檢監察部門,都會對銀保監會進行監管。他們的主要工作內容是:信訪受理,線索處置,執紀審查和監督管理。
駐中國銀監會紀檢組立足銀行業監管工作實際,積極構建廉潔制度體系。制定出台了《銀監會工作人員監管履職問責辦法》,著力解決監管履職存在的廉潔風險問題。
(3)金融辦受哪個紀委監管擴展閱讀:
由國務院直接領導,隸屬於國務院組成部門的審計署還會對銀監會預算使用等情況進行審計。
在2013年,審計署就發現銀監會預算執行不合規問題金額達1252萬。主要是下屬地方銀監局存在少計收入、多計支出、未按規定實行「收支兩條線」等問題。
Ⅳ 金融辦歸哪個部門管
金融辦一般作為地方政府下轄的一個辦公室,一般與地方政府各部門同級別,即:省政府金融辦--正廳級、市政府金融辦--正處級、縣政府金融辦--正科級,鄉鎮人民政府無金融辦公室。金融辦受同級黨委、政府領導,由上級政府金融辦業務指導。
金融辦,即地方政府金融服務(工作)辦公室的簡稱。金融辦是規劃地方經濟發展的金融大管家、地方金融生態建設的組織者、金融產業布局的掌控人、地方金融監控的防火牆。
(4)金融辦受哪個紀委監管擴展閱讀:
金融辦職能:
金融辦公室是代表地方政府負責金融監督、協調、服務的辦事機構,其主要工作職責為: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銀行、證券、期貨、保險、信託等金融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以及地方黨委、政府有關地方金融工作的政策和各項決定、決議等,督導、檢查落實執行黨委、政府有關金融工作的重要工作部署。
二、研究分析宏觀金融形勢、國家金融政策和本地區金融運行情況,制定本地金融及金融產業發展的中短期的規劃和工作計劃。提出改善金融發展和安全環境的意見和建議,加強對金融業、證券業、保險業的服務,促進地方經濟協調發展和穩定。
三、積極協助上級政府和監管機構對本地金融機構的管理或監管。協調、支持和配合上級派駐監管機構對各銀行、證券、期貨、保險、信託等金融機構及行業自律組織的監管;負責本地區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及法規體系,監管信用中介機構。
Ⅳ 政府下屬有個機構叫金融辦,因為不怎麼聽說,誰能給介紹一下他和銀監局是什麼關系誰是誰的上級誰管
金融辦,就是地方政府金融服務(工作)辦公室的簡稱。金融辦是規劃地方經濟發展的金融大管家、地方金融生態建設的組織者、金融產業布局的掌控人、地方金融監控的防火牆。金融辦是地方政府的下設機構,一般作為地方政府下轄的一個辦公室,一般為正處級單位,受上級金融局業務指導。
金融辦和銀監局兩者之間不存在相互管轄,也就不存在誰是誰的上級。因為銀監局是中國銀監會在地方的派出機構,而中國銀監會是中央政府管理經濟的「一行三會」之一(央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是國務院直屬的正部級單位。
銀監局管理本轄區的各人民銀行分行、國有銀行分行和股份制銀行分行,金融辦的職責更多的是協調本轄區的金融發展與規劃。銀監局是專業型的管理機構,金融辦是行政性的管理機構。
如果一定要說誰的管轄權更大,那就是銀監局了,因為專業型優先於普通型。但是金融辦的涉及范圍更廣,因為金融業不僅包括銀行,還有其他擔保、貸款等行業。
(5)金融辦受哪個紀委監管擴展閱讀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銀監會或銀監會;英文: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英文縮寫:CBRC)成立於2003年4月25日,是國務院直屬正部級事業單位。根據國務院授權,統一監督管理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及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維護銀行業的合法、穩健運行。
中國銀監會於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和5個計劃單列市設立了36家銀監局,於306個地區(地級市、自治州、盟)設立了銀監分局,於1730個縣(縣級市、自治縣、旗、自治旗)設立了監管辦事處,全系統參照公務員法管理。
Ⅵ 金融辦屬於哪個部門
不存在說屬於哪個部門。
市金融辦歸省金融辦管,省金融辦歸中央的一行三會管理,即央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
金融辦 即金融服務(工作)辦公室的簡稱。
國務院管金融的就是一行三會,但嚴格意義上說,只有央行是政府機構,而三會都是屬於國務院直屬事業機構,不算政府機構.
金融辦成立之初定位為議事協調機構,聯系、協調「一行三會」和全國性金融機構在當地的分支機構開展工作。但由於金融辦代表地方政府行事,逐步趨於強勢。而「一行三會」的派出機構雖然不歸地方政府領導,但在開展工作時必須得到地方政府配合,反倒常常要仰仗金融辦的鼻息。
金融辦是個處級或者副處級單位,接受上級金融局工作指導,金融局是廳局級單位,也是地方政府搞的機構,沒上級工作指導單位了,只有上級領導單位(一般是市政府)。
Ⅶ 中國金融機構監管部門有哪些
摘要 中國現行金融監管架構是「一行三會」。「一行」為中國人民銀行。「三會」是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分別負責銀行、證券、保險三大市場的監管
Ⅷ 國有金融公司股級幹部大辦婚喪事受中紀委禁令管嗎
你說的情況肯定受,只要違反八項規定就受中紀委禁令管,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
一、要改進調查研究,到基層調研要深入了解真實情況,總結經驗、研究問題、解決困難、指導工作,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多同群眾座談,多同幹部談心,多商量討論,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不張貼懸掛標語橫幅,不安排群眾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
二、要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嚴格控制以中央名義召開的各類全國性會議和舉行的重大活動,不開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會,未經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類剪綵、奠基活動和慶祝會、紀念會、表彰會、博覽會、研討會及各類論壇;提高會議實效,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
三、要精簡文件簡報,切實改進文風,沒有實質內容、可發可不發的文件、簡報一律不發。
四、要規范出訪活動,從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發合理安排出訪活動,嚴格控制出訪隨行人員,嚴格按照規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資機構、華僑華人、留學生代表等到機場迎送。
五、要改進警衛工作,堅持有利於聯系群眾的原則,減少交通管制,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
六、要改進新聞報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會議和活動應根據工作需要、新聞價值、社會效果決定是否報道,進一步壓縮報道的數量、字數、時長。
七、要嚴格文稿發表,除中央統一安排外,個人不公開出版著作、講話單行本,不發賀信、賀電,不題詞、題字。
八、要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