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農村金融的薄弱環節有哪些

農村金融的薄弱環節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7-01 22:03:40

1. 我國農村金融中存在的問題是什麼

目前,我國農村金融中存在的問題是比較嚴重的,商業化改革使得國有商業銀行特別是農業銀行從農村撤出,農村金融市場上農村信用社獨家壟斷,農村金融供給嚴重不足,最終結果就是大量的農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滿足。但從目前我國所處的現實環境來看,國有商業銀行從農村撤出的行為選擇應該說都是合理的選擇,無可非議。比如說,國有商業銀行包括農業銀行在農村的經營收入不能彌補其運營成本的話,它們自然就會從這一市場中撤離,這是市場經濟所決定的理性行為選擇。簡單地講,國有商業銀行從農村金融市場撤出的直接原因是因為它們不能從這個市場賺錢,不賺錢主要是因為利率太低(有時也有規模不夠大的問題)。如果利率高到足以彌補這些商業銀行的成本的話,它們就會重返農村金融市場。這其中的政策含義在於政府需要考慮在農村放開銀行利率的問題,特別是貸款利率的問題。盡管目前農村信用社浮動利率改革已經啟動,但改革范圍小,其存貸利率浮動的幅度仍然較小,所以要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推廣利率浮動制,在此基礎上實現利率市場化。

2. 三農的金融問題

金融體制對農業的支持、對縣域經濟的支持相對來講嚴重不足,那麼,從金融的角度看,如何解決「三農」的問題?
(一)要盡快恢復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支農業務,同時運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既想發展農村經濟、啟動農村市場,又不想付出代價,這是不現實的,只不過我們如果對政策性金融管理好一點,減少人為的失誤和腐敗,我們的損失就會少一點,以最少的代價獲取最大的社會效益。對支持「三農」的政策性投入,國家要建立政策性金融的財政補償機制,在國家的財力允許的情況下,要及時向政策性金融提供貼息資金和呆賬損失的彌補,以及時化解政策性金融的風險,不要讓風險積聚過大。
(二)在政策性金融的帶動下,積極引導商業金融加大支農力度。一些農業高科技、規模化、產業化和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在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下形成一定生產能力以後,商業金融要及時給予配套資金。對於長期只存不貸或達不到存貸比例的商業金融營業網點,要強行退出市場,遏制從農村大量抽走資金的做法。
(三)扶持農村信用社健康發展,提高支農能力。對農村信用社的歷史包袱,應實事求是地加以解決,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負責。那些認為農村信用社不是國營的金融機構,就不能享受同樣待遇的思想是對農村信用社的歷史不了解,其結果是導致農村信用社的風險越來越大,不但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利,而且導致農村金融體系崩潰,甚至出現全國性的金融災難。
(四)郵政儲蓄組織的資金,大部分應通過政策性金融反哺「三農」。由於郵政儲蓄的存款大部分來自縣以下,主要是農村,這部分資金應通過政策性金融用於支持縣域經濟,特別是農村經濟。同時增加農村信用社的支農再貸款,提高其支農能力。這樣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縮小貧富差距,擴大內需,進而有利於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五)適當改變目前的農業生產模式,進行大規模的產業化生產,這樣才能吸納較多的資金,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目前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對於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生產力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只能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而不能解決農民的小康問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以下弊端:一是不利於機械化生產,影響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二是不利於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生產,沒有資金投入搞科研,即使有科研機構研究出新的技術,推廣也困難;三是難於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現在農民的生產往往是生產出產品找不到市場,雖然有公司加農戶這樣的模式,但畢竟多了一個環節。當市場出現變化時,要麼是公司不講信用,要麼是農戶不講信用;四是不利於農副產品的深加工。一些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為什麼發展不起來,主要原因是難於有穩定的質量和數量的原料來源,一家一戶的農戶來生產,要麼是質量難於保證,要麼是數量難於保證。上述的四個問題,都是在市場經濟中生產遇到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農村經濟是不可能有質的突破,即使金融的改革能重構農村金融體系,加大對農村經濟的支持力度,農村也沒有很好的投資環境吸納較多的資金。硬性地加大對農村的投入也只是沒有多大效益的投入,最終又形成更多的不良資產。因此,要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通過土地的再承包,使土地集中在懂經營的農業企業家手中,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的大生產。農民既得到一定土地承包費,又可以干其他的副業,可以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低生產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3. 目前農村金融風險突出表現在哪些領域

——聚土回答
農村金融對於規模化農業經營者來說,是解決農業經營資金的主要途徑了,農村金融也逐漸在向正規化和普遍化發展,金融產品逐漸豐富,但是在農村金融中的風險也逐漸凸顯,農村金融的風險控制也變得極其重要。
在農村金融風險中突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農民徵信較差,農民居住分散、抵押物缺失等特點。其次就是農業金融在互聯網的推動下,小型金融平台增多,但在對風險把控上不足,同時還和所有的金融一樣,仍將面臨宏觀經濟增長長期性放緩的情形。

4.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哪些困境或存在的薄弱環節

各位代表: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一、2013年工作回顧過去的一年,面對極為錯綜復雜的形勢和艱巨繁重的任務,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總要求」,轉變「立足點」,突出「四著力」,狠抓「三重點」,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綜合施策、攻堅克難,努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績。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達到3.2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高,財政總收入3686.8億元、增長12.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13.1億元、增長18.3%,新增城鎮就業143.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0萬人;糧食生產克服連續乾旱,總產達到1142.7億斤,增產15億斤,實現「十連增」;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9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475元,分別增長9.6%和12.6%。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好的趨勢、好的態勢、好的氣勢。一年來,我們突出抓了以下工作:(一)著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年初,我省經濟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困難局面,下行壓力明顯加大,主要指標增速全面回落。面對嚴峻形勢,我們把穩增長擺在突出位置,既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又主動出擊、精準發力,及時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落實國家結構性減稅政策,清理整頓和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小微企業負擔,優化發展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完善要素保障機制,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得到較好保障,融資總規模達到5260億元、新增504億元。健全服務企業長效機制,搭建產銷對接、用工對接、銀企對接平台,開展大用戶直購電試點,實施工業穩增長調結構百日攻堅行動,加快1000個重大新開工項目和10000個在建重大項目建設,培育信息、養老、文化、旅遊等消費熱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8%、實現利潤總額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8%。經濟增速穩中趨升、質量穩中有進、趨勢穩中向好,各項指標趨於協調,發展後勁持續增強。(二)全面實施三大國家戰略規劃。著眼長遠發展和全省大局,著力推進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我省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基礎進一步夯實,在全國大局中的地位和影響進一步提升。扎實推進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實施高標准糧田「百千萬」建設工程,新建高標准糧田951.7萬畝。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農產品加工業、主食產業化迅速發展,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增2.5萬戶、達到7萬戶。加強水利設施建設,河口村水庫建設進展順利,水庫除險加固、重要河道和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工程加快實施。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啟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完成215個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項目,新建改建農村公路6400公里、橋梁3萬延米,改造農村危房23.3萬戶,新解決696萬農村居民及師生飲水安全問題。推動「三山一灘」地區扶貧開發,新完成1116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建設任務,5.2萬山區貧困人口搬出深山,又有117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加快中原經濟區基礎支撐能力建設。加強交通、信息化、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局部優勢向綜合優勢轉變。國家同意「米」字形快速鐵路納入規劃,鄭徐高鐵和城際鐵路建設積極推進,中原國際陸港加快建設;內聯外通高速公路建設快速推進,國省干線公路升級改造和「縣縣暢、鄉鄉聯」工程加快實施。中原城市群納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我省上升為全國數據中心建設布局二類地區,鄭州成為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疆電入豫工程建成調試,輻射全部省轄市的多氣源網路初步形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乾渠全線貫通。中原經濟區發展基礎更加堅實。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成功爭取國家批復實驗區發展規劃,統籌推動專項規劃編制、樞紐建設、產業培育、招商引資、政策爭取等工作。建立「兩級三層」管理體制,賦予其省轄市級管理許可權,實行與省直部門直通車制度。加快鄭州機場二期及配套工程建設,鄭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開通並實現常態化運營,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全面啟動,與菜鳥科技等知名企業戰略合作持續深化,新引進一批貨運航空公司,新開通一批國際貨運航線,基礎設施建設、國際貨運樞紐和航空物流培育、高端產業集聚取得突破性進展。鄭州機場旅客吞吐量131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5.6萬噸,分別增長12.6%和69.1%。實驗區已成為我省對外開放的戰略高地,窗口平台作用凸顯。(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把構建「一個載體、三個體系」作為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著力建設提升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特色商業區等載體,全面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提升產業結構。出台實施加快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指導意見,明確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促進工業結構優化和服務業發展。進一步淘汰落後產能,高成長性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繼續提高,智能終端、智能裝備、家電、傢具等終高端產品及傳統支柱產業中的高附加值產品增長加快;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特高壓直流輸電控制設備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兆瓦級風電關鍵技術等科技成果加快實現產業化;「神舟十號」、「嫦娥三號」等國家重大專項配套生產任務圓滿完成;現代物流、信息服務、電子商務、金融保險、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出台加快推進信息化促進「四化」同步發展意見,促進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與三大通信集團公司開展新一輪戰略合作,呼叫中心、數據基地等重大項目加快實施,鄭州、洛陽4G網路正式開通,三網融合、智慧城市、電子政務公共平台頂層設計試點順利推進。推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制定實施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指導意見。鄭汴一體化取得新進展,實現金融同城、電信同城。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建設和城鄉一體化試點順利推進,中心城市組團式發展步伐加快。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和中小城市發展活力繼續增強。實施城鎮基礎設施擴容提升工程,一批市政設施建成投用,鄭州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試運營,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全省城鎮化率達到43.8%,提高1.4個百分點。加快構建自主創新體系。新建一批企業研發中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國家首批協同創新中心。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建設規劃獲批,國家專利審查協作河南中心成立。「小麥矮抗58選育及應用」等3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快速增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持續提高。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落實生態省建設規劃,實施林業生態省建設提升工程,完成營造林564萬畝;實施城鎮增容擴綠工程和農村環境清潔工程,城市新增綠化面積3800公頃。實施主要污染物和能源消費總量預算管理,省轄市、省直管縣(市)全部安裝PM2.5監測設施並試運行,預計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能夠完成目標任務。(四)深入推進改革開放。把改革開放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根本動力,努力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取消和下放85項行政審批事項、112項具有審批性質的管理事項。省直管縣(市)體制改革試點扎實推進。事業單位分類基本完成。組建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改組成立南航河南航空有限公司,推進部分城商行改革重組。實施促進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健康發展行動計劃,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營改增試點有序。首批24個代管縣級供電企業上劃改革基本完成。文化、教育、科技、水利、集體林權、國有林場、供銷社等改革深入推進。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成功舉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第八屆中博會等重大經貿文化活動,與央企新簽訂戰略合作協議18項、重大合作項目64個,京東商城、惠普全球軟體服務中心等一批龍頭型、中心性項目落戶河南,渣打銀行鄭州分行正式開業。雙匯集團、洛陽鉬業實現海外並購,河南航投收購盧森堡貨運航空公司部分股權。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利用省外資金、完成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11.1%、23.3%和15.9%。(五)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全省財政民生支出4049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占財政支出的72.6%,十項重點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努力擴大就業。繼續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啟動職教攻堅二期工程,完成職業技能培訓382萬人次,進一步增強勞動者就業能力,促進更高質量就業。開展「三支一扶計劃」、「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產業集聚區企業與高校畢業生崗位對接洽談等活動,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加強對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工作,支持創業帶動就業。全年失業人員再就業46.8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0.2萬人,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增加57.4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參保人數分別增加214.8萬人、58.5萬人,覆蓋面繼續擴大。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月增171元。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准從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新農合重大疾病保障病種從20個擴大到35個。城鄉低保對象人均年補助標准分別提高180元、144元,農村五保對象人均年供養標准提高720元。4.8萬名孤兒享受基本生活補助。新增機構養老床位3.8萬張。新建縣級社會福利中心21個。保障性住房開工建設41.95萬套,基本建成32萬套。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圓滿完成,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300所、縣鎮普通高中100所,免費向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義務教育階段252萬名學生提供營養餐,免費向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教科書,基本解決了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問題,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2%,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2%,均比上年提高;支持職業教育品牌示範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設;省部戰略合作取得新成效,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順利實施,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0.1%,提高2.88個百分點。全面落實人才發展規劃,統籌人才隊伍建設,人才總量不斷擴大,人才素質持續提升,新培養高技能人才22.3萬人。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基本形成,廣播電視村村通、農家書屋、農村電影放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話劇《紅旗渠》獲第十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開封宋都古城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和省級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扎實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我省在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上獲得金牌14.5枚,進入全國先進行列。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城鄉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省新增醫院、衛生院床位1.5萬張,政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葯物制度,12類45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40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穩步推進;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獲批建設、前期工作進展順利,中美(河南)荷美爾腫瘤研究院正式掛牌;重大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四免一關懷」政策全面落實。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1‰。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慈善、紅十字等事業全面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探索建立基層服務管理模式,對流動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的服務和管理持續改進。創新群眾工作機制,依法按政策解決問題,信訪形勢總體平穩。深入開展食品葯品安全專項整治,蔬菜等主要農產品檢測平均合格率98%以上,肉類產品檢測平均合格率97%以上。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6.7%、14.7%,交通事故起數下降4.2%,人民群眾安全感進一步上升。一年來,我們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認真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理成效明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扎實推進「兩轉兩提」,行政效能和公務員素質不斷提高;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政府立法,推行服務型行政執法,深化政務公開,法治政府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加強廉政建設,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後備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設,軍民融合式發展取得新進展,駐豫解放軍、武警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人員為地方發展作出新貢獻,軍政軍民團結的良好局面鞏固發展。外事、僑務、港澳、對台、民族、宗教、統計、參事、史志、文史、地質、氣象、測繪、地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對口支援新疆哈密和農十三師工作進展順利。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20條意見,全省上下幹事創業、務實發展的氛圍更加濃厚。各位代表!在外部環境偏緊、我省結構性體制性矛盾更加凸顯的情況下,取得這些成績確實不易。雖然經濟增速低於預期目標,但仍屬高速增長,處於合理區間,與全國經濟發展趨勢一致,且呈逐季回升態勢,結構、質量、效益、就業等指標顯著好於預期。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向關心支持我省發展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誠摯感謝!我們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政府工作與自身建設還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依賴資源開發和初加工的地方及企業仍很困難,部分省管企業和在豫央企活力不足。二是長期制約我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還比較突出。粗放型發展方式沒有根本扭轉,科技創新能力弱、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小,第三產業比重低、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農業持續增產、農民穩定增收難度增大;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局面沒有改變;體制機制障礙較多,對外開放水平不高。三是民生投入欠賬較多,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公共服務水平較低;生態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霧霾等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教育、醫療、安全生產、食品葯品安全等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征地拆遷、涉法信訪等方面存在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四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作風不實、服務不優、效能不高、為政不廉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公務員能力素質還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解決。二、2014年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從今年的發展環境看,雖然世界經濟持續復甦的基礎和動力不穩固,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地區間競爭日趨激烈,但世界經濟復甦態勢好於上年,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全面深化改革將釋放新的動力和活力;我省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快速發展,基礎支撐條件更加完備,要素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綜合競爭優勢日益彰顯,有利於承接產業轉移,加上科技革命方興未艾,新興業態不斷涌現,為我省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我們必須保持清醒,堅定信心,搶抓機遇,以改革開放的主動、轉變發展方式的主動、調整經濟結構的主動,贏得發展上的主動、競爭中的主動。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與省委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總目標,把改革創新、擴大開放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按照打造富強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麗河南和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制度建設總布局,聚焦實施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三大國家戰略規劃,深入推進「一個載體、三個體系」建設,著力擴大需求穩增長,著力優化結構促轉型,著力改革創新增後勁,著力創造優勢強支撐,著力改善民生促和諧,調中求進、變中取勝、轉中促好、改中激活,切實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效益的基礎上,生產總值增長9%以上;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左右,外貿出口總額增長10%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9%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5%左右;節能減排完成國家下達任務。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為9%以上,體現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是根據我省發展需要和可能確定的,就是要引導各方面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上來,以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發展。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新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要扭住發展不放鬆、面對困難不退縮、團結奮斗不懈怠,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三、2014年重點工作今年,著重做好十個方面的工作:(一)全面推進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加快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把實驗區建設擺在全省工作的突出位置,努力實現新突破。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機場二期及配套工程,大力推進「米」字形快速鐵路建設,加快鄭徐高鐵建設,力爭鄭萬高鐵開工,全面啟動鄭州經周口至合肥高鐵前期工作,推進鄭濟、鄭太高鐵等項目列入國家相關規劃,抓好機場至西華、商丘至登封高速公路建設和機場高速改擴建工程,構建陸空高效銜接的多式聯運新優勢。以高品位城市綜合服務區和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重點,推進航空都市建設。大力發展航空物流。積極引進基地航空公司,開辟貨運航線,加快物流項目和重點物流園區建設,吸引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集聚。發揮鄭歐國際鐵路貨運班列的帶動作用,推動河南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推進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規模化運營,初步形成國際網購物品集散分撥中心。加快高端產業集聚發展。發展航空航材、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生物醫葯等高端產業,促進重大集群式招商項目落地,開工建設一批戰略合作項目,壯大智能手機等產業規模,打造全球智能終端研發製造基地。(二)著力做強工業,加快建設先進製造業大省。我省各地資源稟賦不同、基礎條件不同,各類產業都有發展空間。必須尊重市場規律,發揮比較優勢,既加快對外開放、承接產業轉移,又著力改造提升已有產業,建設以高加工度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為主體、技術裝備水平先進、集群化特徵明顯、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先進製造業大省,形成競爭力強、帶動力強、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工業體系。大力發展高成長性製造業。圍繞發展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現代家居、食品、服飾服裝等高成長性製造業,重點抓好1000個基地型、龍頭型項目建設,進一步做大總量、提升效益,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支撐帶動作用。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培育壯大生物醫葯、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資源配置,加大政策支持,實施460個產業創新發展重大項目,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盡快形成戰略支撐。改造提升傳統支柱產業。綜合運用延伸鏈條、技術改造、兼並重組、淘汰落後等手段,抓好600個重點技改項目建設,化解一批過剩產能,對冶金、建材、化工、輕紡、能源等傳統支柱產業進行脫胎換骨式的改造提升。(三)著力做大服務業,加快建設高成長服務業大省。新一代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催生了多種新業態,拓展了大批新領域,為我們提供了跨越式發展的新機遇。必須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構建充分融入經濟各領域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有效服務生產生活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格局。大力發展高成長性服務業。圍繞提升現代物流、信息服務、金融保險、文化旅遊等高成長性服務業,支持建設一批配送中心、軟體園區、電商產業園、金融集聚區、精品旅遊景區,促進這些產業擴量提質,逐步成為帶動服務業發展的主導力量。積極培育新興服務業。大力支持科技研發、工業設計、教育培訓、商務服務、健康服務、養老及家庭服務等新興服務業發展,加快專業化第三方研發機構、高端商務服務業集群、區域性會展中心、健康服務產業基地、大型連鎖養老機構、社區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建設,逐步將這些產業培育成服務業發展生力軍。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引入現代管理理念和新型商業模式,支持電商服務平台建設,鼓勵大型商貿企業建設網上商城和中小微企業開設網店。大力發展城市綜合體、文化旅遊地產、養老地產等新興業態,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滿足居民多層次住房需求。(四)堅持做優農業,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我們的政治責任。按照穩糧、提效、轉型的思路,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集中力量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提升農業發展水平。繼續實施高標准糧田「百千萬」建設工程。完善推進機制,加快高標准糧田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持續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力爭新建高標准糧田900萬畝,確保糧食總產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努力提高糧食質量。繼續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抓好現代肉牛、肉羊產業基地建設,擴大現代乳品產業化集群發展規模,促進豬禽養殖場集約化標准化改造,加快花卉、苗木、林果等特色高效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復合型現代畜牧業和高標准蔬菜、食用菌、優質糧油產業化集群,爭取全年新建20個以上示範性農業產業化集群。啟動實施都市生態農業發展工程。在城鄉一體化示範區,以特色種植業、設施園藝業、生態休閑業、農產品加工和流通業為主體,發展新型都市農業業態,規劃建設一批兼具城市「菜籃子」、生態綠化、休閑觀光等功能的現代農業園區。著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創新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民合作社承擔實施財政支農建設項目,有序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職業農民。實施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推行合作式、訂單式、託管式等服務模式。完善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和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加強優良品種繁育和推廣,提高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搞好氣象服務。大力發展農村金融,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設立中原農業保險公司,提高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完善補貼制度,提高補貼精準性、指向性。強化生產源頭治理和產銷全程監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以縣為單元,按照產業、新農村、土地、公共服務和生態規劃「五規合一」要求,編制修訂完善新農村規劃。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村莊環境與風貌整治,實施農村公路「鄉村通暢」工程,新建改建農村公路6600公里、橋梁4萬延米,改造農村危房12萬戶,新增大中型沼氣工程100座,解決600萬農村居民及師生飲水安全問題。(五)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不斷提高城鄉統籌發展水平。全面落實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指導意見,按照以人為本、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產城互動、科學有序的原則,積極穩妥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堅持產業為基、就業為本,強化住房、教育牽動,著力促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重點解決一批已進城就業定居的農民工落戶、一批城中村居民成建制轉戶,有序轉移一批農村富餘勞動力。切實保障進城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和農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權,消除農民進城後顧之憂。優化城市體系、形態和布局。科學編制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完善中原城市群聯動發展機制。加快建設中原城市群多層次快速交通運輸網路,建成鄭州至開封、鄭州至焦作城際鐵路。加快大鄭州都市區建設和鄭汴一體化進程,以產業鏈接、服務共享、生態共建為重點,促進鄭州與開封、新鄉、焦作、許昌、漯河融合發展;加快洛陽全省副中心城市建設;增強平頂山、安陽、濮陽、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等地區性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積極推進鶴

5. 農民貸款難、利息高,年限短是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反思鄉村經濟,我們發現鄉村經濟衰退可能源於現代經濟理論的誤導。現代經濟理論主要應用於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而農村的主體是以家庭為單位、以家庭福祉最大化為目標的微弱經濟體。在現代市場經濟構築的經濟體系內,微弱經濟體受到政策的忽略,以及市場和金融體系的排斥。」11月18日,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在「2020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發布的《微弱經濟與普惠金融——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中稱,普惠金融就是將被傳統金融機構排斥的「中小微弱」包容進金融服務體系。在今後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普惠金融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助力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

對於中小企業,銀行通常用抵押不動產或質押股權等方式提供信貸服務;對於微弱群體,銀行主要通過信用調查或者大數據分析來提供金融服務,而此類群體數量大,信用記錄不完善,收入偏低,金融素養和能力也比較弱。


國務院參事、中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在「第三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上發表主旨發言時指出,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農戶貸款難與銀行難貸款並存,農戶想要貸與銀行不敢貸並存」的現實性問題。銀行方面要加強風控水平,擊破信息不充分、不對稱等難點。畢竟「普惠金融不是慈善金融,應該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使弱勢群體獲得金融服務的支持。」因此,他表示,不能強行要求銀行貸款,信貸資金的本質就是有貸有還,而且要有付息,它不是財政撥款,也不是慈善。


雖然農村銀行業機構是農村普惠金融的主力軍,但仍面臨諸多困難。


《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20)》指出,數字普惠金融已經成為當前普惠金融發展的主流,但大多數農信機構規模較小,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十分有限。隨著經濟下行、利率收窄以及國有六大商業銀行的服務下沉,農村金融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特別是對於頭部客群的爭奪使得農信機構受到劇烈的沖擊。


《微弱經濟與普惠金融——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表示,目前,我國各家農村商業銀行經營狀況參差不齊、分化嚴重。從資產質量來看,部分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高達10%~20%;而資產質量比較好的農村商業銀行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蘇和廣東一帶,不良貸款率可以維持在1%左右,甚至低於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大型商業銀行。從盈利能力來看,有的農村商業銀行ROE高達20% 以上,而差一些的農村商業銀行ROE 不足5%,分化也很嚴重。

6. 農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

哈哈基礎設施不完善

7. 目前我國金融體制存在哪些問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金融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金融業為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但是整體來說我國金融體系還面臨以下問題:

(一)金融發展格局還不合理

我國間接融資比重高,金融發展格局還不合理等問題仍未解決。金融體系仍然由銀行主導,銀行業資產佔全部金融資產的90%以上,全社會的融資風險仍高度集中於銀行體系。資本市場仍具有新興加轉軌的基本階段性特徵,證券業業務結構雷同且業務種類單一,資本擴張和市場融資能力有限;業處於發展初級階段,保險密度和深度較低,保險產品不豐富保障功能發揮不夠。

(二) 金融組織體系和金融服務需要加強與完善

從組織體系看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不足,銀行業對民營資本的市場開放仍有空間。從服務領域看農村金融服務需要強化,截至2009年末全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還有2792個。農村金融產品單一,服務不到位。同時,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往往面臨融資困難的問題,金融體系對對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仍不足。2012年5月26日,中國銀監會制定《中國銀監會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2013年7月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這些舉措表明意在完善我國的金融組織體系。

(三) 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和經營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些金融改革偏重於機構的增減和人員變動,對金融制度和組織結構創新不夠重視。銀行業戰略規劃比較薄弱、競爭同質化考核機制和經營模式不科學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改觀。農村金融機構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的問題較為突出,證券公司業務模式比較傳統,創新能力較弱。一些保險公司內控和基礎管理較為薄弱,治理結構還不完善,市場競爭行為仍不規范。

(四) 金融機構潛在風險和金融系統性風險不容忽視

銀行信用風險操作風險仍然突出,市場風險管理水平不高,內部控制需要進一步加強。銀行巨量信貸增長存在風險隱患,貸款集中度風險日趨突出,資產負債期限錯配有所加劇。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普遍存在資本金補充壓力,證券保險類機構的經營機制和風險管控能力需要加強。普遍存在的順周期行為和監管、會計等制度因素不利於防止和化解系統性風險。在分業監管體制下對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業務的監管存在縫隙,此外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融資主體和部分金融產品存在風險隱患。

主要金融價格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有待深化。貨幣市場利率向信貸市場利率的傳導機制不暢,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仍有管制長期利率定價缺乏有效的外部基準,金融機構風險定價能力較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存在靈活性不足,市場供求的決定作用有待提高,供求關系不盡合理等問題。

8. 農村金融處於邊緣的途徑有哪些

(一)農村金融體系邊緣化。隨著商業銀行機構改革及其戰略定位向大城市轉移,收縮農村地區的營業網點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從衡陽縣來看,2000年12月末有銀行機構營業網點有125個,金融從業人員810人,到2010年12月末,營業網點僅有111個,金融從業人員679人,十年間其機構、人員減幅分別達11.2%、16.17%。此種狀況,造成農民及農村企業融資渠道日趨狹窄。

(二)農村金融服務邊緣化。主要表現在農村信用社服務手段落後,只有最基本的存、貸款、結算業務,同時,由於沒有開通全國聯網的大額支付系統,其結算還只能通過人行或商業銀行轉匯。其次,由於農村信用社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獨特地位,其貸款利率普遍實行上浮,因而增加了服務成本,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三)農村金融創新邊緣化。當前新農村建設資金需求出現多樣化,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商業銀行不願服務農村,農村信用社只能提供有限的幾個貸款品種,農村金融創新的缺乏,造成新農村建設中農民「貸款難」現象不斷出現。

(四)農村資金供給邊緣化。新農村建設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但現實是,農村不僅很難吸引外來投資,連其自身的資金也被金融機構抽走。貧窮地區縣域金融機構吸收的資金只有很少一部分用於支持農村經濟的發展,大部分採取上劃的方式匯至其上級行,極少迴流農村。農村資金的持續流出而不流入,動搖了農村地區發展的信貸根基。

(五)農村金融人才邊緣化。由於農業是低收入、受自然條件影響大、高風險的產業,因而農村大部分青壯年長年外出打工以彌補務農的不足。從衡陽縣來看,全縣112.9萬人口中有22.5萬人長年在外打工。受文化生活、待遇、前途、體制的影響,許多大學生也不願進入貧困地區的金融機構,而農村金融機構現有低素質職工由於受各種因素制約又難於出去,造成農村金融機構隊伍素質普遍偏低。如衡陽縣農村信用聯社2010年末有正式員工453人,其中正規大學畢業生只有53人。

9. 農村金融存在著哪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善

精準扶貧時期,農村金融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帶動貧困戶脫貧,方式上主要採取發放金融補貼及給貧困戶發放種養補貼,如以牲畜幼崽的形式發放給貧困戶,或者發放小額低息貸款。這個階段,享受金融服務的主要為貧困戶,金融服務呈現出局部性、區域性、不可持續性等特徵。隨著脫貧攻堅任務的如期完成,農村金融支持應注重全面性,支持農村產業發展、生態發展、基礎建設發展、農戶自身發展今鞏固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

4.鄉村治理水平制約農村金融發展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是開展基層村務的前提,關乎基層的未來發展。在單個農戶信貸方面,對於金融機構而言,絕大多數銀行沒有在鄉鎮設立支行,農村金融始終是現代金融體系的短板,造成供給成本過大。

10. 金融體制改革 存款保險制度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我國金融改革盡管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但與現代金融制度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還難以有效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要下更大的決心,用更大的氣力推進金融改革,從根本上破除金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增強金融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形成有利於金融穩健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經濟增長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
一是繼續深化國有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改革。繼續完善已上市銀行的公司治理,明確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職責邊界,提高董事、監事和高管人員的履職能力,真正建成決策科學、執行有力、監督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切實推進業務發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轉變。強化內部控制,建立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加大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建立市場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探索商業銀行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改革。加大上市銀行信息披露力度。大力加強基層分支機構改革。繼續推進中國農業銀行的改革和上市准備工作,著力推進「三農」事業部制建設。繼續深化國家開發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的改革,不斷推進進出口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改革。通過深化改革,加快形成一批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優質、效益良好、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強的現代化銀行。
二是大力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近年來,雖然我國農村金融不斷發展,但是由於多方面原因,農村金融仍然是整個金融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為此,要加快培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有序發展小額貸款組織,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設立適應「三農」需要的各類新型金融組織。加大政策性金融對農村改革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拓展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全面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提高農村金融運行質量和效率,顯著改善「三農」金融服務,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三是大力推進小企業金融服務改革。通過改革增加小企業金融服務供給。進一步鼓勵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不同形式的小企業信貸專營服務機構或小企業服務中心。增加網點數量,擴大小企業金融服務覆蓋面。加強信貸機制創新,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採取動產、應收賬款、倉單、股權和知識產權質押等方式,緩解中小企業貸款抵質押不足的矛盾。落實對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貼息等扶持政策,設立多層次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和擔保機構。提高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比重,確保全年小企業信貸投放的增速高於全部貸款增速,信貸投放的增量高於上年。對商業銀行開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實行差異化的監管政策。
四是繼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妥推進融資融券業務試點,根據試點情況及時完善業務規則,逐步有序擴大試點范圍。抓緊做好股指期貨推出前的各項准備工作,適時推出股指期貨。推動部分改制上市公司整體上市,消除改制上市遺留的關聯交易和同業競爭問題。穩步推進創業板建設、新股發行制度等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的改革步伐,有序推出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證券期貨新品種,不斷提高市場運行的活力和效率。大力推進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積極發展公司債、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規范發展信用評級機構,促使我國債券市場逐步向健康、成熟、完善和開放的方向邁進。
五是繼續深化保險業改革,促進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鞏固發展保險公司改制上市成果,推動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整體改制、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在香港上市、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改革。穩步推進商業銀行投資保險公司股權試點。完善保險公司治理監管。積極穩妥地推進保險營銷體制改革試點,鼓勵保險公司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完善營銷模式,維護營銷隊伍穩定,提高營銷隊伍素質。提升服務能力,不斷擴大保險覆蓋面。鼓勵各地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保險試點,探索創新「三農」保險經營組織形式,推動農村相互保險和村鎮保險試點。逐步擴大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的試點區域。推動養老保險業務創新。引導專業健康保險公司的發展和業務轉型。在試點的基礎上,擴大責任保險的覆蓋范圍。建立並完善巨災保險制度。促進內控制度建設,以內控監管為抓手,堵塞保險公司管理漏洞,提升管理水平。通過培育市場,完善行業自主發展的內生機制;通過公司改革,理順行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通過完善制度,營造行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六是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推動進出口收付匯核銷制度改革,簡化貿易信貸登記管理。允許企業出口收匯存放境外,進一步便利企業靈活運用外匯資金。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繼續以拓寬資本流出渠道為重點,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擴大中資企業外債試點,統一中外資企業外債管理政策。完善全面的外匯債權債務制度。
七是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積極參與國際金融規則制定。加強中國人民銀行與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機構間的協調合作,提高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監測與管控能力。加強宏觀審慎與微觀審慎監管,探索逆周期監管,不斷完善具有前瞻性的監管機制。強化資本監管和流動性風險監管。推進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促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積極推動基金組織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標準的討論制訂。加強對國際金融形勢的跟蹤和評估,預防跨境金融風險傳染。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努力防範各種金融風險,確保金融體系穩健和安全。

熱點內容
露笑科技股票怎樣 發布:2024-05-02 11:34:19 瀏覽:241
股票漲停可以買出嗎 發布:2024-05-02 11:23:02 瀏覽:40
紙質貨幣怎麼流通的 發布:2024-05-02 11:23:02 瀏覽:830
2021那個股票軟體好 發布:2024-05-02 11:18:08 瀏覽:206
360股票軟體電腦版 發布:2024-05-02 11:17:24 瀏覽:130
理財這個行業怎麼樣 發布:2024-05-02 11:13:17 瀏覽:534
碳達鋒碳中和的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4-05-02 11:04:29 瀏覽:771
張江漢世紀基金投資了哪些公司 發布:2024-05-02 11:03:12 瀏覽:50
怎樣選出2天前漲停的股票 發布:2024-05-02 10:52:57 瀏覽:148
春節期間債券基金收益怎麼樣 發布:2024-05-02 10:39:04 瀏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