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允許保本保息的理財
Ⅰ 為什麼現在沒有保本型理財產品了呢
強監管下,銀行如何開展資管業務。《指導意見》也算是一個意見徵求稿,在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的同時,央行、銀監會也算是給銀行業金融機構一定緩沖整改時間,以盡快達到與監管同步。同時央行和銀監會也是通過媒體宣傳,積極引導廣大投資人樹立風險意識,摒棄保本兜底思維理財,通過政策吹風,提前打好「預防針」,防患於未然。當然,在鞋子正式落地前,也許會有個別空檔期。偶爾可能會遇到保本型理財產品,但在產品說明的風險提示上,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風險等級:低」的提示,也就是說並非無風險,而是低風險。所以,投資者在認購銀行理財產品時,最好認真閱讀理財協議及產品說明書,結合自身能力選擇適合的產品。理財有風險,投資須謹慎。好了,今天分享到此。持續關注【龍門山客棧】,每天分享精彩財經知識。喜歡我,請留下你的關注~評論~點贊👍
Ⅱ 銀行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安全嗎
不是,正常銀行理財產品也是不可以說是保本保息的。事實上,對於銀行來說,理財只不過是表外業務而已。其表內業務,就是銀行的基本功能:存款和房貸,這兩項業務是計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的,要接受上級部門和央行的嚴厲監管。而理財作為表內業務,則是不需要計入資產負債表,在監管上自然也沒有那麼嚴格。有銀行內部人員表示,在金融創新擠壓、經濟下行、表內業務嚴監管的多重壓力之下,銀行早已經無法擴張表內業務了,因此,銀行理財產品作為表外業務自然也就成為了「撈錢增收」的一種合法手段。
首先,銀行理財產品不一定能保本。銀行理財產品的類型劃分有很多種,一般說明書中會以產品的收益類型來劃分,可劃分為保本固定收益、保本浮動收益、非保本浮動收益三類。
①保本固定收益類產品:風險較低,產品到期後,投資者拿到本金和預期收益,此類產品的收益率會比同期限同投資方向投資額的理財產品低,「一般會低2%個點左右」。
②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商業銀行根據約定條件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承擔的理財產品。此類產品將固定收益證券的特徵與衍生交易的特徵有機結合,是我們常說的「結構型理財產品」。
③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風險比較高,產品到期後本金以及收益部分都不保證,投資者可能要承受本金或者收益虧損的風險。目前市場上出現了部分保本的理財產品,比如90%保本,這類產品到期後最差的表現為投資者只能獲得初始投資額90%的本金。
Ⅲ 銀行理財不再保本保息的政策
銀行取消保本理財,意味著在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已經不是絕對安全的了,需要投資人自己承擔一部分的風險。
【拓展資料】
一、理財概念:
理財是指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理財可分為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理財和家庭理財等。理財途徑有銀行理財、證券公司理財、保險理財、投資公司理財等,投資渠道有炒金、基金、股票等。
二、理財起源:
「理財」一詞,最早見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報端。隨著中國股票債券市場的擴容,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日趨豐富和市民總體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財」概念逐漸走俏。個人理財品種大致可以分為個人資產品種和個人負債品種,共同基金、股票、債券、存款、人壽保險、黃金等屬於個人資產品種;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個人消費信貸則屬於個人負債品種。
三、理財方法:
到銀行、證券公司理財需開立相應理財賬戶。一般而言,通過銀行開通的理財賬戶可以辦理儲蓄類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以及基金類產品,大型銀行還可通過銀行系統購買。由於銀行網點分布較廣,通過銀行渠道開立的投資理財賬戶可到銀行櫃台辦理。
證券公司開立的理財賬戶可用於股票(包括A股、B股、H股等)、債券(包括國債、企業債、公司債等)、期貨(包括金融期貨如股指期貨、外匯期貨等,商品期貨如黃金期貨、農產品期貨等)等一系列的投資理財工具的投資。證券賬戶的開立可到各證券公司營業部辦理,需要在交易日內辦理。投資公司的手續比較方便,一般只需要提供自己的身份證和銀行卡復印件。投資公司也會為客戶定製專屬理財計劃。
Ⅳ 為什麼銀行沒有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
以為理財本來就是有風險的事情,萬一賠了難道銀行賠給你?所以銀監會已經不允許發布保底理財產品。
Ⅳ 銀行理財不保本新規
簡單來說以後在銀行,再也不會聽到說某款產品是年收益5%的保本型這種話了,理財經理要明確地告訴我們購買的風險,以及確實會存在不保本的情況。
一、其實我們之前的投資本金,銀行都投到了貨幣基金、債券等低風險的產品上,所以本金損失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但在以後銀行的理財產品是可以去購買股票型基金了,其實也就等同於把錢投到了股市裡面,這裡面的風險系數自然也就大大提升了。
二、其實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因為還是可以買到和以前差不多的保本型理財產品。比如說存款、債券、以及最近非常火爆的結構性存款,這些產品基本上都是可以保本的。但大家都知道,收益與風險是成正比的,風險低了,收益也不會太高。至於之前購買的保本型理財產品,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還是會按照當時簽訂的合同執行,知道合同到期為止。
三、雖然說,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息,但是,從購買的理財產品的屬性來分析,風險性低、穩健型的產品,出現虧損的概率極低。比如我們熟知的余額寶這類活期理財貨幣基金產品,從未出現過虧本的情況。因此,雖然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息,但是投資求穩的投資人仍舊是可以購買銀行穩健型的理財產品。
四、銀行理財分為5個風險等級,PR1級到PR5級,等級越高、風險越大。風險等級的劃分,是由銀行理財的資金投向決定的。過去保本型理財都是PR1級,以後保本理財退出,PR1級將都是活期理財產品。活期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一些安全性和流動性都比較高的產品,比如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銀行存款、同業存單等。這些資產非常安全,基本不存在虧損的可能,所以購買PR1級理財產品是非常安全的,跟貨幣基金差不多。PR2級理財產品的債券配置比例很高,超過50%,除了國債、政府債之外,還會配置一些企業債,風險會略高一些。如果踩雷,投資的債券違約了,就會造成一定損失。但是銀行的債券配置是很分散的,不會因某一個債券踩雷就會對產品造成很大影響。整體來看,PR2級理財產品本金虧損的風險也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