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地方的城投擁有更多金融資源
Ⅰ 政信金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的優勢是什麼
優勢有很多,相比銀行理財,利息更高,因為銀行也要抽成,總共7%-9%的利息,投資者拿到4%-5%就不錯了,少了銀行這個中間環節,投資者的收益更多;首先,地方政府的財政來源是地方財政年度收入,包括地方本級收入、中央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財政支出包括地方行政管理和各項事業費,地方統籌的基本建設、技術改造支出,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城市維護和建設經費,價格補貼支出等。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門和機構等通過財政撥款或注入土地、股權等資產設立,承擔政府投資項目融資功能,並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平台企業主要承擔四大職能: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職能,二是融資職能,三是國有資產管理職能,四是投資職能。這類型的企業都是通過地方政府劃撥的土地等資產組建一個資產和現金流可以達到融資標準的公司,必要時再輔之以財政補貼等作為還款承諾,將融入的資金投入市政建設、公用事業等項目之中。因此,具有幾個特點:
1、背靠政府信用,城投平台都是100%隸屬於當地人民政府,均是大型國企。
2、政府平台主觀上不願意違約,如果哪家平台敢延期還款,整個區域都會被拖累,再融資非常困難,影響當地的基建和融資環境。
3、政府會協調還款,比如疫情期間延期的政信,也都在處置中,根據經驗,城投債務一旦出現問題,還從未發生過政府不採取救助措施的先例,從過去10年多政信實務實踐的經驗來看,政府平台出現兌付問題的情況是很少的。
Ⅱ 國內九大金融區是哪些
國內九大金融區是:
1、上海金融中心
早在20世紀30年代,上海就被世人公認為世界的遠東金融中心,亦以發達的金融市場著稱。1992年,中國政府提出了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任務,並將此作為一項國家戰略予以實施。計劃在2010年基本建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框架,2020年完全建成區域性金融中心。
2、北京金融中心
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與決策中心,今年也首次明確提出要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3、天津金融中心
作為與北京相鄰的沿海直轄市,天津與其他城市相比有著更多的發展機遇。在「加快開發開放天津濱海新區」被納入國家戰略後,天津已明確提出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其重點是設立全國性非上市公眾公司股權交易市場。
4、深圳金融中心
深圳金融發展的總目標是:建成「三有體系」,即建設一個能有力支持深圳經濟發展、能有機配套深圳產業結構、能有效防範化解風險的金融體系;打造「四個中心」,把深圳建成產業金融中心、金融創新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配套服務中心。
5、重慶金融中心
重慶是中國西部惟一的直轄市,也是惟一擁有長江黃金水道、能江海聯運的西部城市,在中國具有承東啟西、左右傳遞的區位優勢。 重慶最現實、最有潛力的兩塊是產權交易中心和票據中心,該市期望將其做成西部地區乃至全國都有名氣的中心。重慶表示未來將致力於建設要素市場,並計劃大力發展信貸、貨幣、證券、保險、外匯、黃金等諸多市場。
6、大連金融中心
大連是東北地區金融機構種類最全、密度最大、開放度最高的城市。大連擁有金融機構75家,其中,銀行40家、保險公司26家、證券公司2家、期貨公司7家;大連也是東北地區外資金融機構最多的城市,有23家外資金融機構;大連商品交易所是中國三家商品期貨交易所之一,期貨交易品種由2002年的2個發展到目前的7個;同時,大連還是東北地區主要的外匯結算中心和惟一的外匯交易中心,外匯交易額、結算總額、國際收支總額均占遼寧省全省的三分之二以上。
7、武漢金融中心
目前武漢地區擁有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24家,保險公司30家,證券經營機構74家,上市公司35家,企業財務公司4家,信託投資公司2家,已經形成了銀行、證券、保險、信託、財務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並存的多元化格局。 武漢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定位是:立足湖北輻射中部,做中部的金融中心。
8、西安金融中心
西安作為歐亞經濟論壇的永久會址和「現代絲綢之路」的起點,通過亞歐大陸橋連接著中國東西部,在亞歐大陸橋上,西安是最大的金融中心城市。作為西北貿易中心的西安,其金融資源基礎在西北地區各城市中也是最好的。
9、杭州金融中心
在長三角16個城市中,杭州的金融總量僅次於上海,位居第二。目前,杭州共有各類金融機構200餘家,境內外上市公司60餘家,在證券市場上形成了聲譽顯赫的「杭州板塊」。 杭州提出將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立區域性票據交易中心,組建杭州產權交易所,擴大創業投資基金,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推動企業上市。
Ⅲ 縣級城投公司在未來將如何存在
隨著 社會 主義經濟的發展,城投公司這一獨特的經營機構應運而生了,承擔著縣域經濟提升的重要作用,在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政府重要項目落地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託政府授權等優勢充實公司規模。身扛國企身份,縣域優質資源通過授權、經營模式轉換、劃拔等方式充實到城投公司從而讓城投公司短時間內擁有足夠的體量,大量的資本,有效整合縣域資源,迅速擴張。
充當政府融資平台拉動縣域發展。隨著自身的發展壯大以及當地政府政策及資源傾斜,城投公司通過與金融機構合作融資等方式為政府項目落實整合現金流,有效推動基礎設施、配套設施、民生工程實施落地,提升城市品味。
政府背景嚴重發展弊端顯現。城投公司作為國有企業存在自主經營權缺失,核心競爭力不強、專業性業務單一、負債率高等隱患部分地區城投公司發展起步晚等自身因素影響,城投公司未來發展任重而道遠!
Ⅳ 城投金融是什麼
城投企業一般是指與政府有著密切關系的企業,從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般來說,城投公司有較深的政府背景,較強的經濟實力。這樣的公司涉足金融會有很大前景。創世介貸為您解答!
Ⅳ 綠色金融如何助力地方經濟
2017年以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湖州市分行以實際行動助力綠色金融發展,11月,郵儲銀行湖州市分行投資湖州城投集團公司債4億元,用於企業日常運營。
綠色金融指金融部門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政策,在投融資決策中要考慮潛在的環境影響,把與環境條件相關的潛在的回報、風險和成本都要融合進銀行的日常業務中,在金融經營活動中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環境污染的治理,通過對社會經濟資源的引導,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Ⅵ 城投轉型成為發展的必然選擇——以區縣級城投為例
城投平台是在我國特有的政治體制和政府融資模式下發展起來的,具有很強的「中國特色」。
區縣級政府融資平台是繼省、市級融資平台運營相對成熟後,如法炮製而產生的。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在中央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下,區縣級城投平台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根據相關文獻和研究,可以將區縣城投平台的發展歷程歸結為三個階段:
區縣城投發展現狀:
目前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992年,上海城投作為第一家城投公司成立,城投公司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及產業發展等方面為我國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與此同時,在野蠻生長後的背後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城投公司轉型成為必然。中央及相關部委持續發文,推動並加快了城投轉型步伐。
2014年,新《預演算法》落實,從全國范圍內規定了地方政府自主發債的權利,在根本上動搖了城投平台融資發債能力。2017年後,國家政策鼓點更加密集,明確要求平台公司必須轉型。一系列嚴控規定要求之下,城投轉型已是迫在眉睫。
城投轉型難,不轉型更難。轉型對於長期背靠政府、吃政策飯的城投來說並非易事,然而不轉型必然出局,一些區縣級城投公司被清理、城投債違約事件已經屢見不鮮。因此,隨著政府治理加快轉型、國資國企改革持續深化,以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的推進,城投公司轉型成為必由之路。
城投公司的業務以公益性為主,部分兼有準公益性、經營性業務。結合自身優勢並依託區域資源,未來城投企業發展分為五個方向:
一是發展成為建築工程公司。城投類企業依託建築施工經驗和專業資質、區域內競爭優勢和資金成本相對較低的信用優勢,實現建築工程領域專業化經營管理,增加企業現金流量。比如山東金魯班集團。
二是發展成為地產公司。城投類企業借力企業自身核心資源「土地」,通過土地資產和土地獲取優勢,多年積累的地產開發建設經驗,利用城市區位地段,向住宅、商業地產、產業地產開發運營型企業轉型。比如陸家嘴地產。
三是公用事業類公司。城投類企業在區域內水、熱、電、氣、公共交通等公用事業資源獲取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轉型發展成為公用事業綜合服務公司,有助於為公司提供穩定現金流。比如上海城投。
四是商業類公司。城投類企業通過發展已有的經營性業務,或者通過地方政府整合重組優質商業、產業股權,向商業、產業類公司轉型。比如合肥建投。五是投資類公司。城投類企業通過產業投資成為投資型集團,或通過設立產業基金,以產業基金管理人的身份布局區域重點產業和區域外有發展前進的產業。比如鹽城高新。
城投企業未來發展趨勢:新的環境變化使得城投行業產生新的趨勢。
一是 社會 化趨勢。城投類企業作為區域內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主體,承擔著提升民眾幸福感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使命,未來城投類企業的 社會 化屬性仍將保持不變。
二是市場化趨勢。隨著城投類企業的轉型發展,急需通過混改、員工持股、薪酬改革、引入職業經理人等途徑,增強自身市場化運作能力,實現公司的持續 健康 發展。
三是實體化趨勢。城投類企業需要構建實體產業資源組合,包括通過投資公益性實體產業獲取穩定的現金流、投資經營性實體產業保證公司利潤,實現產業和資金的優化配置。
四是數字化趨勢。隨著國家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 科技 的廣泛應用,數字化、智慧化將是未來城市發展的主旋律,也將成為城投類企業的重點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