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銀行的理財產品有虧損
Ⅰ 銀行理財產品虧損名單
具體來看,凈值低於1的理財產品中,來自中銀理財的產品數量最多,共有28款;其次是建信理財,共21款;再次是招商銀行(含招銀理財)和中信銀行,兩家均有19款。
1、129款理財產品浮虧,中銀理財最多 「穩賺不賠」的美夢已然蘇醒,投資者「閉眼買理財」的時代也已過去,在凈值理財的浪潮中,出現虧損的又何止招行這一款產品。
2、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理財網和各銀行官網查詢統計發現,截至6月11日,大行和股份行(包括旗下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中,有129款凈值在1以下。
3、從發行時間來看,這些理財產品成立時間集中在今年4月到5月,其中4月成立的有44款,5月有66款。
拓展資料:
1、記者注意到,在這幾家銀行凈值低於1的產品中,有不少是同系列但發行期數不同。例如,建信理財「睿鑫」封閉式理財產品同系列6款產品的凈值低於1,8款招商銀行金葵十八月定開理財產品凈值低於1。 從風險范疇來看,風險等級為三級的理財產品最多,共有67款;其次是二級,共57款;還有2款產品風險等級為四級、3款為五級。
2、根據《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商業銀行應當對非機構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確定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一級至五級,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分。也就是說,這些凈值低於1的理財產品大部分為中等風險。3、從產品投資性質來看,固定收益類占絕對地位,共有111款,其次是混合類產品。理財產品投資性質的不同源於其底層資產不同的投資比例,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較多地投向國債、金融債、地方債、銀行存款、同業存單等債權類資產,小部分投向股票等權益類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
Ⅱ 我買的中國銀行穩固封閉式理財,為什麼每天看都是在虧本呢
根據您的描述,無法具體了解您購買的理財產品信息,請您致電中國銀行客服熱線95566查詢。
請您在購買理財產品前仔細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並知曉投資風險。
理財非存款、產品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理財產品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不等於理財產品實際收益,投資需謹慎。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
誠邀您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或中銀跨境GO APP辦理相關業務。
Ⅲ 光大銀行理財虧損的多不多你有買過嗎
光大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是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虧損的情況並不多。
在用戶想要進行投資行為的時候,有些人會選擇自主投資,通過購買股票和基金的方式來實現一定的投資回報。對於自主投資能力相對比較差的人來說,很多人會選擇直接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穩健的投資回報。不管是通過何種方式,投資行為本身就存在風險,我們需要對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更需要在投資之前就了解到相關產品的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
一、光大銀行的理財產品基本上都不會出現虧損。
之所以會這樣說,主要是因為光大銀行的理財產品多數都是保本型的理財產品,有些理財產品的主要構成也是貨幣類基金。對於普通用戶來說,用戶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配置不同的理財產品,多數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可以達到5%左右。
Ⅳ 2022年廣發銀行理財產品有誇損的嗎有哪些理財走品比較可靠的
2022年廣發銀行理財產品有虧損的,比如幸福低波系列,該產品自2021年12月成立至今一直虧損,截止至2022年1月,本金已虧損3千餘元。。也有比較可靠的,比如幸福理財系列,該系列比較穩妥,資金迴流比較好,在這個季度,有較好的收益。投資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Ⅳ 中國銀行的理財產品有沒有虧損的
我行銷售的理財產品,註明保本的產品屬於保本浮動收益產品,由中國銀行明確承諾保本,但不承諾保證收益。
註明非保本的產品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本金和收益均不承諾保證。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將按照產品說明書的約定,本著盡職勤勉的原則管理和運用投資者的理財資金,但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不對投資者的理財本金和收益進行保證,理財計劃相關的投資風險和收益均由投資者承擔。
請您以說明書中顯示的信息為准。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最新業務變動請以中行官網公布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Ⅵ 中國銀行理財產品會出現虧損本金的情況嗎2022
會。
中國銀行理財產品會出現虧損本金的情況。因為中國銀行理財產品並不是保本保收益的產品所以可能會發生本金虧損,虧損是需要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目前銀行只有存款是保本保收益的產品。
一般來說,銀行理財根據風險大小可以分為5個等級,從小到大依次為R1-R5,等級越低那麼風險越小,相對來說預期收益也越小,等級越高,那麼風險越大,相對來說預期收益也
越高。
一. 銀行理財風險產生的原因
1.對客戶風險評估不嚴
客戶風險評估過於形式化,沒有嚴格根據客戶的風險偏好、風險認知能力和承受力評估客戶的財務狀況,即便客戶的風險評估較低而不能購買高風險的產品,也可以重新評估,直至客戶達到購買高風險理財產品的要求,造成將高風險產品銷售給風險規避型客戶的情況時有發生,導致理財產品風險與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違背了「把適當的產品銷售給適當的客戶」的原則,不符合監管部門「賣者有責」的要求。
2.存在不當銷售行為
面對競爭激烈的銀行理財產品市場,銀行銷售人員為追求效益並完成年度考核指標,往往會誇大相關理財產品的收益,刻意忽視產品的投資方向、投資比例、風險收益實現形式、提前贖回機制等風險提示,從而誤導投資者。由於客戶的風險意識不高,普遍將銀行理財產品視為利率更高的存款產品,將預期收益率視為確定收益率。這就導致投資者購買的理財產品並不是真正意義的零風險、高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而是風險等級較高的私人債務,當產品到期不能兌現承諾的收益時會增加銀行的商業糾紛。
3.信息披露不充分
一些理財產品只有成立時以及到期時的信息披露,對運作中的信息披露不足,缺乏後續跟蹤的研究分析。如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只包括簡單的投資類型、大致比例范圍,缺少投資組合變動、收入、費用和資產估值的信息,對借款人的信用狀況、償債能力分析等風險評估及審查不到位。這種信息披露不充分也反映了銀行投資後管理形式化、簡單化,存在資金發放條件未落實、資金流向監控不到位、對借款人和項目未進行跟蹤風險評估、還款來源無法保障合法及時足值性、對政策風險和市場風險敏感度不足等問題。
4.各部門協調監管不足
由於銀行理財產品涉及的機構較多,不僅涉及到銀行業金融機構,而且還涉及到證券、信託、基金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業務之間存在大量的交叉往來,當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趨嚴時會促進金融產品的進一步創新,通過非銀行金融機構等渠道,使新產品繞過原有的監管規則以滿足投融資的目的。如在2008-2011年間銀監會連續發布10篇公文以加強銀信合作的監管,而其他部門在2012年的券商創新大會上卻對相關行業的管制放鬆,使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期貨公司資管等均被允許當通道使用,這就造成了新的理財產品可以繞過銀監會的監管,導致銀監會之前發布的監管成為一紙空文。會。
中國銀行理財產品會出現虧損本金的情況。因為中國銀行理財產品並不是保本保收益的產品所以可能會發生本金虧損,虧損是需要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目前銀行只有存款是保本保收益的產品。
一般來說,銀行理財根據風險大小可以分為5個等級,從小到大依次為R1-R5,等級越低那麼風險越小,相對來說預期收益也越小,等級越高,那麼風險越大,相對來說預期收益也
越高。
一. 銀行理財風險產生的原因
1.對客戶風險評估不嚴
客戶風險評估過於形式化,沒有嚴格根據客戶的風險偏好、風險認知能力和承受力評估客戶的財務狀況,即便客戶的風險評估較低而不能購買高風險的產品,也可以重新評估,直至客戶達到購買高風險理財產品的要求,造成將高風險產品銷售給風險規避型客戶的情況時有發生,導致理財產品風險與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違背了「把適當的產品銷售給適當的客戶」的原則,不符合監管部門「賣者有責」的要求。
2.存在不當銷售行為
面對競爭激烈的銀行理財產品市場,銀行銷售人員為追求效益並完成年度考核指標,往往會誇大相關理財產品的收益,刻意忽視產品的投資方向、投資比例、風險收益實現形式、提前贖回機制等風險提示,從而誤導投資者。由於客戶的風險意識不高,普遍將銀行理財產品視為利率更高的存款產品,將預期收益率視為確定收益率。這就導致投資者購買的理財產品並不是真正意義的零風險、高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而是風險等級較高的私人債務,當產品到期不能兌現承諾的收益時會增加銀行的商業糾紛。
3.信息披露不充分
一些理財產品只有成立時以及到期時的信息披露,對運作中的信息披露不足,缺乏後續跟蹤的研究分析。如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只包括簡單的投資類型、大致比例范圍,缺少投資組合變動、收入、費用和資產估值的信息,對借款人的信用狀況、償債能力分析等風險評估及審查不到位。這種信息披露不充分也反映了銀行投資後管理形式化、簡單化,存在資金發放條件未落實、資金流向監控不到位、對借款人和項目未進行跟蹤風險評估、還款來源無法保障合法及時足值性、對政策風險和市場風險敏感度不足等問題。
4.各部門協調監管不足
由於銀行理財產品涉及的機構較多,不僅涉及到銀行業金融機構,而且還涉及到證券、信託、基金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業務之間存在大量的交叉往來,當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趨嚴時會促進金融產品的進一步創新,通過非銀行金融機構等渠道,使新產品繞過原有的監管規則以滿足投融資的目的。如在2008-2011年間銀監會連續發布10篇公文以加強銀信合作的監管,而其他部門在2012年的券商創新大會上卻對相關行業的管制放鬆,使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期貨公司資管等均被允許當通道使用,這就造成了新的理財產品可以繞過銀監會的監管,導致銀監會之前發布的監管成為一紙空文。
Ⅶ 哪三家銀行理財虧損本金
有很多家銀行理財都虧損本金,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和平安銀行尤為顯著。
財匯金融統計數據顯示,正處於運行中的184隻理財產品中,有22隻理財產品的最新年化收益率處於虧損狀態。其中,虧損最嚴重的前3隻理財產品來自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和平安銀行這三家中資銀行,其最新年化收益率虧損均超過10%。 這3隻理財產品分別為,招商銀行的尊享權益系列之積極策略5號理財產品(3年),目前虧損30.29%;平安銀行的盈豐0712基金優選人民幣理財,截至目前其收益率顯示該理財計劃已虧損10.94%;交通銀行的「得利寶寶藍12號」人民幣理財產品(1.5年),其最新年化收益率顯示,該理財產品正處於虧損10.16%的局面。
招商銀行
虧損無下限-30%尚屬正常范圍
據財匯金融統計數據顯示,招商銀行的尊享權益系列之積極策略5號理財產品(3年),投資對象為招商銀行委託華潤深國投信託有限公司設立的華潤信託·尊享權益靈活配置5號資金信託計劃(以下簡稱「尊享信託計劃」)。
從招商銀行方面的介紹來看,這一信託計劃主要投資於中國境內依法公開發行的股票、權證(只限於申購可分離債時所獲配權證)、證券投資基金、交易所債券、銀行間市場債券以及債券逆回購、貨幣市場基金、銀行存款、低風險銀行理財產品等符合中國法律法規的金融市場工具。
據悉,招商銀行這只專門針對私人銀行客戶的理財產品,其購入門檻為50萬元人民幣,投資期限為3年,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同時不設止損點。
這也意味著,如果一位投資者認購100萬元該只理財產品,則在理財產品每元凈值為0.9533元時,其預期投資收益率將為-4.67%;如該理財產品每元凈值跌至0.8088元,則投資者此時的投資收益率則為-19.12%;如該理財產品每元凈值為1.5元,則在產品計劃提前終止的前提下,該產品的投資收益率將達到15.25%。
交通銀行
運作一年虧損10%
相比上述招商銀行理財產品,交通銀行的「得利寶寶藍12號」人民幣理財產品在運行期中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該產品收益期起始日為2009年10月28日,到期日為2011年4月28日,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5%,目前預期收益率虧損10.16%。 從產品介紹來看,這只理財產品的購入門檻高達100萬元人民幣,並且屬於高風險的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
據交通銀行方面介紹,該理財產品的募集資金將用於投向上海信託設立的證券資金投資信託計劃的優先受益權,而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則來源於優先受益權人按照信託合同的約定可取得的信託利益。
這些信託計劃主要投資於以滬深300成分股為主的股票池,並投資於經上海信託審核認可的配股、增發和轉債的認購、申購,首發新股的配售、申購,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包括ETFs、LOF基金)及其他創新型基金,期限7天以內的交易所國債封閉式逆回購品種和銀行存款及經受託人審核認可的期貨、期權、權證。
該信託計劃的優先受益權及一般受益權資金配比為2:1,止損線為0.85元,當信託財產單位凈值達到或低於0.85元時,由上海信託主動將所有資產變現,以保障優先受益權人的投資本金及收益安全。
2010年1月8日,交通銀行公布的「得利寶寶藍12號」人民幣理財產品凈值收益報告顯示,2010年1月31日,該只理財產品的每元凈值為0.8994元,每元凈值虧損10.1%;到2010年6月30日,交通銀行「得利寶寶藍12號」的理財產品每元凈值微跌0.0008元,跌至0.8986元。
到了2010年9月30日,上述這只理財產品的凈值再次由0.8986元,微跌0.0002元,跌至0.8984元,每元凈值虧損10.16%。
平安銀行
投資收益率虧損過大
投資者免費展期一年
據財匯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來自平安銀行的盈豐0712基金優選人民幣理財計劃(以下簡稱「盈豐0712產品」)將於今年9月18日到期。雖然該只理財產品的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為25%,但是據財匯金融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31日,平安銀行該只理財產品的最新年化收益率為-10.94%。
從平安銀行出具的產品介紹書來看,盈豐0712產品以基金投資為主,預期年化收益率有望達到6%~25%,上不封頂。其購入門檻為5萬元,為非保本的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
而根據產品的資產配置,以平安證券管理的基金賬戶近4年的歷史數據進行測算,這只理財產品持有2年後,其年化收益率大於10%的概率預計為90.29%。 在這只理財產品的投資范疇中,深圳平安銀行將與其他符合《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的合格投資者共同委託平安信託投資有限公司設立的平安步步高基金優選集合信託計劃。這一信託計劃的投資范圍為國內依法公開發行的各類證券投資基金和現金類資產,現金類資產包括新股申購、銀行存款、國債回購等經委託人認可的其他投資。據悉,證券投資基金投資比例為0%~80%;新股申購等現金類資產投資比例在20%~100%。
2010年9月3日,平安銀行發布公告稱,凡是購買盈豐0712產品的客戶,可與平安銀行簽署一份自動展期協議書。通過該份協議書,客戶可以自2010年9月19日起將其手中持有的全部理財份額自動展期一年,至2011年9月19日。而在此期間,理財產品的固定管理費及銀行保管費經信託受託人及保管人協商後,將一致予以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