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大了你會理財嗎什麼梗
❶ 你覺得孩子多大開始,就可以教他理財了
越早教會孩子理財越好,比如小時候的壓歲錢,可以在大人的幫助下理財,慢慢的養成理財習慣,,有了好的開始,對其它方面也會形成好的習慣,會理財對整個人生幫助真的很大樹立理財意識,不但可以讓你理性消費,還會是你的財富逐漸增加。但是一般人管不住自己,那就沒法理財了,人要學會自律,嚴格要求自己。
孩子有了理財的意識和行動了,復利的效果是巨大的,只有雪球越來越大.你的收益也會越來越多,當然收益率也是必須考慮的問題,但切記不要損失本金,看你的風險承受度,因人而異,同時加強自己對理財知識的理解,最後希望您的收入和理財收入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好。
❷ 老公說不願意給錢我管,他說等你會管錢時候,我會給的,是什麼意思,是不是不愛我
可能是你不
會理財,花
錢比較大方。
不太會過日
子。
❸ 理財是什麼意思要拿百分之多少的工資
理財,其實叫財富管理,要拿百分之10%-30%的工資。
理財,其實叫財富管理,也就是科學合理的規劃現在以及未來的資源,做好家庭財務規劃,在進行理財的時候要對家庭財務做一個科學的診斷,防控風險。一般理財資金應該占收入的10%-30%就可以了。也就是把你收入的10%-30%存起來,對你生活沒有多影響。
投資理財需要注意的事情有:1、選擇正規的大平台進行投資理財,保證本金的安全,因為某些小平台可能會卷錢跑路;2、投資的錢最好分散,萬一你投資的項目出現虧損情況,你分散開資金投資就會減少損失;3、要有好的心態。理財投資時,有良好的心態很重要,心態好,才能做出理智的選擇;4、要多學。理財是有很多專業知識要去學習的,要多看看別人的意見。5、要時刻關注投資的項目,如果發現情況不對,最好趕緊撤出。
❹ 看懂這10個幽默段子,你就知道什麼是理財了
銀行家的兒子問爸爸:「爸爸,銀行里的錢都是客戶和儲戶的。那你是怎樣賺來房子、賓士車和遊艇的呢?」
銀行家:「兒子,冰箱里有一塊肥肉,你把它拿來。」
兒子拿來了。「再放回去吧。」
兒子問:「什麼意思?」
銀行家說:「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
銀行家的兒子問爸爸:「爸爸,銀行里的錢都是客戶和儲戶的。那你是怎樣賺來房子、賓士車和遊艇的呢?」
銀行家:「兒子,冰箱里有一塊肥肉,你把它拿來。」
兒子拿來了。「再放回去吧。」
兒子問:「什麼意思?」
銀行家說:「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
❺ 你多大了你會理財嗎是哪個電影
《決勝21點》。電影《決勝21點》改編自本·莫茲里奇的小說《攻陷拉斯維加斯》,整部影視劇的類型依靠事先設定的投資模型、獲利估值情況等大數據信息,進行全方位掃描對比後作出投資決策。劇中克茲羅拉問米世娣:你多大了你會理財嗎?如此一來,你永遠不可能依靠投資一夜暴富,但你終將成為市場的贏家。
❻ 你已經長大了要學會自己什麼梗
就是說你應該變得成熟懂事並且穩重了。你應該學會舍棄一些沒用但是又不捨得的東西,比如說那些會影響你的壞習慣,或者是自己做錯的路,條條大路通羅馬,人生並不是只有一條路可以選擇。還有就是應該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應該努力去爭取,還要變得獨立優秀,自己能做到的盡量自己做。
❼ 70多歲的老人,積蓄70萬,月退休金8000元,還有必要理財嗎
我們都是七十多歲的老人。我認為你有七十多萬存款,每月還有八千餘元退休金,完全沒有必要再去動腦筋冒風險理財了。這點退休金供日常開銷已綽綽有餘,甚至可以有較多積余了。
你的七十多萬余額基本不需要動用了,就存銀行定期也有三萬元左右的利息,我認為已經是不錯的收益了。若去理財,弄得好收益多,很開心,可其實也可能不是你需要花費的了。倘若理財失敗,損失了老本,肯定剌激不小,影響了 健康 更得不償失。所以還是分兩個銀行存大額定期的保險。同時若有急用銀行存款提現也方便。
你那八千元的退休金,即使老伴沒有正式退休金,兩個人用,也很富足了,每月還可積余點備用金。
古稀之年買點好東西吃最實惠,至於 旅遊 我看就近玩玩就好,犯不著漂洋過海去國外遊玩, 旅遊 說起來是玩,其實比正經上班累得多,還費錢。辛辛苦苦幹幾月或半年的薪金,沒走幾個國家就花光了,回到家還是一樣東西也沒多什麼,不如坐在電視機前欣賞美景不花錢還不累,畢竟年齡不饒人那。
真心說,沒有必要了,理由是:
1、一個月8000多,完全夠你一個人花的,即便是在北上廣深城市,一個人花,絕對沒問題。
2、老年人沒啥開銷。70多歲的人了,也不可能一個人或者兩個老伴出去 旅遊 ,最多就是所在城市吃吃喝喝,或者跟子女們一塊出去,出去 旅遊 ,自然費用由子女掏了。這個時候,即便有大病,70萬現金和報銷的費用,夠你治病的,如果還不夠,只能說,這個病也可以不治療了。
3、活不了幾年了。實話說,一個人進入70歲,就離百年歸世不遠了,按照最多活八十多歲計算,也就十幾年光景,趁這些年,趕緊玩好,再不要考慮什麼理財了,把餘生過好就不錯了。不要有病,身體好,就是對自己、對子女、對國家和 社會 的貢獻,沒有給他們拖後腿。
4、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既然完全夠花了,也活不了多少年了(按照活八十多歲計算,七十多歲,也就再活十年),要那麼多錢幹嘛?累人。
5、理財產品,坑太多,很容易把老年人帶到溝里,甚至一不小心,老本都沒了。如今這樣老年人被理財騙的,還少嗎?
6、70多萬,放到銀行,一年利息也不少。按照固定存錢,百分之三個點計算,一年利息也有2萬多,完全夠你和工資花的。
7、錢太多了,事情自然多。退一萬步來說,你去理財,掙錢了,那麼,很容易就出來一些問題,如親朋好友向你借錢,你借還是不借?不借,得罪人,借了,可能有去無回,打水漂。還有就是,如果是多子女,很有可能你百年歸世後,留下很多現金財產,引發子女為了爭奪你的財產和現金鬧不愉快,或者翻臉,親情沒了。
我很快就步入72歲了,如果我有70萬積蓄和每月8000元的退休金,我是這樣處理的,我會將70萬積蓄分兩筆買大額3年定期存款,年利息可超過4%,(有人問為什麼要分兩筆?因為每筆最好不要超過50萬,這樣會避免不必要的風險。)而每月8000元退休金,除了每月生活費外,每年可以到外面自駕游3至4次,春暖花開時節,可以泡在花叢里,試一試採摘野花的開心!夏季在海灘邊租一個月的海景民居,跟漁民出海打魚,天天吃海鮮大餐,早晚可以泡泡海水。深秋去北方看胡楊和看紅葉,冬天去北方滑雪。人生在世幾十年,我老爸上天堂時96歲,就算我活到老爸這歲數都只有24年,所以近十年我每年都會自駕游多次,去年國慶期間去西藏自駕,今年國慶假期去新疆自駕,以前春節都去外國自駕,明年國外是去不了啦,還是在國內吧,現在我的身體狀況非常好!感到最遺憾的是我沒有積蓄,更沒有那麼多的退休金。
其實理不理財跟你年齡沒有關系,跟你的收入也沒有關系,只要條件允許,不管是年齡多大,也不管你有錢沒錢,我認為還是有必要去理財的。
你目前是70多歲的老人,有70萬的積蓄,每個月還有8000塊錢退休金,這種條件放眼全國都算是非常優越了,僅僅靠這些存款和每個月的退休金,就足以讓你過一個非常滋潤的老年生活,所以即便不理財,對你的養老生活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但在這我還是更傾向於推薦你去理財的理由如下。
第一、理財可以產生更多的錢。
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在現實當中只要稍微有一點理財觀念的人,手頭有錢之後都會拿去理財的,因為理財可以讓錢生錢。
你目前有70萬的存款,每個月的退休金還有8000塊錢,你本身能夠承受的風險能力就比較強,如果你拿這70萬塊錢去做理財,甚至每個月的8000塊錢退休金當中拿一部分去理財,你將會獲得更多的收益。
第二、你可以選擇一些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很多人之所以猶豫到底要不要理財,有些人可能擔心拿這個錢去理財會出現風險,畢竟目前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理財場景,每種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風險都是不一樣的。
比如拿退休金或者存款去炒股,買基金,或者購買一些黃金白銀等貴金屬,這些潛在的風險是比較大的,如果運氣好了可以獲得很高的收益,但如果運氣不好,有可能會出現較大的損失,甚至連本金都沒了。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擔心理財會出現損失而不敢去理財。
但是大家要知道,目前市場上有很多理財產品,有些理財產品的安全確實非常高,比如存款和國債就是安全性非常高的理財產品,目前無論是存款還是國債都是保本保息的,而且收益率也還可以。
比如目前5年期國債收益率是3.97%,假如你70萬全部購買國債,那麼5年時間獲得的收益是138950元。
除了國債之外,你還可以購買一些存款產品,目前有很多中小銀行推出的三年期或者五年期的存款產品利率也是比較高的,比如有些城商行或者農村信用社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就可以給到4.5%以上的利率,這意味著70萬存款5年獲得的利息大概是157500元,這個收益還是非常可觀的。
第三、理財產生的收益如果用不完,你可以給子女或者捐出去。
有的朋友可能覺得有70萬的存款,再加上每個月8000塊錢的退休金,這個錢都花不完,所以沒必要去理財了,但我不認為這樣。
對於一個人來說,如果你錢花不完,其實你可以拿去資助子女,如果你子女也比較富有,那你還可以去做一些善事,比如將這些理財收益所獲得的資金拿去資助一些貧困地區的孩子,這何嘗不是一個樂趣呢?
農村人常講「五年、六月、七日、八時」。
意思指人到了五十歲,是活年年,六十歲是活月月,七十歲是活天天,八十歲是活時時。
到了這個年齡段,沒有必要再折騰。開開心心無憂無慮過好每一天才是最好的選擇。
為什麼要給自己增加思想負擔呢?
既然已到七十歲,,積蓄有十萬,且每月還有八千元退休金的固定收入。
沒有必要去理財,別相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廣告詞。
現在投資理財有風險,且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借理財的幌子進行詐騙。
一些老年朋友經不住 社會 上高額回報的利誘,參予非法集資,最後上當受騙。
終生的養老血汗錢被騙子席捲一空。
更有的老年朋友背著兒女搞藏品收藏,被一些騙子洗腦後進行大量投資,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有的老人不僅花光個人畢生儲蓄並舉債搞收藏。
他們深信會有高額回報,且執迷不悟。
最終以敗光所有積蓄而告終。
有的老年朋友相信騙子們舉辦的 健康 知識講座,大量購買健品。
其實老年朋友到了七十歲這個年齡,正是頤養天年,享受美好生活的大好時光。
沒有必要再去投資理財。那七十多萬放銀行存做定期。
需用時,帶上身份證立即可提現,若果理財,需用錢時沒到期限是支取不出來的。
但仍有理財的念頭,可拿出少一部分進行投資,既使虧了也不至於大傷元氣,買個教訓也罷。
其實理財與否,與年齡金錢無多大關系。只要你 健康 ,有興趣,能賺錢,錢多錢少都可以去理財。若沒有興趣,何必免強。
70歲的老人,有70萬積蓄,月退休金是8000元,這也要進行合理的理財啊!這樣可以使財富保值增值啊!從這位老人的月退金8000元來看,是機關事業單位或者國企中有一定職位上退休的人,收入也挺高的,吃喝也不愁了,剩下的就是這70萬如何進行保值增值 的問題了。
我們有兩條方面的建議:一個是,老人家如果是穩 健型的,也不追求高收益,只想資金保值的,那可以購買國債、大額存單,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總之,老年人既不涉及有風險的投資品,又能在無風險的投資品種裡面取得收益最大化。
70歲的老人,積蓄70萬,月退休金8000元,還有必要理財嗎?
你的生活無憂無慮,積蓄70萬元,可以在銀行買一部分理財產品,餘下一部分存入靈活性較強的銀行理財產品,這種產品非常好,想用錢隨時可以贖回,不用的錢存在裡面比活期存款高,很合適的,工行的是「添利寶」安全靈魂方便。一般每月工資扣除生活費都可以存入「添利寶」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老年人需要錢的地方很多,錢富裕將來可以選擇條件好的養老機構,安享晚年。
我認為老年人還是需要適當的參與理財項目,達到錢生錢的目的。
沒必要。
退休金足夠花。理么財?費心勞神的,或者是提心吊膽的,理財有風險。安安穩穩地度晚年吧,莫折騰。
錢,身外之物,夠用就行。
七十歲老人,七十萬存款,養老金每月八千,還有必要理財嗎?
我的回答,因人而異,因勢而異。
一般來說,理財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值。
即使這位老人個人生活開銷已綽綽有餘,但也沒到錢多不知,,釣魚的, 娛樂 的,書畫的, 旅遊 的,種花的,養鳥的等等,比比皆是。
但也有少數老人愛好有所不同,且不論格調高低,用其排遣慵懶時光正好。
比如,炒股的,理財的,搞古玩的等,這些人的目的本就不是為了賺錢,只是興趣所致,打發時光而已。
❽ 你好,理財產品後面的天數是什麼意思,是說多少天後,理財就到期嗎
大概率都是這樣的,再者你買的時候都是可以細分的,有1個月以內的,3月以內或以上的。現在的理財基本都是7、30、90或者180、366天。基本都是定期的,封閉期無法操作,到期前提前更改是續期還是取出,需要你主動操作。
理財產品到期了怎麼辦?
銀行理財產品到期後應辦理贖回。目前許多銀行都發行了類似的理財產品,也被冠以開放式、滾動式的名字。銀行要求客戶在到期日當天辦理贖回,否則會自動延期。目前國內銀行絕大多數理財產品是不能轉讓也不能提前贖回的,如果延期了,則這筆資金無法投資到其他市場。
銀行理財產品的分類:
銀行理財產品還可以分為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保證收益理財產品的收益是固定的,到期後就可以獲得協議上規定的收益,反之為非保證型。非保證型又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銀行按照約定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並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產品,反之就是非保本型。一般銀行的保本浮動收益型的風險僅次於儲蓄風險,是追求穩定收益的穩健型客戶的最佳選擇。在股市不景氣,樓市、車市觀望的情況下,銀行個人存款賬戶的「閑錢」正開始增多。
銀行理財產品主要趨勢:
1、同業理財產品的逐步拓展,將原有外資機構和中資商業銀行之間的「銀銀」合作模式映射到國內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同業理財模式。
2、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逐步嘗試,產品的穩健與否並不在於是否參與了高風險資產的投資,而是在於投資組合的合理配置。
3、動態管理類產品的逐步增多,投資方向和投資組合靈活多變和高流動性是該類產品的主要優勢。然而,該類產品的信息透明度問題值得關注。
4、POP(Proct of Proct)的逐步繁榮,通過不同類型銀行理財產品之間的投資組合構建來滿足不同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5、另類投資的逐步興起,藝術品和飲品(酒與茶)已逐步進入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投資視野,未來的低碳概念、不動產和自然資源的投資將會成為下一個熱點。
❾ 你和理財是什麼關系
「總是與理財停留在表面關系」
這句話什麼意思?這其實是指那些不懂理財知識,但看到身邊的人都在理財,而選擇盲目跟風的人!

理財也分長短期
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可以選擇長期投資,其優勢在於年化收益比短期投資要高。而短期投資也有獨特優勢——靈活安全。對於需要流動資金的投資者,短期投資最為合適。在兼具靈活性的前提下,安全性也有所保障,短期內就能收回本息,怎麼也比存在銀行劃算。
P2P就是讓人省心
投資股票的人心裡總會擔心股市行情,漲漲跌跌都揪心。不過投資P2P卻讓人十分省心,P2P固定的年化收益和靈活的投資期限,讓你安安心心做一個「懶人」,不擔心收益波動帶來的心態起伏,踏踏實實等收錢。
「上帝視角」全憑經驗
對理財深入了解後,會產生一個宏觀的視角,通過對比各平台理財產品,分析產品的優劣勢。綜合參考平台成交量,平均年化收益率等信息分析走勢。金融風險把控也在逐漸加強,不會盲目跟風投資,尤其當年化收益高過一定數值時,就會清楚該產品的風險值有多大。
雞蛋放一個籃子的後果可能是「雞飛蛋打」
很多人覺得錢放在銀行最保險。然而,美國有一家銀行因違規營業以及財務上的問題,被政府勒令關閉。被接管後,馬上通知所有的存款人前往提款。因為美國的銀行有十萬元的存款保障,也就是說銀行倒閉時客戶的存款若在十萬元以內,都不會受到損失。可是有許多人的存款超過十萬元,有的甚至高達百萬美元。結果畢生積蓄化為烏有,損失慘重。「所有的投資都存在風險。」當你明白這個道理後,就會盡量做到多元化投資,分散風險。
理財要用心,有些知識我們必須知道。
理財是為了實現個人財務目標而制定和實施的協調一致的總體計劃。簡言之,理財就是管好錢,用好錢,使之發揮最大的效用。具體的講,可分為三個層次。
1.是有效、合理的處理和運用錢財,讓自己的花費發揮最大的效用,以達到最大限度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目的。
2.是用余錢投資,使之產生最佳的財務收益,也就是錢生錢的層次。
3.是從財務的角度進行人生規劃,利用現有的經濟財務條件,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人力資源價值,為職業發展做准備。
我們現在所講的理財主要是指個人理財,個人理財不外乎開源節流,屏蔽風險。廣義上的理財不僅僅是投資和賺錢,實際上理財的核心是投資的收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既個人資產分配的合理化。理財是貫通每個人一生的基本行為。
可以用一種形象的說法解釋理財。收入是河流,財富是水庫。花出去的錢就是流出去的水,理財就是開源節流,管好自家的水庫。
理財不是一夜暴富,不是非要去投資,也不是等有錢再說吧。
理財關注的是人生規劃,是教你怎麼樣用好手頭每一分錢的學問,它不僅僅是考慮財富的積累,還要考慮財富的保障,越沒錢的人越需要理財。畢竟有錢人在芸芸眾生中僅有少數,工薪族仍占極大多數。沒有錢的窮人或者初出社會又身無恆產的「新貧族」都不應逃避理財。即使籌碼微不足道,只要運用」得當」,也可能獲得「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