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金融學的風險分擔是什麼意思

金融學的風險分擔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9-11 16:46:40

Ⅰ 銀行風險承擔是什麼意思

銀行在是指銀行在經營中由於各種因素而招致經濟損失的可能性,或者說是銀行的資產和收入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包括信用風險.非法拆借風險。非法集資風險和其他風險,銀行主要面臨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匯率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經營風險,管理風險,國家風險,競爭風險以及合規風險

(1)金融學的風險分擔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銀行信用風險的分類:
1、違約風險,借款人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夠按時等額還款,不承擔負債合同的風險。如授信公司,很有可能因運營管理不當而虧空,也將會因市場變化發生商品滯銷、資產周轉不靈造成到期不能償還債務。一般而言,貸款人運營中風險越大,個人信用風險就越大,風險的多少與盈利或虧損的多少呈成正比關聯。
2、市場風險,資產價格的市場起伏導致證_價格有下降的風險。如債券收益率增漲造成債券價格下跌,債券投資人便會受損。限期越長的證_,對年利率起伏就越敏感,市場風險也就越大。
3、收入風險,大家應用長期性資產作多次短期性的投資時,實際收入小於預期收入的風險。
4、購買力風險,指未預期的高通貨膨脹率所產生的風險。當具體通脹率高過大家預期水準時,不論是得到貸款利息或是取回本錢時,需具備的購買力都是會小於最開始項目投資時預期的購買力。

二、銀行金融風險的防範措施
1、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國內銀行應當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不斷開拓創新,與國際金融發展接軌。同時,銀行還應當結合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特點和實際國情,打造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金融體制,完善行業內部競爭機制,形成真正的市場主體。銀行金融業在對外開放時,應當重視以下幾個因素,即:目標、順序、穩定。在開放資本市場時尤其應當重視這幾點,以避免出現發展過急導致的金融風險問題增大,不利於經濟發展和銀行穩定。

2、加強金融監管力度
金融風險要想做到有效防範,還需要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體系和法律法規。首先是要對銀行內部的金融體系和資金流動環節加強約束管理,完善內部的監督體系。其次是加強行業自律水平,對各行業的成員單位加強監督,做好業務情況和財務狀況等數據的分析整理工作,及時發現金融風險問題。最後,要規範金融業務運營,打造高效規范的金融環境,為可能出現的風險作出預警和及時的准備工作,保障資金的安全。

3、借鑒先進監管經驗,規避道德風險
國內銀行應當將目光放到全世界,向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學習,與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接軌,建立起完善的監管體系,制定合理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管理手段。金融監管工作對防範金融風險十分重要,要擴大監管政策的覆蓋范圍,全面涵蓋境內外具有管轄權的金融機構。在監管過程中要考慮是否會對全球化金融經濟帶來消極影響,避免出現任何消極影響。在金融風險監管過程中,可以借鑒國際經驗選擇相應的手段,加強會計和審計制度的國際化建設,提升金融風險管理水平。金融從業人員要加強風險意識教育,強化考核;領導層要以身作則,不斷學習更新金融風險防範意識和知識學習,提升銀行員工的綜合素質。

Ⅱ 金融經濟學風險名詞解釋

金融風險,指任何有可能導致企業或機構財務損失的風險。

一家金融機構發生的風險所帶來的後果,往往超過對其自身的影響。金融機構在具體的金融交易活動中出現的風險,有可能對該金融機構的生存構成威脅;具體的一家金融機構因經營不善而出現危機,有可能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構成威脅;一旦發生系統風險,金融體系運轉失靈,必然會導致全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甚至引發嚴重的政治危機。

中國金融體系的五類風險:外部傳染風險、宏觀經濟風險、信貸風險、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金融風險的種類
市場風險
信用風險
流動性風險
作業風險
行業風險
法律、法規或政策風險
人事風險
自然災害或其他突發事件
系統金融風險及全局性金融風險
所謂系統金融風險和全局性金融風險是相對個別金融風險或局部性金融風險而言,現 在我們所談論的、並將之作為經濟工作重點之一的問題,其所指就是這類金融風險。

從世界上一些國家的教訓看,金融危機不管由什麼原因引起,最終都表現為支付危機,即:或是無法清償到期的國外債務,或是銀行系統已不能滿足國內存款者的普遍提存要求繼而進一步導致擠提甚至是銀行破產。正是從這種基於對流動性重要程度的重視,國外不少貨幣金融理論著作都將最初的系統風險定義為支付鏈條遭到破壞或因故中斷導致的危險現象。

現在,我們在談論和使用系統金融風險概念時已經自覺不自覺第將之與"全局性金融風險"等量齊觀了。在文化發展史上,一個詞彙、一個概念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出現涵義上的些許變動是常有的事。系統金融風險之所以可以等用於全局性金融風險,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體系的發展和進步已使得金融領域內各個行業間的連動和交互影響成為不爭的事實。例如,證券市場和信貸市場本來是金融領域中職能不同的兩個市場,但股市的大漲大跌有可能造成大量的銀行破產;反過來,一些有影響的大銀行間的並購或破產事件也可能引致股票市場行情的急劇變動。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金融領域是競爭最激烈因而風險程度也最高的領域,沒有風險就沒有金融活動,因此,想要避免金融風險是不可能的,對於決策當局來說,有決策參考意義的是關注系統金融風險或全局性金融風險。我們的報刊上常用的提法所謂"化解金融風險"實際上是一句糊塗語言,系統金融風險或全局性金融風險一直存在,個別金融風險或局部性金融風險每天都在出現,生生不息,如何化解得了?如果說"化解",只應該是化解危機,但在危機尚未出現時,我們要做的工作應該 ――也只能是降低系統或全局性金融風險。

Ⅲ 風險分擔的簡介

中文名:風險分擔
英文名:Risk Sharing / Risk Allocation
例如,在設計以貸款方式運用信託資金的信託產品時,受益人的收益與受託人的報酬具有負相關性質。在貸款利率確定的前提下,提高受益人的收益必然要壓縮受託人的報酬,反之,提高受託人的報酬必然要壓縮受益人的收益。
風險指可能發生的危險。風險應對有四種策略: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分擔和風險承受。即風險分擔屬於應對風險的策略之一。風險分擔策略是藉助他人力量,採取業務分包,購買保險等方式和適當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風險度承受之內的策略。
風險大致有兩種定義:一種定義強調了風險表現為不確定性;而另一種定義則強調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若風險表現為不確定性,說明風險只能表現出損失,沒有從風險中獲利的可能性,屬於狹義風險。而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說明風險產生的結果可能帶來損失、獲利或是無損失也無獲利,屬於廣義風險,金融風險屬於此類。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積極性進取的偏向於高風險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而穩健型的投資者則著重於安全性的考慮。

Ⅳ 風險分擔是什麼意思,請舉一個例子

就是通過管理每次金融活動的風險,達到風險管理的目的。簡單的說就是拒絕承擔高風險業務。

Ⅳ 金融風險的定義是什麼

從一般意義上講,金融風險是指經濟活動中由資金籌集和運用中的不確定性引起的損失的可能.但是,「不確定性」不能完全解釋我國金融風險,主要是各種的不確定性,有好的也有壞的

Ⅵ 風險分擔的相關介紹

風險分擔機制的產生:
創業資本的非流動性與高增長性、信息的高度非對稱性導致了創業投資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高度的風險,那麼創業企業作為創業投資中主要的風險源和收益來源,對投資者而言,需要尋找一個可以分擔和轉化風險的組織,即創業投資公司來分擔的機制便產生了。
與創業企業有關的各種風險要素需要以某種形式在參與者之間進行分配,即為風險分擔,風險承擔方式主要有風險分散與風險集中兩種。創業資本市場是一種高風險、信息高度不對稱的資本市場,風險集中勢必有其不可克服的弱點,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就是分散風險,讓更多的團體或個人來分擔風險,以減少每個投資者與經營者承擔的風險,從而在總體上提高整體風險承擔能力。
風險分擔機制的應用:
金融體系的風險分擔機制,金融體系的風險分擔就是通過投資者的金融活動將經濟中的風險在不同投資者之間和同一投資者的不同時期之間進行分擔,從而達到風險配置的最優化。金融部門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通過不同參與者來分擔風險,金融中介所創造的價值主要是通過分散風險使成本得以最小化。
Allen和Gale(1995)提出了金融風險分擔理論,他們將金融體系分擔風險的方式分為金融市場橫向風險分擔和銀行中介縱向風險分擔。橫向風險分擔可以規避非系統性風險,通過投資者持有多種資產組合來實現;縱向風險分擔可以規避系統性風險,通過銀行存款和貸款的跨期平滑方式來實現。
金融體系的風險分擔(RiskSharing)功能是指通過金融體系將經濟中的風險配置給投資者,分別由不同的投資者來承擔,或者將投資者面臨的風險進行跨時期配置,將風險分別由投資者在不同時期來承擔,即投資者通過金融活動將自身面臨的風險在時間上進行分散。
金融體系風險分擔功能的充分發揮可以將風險在不同投資者之間優化配置,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可以將風險分拆、捆綁、轉移,配置給那些有能力而且願意承受風險的投資者。這樣一旦風險轉變為實際的損失,其影響也會被局限在單個或少數投資者之間,而不至於通過倒閉、破產以及債權債務關系向外擴散,影響其他經濟主體的正常活動。
一個合理的金融體系不僅可以將經濟社會有限的資源配置到效益最高的部門和企業,而且還能將風險合理地配置到有承擔能力且願意承擔風險的部門和企業,並且增強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運行的穩定性。一些對經濟增長的研究表明,通過金融體系對風險進行重新優化配置能提高投資的預期收益率,從而帶動經濟增長。 PPP項目的風險分擔原則
合理的風險分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這些原則必須具備兩個功能:
①分配的結果可以減少風險發生的概率、風險發生後造成的損失以及風險管理成本;
②各方有能力控制分配給自己的風險,並為項目的成功而有效地工作。
按照以上功能, PPP項目的風險分配原則有:
①由對風險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擔相應的風險。
一方對某一風險最有控制力意味著他處在最有利的位置,能減少風險發生的概率和風險發生時的損失,從而保證了控制風險的一方用於控制風險所花費的成本是最小的,同時由於風險在某一方的控制力之內,使其有動力為管理風險而努力。
②承擔的風險程度與所得回報相匹配。
PPP項目中存在一些雙方都不具有控制力的風險,如不可抗力風險,對於雙方都不具有控制力的風險,分配時則應綜合考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政府自留風險時的成本,政府減少風險發生後所導致的損失和私人部門承擔風險的意願,如果私人部門要求的補償超過了公共部門自己承擔風險時支付的成本、則公共部門是不會接受的,因此承擔的風險程度與所得回報應相匹配。
③承擔的風險要有上限。
在實際項目中還存在常常易被忽略的情況:在合同的實施階段,項目的某些風險可能會出現雙方意料之外的變化或風險帶來的損害比之前估計的要大的多。出現這種情況時,不能讓某一方單獨承擔這些接近於無限大的風險,否則必將影響這些大風險的承擔者管理項目的積極性,因此,應該遵從承擔的風險要有上限的原則。
PPP項目的風險分擔
根據第二部分總結的PPP項目中存在的風險,按照PPP模式的風險分擔原則,確定各個主體間的風險分擔。風險分擔的一般步驟是首先確定該風險是否可以控制;如果可以控制,分析由誰來承擔可能獲得最大的整體效益?
PPP項目的風險分析
從項目主要主體不同的角度來分析風險的性質和數量是很重要的。對於三個主要主體中的任何一個,這個圖表都歸納了他們的風險角度、主要變數、面臨的主要風險以及恰當的風險分析方法。其中有幾種由簡單到復雜的風險分析方法,如從預期成本的敏感性分析到復雜的概率技術(包括計算機輔助統計樣本),應用哪種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體面臨的風險以及它預期收益的性質?

Ⅶ 金融學的有關名詞解釋

1金融機構體系:是指金融機構的組成及其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國金融體系大多數是以中央銀行為核心來進行組織管理的,因而形成了以中央銀行為核心、商業銀行為主體、各類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並存的金融機構體系。在我國,就形成了以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為領導,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政策性銀行、保險、信託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外資金融機構並存和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

在世界上主要有以下三種:
⒈以中央銀行為核心的金融機構體系. (目前大部分國家都是這種模式)
⒉高度集中的金融機構體系. (前蘇聯和改革開放前的我國都實行這種模式)
⒊沒有中央銀行的金融機構體系.
2信用風險(Credit Risk)是銀行貸款或投資債券中發生的一種風險,也即為借款者違約的風險。在過去的數年中,利用新的金融工具管理信用風險的信用衍生工具(Credit Derivatives)發展迅速。適當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減少投資者的信用風險。業內人士估計,信用衍生市場發展不過數年,在95年全球就有了200億美元的交易量。
信用風險是借款人因各種原因未能及時、足額償還債務或銀行貸款而違約的可能性。發生違約時,債權人或銀行必將因為未能得到預期的收益而承擔財務上的損失。信用風險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①經濟運行的周期性;在處於經濟擴張期時,信用風險降低,因為較強的贏利能力使總體違約率降低。在處於經濟緊縮期時,信用風險增加,因為贏利情況總體惡化,借款人因各種原因不能及時足額還款的可能性增加。
②對於公司經營有影響的特殊事件的發生;這種特殊事件發生與經濟運行周期無關,並且與公司經營有重要的影響。例如:產品的質量訴訟。舉一具體事例來說:當人們知道石棉對人類健康有影響的的事實時,所發生的產品的責任訴訟使Johns- Manville公司,一個著名的在石棉行業中處於領頭羊位置的公司破產並無法償還其債務。
3

Ⅷ 風險和金融風險的定義及分類是什麼

1、風險,就是生產目的與勞動成果之間的不確定性,大致有兩層含義:一種定義強調了風險表現為收益不確定性;而另一種定義則強調風險表現為成本或代價的不確定性,若風險表現為收益或者代價的不確定性,說明風險產生的結果可能帶來損失、獲利或是無損失也無獲利,屬於廣義風險。

而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說明風險只能表現出損失,沒有從風險中獲利的可能性,屬於狹義風險。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積極進取的投資者偏向於高風險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而穩健型的投資者則著重於安全性的考慮。

2、金融風險指的是與金融有關的風險,如金融市場風險、金融產品風險、金融機構風險等。 一家金融機構發生的風險所帶來的後果,往往超過對其自身的影響。

金融機構在具體的金融交易活動中出現的風險,有可能對該金融機構的生存構成威脅;具體的一家金融機構因經營不善而出現危機,有可能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構成威脅;一旦發生系統風險,金融體系運轉失靈,必然會導致全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甚至引發嚴重的政治危機。

金融風險分類:

一、按照能否分散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

二、按照會計標准分為會計風險和經濟風險。

三、按照驅動因素,可將金融風險分為經濟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系統風險是指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和變化,導致投資者風險增大,從而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可能性。系統風險包括宏觀經濟風險、購買力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市場風險。

風險分類:

1、按照產生原因分類:自然風險、社會風險、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技術風險。

2、按照風險標的分類:財產風險、人身風險、責任風險、信用風險。

3、根據性質分類: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

4、根據風險影響分類:基本風險、特定風險。

(8)金融學的風險分擔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不確定性。在市場經濟中,人們所面對的市場變化是無限的,而人們的認識能力卻是有限的(有限理性,不完全信息),由此產生的不確定性是市場風險的本質體現。金融風險就是由不確定性引起的、產生金融損失的可能性。

2、普遍性。由於資金融通具有償還性的特點,融出方要在將米的某一時間收回其資金,並獲得報酬;融入方費同時償還本金,並付出利息。

但是,由於將來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因而融出方可能無法按時、按預期的報酬收回本金和利總;融入方也可能無法按時、按預期的成本償付資金。這種可能性在資金融通過程中是普遍存在的。

3、擴散性。金融以信用為基礎,金融機構作為融資中介,實質上是由一個多邊信用共同建立起來的信用網路。

熱點內容
牛年基金開盤怎麼選 發布:2025-08-21 22:44:20 瀏覽:863
炒股指標如何定向軟體賬號 發布:2025-08-21 22:03:48 瀏覽:414
招商銀行如何看基金定投收益 發布:2025-08-21 22:00:41 瀏覽:41
基金營業市盈率在哪裡看 發布:2025-08-21 21:59:57 瀏覽:229
這波股市怎麼調整 發布:2025-08-21 21:51:14 瀏覽:496
股票交易k代表什麼 發布:2025-08-21 21:14:20 瀏覽:248
上市公司退市了手上的股票怎麼辦 發布:2025-08-21 21:12:22 瀏覽:741
人行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影響哪些股票 發布:2025-08-21 20:54:30 瀏覽:990
24家全國性金融機構有哪些 發布:2025-08-21 20:50:38 瀏覽:958
快速查股票交易日期 發布:2025-08-21 20:27:34 瀏覽: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