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普惠金融如何拓展
『壹』 建行普惠金融是什麼意思建行普惠金融詳細介紹來了
正在進行創業或者准備創業的用戶可能聽說過普惠金融這個概念,但也有很多用戶對於普惠金融不夠了解。想去申請普惠金融的貸款,但是又不知道從何下手。建行普惠金融是什麼意思?建行普惠金融詳細介紹來了!首先,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通過加強金融體系建設等方式,來為一些特殊人士或企業提供貸款。主要面向於農民、小微企業、城鎮低收入者和其他社會群體等。
建行普惠金融旗下額度主要產品有雲稅貸、雲電貸、抵押快貸、電子銀票質押貸、個體工商戶經營快貸、個體工商戶抵押快貸等。建行普惠金融旗下的每款貸款產品的服務對象都有一些區別。
雲稅貸,主要服務於最近一次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結果為A、B、M級的用戶。借款人的企業需要在近24個月內誠信繳稅,並且最近12個月納稅總額5000元(含)以上。借款人最高可申請的貸款額度為300萬元,屬於信用貸款,按日計息。
抵押貸款的主要服務對象為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原則上單戶最高可貸款額度為1000萬元,最長可分期的時間為3年。抵押物品主要有產權明晰的住宅、別墅、商鋪等,也是按日計息。
雲電貸的主要服務對象為實際經營已經超過兩年的企業,主要是擁有獨立電表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要求企業最近24個月繳納電費總額在10萬元(含)以上,且當前用電狀態正常。
以上就是對於「建行普惠金融是什麼意思」的相關內容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貳』 建設銀行新金融的理解
理解有三點,具體如下:
一、金融科技釋放創新活力
1、「新金融的探索實踐,讓我們深切認識到客戶行為因科技而變,提升金融服務也必須以科技驅動。」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曾多次強調科技驅動對提升金融服務的重要意義。近年來,建設銀行不斷推進技術升級、迭代發展,致力於創造技術應用與業務創新融合的銀行服務新形態,提供無所不在的服務。
2、在建設銀行興融支行,投資者們用5G信號體驗了智慧櫃員機遠程「一對一」專家服務,如果你不會自助操作設備或有產品問題需要咨詢,遠程專家為您同屏指導並解答,同時交流過程在艙內進行,艙門自動霧化保護客戶隱私。「5G技術支持了金融業務遠程服務,擴大了客戶自助業務范圍,目前『5G智能銀行』可以提供近300種常見快捷金融服務。」據建設銀行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智慧櫃員機、金融太空艙、智能家居、共享空間、客戶成長互動、安防監控等新的應用場景,均通過5G實現了遠程交互傳輸。
3、在建設銀行的「三大戰略」中,金融科技正是運用大數據等現代科技並遵循金融的本質規律來發展銀行業務,創新銀行服務,推動建設銀行的高質量發展。
二、著力拓寬普惠金融服務的覆蓋面
1、近年來,普惠金融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各家銀行都在大力推進普惠金融,如今在很多領域,人們的金融服務獲得感明顯增強。針對投資者們普遍關心的建設銀行如何開展普惠金融工作的問題,建設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建設銀行從服務大局出發,關注百姓「安居」和小微「樂業」,藉助新興科技創新打造服務普惠金融的「建行模式」,著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業的「最後一公里」。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建設銀行「小微快貸」累計為83萬客戶提供了超1.2萬億元貸款。
2、例如,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建設銀行聚焦小微企業特點和需求,運用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創新服務普惠金融的「五化」模式,即批量化獲客、精準化畫像、自動化審批、智能化風控、綜合化服務,實現「一分鍾」融資、「一站式」服務、「一價式」收費的「三個一」信貸體驗,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
三、「勞動者港灣」以金融力量關愛民生
1、在大力發展主業的同時,建設銀行也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回報社會。溫馨的「勞動者港灣」給當天參加活動的投資者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2018年7月起,建設銀行在全行范圍內建設「勞動者港灣」,進一步開放網點服務資源,向戶外勞動者及其他勞動者提供臨時休息服務,向老、幼、病、殘、孕等特殊群體提供人性化服務。
2、「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沒電能充電,飯涼能加熱。」據了解,「勞動者港灣」結合網點服務國家標准和行業評優標准,對網點惠民設施進行升級完善,統一提供飲水機、休息桌椅、Wi-Fi、手機充電器、圖書、老花鏡等基礎服務設施,以及雨具、急救箱等應急服務設施。有條件的網點還開放了衛生間,提供輪椅、無障礙坡道等服務設施,以及母嬰室、嬰兒車、微波爐等人文關愛設施,以更好地服務特殊群體。為方便廣大勞動者使用「勞動者港灣」服務,建設銀行推出了「勞動者港灣」手機APP,實現附近港灣自動推送,服務資源快速獲取、精準定位和智能導航。
3、截至目前,建設銀行已經開放「勞動者港灣」1.43萬個,1.06萬個港灣對外開放了衛生間,線下累計服務超過9,300萬人次,線上用戶超過820萬。「勞動者港灣」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建設銀行用金融力量關愛民生、建設美好生活的情懷。
『叄』 建行三大戰略是指什麼
建行三大戰略是指全面實施普惠金融、住房租賃、金融科技。
「三大戰略」就是民之所望,策之所向。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建設銀行全面實施普惠金融、住房租賃、金融科技「三大戰略」,為人民安居樂業、建設美好生活,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3)建行普惠金融如何拓展擴展閱讀:
「三大戰略」的路徑選擇,賦予銀行格局和視野、情懷和擔當,需要每個建行人以金融工作者的專業和專注,更以社會工作者的熱情和擔當,聚焦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針對社會痛點拿出切實可行的金融解決方案。
對內蒙分行而言,推進「三大戰略」不僅幫助社會解決痛點難點問題,還有助於改善業務結構不合理、客戶基礎不牢固、缺少新的業務增長點等突出問題。
『肆』 為促進普惠金融發展,各金融機構推出了哪些創新的金融產品服務
金融機構在服務小微企業、農戶、貧困人群等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時,往往面臨客戶分散、資信水平不高、信息規范化標准化不足、缺乏有效抵質押物等問題。針對小微企業、農戶、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等普惠金融重點領域「短、小、頻、急」的金融需求,金融機構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打造專屬產品服務體系。
一是運用新型信息技術手段,拓展銀行服務渠道。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服務渠道發展迅猛。截至2017年末,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賬戶數已達32.8億戶,主要電子交易筆數替代率平均達到79.6%,其中,手機銀行交易筆數佔主要電子交易筆數的31.8%。
二是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手段,提供線上信貸服務,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涌現出一批依託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創新普惠金融產品。前海微眾銀行、浙江網商銀行創新大數據模型風控模式,精耕個人小額消費貸款、電商貸款等細分領域。建設銀行探索全流程線上融資模式「小微快貸」,2017年新增客戶超過14萬,當年放款1466億元。互聯網保險迅速發展,2017年互聯網保險簽單124.91億件,較上年增長102.60%。
三是開展續貸業務創新,緩解小微企業貸款到期資金周轉難題,提高貸款資金使用效率。目前,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均已開展續貸業務,泉州銀行創新續貸產品「無間貸」,截至2017年末累計為客戶節約融資成本2.5億元。
四是發展供應鏈金融,與核心企業合作對供應鏈上下游的小微企業進行批量授信、批量開發。農業銀行「數據網貸」通過「核心企業推薦+歷史數據分析」,向核心企業上下游小微集群客戶提供全流程線上化的供應鏈融資服務。
五是完善貸款審批流程,探索運用零售業務管理技術,優化小微企業貸款審批政策和流程,壓縮獲得信貸時間。中國銀行「信貸工廠」模式將授信流程從200多個步驟減少至23個,審批時間從2-3個月縮短為5-7個工作日,最快當天即可完成審批。
六是豐富抵質押品類型。在農村地區開展了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開展林權抵押貸款,開展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抵質押貸款,緩解「缺擔保」難題。
七是促進扶貧小額信貸健康發展。明確「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財政貼息、縣建風險補償金」的政策要點,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生產、增收脫貧。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扶貧小額信貸余額2496.96億元。
八是服務科創企業發展。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科技企業特點,探索建立有別於傳統信貸業務的科技金融組織架構、管理機制、業務流程、風控手段以及保障體系。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已設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等645家;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和科創企業貸款余額分別為1.7萬億元和0.6萬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外部投貸聯動項下科創企業貸款余額225.6億元。
九是創新農業保險產品,豐富價格保險、指數保險、制種保險的種類。2017年共開發出農業保險產品1714個,涉及215類農產品。價格保險標的擴大到4大類72個品種,指數保險已備案19個省(區、市)57款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制種保險開辦省份達29個。
十是創新農產品期貨期權產品,降低農業價格風險。已上市23個農產品期貨品種和2個農產品期權品種,覆蓋糧、棉、糖、林木、禽蛋、鮮果等主要農產品領域。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目前已包括天然橡膠、玉米、大豆、棉花、白糖等5個品種,試點項目達到79個,試點區域包括黑龍江、新疆、雲南等多個省(區、市)、覆蓋近40個貧困縣,各期貨交易所支持資金總額達到1.23億元。
本答案由 關數e 海關數據科技服務平台 整理自銀保監會就首次發布普惠金融白皮書答記者問
『伍』 關於銀行會如何開展普惠金融問題
銀行的一般舉措:
1、加大資金供給,緩解普惠金融重點領域融資難融資貴。
2、加強渠道建設,提升普惠金融服務便利性。一是推進線上服務。二是加快自助銀行建設。廣泛鋪設,推進鄉鎮市場。
3、拓展服務模式,提高普惠金融服務可獲得性。
4、創新驅動,推進普惠金融業務商業化運作。
5、多措並舉,建立專業化經營機制。
6、普惠金融數字化
拓展資料: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
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
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有利於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增進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
2018年8月5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與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微眾銀行合作編寫的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18)在北京公開發布。10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報告》摘編版。
普惠金融這一概念由聯合國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是其重點服務對象。
當前,國際社會發展普惠金融雖已取得一定成績,但仍有不足,根據世界銀行估算,2014年仍有約20億成年人無法享受到最基礎的金融服務。
為了進一步推動全球普惠金融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京指出,在召開的G20峰會上,普惠金融將被列為重要議題之一,有3個關於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會提交給峰會討論。
據了解,這3個文件分別為:一是《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包含8項原則,66條行動建議,這是國際社會首次在該領域推出高級別的指引性文件;二是《G20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升級版,增加了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新指標;三是《G20中小企業融資行動計劃落實框架》,提出改善中小企業徵信體系、鼓勵動產抵押融資、改革中小企業破產制度三項優先改革措施。
『陸』 普惠金融背景下,銀行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什麼是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
3、設立小微、三農專營支行。很多銀行為了提升服務普惠小微的力度和專業度,設立了小微專營支行或者三農專營支行,專門安排客戶經理做普惠貸款,如農行、農商行、郵儲銀行等。
最後,普惠金融是未來商業銀行的重點工作。普惠金融自2017年開始大范圍實施,在未來一段時候都將是商業銀行工作的重點,另外,當前除了商業銀行,監管部門還要求螞蟻集團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也加大服務普惠的力度。
『柒』 銀行一線員工如何推進建行普惠金融
一是鼓勵更多的金融服務供給主體參與農村金融服務。農村貧困和偏遠地區信譽程度高,金融風險小,貸款損失率低,小額信貸市場前景廣闊。國際行動援助的一項調查顯示,小額貸款被許多銀行看作是降低銀行整體風險的一種手段。因此
『捌』 建行三大戰略是指什麼
建設銀行全面實施普惠金融、住房租賃、金融科技「三大戰略」,為人民安居樂業、建設美好生活,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建行福建省分行在精準滴灌助力脫貧攻堅、精準支持特色產業、著力構建農村金融服務體繫上堅守服務初心,擔當大行責任,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還依託「新一代」系統,積極應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不斷創新產品,持續升級服務,推進普惠金融和住房租賃落地。
建行通過「三大戰略」的路徑選擇,賦予銀行格局和視野、情懷和擔當,在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中發揮了國有大行的作用。
三大戰略的成效
建行福建省分行渠道管理部總經理鄭飈介紹,自「龍易行」試點推廣以來,建行福建省分行充分發揮移動金融服務的優勢,積極組織員工深入高校、社區、園區、鄉鎮等地,提供流動服務、上門服務,助力「普惠金融」。
事實上,隨著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的深度賦能,金融科技不僅成為建行福建省分行推進普惠金融的「新武器」,也是推進住房租賃戰略的「助推器」。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建行「三大戰略」履行大行擔當 實現金融服務「零距離
『玖』 如何大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提升農村金融服務
普惠金融就是金融的「平民化」;農村普惠金融,就是要將金融普及到農村所有群體,特別是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偏遠地區以及殘疾人和其他弱勢群體。《十三五規劃綱要》在「普惠金融」前面加上「農村」二字,意味著十三五期間發展的普惠金融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普惠金融。
一、如何大力發展農村普惠金融
深化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試點范圍覆蓋全部縣域支行,加大「三農」信貸投放和資源配置力度。強化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功能定位,明確政策性業務范圍,加大對農業開發和水利、貧困地區公路等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貸款力度,審慎發展自營性業務。
國家開發銀行要創新服務「三農」融資模式,進一步加大對農業農村建設的中長期信貸投放。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提高資本實力和治理水平,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牢牢堅持立足縣域、服務「三農」的定位,更好發揮支農服務主力軍作用。
強化農村信用社省聯社服務功能,推動省聯社加快職能轉換,優化協調指導,整合放大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服務「三農」的能力。引導郵政儲蓄銀行穩步發展小額涉農貸款業務,逐步擴大涉農業務范圍,持續拓展農村金融業務,促進農村資金迴流。支持其他商業銀行下沉機構網點,優化農村地區網點布局,適度擴大農村地區網點覆蓋面。
二、如何提升農村金融服務
穩步培育發展村鎮銀行,鼓勵按照規模化組建、集約化管理和專業化服務的原則集中連片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對設立村鎮銀行超過一定數量的發起行,允許設立村鎮銀行管理服務子公司。允許評級良好、管控能力強的城商行和農商行到西部地區發起設立村鎮銀行,重點布局老少邊窮地區、農業主產區和小微企業聚集地區,不斷提升村鎮銀行在農村的覆蓋面。
加強融資擔保公司管理,大力發展政府支持的融資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鼓勵其開展涉農融資擔保業務,完善銀擔合作和風險分擔機制。協調規范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完善管理政策,健全管理制度,強化自律管理,引導發揮支農服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