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金融擴散什麼意思

金融擴散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9-16 19:19:43

Ⅰ 擴散融資

找一了下,好象比較大的命題。
是為非法的核生化武器及其運載工具及相關材料方面提供金融服務。
這個擴散是指「核擴散」?

Ⅱ 金融風暴是什麼意思

金融風暴 :經濟危機從一個市場蔓延至另一個市場的趨勢。

1997 年泰國的金融震盪導致其本國貨幣——泰銖,極其不穩定。此局面引發金融風暴席捲其它東亞新興貨幣,並最終影響到了拉丁美洲。這就是現在所說的亞洲金融風暴。

這個答案您滿意嗎?

金融風暴
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亞洲金融風暴
1997年1月份,以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商開始對覬覦已久的東南

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開始拋售泰銖,買進美元。泰銖直線下跌。其目的很明確:
攪亂東南亞金融市場,以圖混水摸魚,狠撈一筆。而東南亞一些國家房地產、外匯
儲備、金融市場管理的混亂與失控,給投機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吃柿子挑軟
的拿,索羅斯的如意算盤是:先從最不堪一擊的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入手
,進而攪亂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最後攻佔香港,以圖造成他
們無堅不摧的印象,擊潰市場信心,引發"群羊"心理。索羅斯認為,只要擊垮一
個國家的金融市場,其它國家就不可避免一個接著一個倒下,這就是所謂的"多米
諾骨牌"效應。
泰國,成了首當其沖的目標。

5月份,國際貨幣投機商開始大舉沽售泰銖,兌美元匯率大幅下跌。面對投機

商氣勢洶洶的進攻,泰國央行與新加坡央行聯手入市,三管齊下,企圖捍衛泰銖陣
地,他們動用了120億美元吸納泰銖;禁止本地銀行拆借泰銖給離岸投機者;大
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後,泰銖的地位暫時性保住了。
對此,國際貨幣投機商進行了強有力的反擊,他們的招數只有一個:籌集資金

,狠拋泰銖。索羅斯開始節節挺進。與此同時,泰銖貶值的浪潮一浪接著一浪,泰
銖兌換美元的匯率屢創新低。泰政府臨陣換將,原財政部長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
帥印,泰政府此舉,猶如在波濤洶涌的湖面投下一顆重磅炸彈,菲律賓成了受害者
,比索匯率開始大幅起落。
庵雷·威拉旺的黯然而去卻未能阻止泰銖的節節失利。6月份,投機商開始出

售美國國債,籌集資金,再度向泰銖發起致命一擊。泰央行奮起還擊。其時,人心
惶惶,人人自危,在太平盛世掩蓋下的各種弊端一一暴露出來。為了穩定軍心,6
月30日,泰國總理差厄利發表電視講話:"我再次重申,泰銖不會貶值,我們將
讓那些投機分子血本無歸。"發誓歸發誓,偏偏其金融市場像個扶不起的阿斗。此
時的泰國央行已彈盡糧絕,僅有的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早已花光。就在泰總理
講話兩天之後,泰國央行被迫宣布實行浮動匯率制,放棄長達13年之久的泰銖與
美元掛鉤的匯率制。當天,泰銖重挫20%,7月29日,泰國央行行長倫差·馬
拉甲宣布辭職,8月5日,泰央行決定關閉42家金融機構,至此,泰銖終於失守

與此同時,菲律賓比索的軟弱可欺使它成為投機商的另一狙擊目標,菲央行曾

嘗試一周之內4次加息,並宣布擴寬比索兌換美元匯率的上落波幅,竭力對抗索羅
斯。但大勢已去,無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許菲律賓比索在更闊的幅
度內波動,一時間,比索貶值慘不忍睹,實際上,這標志著比索保衛戰的全面失守

就像一個癮君子,此時的索羅斯顯然並未心滿意足,他們四下出動,尋找可捕

獵的下一個目標,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進入了他的視線之內。
馬來西亞央行企圖拉高沽空馬來西亞林吉特的成本來阻止投機商的興風作浪,

印度尼西亞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終擋不住投機商強有力的進攻,馬幣、印尼幣對
美元兌換比價一低再低。
鄰國陣地的失守開始波及一向有"避難貨幣"之稱的新加坡貨幣。唇亡齒寒,

盡管新加坡也採取了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新加坡元兌美元
的匯率還是持續下跌。
在索羅斯的強硬態勢下,各國政府均感力不從心,已紛紛放棄了捍衛行動,開

始屈服,一副任打不還手的樣子。任由本國貨幣在市場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面,國
際貨幣投機商更是有恃無恐,在東南亞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橫行一時。
東南亞貨幣狙擊戰弄得人人自危,各國金融當局使盡渾身解數以免掉入這一泥

潭之中,就連在此次風潮中一直作壁上觀的美國也開始表態,美聯邦儲備委員會主
席格林斯潘說,他特別"感到不安的是"這場危機在很大程度上由一個國家涉及到
另一個國家,美國願意幫助"受這次波動影響的國家"。
國際投機商咄咄逼人的氣焰已使得國際社會對集體應付貨幣危機的認識正在加

深。7月25日,中國、澳大利亞、日本、中國香港特區、印度尼西亞、韓國、馬
來西亞、紐西蘭等亞太地區11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層代表在
上海開會,會議結束後發出的聲明表示,一個穩定的貨幣市場是非常重要的,亞太
各國將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共同研究,對有關國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協助成員國在
必要時進行經濟調整,這個消息對東南亞各國來說,至少讓他們覺得在自己與國際
貨幣炒家進行殊死搏鬥時不再顯得那麼孤單。
8月5日,危機重重的泰國,同意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附帶苛刻條件的備用

貸款計劃及一攬子措施。8月11日,為拯救資金短缺的泰國,由國際貨幣基金組
織主持,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行長在日本東京舉行會議,國際貨幣基
金組織和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承諾分擔為泰國提供總共160億美元(後增至1
67億美元)的融資款計劃,其中中國和中國香港都各自承諾向泰國借出10億美
元的貸款。8月21日,國際清算銀行(BIS)宣布給予泰國總值33億美元的
臨時貸款,以協助它渡過難關。
就在東南亞各國四處求援、積極謀劃之時,國際投機商卻銷聲匿跡,突然不再

攻擊。8月20日,東南亞各國貨幣匯率暫時回穩,東南亞各國人們均大大喘了口
氣:好了,風暴終於過去了!
就像暴風雨前夕的寧靜,平靜的外表下孕育著一片殺機,東鄰各國顯然歡樂還 為時過早,新一輪的"狂風暴雨"只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而已,令人無奈的是
,這種寧靜僅僅持續了幾天;東鄰各國還沒來得及揩揩身上的血跡。8月底,又一
輪令人目瞪口呆的跌勢瞬間而至。這一次,卻把東盟成員汶萊也拉下了水。
至此,索羅斯一副得勢不饒人的架勢,剩勇追窮寇,再度集中火力掃盪東南亞

。進入9月份,這場風暴持續肆虐已進入第三個月,外匯市場的頹勢仍在繼續。東
南亞各國經濟狀況繼續惡化。10月19日,泰國財政部長他農·比達亞也滿腹惆
悵卸任而去。
直到11月上旬,這場對東南亞來說噩夢一般的4個多月的黑色風暴才漸趨平

靜。據業內人士分析,這場動盪已告一段落。但對東南亞,特別是身處震源的泰國
來說,彈冠可以,相慶卻已苦澀難提。
無可奈何花落去

在這場危機中,受害最慘的恐怕非泰國莫屬,猛烈的金融風暴把這個國家一下

子砸到了谷底。而在此以前,泰國以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形象令人神馳目暈,一
個小業主回憶說:"好像我們挺有錢,以至於每個人都著手准備去買賓士。"他們
熱衷於海濱別墅,瑞士歐米茄、法國XO、德國賓士、日本松下。像美國人一樣,
他們每年也瀟灑地安排去歐洲旅行;孩子送到私立學校……當你在曼谷郊外碰見一
個鄉下主婦,甚至街頭叫賣的小販,說不定就是股票大軍的一員;"錢來得太容易
了",那時候,他們會以這么一種調侃的語氣說正准備去歐洲旅行。可是現在,泰
國人目瞪口呆地瞧著索羅斯之流從他們手裡搶走原本屬於他們的一切;家庭轎車被
警察拖走、失業開始困擾自己、浪漫的歐洲之旅只好取消,孩子也只好轉到便宜的
公立學校……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說:"這個傢伙(指索羅斯)來到我們的國家
,一夜之間,使我們全國人民十幾年的奮斗化為烏有。"
泰國一銀行行長差旺說:"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瞧著索羅斯這流氓強盜剝奪我們

曾經擁有的財富,我們只想說,你不就是要錢嗎?"
對所有的東南亞人來說,他們過去曾擁有一大筆財富瞬間化為烏有,薩馬特電

訊公司總裁查奴瓦斯特說:曼穀人甚至還沒來得及享受榮華,汽車剛下生產線,房
子新刷的油漆還沒有干。但他們已經失去了一切。印尼音樂家邦尼勒古馬赫為買一
幢夢中花園而奮鬥了30年,正准備遷入時,風暴來了,"我不得不退掉它。"他
說。
一個為吃飯而憂的時代,一個需要省吃儉用的時代已不可避免,但曾經滄海的

感覺,讓他們仍沉浸在富有的回味中。在曼谷市中心的廣場里,有小販在聲嘶力竭
地叫著出租衣服,"你可以租到任何東西,私立大學的學生們為了保持體面,幾乎
從頭到腳都租。"小販說他的生意還挺火的,禮拜天的商場里,依然人頭攢動,唯
一不同的是:囊中已羞澀,只能閑逛。就像許許多多的北京老人遛鳥一樣。
那些腰纏萬貫的富豪,也只能傻看著自己50%甚至更多的財產無影無蹤而去

,據估計,從3月到9月,馬來西亞排名前12位的富翁,僅在股票市場就損失了
130億美元,印尼總統蘇哈托的子女們也被迫出售他們的公司,以免顆粒無收局
面的出現。"過去的世界不復存在。"泰國第三大銀行農業銀行總裁拉姆薩姆如是
說。
曼谷奇異的風光依然那麼美麗動人,吉隆坡的高樓大廈依然那麼鱗次櫛比;可

是,曾經的富有與現在的貧窮的鴻溝卻是那麼遙不可及。"這不僅僅是一種失落感
",泰一大學教授無奈地嘆氣。
直面現實,也許這是東鄰人最痛苦又最無奈的選擇!

三個月之後,席捲東南亞地區的金融風暴登灘香港島---狼終於來了。

黑色星期一

也許,在許許多多的香港人的記憶當中,1987年10月的香港"股災"就

像一場噩夢,至今仍心有餘悸。
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輪"大熊市"席捲整個香港股市。10月20

日是美國華爾街股市慘劇"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紀念日,正因為此,它成了投
資分析家們最為焦灼不安的一天,然而,恐怖氣氛卻並未在華爾街股市出現,恰恰
相反,道·瓊斯指數一周之間跌落210點之後,當天卻反彈了74點。
正當投資分析家們額手相慶之際,在地球的另一端卻早已危機四伏、暗潮洶涌

。事隔10年之後又一個"黑色星期一"開始降臨,只不過,這次籠罩的是有購物
天堂之稱的香港。
10月20日,香港股市開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恆生指數下跌765

.33點,22日則繼續了這一勢頭,下跌了1200點。23日,對於港元前景
的擔憂使香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節節上揚,21日僅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
漲300倍。在這種市場氣氛下,港股更連續第四次受挫,下跌達10.41%。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當天表示,香港基本經濟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
到外圍因素暫時投機影響,投資者不必恐慌。他說:"我不認為這是股災。"他認
為,無論如何,特區政府首先是要捍衛港元匯率。雖然此前一天晚間有炒賣港元的
投機活動,但此時炒賣活動已被平息。與此同時,香港金融管理當局總裁任志剛也
發表講話,聲稱金管局已於前一天晚上擊退炒家。
也許是因為特區政府強有力的干預措施,也許是因為特區政府和金融管理人士

的信心感染了投資者,24日,在連續4個交易日大幅下跌後,香港股市在這天強
力反彈,恆生指數上升718點,升幅達6.89%,27日,曾蔭權再次重申,
香港現行的聯系匯率制度不會改變,在這次活動中受損失的只會是投機者。
此時,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惡性循環式的普遍狂跌,27日,紐約道·瓊斯指數

狂跌近554.26點,是有史以來跌幅最慘的一天,因而導致中途自動停盤一個
小時。東京股市開盤後即狂跌800多點。28日香港恆生指數狂瀉1400多點
,跌幅達13.7%,全日最低達8775.88點,以9059.89點收市,
下跌點數創歷史之最,在這種狀況之下,香港股市的震盪已並不僅僅局限於自身因
素了。
對此,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強調,香港股市的震盪只是暫時性的調整。中國外

交部發言人沈國放表示,香港股市以往也出現過這種波動,不足為怪,港股波動是
特區政府要自行處理的事物,中央政府將依照"一國兩制"的原則,不會直接干預
香港的股市和港元匯價。北京方面對香港整體經濟仍充滿信心。
特區臨時立法會財政事務局局長在回答議員的提問時說,社會對於穩定聯合匯

率制度十分關心,關於市場的運作,特區政府的一貫政策是"自由",行政干預應
減到最少。
特區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則勸市民保持冷靜,反應不要過敏,入市時要審慎並

要量力而為。
香港輿論則表示了強烈的信心,《星島日報》發表評論指出:"過去,在經歷

了經濟危機後,本港會很快復甦,而且更加彭勃,這次亦應不例外。美國財政指出
,自1987年全球股災後,香港股市過去10年的回報率居全球股市之首。經過
九七股災後,本港只要大力發展經濟,十年後的回報率又可能是全球之最。"
港幣保衛戰

由索羅斯所引起的這場"看不見的戰爭",如火山噴發般地震驚了全球,身處

震源中心的泰國、馬來西亞自是苦不堪言。另一面,隔海相望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時
候都更加綳緊了自己的神經。人們都意識到:這股"黑色金融暗潮"登灘港島只是
時間問題而已。面對國際金融炒家們咄咄逼人的氣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謹
慎地表示,香港特區的外匯儲備豐富,經濟正穩步增長,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區背
後有強大祖國的支持。所以這一風暴對香港不會形成特別嚴重的影響。
事實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機商就幾次試探性地對港幣進行了沖擊,

8月14日和15日,一些實力雄厚的投資基金進入香港匯市,他們利用金融期貨
手段,用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和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拋空。致使港元對美
元匯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稱為港元匯率的重要心理關鍵點。香
港金融管理當局迅速反擊。通過抽緊銀根、扯高同業拆息去迎擊投機者。金管局提
高對銀行的貸款利息,迫使銀行把多餘的頭寸交還回來,讓那些借錢沽港元買美元
的投機者面對堅壁清野之局,在極高的投機成本下望而卻步。故在很短的時間內,
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復平靜,投機商無功而返。
然而,人們心裡非常明白,這批炒家並不會就此罷休,雙方的血腥搏鬥終不可

避免。香港當局更是未雨綢繆,政策、輿論攻勢雙管齊下,提醒這批"金錢游鱷"
不要輕舉妄動。香港金融管理當局態度極其明確:堅決維護聯系匯率制的穩定。正
在英國訪問的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離開倫敦前強調,特區政府有極大的決心維護聯
系匯率;財政司長曾蔭權、財政事務局局長許仕仁一起會見傳媒,重申維持聯系匯
率是港府首選目標,為了這一目標而導致利息飆升,屬無可避免,希望香港民眾稍
安勿躁,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則呼籲所有人保持冷靜,香港總商會發表文告聲明支持
聯系匯率制度,並呼籲金融市場中人冷靜思考,重新檢視香港經濟根基,從而穩定
市場。曾蔭權在一次投資會議上說:"我要重申,我們不會改變我們的貨幣制度或
我們同美元的關系,拿港元投機而喪命的只有投機商。"
國際投機者三番五次狙擊港元的行動不僅志在港元匯價上獲利,而且採用全面

戰略,要在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上獲益,他們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場上積累大量
淡倉,然後買上遠期美元,沽遠期港元,大造聲勢。待港府為對付港元受到狙擊而
採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時,股票氣氛轉淡,人們憂慮利率大升推低股市與樓市,這
時投機者便趁勢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於是,股票市場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
沽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倉而獲取豐厚的利潤。換言之,投機者雖然在港元匯價
上無功而返,甚至小損,但在期指市場上卻狠撈一筆。
對此,香港金融管理當局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們的措施,一是動用龐大

的外匯儲備吸納港元,二是調高利息並抽緊銀根。一番對攻之後,港股在連續下跌
中止住腳步並開始強勁飆升,主要是有中資及外地資金入市,24家藍籌、紅籌上
市公司從市場回購股份,推動大市上揚。中國電訊重上招股價以上水平,也產生一
定刺激作用,令紅籌、國企喘定並作反彈。加上祖國內地減息亦成大市上揚的題材
,這些因素令恆指急速反彈。在股市強勁反彈之下,港元匯價恢復穩定。至此,這
場驚心動魄的港幣保衛戰告一段落。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大加贊揚財政司司長曾蔭
權及其同僚把這次危機處理得"實在值得贊賞"。這場較量雖說以香港金管局的艱
難取勝而告終,但它所帶給人們的震撼卻並不僅僅局限於這場危機本身,它迫使更
多的人去思考。
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終於公開表示,港府將盡快進行內部檢討,並約晤學者和商

界人士,總結這次金融風潮,尋找更好反擊之法,以防範港幣再受到外匯投機的狙
擊。

Ⅲ 世界金融危機是什麼意思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住宅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危機有相似之處。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機則是規模較大的繁榮-蕭條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則是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此輪周期已持續了60多年。
o樣子帥帥dē 回答採納率:23.1% 2008-12-20 22:08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住宅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危機有相似之處。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機則是規模較大的繁榮-蕭條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則是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此輪周期已持續了60多年。
繁榮——蕭條周期通常圍繞著信貸狀況循環出現,同時始終會涉及到一種偏見或誤解。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存在一種反身(reflexive)、循環的關系。如果容易獲得信貸,就帶來了需求,而這種需求推高了房地產價值;反過來,這種情況又增加了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產,並期待能夠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由此產生。近年來,美國住宅市場繁榮就是一個佐證。而持續60年的超級繁榮,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例子。
每當信貸擴張遇到麻煩時,金融當局都採取了干預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尋找其它途徑,刺激經濟增長。這就造就了一個非對稱激勵體系,也被稱之為道德風險,它推動了信貸越來越強勁的擴張。這一體系是如此成功,以至於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說的「市場的魔術」——而我則稱之為「市場原教旨主義」(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市場會趨於平衡,而允許市場參與者追尋自身利益,將最有利於共同的利益。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因為使金融市場免於崩盤的並非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干預。不過,市場原教旨主義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成為占據主宰地位的思維方式,當時金融市場剛開始全球化,美國則開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
全球化使美國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區的儲蓄,並消費高出自身產出的物品。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達到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2%。通過推出越來越復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金融市場鼓勵消費者借貸。每當全球金融系統面臨危險之際,金融當局就出手干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80年以來,監管不斷放寬,甚至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金也面臨「走出去」抄底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好時機

Ⅳ 金融全球化的含義和表現

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內在要求,同時又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動力,將經濟全球化推向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綜觀幾十年國際金融發展的歷史,金融全球化已成為其最重要、最顯著的特徵。金融全球化從整體上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的發展,帶來了眾多的利益。金融全球化之所以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名詞,備受各界人士廣泛關注,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現代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和傳導與金融全球化的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金融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與其相伴的蔓延效應使金融危機迅速擴散,產生巨大的波及和放大效應,國際金融動盪已成為一種常態。金融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對世界各國利弊兼而有之,機遇與風險相伴。加入WTO後,我國經濟將全面融入金融全球化的進程之中。深入認識金融全球化、把握金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應對金融全球化的新挑戰,已經成為我們無法迴避的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金融全球化的含義與主要表現形式

(一)金融全球化的含義

「金融全球化」是近二十年來人們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名詞,也是整個世界日益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究竟什麼是金融全球化?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術界尚無統一的定義。歸納起來,國內外具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
1.核心論

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全球化必然要求、也必然帶來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認為正如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一樣,金融全球化也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但金融全球化又有其自身規律和豐富內容。從金融本身的發展規律來看,推動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動因是西方國家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自由化、信息技術、融資證券化和金融創新的發展。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組成部分,但它同時又是相對獨立於並在很大程度上背離實質經濟的全球運動。與實質經濟無關的國際資本流動大多屬於投機性資本流動,它們不僅無助於反而有悖於實質交易和投資的運動,並往往成為實質經濟的不穩定和破壞性因素。[2]
2.趨勢論

金融全球化是一種趨勢,是指因全球范圍內金融管制放鬆和金融業開放加速而使國別資本得以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的趨勢;是資金或資本或金融服務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大量和自由流動,最終形成全球統一金融市場、統一貨幣體系的趨勢。金融全球化是金融自由化、金融國際化和金融一體化緊密相關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國際化和金融一體化從不同側面推動了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是指一國國內金融管制的解除,包括利率自由化、銀行自由化、金融市場自由化等;金融國際化包括各國銀行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發展境外金融中心與外幣拆放市場、資本項目的放開等等,反映其程度的關鍵是資本項目是否放開;金融一體化是指國內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相互貫通,並以國際金融中心為依託,通過信息網路和金融網路形成全球統一的、不受時空限制的、無國界的全球金融市場,不僅各市場之間的相關性提高,而且金融危機也全球化了。[3]
3.過程論

金融全球化是一個過程,是各國經濟與金融的相互依存關系因國別資本或金融服務可以迅速地、大量地和基本上不受限制地跨國界流動而變得日益密切的動態過程;是全球金融活動和風險發生機制聯系日益緊密的一個過程;是全球化進程中資本積累的金融化,是一個客觀歷史過程。之所以把金融全球化表述為是全球金融活動和風險發生機制聯系日益緊密的一個過程,這是因為:一是金融全球化不僅是一個金融活動越過民族國家藩籬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風險發生機制相互聯系而且趨同的過程;二是金融全球化是一個逐步削弱民族國家經濟權利的過程,無論是對發展中國家還是對發達國家,概莫能外;三是它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這既表現為它在范圍上是逐漸擴展的,而且表現為它在程度上是不斷加深的。金融全球化是一個自然的、歷史的過程,盡管它在給全球各國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會帶來極大的不安定因素,盡管它的發展歷程可能存在曲折,但總體說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4]
4.一體化論

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或地區的金融活動趨於一體化,一國的金融活動與其他國家金融活動密切相關,各國貨幣體系和金融市場之間日益緊密的聯系,國際金融市場日趨一體化;金融全球化作為經濟全球化的需要,既是經濟全球化的一部分,也是指資金在全球范圍內籌集、分配、運用和流動,包括國際金融機構及各國貨幣的交叉使用。金融全球化的目的是統一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和貨幣,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市場化是金融全球化的基礎,從金融市場的基本要素來看,金融全球化包括金融機構國際化、金融業務國際化和貨幣國際化;從金融市場的結構來看,金融全球化包括貨幣市場國際化、資本市場國際化、外匯市場國際化以及歐洲貨幣市場的形成與發展。[5]

法國學者弗朗索瓦·沙奈認為,金融全球化是指各國貨幣體系和金融市場之間日益緊密的聯系。這種聯系是金融自由化和放寬管制的結果,但並沒有取消各國的金融體系,它們只是以「不充分」或「不完全」形式使其一體化並形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有三個特點:首先,它有明顯的等級之分,美國的金融體系支配著其他國家的金融體系,這是美元的地位以及美國的債券和股票市場的規模所決定的,各國之間的發展不平衡以及它們之間的競爭並未消失,甚至被金融自由化和放寬管制激活了;其次,這個整體的各個監管和監督機構是無能為力和不負責任的;再次,這個整體的各個市場的統一是由金融交易者根據各市場不同程度的差別進行交易來實現的。[6]
5.綜合表述

上述定義是從不同的角度對金融全球化進行了界定,但是各個定義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交叉,實際上在上述定義中有一些觀點都是共同存在的,只是強調的程度不同而已,例如金融全球化在經濟全球化中居於核心地位、金融全球化是一種趨勢、金融全球化是一個過程、金融全球化是世界各國或地區金融活動趨於一體化,等等。由此可見金融全球化具有廣泛的內涵,它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因此,我們認為,可以表述為: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金融業跨國境發展而趨於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是全球金融活動和風險發生機制日益緊密關聯的一個客觀歷史過程。
(二)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現形式
金融全球化有其多種表現形式,為了便於觀察和理解金融全球化的表現形式,我們主要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進行分析。
1.金融全球化的微觀表現

從微觀層次來看,由於金融活動是投資者和融資者通過一定的金融機構、利用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場進行的資金交易活動,因此金融全球化就是金融活動的全球化。金融活動的全球化主要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資本流動全球化。隨著投資行為和融資行為的全球化,即投資者和融資者都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選擇最符合自己要求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資本流動也全球化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資本流動呈現出不斷加速和擴大的趨勢。特別是90年代以來,國際資本以前所未有的數量、驚人的速度和日新月異的形式使全球資本急劇膨脹。從國際債券市場的融資規模來看,包括銀行貸款、票據融資和債券發行三項業務的融資額,1973年為622億美元,1979年為1450億美元,年均增幅為15%;而進入90年代後,由1990年的4276億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15139億美元,年均增幅高達23.5%。在國際證券市場上,發達國家證券資本的年平均流出入總額,1976—1980年間為476億美元,而在1991—1994年間已增加到6311億美元。共同基金的融資規模更令人嘆為觀止,美國1970年的共同基金數為400個、資產總額約為448億美元,到1994年則相應增加到5300個和21000億美元。在全球外匯市場上,目前每天的交易量平均約為2萬億美元,比十年前增加了10倍。

第二,金融機構全球化。金融機構是金融活動的組織者和服務者。金融機構全球化就是指金融機構在國外廣設分支機構,形成國際化或全球化的經營。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了應對日益加劇的金融服務業全球競爭,各國大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競相以擴大規模、擴展業務范圍和推進國際化經營作為自己的戰略選擇。進入90年代後,世界一些國家先後不同程度放鬆了對別國金融機構在本國從事金融業務或設立分支機構的限制,從而促進了各國銀行向海外的拓展。1997年末,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簽署「金融服務協議」,把允許外國在其境內建立金融服務公司並將按競爭原則運行作為加入該組織的重要條件,進一步促進了各國金融業務和機構的跨國發展。隨著近年全球競爭的加劇和金融風險的增加,國際上許多大銀行都把擴大規模、擴展業務以提高效益和增強抵禦風險能力作為發展新戰略,國際金融市場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跨國購並(即兼並和收購)浪潮。金融機構的並購與重組成為金融機構全球化的一個突出特點。全球金融業並購浪潮,造就了眾多的巨型跨國銀行。銀行並購使全球金融機構的數量減少,單個機構的規模相對擴大,銀行業的集中度迅速提高。據統計在2000年以資產排名的世界1000家大銀行中,前25家大銀行的資產佔1000家銀行資產的40%,而1996年僅為28%。

第三,金融市場全球化。金融市場是金融活動的載體,金融市場全球化就是金融交易的市場超越時空和地域的限制而趨向於一體。目前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已連成一片,全球各地以及不同類型的金融市場趨於一體,金融市場的依賴性和相關性日益密切。金融市場全球化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是放鬆或取消對資金流動及金融機構跨地區、跨國經營的限制,即金融自由化;二是金融創新,包括新的金融工具、融資方式與服務方式的創造,新技術的應用,新的金融市場的開拓,新的金融管理或組織形式的推行。特別是信息通訊技術的高度發達和廣泛應用,全球金融市場已經開始走向金融網路化,即全球金融信息系統、交易系統、支付系統和清算系統的網路化。全球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已經實現了每天24小時連續不間斷交易。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有關匯率的政治、經濟信息,幾乎同步顯示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銀行外匯交易室電腦網路終端的顯示器上。遠隔重洋的地球兩端以億美元為單位的外匯交易在數秒鍾之內就可以完成。

Ⅳ 有沒有人願意告訴我金融擴張是什麼意思還有赤字消費呢希望能具體、詳細一點兒~ 謝謝^.^

金融擴張:就是指給予銀行等衍生金融產品的開發
赤字消費就是指:提前消費

Ⅵ 金融風暴是什麼意思啊

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Ⅶ 金融危機是如何傳染和擴散的

從美國華爾街擴散到歐日然後到全球

Ⅷ 金融危機是什麼意思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類的市場、機構等出現的危機
1.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其特徵是人們基於對未來經濟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國家破產,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2.比如股市或債市的暴跌、金融機構倒閉等,金融危機是會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一般可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次貸危機等類型,其中:貨幣危機:泛指匯率變動的幅度超出國家承受的范圍;債務危機:指的是一個國家在國際借貸領域中大量負債,負債已經超過自己的償還能力,於是無法還債或必須延期還債;銀行危機:指的是銀行從事高風險行業過度,從而導致負債嚴重瀕臨破產,高風險行業一般為房地產、股票等;次貸危機:指的是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等問題,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危機。比如說2008年美國就爆發過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甚至它的影響力至今依然存在。
3.在金融危機中,很多高杠桿、高債務的投資者會因為資金流的斷裂而傾家盪產,有負債經營的投資者又會因為企業的銷售業務而陷入破產之境。另外,金融危機還會對一個國家造成重創,例如日本和泰國都因為金融危機而國內增長倒退數年。當然,若是金融危機持續擴散的話,整個社會還會爆發比較嚴重的糧食危機等等。金融危機是金融或投資市場的危機。金融危機對經濟的影響很大,甚至牽連到許多國家的經濟和金融危機。

Ⅸ 金融風暴是什麼意思

就是金融危機的意思。
金融風暴,又稱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例如98世界金融風暴,2000年美國金融蕭條,2008年全球次貸經濟危機。

拓展資料:
金融危機(Financial Crisis)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的現象,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有時候甚至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發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
融危機是金融領域的危機。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
金融危機的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減,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的現象,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有時候甚至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是有區別的。
理論上而言,"金融"與"經濟"本身就存在較大差別。"金融"是以貨幣和資本為核心的系列活動總稱,與它相對應的主要概念有"消費"和"生產",後兩者則主要是圍繞商品和服務展開。所謂金融危機,就是指與貨幣、資本相關的活動運行出現了某種持續性的矛盾,比如,票據兌現中出現的信用危機、買賣脫節造成的貨幣危機等。
就美國次貸危機而言,其根本原因在於資本市場的貨幣信用通過金融衍生工具被無限放大,在較長的時期內帶來了貨幣信用供給與支付能力間的巨大缺口,最後嚴重偏離了現實產品市場對信用的有限需求。當這種偏離普遍地存在於金融市場的各個領域時,次貸危機,也就是局部金融矛盾,向金融危機的演化就不可避免了。
"經濟"的內涵顯然比"金融"更廣泛,它包括上述的"消費"、"生產"和"金融"等一切與人們的需求和供給相關的活動,它的核心在於通過資源的整合,創造價值、獲得福利。就此而言,"經濟"是帶有價值取向的一個結果,"金融"則是實現這個結果的某個過程。
因此,經濟危機,是指在一段時間里價值和福利的增加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比如,供需脫節帶來的大量生產過剩(傳統意義上的經濟蕭條),比如,信用擴張帶來的過度需求(最近發生的經濟危機)。
通過比較可以發現,經濟危機與金融危機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們對社會福利造成的影響程度和范圍不同。金融危機某種意義上只是一種過程危機,而經濟危機則是一種結果危機。

熱點內容
一德期貨如何提現 發布:2025-08-20 11:03:45 瀏覽:386
理財聽什麼書好呢 發布:2025-08-20 10:55:55 瀏覽:95
如何做股權激勵企業 發布:2025-08-20 10:33:17 瀏覽:184
怎麼知道這個基金是寬指數基金 發布:2025-08-20 10:26:36 瀏覽:278
期貨品種如何做空 發布:2025-08-20 10:25:58 瀏覽:786
怎麼看自己股市有幾年 發布:2025-08-20 10:14:54 瀏覽:810
理財規劃公司如何注冊 發布:2025-08-20 09:50:21 瀏覽:908
股票基金倉位如何最安全 發布:2025-08-20 09:45:56 瀏覽:348
股市各個字母代表什麼 發布:2025-08-20 09:44:21 瀏覽:51
山東投資公司股權轉讓如何辦理 發布:2025-08-20 09:37:20 瀏覽: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