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不能兌現怎麼辦
Ⅰ 理財本金拿不回來怎麼辦
與投資平台進行協商解決。如果因投資理財公司資金鏈斷裂而導致無法到期歸還本金,建議走法律程序,用法律還約束企業法人比較穩妥。
要區分你的投資是屬於投資,借貸,還是騙局。
與投資平台進行協商解決。
首先,要區分你所說的「投資」是不是用在了真實的項目上。如果你是把錢投到了某個具體的項目上,你是股東或者合夥人,那麼按照收益和風險共擔的原則,如果投資失敗,那麼由此產生的虧損一般由你自己來承擔。
其次,有些人所簽的合同名義上為投資,但實際上他並不是股東,也不享有投資人的相關權益,只是有定期返息的收益權,那麼這種合同就是名為投資、實為借貸。如果你是這種情況,合同到期了對方還不給錢,你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按照合同約定償付本息。
第三,現在有部分投資公司以零風險、高回報為誘餌,違反國家的金融管理規定,和大量不特定的人簽訂合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導致很多老百姓的錢血本無歸。這種情況可能構成刑法上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對於這種涉嫌違法的行為大家要相互提醒、積極向公安機關報案,讓龐氏騙局無處藏身。
拓展資料:
一、理財產品未到期急用錢怎麼處理
1、銀行內部的理財轉讓平台
據了解,招商、中信、浦發、浙商等銀行推出了銀行理財轉讓平台,客戶可以將持有的理財產品發布在平台上,如果有風險匹配的其他客戶購買,則轉讓成功。
優勢:不損失已持有日的收益,還可以實現自己定價。
劣勢:僅支持預期收益型等部分產品轉讓,沒有覆蓋所有類別的理財產品。
2、份額轉讓
轉讓者可以自行或者委託理財經理尋找客戶,在線下辦理理財產品轉讓手續。但是意向客戶需符合購買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
優勢:對於未建立理財產品轉讓平台的銀行而言,該方式可以在不損失客戶收益的情況下,幫助客戶退出。
劣勢:線下尋找耗時耗力,短時間內不一定能夠找到合適客戶。
Ⅱ 理財產品不能兌付怎麼辦
如果購買的理財產品到期不能兌付,首先收集整理購買時候的合同以及劃款單、收據等其他證據,哪怕有電子合同、電子資金流水憑證也要留存下來;如果有與對方溝通的電話錄音、視頻錄像等等,也要記錄下來。然後盡快通過正規渠道維權,比如仲裁或者法院進行申請仲裁或者起訴等,這樣可以給你申請財產保全,盡量避免損失。
Ⅲ 購買的理財產品已經到期一個月了還沒有回款,這該如何解決
如果購買的理財產品已經到期一個月了,那基本上應該是已經回款了的。假如還沒有回款的話,首先我們要看一下自己在哪一個平台購買的這個理財產品,然後我們可以撥打一下這個平台的客服和客服,先溝通一下,看看具體的原因出在哪。當然也不排除你很有可能是被別人騙了,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的話,那我們應該第一時間報警,要看一下自己投入進去的這些金額,是否還能夠提取出來。
假如說自己的理財產品已經到期了,但是錢還沒有回款,並且一直也聯系不上該平台的負責人員或者是客服,那大概率是上當受騙。遇到這種情況的話,應該果斷的報警處理,只要我們報警比較及時,那還有可能去追回這些款項。這也就是為什麼建議大家通過正規渠道來買理財產品的原因啊,通常在正規渠道購買理財產品的話,是不會出現這些問題的,而且現在也有很多第三方軟體可以購買理財產品,比如說支付寶,還有微信等等。
Ⅳ 最近銀行理財虧損,定期取又取不出來,該怎麼辦
我覺得完全不用擔心,因為銀行理財的虧損只是浮虧,因為只要涉及到去理財,那麼就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性,不可能一直上漲而不出現下調,有時候出現一定的虧損是很正常的,但是隨著時間的不斷遷移,最終也會慢慢的盈利,所以不要因為眼前的虧損而干著急,這樣只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多觀察幾天。
我們千萬不要去購買那些高風險的理財產品,雖然收益較高,但是虧損的概率較大,最好去買一些中低風險的債券理財產品,這些產品一般是不會出現虧本的,而且這些理財產品都有一定的鎖定時間,在這個時間之內,投資人是不允許把錢取出來,但是投資人也不要過於的擔心,銀行為了自己的生意,一般也不會讓投資者虧錢的。
Ⅳ 理財到期兌付不了找銀監會有用嗎
理財產品如果到期兌付不了,你可以向公安局報案,如果涉及到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到期無法兌付,你當然是可以找銀監會,因為銀監會就是專管銀行的
Ⅵ 理財產品到期不歸還怎麼辦
一般延遲兌付的,公安機關會介入調查。銀行理財產品還可以分為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保證收益理財產品的收益是固定的,到期後就可以獲得協議上規定的收益,反之為非保證型。
非保證型又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銀行按照約定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並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產品,反之就是非保本型。
一般銀行的保本浮動收益型的風險僅次於儲蓄風險,是追求穩定收益的穩健型客戶的最佳選擇。
理財產品法院能凍結嗎屬於你的個人資產,不管是存款還是理財,除了壽險不會被凍結,其他的若是觸犯到了相關法律,一樣會凍結的。銀行卡被凍結的原因: 1、銀行卡是信用卡貸記卡,如果被凍結,可能是信用卡出現過異常交易,比如惡意套現、偽造信息、密碼連續錯誤等,銀行卡都有可能被銀行凍結。 2、可透支的銀行卡,銀行會根據實際償還能力來給制定透支份額,當透支超出份額銀行會立刻冷凍你的銀行卡。 3、銀行卡是借記卡,如果被凍結,一種是錯帳凍結,就是說銀行交易時將錢錯誤地多給到了儲戶賬號上,那麼銀行可能會把多的部分凍結掉。一種是司法凍結,根據法律的相關規定,司法機關因辦案的需要可以向銀行申請冰結銀行卡。同時海關,稅務機關等部門也是有權凍結的。 4、不論是什麼銀行卡,如果輸入密碼三次連續出錯,銀行系統會自動把銀行卡密碼鎖住,與凍結差不多,但不是凍結。24小是過後會自動解除。 5、銀行卡到期沒有重新辦理新卡的,到期後銀行會凍結你的過期銀行卡。 6、銀行卡如果被連續掛失多次,被銀行方面認為有惡意掛失的嫌疑而予以凍結。凍結資金返還若干規定通知中國銀監會公安部關於印發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案件凍結資金返還若干規定的通知銀監發〔2016〕41號各銀監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局,各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外資銀行:根據國務院關於研究解決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案件凍結資金及時返還問題的工作部署,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財產權益,銀監會、公安部聯合制定了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案件凍結資金返還若干規定。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Ⅶ 在銀行買的理財產品到期後銀行不給贖回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無特殊情況到期產品應該不被限制的自由贖回,如果對方不同意,在無特殊條款的限制下,可以先向銀監會投訴,投訴不成,直接起訴處理。
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期限從幾個月到幾年不等,一般產品到期後,資金都會在一定期限內自動回款到投資者賬戶,無需投資者手動操作贖回或賣出。
銀行理財產品大致分為封閉式理財產品和開放式理財產品兩大類,不同產品類型的贖回到賬時間略有不同,一般為2個工作日左右,具體還需看產品合同是如何約定的。
注意:銀行理財產品到期後也有自動轉存功能,所謂自動轉存就是產品到期後,投資本金自動進入下一個理財周期,在下一個理財周期到期前無法取出本金。
有部分銀行理財產品會將產品贖回方式默認為自動轉存,所以投資者在購買產品前最好與銀行工作人員確認一下產品贖回方式。
買理財產品注意事項:
1、分清產品是否保本。對於銀行產品,它分為收益理財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以及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三種,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2、了解你的需求和風險偏好。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要做好風險評估工作,包括對自己的風險評估,例如清晰的知道自己的家庭經濟情況、收入構成、理財目標等,然後再對產品進行風險評估。
3、不要忽視資金的流動性。一些理財產品不具備流動性,因此不能提前贖回資金,而如果你對資金留東西妖氣很高,就盡量避免購買此類產品。
4、關注投資的「機會成本」。比如你投資了A、B,但沒有了投資C獲利的機會,而C的獲利就是你投資了A、B後的機會成本「損失」。尤其是當你手上資金不多時,你是希望短期內獲利更多,還是保本少賺一筆,都需要考慮清楚後再投資。
Ⅷ 理財產品無法兌付,理財到期不兌付怎麼辦
一般延遲兌付的,公安機關會介入調查。銀行理財產品還可以分為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保證收益理財產品的收益是固定的,到期後就可以獲得協議上規定的收益,反之為非保證型。
非保證型又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銀行按照約定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並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產品,反之就是非保本型。
一般銀行的保本浮動收益型的風險僅次於儲蓄風險,是追求穩定收益的穩健型客戶的最佳選擇。
(8)銀行理財產品不能兌現怎麼辦擴展閱讀
一、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投資者承諾支付固定收益,銀行承擔由此產生的投資風險。
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商業銀行根據約定條件和理財業務的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投資者支付利益,並不保證投資者本金安全的理財計劃。
三、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投資者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風險由投資者承擔,並根據實際收益情況確定投資者實際收益的理財計劃。
四、商業銀行承銷的理財產品。商業銀行代其他機構銷售的產品,商業銀行只收取固定的承銷費用,不對產品的風險負責。
Ⅸ 理財產品不兌現怎麼投訴
理財不兌付可以直接投訴到銀監會,銀監會客服電話為12378或者010-66279113,不過比起撥打電話投訴,銀監會更接受書面投訴,書面形式向銀監會投訴時,需要詳細地描述要投訴的事件及其性質、以及投訴人的姓名和聯絡方式。
一般情況下理財不能兌付的情況比較少,並且當前理財不是保本型產品,所有投資者要注意投資風險。
拓展資料:
理財是指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
理財可分為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理財和家庭理財等。理財途徑有銀行理財、證券公司理財、保險理財、投資公司理財等,投資渠道有炒金、基金、股票等。
「理財」一詞,最早見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報端。隨著中國股票債券市場的擴容,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日趨豐富和市民總體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財」概念逐漸走俏。個人理財品種大致可以分為個人資產品種和個人負債品種,共同基金、股票、債券、存款、人壽保險、黃金等屬於個人資產品種;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個人消費信貸則屬於個人負債品種。
具體內容
理財,顧名思義指的就是管理財務。一般人談到理財,想到的不是投資,就是賺錢。實際上理財的范圍很廣,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也就是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與風險管理。包含以下含義:
①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不僅僅是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而已。
②理財是現金流量管理,每一個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錢(現金流出),也需要賺錢來產生現金流入。因此不管是否有錢,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財。
③理財也涵蓋了風險管理。因為未來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確定性,包括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與市場風險,都會影響到現金流入(收入中斷風險)或現金流出(費用遞增風險)。
理財途徑
國內能夠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的機構主要有銀行、證券公司、投資公司。
1.銀行理財
我國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一般是大額存單、資管產品等,代銷的券商或者基金公司發型的基金不屬於理財
2.證券公司理財
證券理財一般包括證券收益憑證、資管產品等
3.保險理財
保險理財更加傾向長期性,著重解決較長時間後的教育規劃和養老規劃,同時解決意外、醫療等保障問題。
4.投資公司理財
投資公司理財一般包括信託基金、黃金投資、玉石、珠寶、鑽石、第三方理財等,需要的起步資金較高,適合高端理財人士。
5.電子商務理財
21世紀除了能在線下的網點理財,還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金融搜索引擎搜索理財產品進行風險收益的多方對比之後再投資。
Ⅹ 理財產品不能兌付怎麼辦
如果是正常理財到期但是不兌付,那麼肯定是不合法的,但是在處理之前要搞清楚為什麼理財公司它不兌付的原因,是因為理財公司出了問題,還是理財產品本身出了問題,或者是理財協議中有什麼其他規定是沒有看清楚的。如果是理財產品本身的其他規定導致的理財到期不兌付,就要了解其他規定具體理由是什麼,然後是去找理財公司協商,一般都是可以幫忙解決的。
但如果是不合理的霸王協議,理財公司存在違規行為的話,那麼就需要找到一些證據,比如說聊天記錄前後是否是一樣的,如果多次協商都得不到解決,那麼就可以向法院起訴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或者報警處理。
一般來說,理財到期基本上都是會兌付的,基本上很少出現不兌付的情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理財的時候是需要注意其風險性的,理財的風險是有: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這幾種。在理財的時候,如果想以安全性為主,就不要追求過高的收益,盡量選擇風險低、收益低的理財產品,要記住理財的本質是賺錢,但賺錢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其風險性。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的產品,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產品。銀保監會發布《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強化理財產品銷售流程管理,明確了理財產品銷售過程中的多項禁止性行為,以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辦法自2021年6月27日起施行。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大致可分為債券型、信託型、掛鉤型及QDII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