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上限對理財有什麼影響
Ⅰ 大額可轉讓存單開放後,對普通人的理財都有什麼影響
存款證,簡單的說就是流動性定期存款,是由銀行業存款金融機構向非金融機構投資者發行的可以轉讓和抵押的記賬式大額存單。CDS可以為未來存款市場的定價提供參考。從國際經驗來看,許多國家在存款利率放開的過程中,都把發行CDS作為推動改革的重要手段。
CDS起源於1961年的美國。當時,美國政府以 "Q條例 "控制銀行利率,利率上限通常低於市場利率。再加上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等其他貨幣工具的快速發展,"金融脫媒 "現象十分明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獲得新的融資渠道,擴大資金來源,增強市場競爭力,花旗銀行推出了第一張可以在二級市場上轉讓的10萬元以上的大額可轉讓存款證。由於存款證流動性強,利率高於銀行存款,一經發行就受到投資者的歡迎。1970年,美聯儲取消了對10萬美元以上和90天內的CD利率的限制。1983年,美聯儲取消了對定期存款利率的上限,從而完全實現了利率自由化。在利率自由化的中期,日本和韓國分別於1979年和1984年推出CD,然後逐步提高自由利率存款的比例,最終實現了利率自由化的成功。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Ⅱ 如果放鬆銀行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會對市場有什麼影響
如果存款利率上限放鬆,存款、理財、信貸、股市、樓市都有可能受到較大的影響。
未來存款利率上限極有可能放開
在我國,樓市的動態除了受到政策的影響之外,銀行信貸的動向也會對樓市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存款利率上限放鬆,存款利率上漲,因為銀行的資金成本增加,再加上可利用的資金比較多,銀行可能為了保持利潤轉而將信貸投向一些風險領域,比如房貸產,從而博取高額利潤,一旦房地產獲得更多的銀行資金支持,就有可能變熱。
Ⅲ 銀行存款利率對個人理財的影響 1.積極作用 2.制約作用.. 跪求各位大神...
銀行利率的調整是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當通貨膨脹時物價全面持續上漲,國家實行貨幣政策,上調利率,抑制經濟過熱,穩定物價,有利於增強人們對商品的購買力,增加人們銀行儲蓄存款收入,有利於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 不利得是,貸款利率的上升,抑制了人們的投資需求。 當通貨緊縮時,經濟停滯,物價全面持續下跌。國家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降低人們存貸款利率,貸款利率的下調促進人們對投資的需求,有利於促進經濟的發展。促進人們就業與生活水平的提高。存款利率得下降,減少了人們存款收入。
Ⅳ 銀行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放開對老百姓有什麼影響
放開存款利率上限意味著利率市場化接近完成。在通縮風險上升,負債成本下降,資產回報率下行的趨勢中,放開存款利率上限並不一定會導致銀行提高存款利率,對表內存款成本的影響預計不大。
整體而言,利率市場化後,商業銀行有了價格的制定權,對資產負債結構的管理會更加主動,可能增加中小企業貸款、個人貸款,這些貸款利率較高,能改善銀行財務狀況,但也會提高貸款利率的整體水平。因此,在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後,存貸利差會縮小,但大幅收窄的可能性較小。
放開存款利率上限也將使金融機構以資產定負債的趨勢更加明顯。在資產配置荒的環境下,決定了金融機構難有大規模擴張負債的沖動,即使取消上限,存款利率也不會出現明顯上行,這有利於持續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但也對金融機構的審慎經營提出更高要求。
Ⅳ 大額存單對百姓理財有何影響
想要高收益又害怕錢打了水漂,大額存單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所謂大額存單,是指由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面向非金融機構投資人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記賬式大額存款憑證,是銀行存款類金融產品,屬一般性存款。
與傳統的存款相比,大額存單更為靈活。這一點體現在存期選擇更多,包括有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18個月、2年、3年和5年共8個品種,比普通存款期限的品種多了9個月和18個月兩個品種,可以更好地滿足投資人對期限配置要求。
大額存單發行採用電子化的方式。可以在發行人的營業網點、電子銀行、第三方平台以及經人民銀行認可的其他渠道發行。
利率水平上浮,質押有利變現.對儲戶來說,大額存單有沒有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利率水平決定的。根據《暫行辦法》,發行利率以市場化方式確定,固定利率存單採用票面年化收益率的形式計息,浮動利率存單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為浮動利率基準計息。這一突破存款利率上限的約束被認為是大額存單意義所在。額存單付息方式分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和定期付息、到期還本兩種。
Ⅵ 存款利率上限一旦放開 對理財有什麼影響
這個影響不大,一般就是小銀行上浮多些,大銀行上浮少些。主要是降息影響大!央行降息,所有固定收益類的產品,包括理財,利息都在下降。如: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網路理財等。
Ⅶ 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對銀行有什麼影響
放開存款利率上限意味著利率市場化接近完成。在通縮風險上升,負債成本下降,資產回報率下行的趨勢中,放開存款利率上限並不一定會導致銀行提高存款利率,對表內存款成本的影響預計不大。
整體而言,利率市場化後,商業銀行有了價格的制定權,對資產負債結構的管理會更加主動,可能增加中小企業貸款、個人貸款,這些貸款利率較高,能改善銀行財務狀況,但也會提高貸款利率的整體水平。因此,在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後,存貸利差會縮小,但大幅收窄的可能性較小。
放開存款利率上限也將使金融機構以資產定負債的趨勢更加明顯。在資產配置荒的環境下,決定了金融機構難有大規模擴張負債的沖動,即使取消上限,存款利率也不會出現明顯上行,這有利於持續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但也對金融機構的審慎經營提出更高要求。
Ⅷ 存款利率變了,對我們影響有多大
存款利率變了,對我們影響有多大
存款利率變了,對我們影響有多大,多家銀行的工作人員均向記者確認,存款利率要下降的消息從上周五開始流出。 6月21日,多家銀行猝不及防下調存款利率,用實際行動確認了這條消息。
存款利率變了,對我們影響有多大1
6月21日,銀行存款利率定價改革開啟,多家銀行的存款利率開始調整。消息從6月18日開始流出,一夜之間,銀行客戶經理奔走相告,存款利率從6月21日起將下降。
存款利率的任何變化都將影響170萬億元的存款市場,你的錢袋子又要縮水了?
大額存單不香了
上個周末,銀行工作人員又加班了。
「三年期大額存單目前興業銀行50萬元以上,利率4%。有需要的客戶聯系我,周一沒了。」
「之前說本周要存三年定期的客戶,私信我,下周大概率降息!急急急!!!盡量都在這周存進來!」
多家銀行的工作人員均向記者確認,存款利率要下降的消息從上周五開始流出。有消息稱,自6月21日起三年期的大額存單利率將從原來的3.85%下調至3.25%,調整幅度達到60個BP(基點)。這個周末,銀行員工正忙著幫有需要搶購大額存單的用戶申報額度。
「存款利率應該是要下降了,不過信息還沒有公開。但是各大銀行應該都有信息漏出來了。」6月20日,某大行客戶經理向記者確定,「下周應該就知道了,大額存單應該還是有,就是利率下來了,按照我們得到的消息,下來的還不少。」
6月21日,多家銀行下調存款利率,用實際行動確認了這條消息。
「猝不及防的降息,昨天還是3.9%,今天就是3.5%。」某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而某股份制銀行的工作人員表示,三年期和五年期的都是3.5%,下調0.09%。
記者注意到,由於利率持續走低,多家銀行的工作人員在安全性資產方面的推薦不再首選大額存單,而是各種代銷的年金保險類產品。
「無風險利率現在肯定是越來越低,要盡快鎖定利率,不然受利率下行導致的收益損失會越來越大。」某國有大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降低銀行負債成本
為何存款利率突然下降?6月1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通過對利率自律機制的探討,提出改變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限的定價方式,由目前的「基準利率×倍數」改為「基準利率+基點」。同時,不同類型的商業銀行應設置不同的上限。
利率下降對銀行而言意味著什麼?金融監管研究院院長孫海波表示,此次存款利率定價改革是人民銀行指導利率加點模式。自律機制對不同類型的商業銀行設置了不同的最高加點上限。這個定價改革把四大行和其他銀行區分開,屬於首次如此規范。
整體而言,此次調整後變化:四大行是主要存款品種在指導利率基礎上加點50BP,其他銀行加點75BP。大額存單稍微高一點。
此次加點改革最大特點就是中長期存款降息,短期存款不變。從存款結構看,受影響最小的當然是活期存款佔比最高的銀行,其中招商銀行活期存款佔比64%,處於最高水平。四大行普遍處於50%的活期存款佔比水平。其他股份制城商行普遍較低,其中城商行中寧波銀行是例外,活期佔比54%。
「存款利率制度的任何變動,都直接影響170萬億元的存款定價,效果立竿見影(假設活期存款也降息的話),不論是普通定期存款,還是結構性存款,還是大額存單,存款端的收益率曲線都會變得更加平緩一點。」孫海波表示。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金融管理部門希望通過引導中長期存款利率下行,推動存款業務合規理性發展,維護存款市場良好的競爭秩序,進而降低銀行負債成本,進一步推動銀行降低實體經濟實際融資成本。
「銀行如果負債成本過快上升,它有可能傳導到貸款環節,這樣不利於銀行降低對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如果中長期存款利率能夠有所下行,那麼它下行的空間傳導到貸款環節,這樣能夠推動銀行更好地降低對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董希淼表示。
此外,存款利率的下調將降低中長期定期存款利率上限,降低其吸引力,資金或流向貨幣基金等產品。招商證券銀行團隊認為,此舉將適度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利於息差改善。
存款利率變了,對我們影響有多大2
調整背後:定價機制改變
此前有「壞銀行」抬高利率擾亂市場競爭
「是不是降息來了?」看到部分存款產品利率下降的消息,很多人感到糊塗。
實際並非如此。6月21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揭開長期存款利率下降的答案: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確定方式有所調整。
根據公告,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確定方式,將原由存款基準利率一定倍數形成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為在存款基準利率基礎上加上一定基點確定。另一個變化在於,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有升有降」,半年及以內的短端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的自律上限有所上升,一年以上的長端利率自律上限有所下降。
為何要做出這樣的調整?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在公告中指出了一種「壞銀行」的做法。按照存款基準利率倍數確定的利率上限,存在明顯杠桿效應。由於長期存款基準利率較高,執行利率也明顯偏高,扭曲了存款的期限結構。
「特別是個別金融機構利用長期存款利率較高的問題,通過多種不規范的所謂『創新』產品吸收長期存款。其他銀行為穩定存款來源,被動抬高存款利率攬儲,推升整體負債成本,出現了存款市場由壞銀行定價的問題,不利於存款市場有序競爭。」公告稱。
招商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廖志明向貝殼財經記者進一步舉例稱,之前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上浮後能達到4.1%左右,但三個月的定期存款利率很低,可能僅有1.4%-1.5%,那麼存三個月的定期甚至一年定期,都不如買利率更高、流動性相對更佳的貨幣基金,導致大家存短期定期的意願低。此次定價機制調整可以縮小長短期存款的.利差。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也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之前存在遠期利率水平倍數過高的問題,會抑制中長期投資。此次調整會帶來短期利率一定程度的上升,對抑制短期通脹有利,也能避免資金過度湧入短期理財市場,導致存貸款結構不合理的現象。
王紅英認為,長期看,由於利率壓低,會使得大量資金增加社會融資整體規模。「從這個角度,對權益類資產,如股市、企業股權投資市場的改善等都會有積極作用。」他進一步稱,由於政策是對所有金融機構實行統一標准,所以從政策角度來說,不會加大銀行間異常的競爭攬儲力度。
那麼,定價機制改變對普通消費者有何影響?公告表示,各金融機構仍可在自律上限之內,與存款人自主協商確定存款實際執行利率,存款實際執行利率並不一定會有大的變化。目前,各金融機構存款利率定價總體平穩,有關調整正有序推進。
「新方案實施後,金融機構無需大幅調整所有期限的存款利率,而且一年以上的存款佔比也較小,總體看對金融機構和存款人的影響都不大。」公告稱,長短期存款利率之間的利差將有所縮窄,有利於引導銀行存款回歸合理的期限結構。此外,新方案同步調整了中小銀行和國有銀行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二者之間仍存在合理利差,有利於維持目前相對均衡的市場競爭環境。
存款利率是利率體系「壓艙石」,目前全面降息可能性不大
事實上,去年疫情暴發初期,央行多次下調貸款利率水平,市場上就曾出現過同步降低存款基準利率給銀行「減負」的猜測,銀行也自主下調過大額存單等存款產品利率。
例如2019年還有銀行3年期大額存單收益率達4.125%(即在3年期定存基準利率2.75%基礎上上浮50%),去年下降到3.85%(在基準利率上上浮40%)。彼時多位銀行理財經理解釋稱,一是因為降准,銀行資金充足;二是央行採取多種措施引導貸款利率逐漸下行,甚至有的存貸款利率出現「倒掛」,為防止資金套利,加上銀行為了降低負債成本,存款利率走低。
對於市場上出現的降低存款基準利率的聲音,在去年4月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央行副行長劉國強明確,存款利率跟普通老百姓關系更加直接,要充分評估並考慮老百姓的感受。央行官網顯示,上一次存款基準利率調整還是在2015年10月。
劉國強表示,存款利率是利率體系裡的「壓艙石」,所以實行起來要考慮得更多。除了百姓感受,還要考慮比如物價情況、經濟增長,內外平衡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