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今年金融虧損多少

今年金融虧損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9-24 03:41:59

❶ 金融行業近幾年是不行了么你怎麼看

傳統意義上講,金融的三駕馬車:銀行、券商、保險。

那兩駕馬車我沒深入了解過,但銀行我還是相對比較熟悉的。

站在基層,來說說銀行業吧。


傳統的模式受到沖擊

近幾年來,受到新興產業、互聯網+的影響,銀行傳統的模式確確實實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各項業務逐步向線上發展,像之前的一些業務模式、經營模式也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自上而下的壓力劇增

隨著市場化的不斷發展,各項業務越來越透明,競爭越發激烈,銀行的盈利壓力,可以說是壓力劇增的。銀行的工作人員,權利越來越小,壓力越來越大。存款怎麼拉?貸款怎麼放?各項指標怎麼完成?

還記得前段時間,銀行響應國家號召,大力推廣ETC業務嗎?在外人看,這是多麼好的一件事啊,方便了客戶,又方便了出行。又有多少人知道,那段時間銀行的工作人員有多麼大的壓力。

再參考寧波銀行的那個悲劇,這是多麼大的壓力。

相較互金公司來看

相較互聯網公司,銀行仍算穩定的。

猶記得前幾年,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時候,有很多同事加入了P2P公司,在前幾年確確實實的比銀行賺錢多了一些。但這幾年,隨著P2P行業整頓,在P2P公司工作變成了違法行為,賺到的工資,屬於非法所得,必須上交。

收入降低已成事實

前段時間網傳銀行業普遍降薪,記得有些銀行站出來辟謠——並沒有降薪,而是根據市場化發展來改革薪酬。說白了,銀行賺的少了,銀行的員工也要賺的少。

其實對於基層員工來說,大多收入不高,貧富差距也很大。以客戶經理為例,收入受業績影響,完成任務可以拿績效,完不成任務還有可能扣工資。

對於同一個銀行的客戶經理來說,有的人一個電話,就拉來上億的存款,有的人累夠嗆也完不成任務,這樣來說,收入相差是很高的。

銀行業也仍是我國比較賺錢的行業

就算存在各式各樣的因素,銀行業仍然是我國比較賺錢的行業。哪怕是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時期里,銀行的整體利潤、總資本、同比上升等相較其他行業,仍然處於前排位置,也就是說,銀行業仍然是盈利能力較強的行業。

因此,不能簡單的說,金融業、銀行業近幾年不行了,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換一種方式繼續發展而已。

金融行業近幾年是不行了嗎?你怎麼看?

金融行業好比一個國家經濟的血液,只有景氣和不景氣之說,但是是有周期性的,暫時的困難並不意味著來日不會好起來。

如果你說的是金融行業當中的銀行業,最近幾年的表現確實不佳,那是因為:

1:存貸差不斷收窄,直接擠壓了銀行的利潤空間;

2:企業直接融資的通道不斷擴大,比如公司通過上市,發債等等方式繞開銀行,使得銀行的獲利渠道進一步收窄;

3:因為疫情的原因,使得我國經濟運行趨緩,呆壞賬增加;

4:居民存款增長開始停滯,使銀行獲得低成本資金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如果你指的是證券和保險,他們遇到的困難是同樣的,即

投資渠道過窄,獲利能力不強,靠天吃飯的弊病不除,即使有錢也無法獲得令投資者滿意的回報,更不要說為自己獲得可觀的利潤了。

個人認為,中國的監管部門不能總是盯著風險,護著罩著國內的金融行業,因為在樹底下是長不成大樹的。

只有加速開放金融業,在向國外同行學習的同時,也促使國內金融行業獲得更寬廣的獲利渠道,進一步促使中國的金融業強大起來。

那個時候,你就沒有金融業不行了的感覺了。

金融行業大部分真的是很普通的民工。

記得從帝都top3金融專業畢業出來時是很有年少輕狂的感覺的,六七年前金融還是很火爆賺錢的人不少,覺得自己千軍萬馬殺過來已經拿到了金融高薪的入場券,馬上就要拿到百萬年薪走上人生巔峰。

但...但,,事實證明學生確實是容易幻想太過於naive。

金融從業者是容易在泡沫中瘋狂投機賺錢到錢的,更多的資金,更多的投融資活動,金融從業者活躍其中賺上一筆。10-15年四萬億的大寬松,正是這樣一個容易撈錢的年代。

但金融急速膨脹後,出現了杠桿率飆升、脫虛向實、資金空轉等問題,監管認識到了這點,於是便開始了16年的運動式去杠桿時代,影子銀行、銀行理財新規、資管新規、嚴禁剛性兌付、去通道等等,每一點都摁在了金融虛胖的命門上,金融狗們也就跟著沒了脾氣。

金融的核心在於資產端和資金端,對應著投資和募資,而這兩個核心環節,都超越了普通人能夠勝任的水平。潮水過後,大部分普通從業人員,也都發現了自己在裸泳,以前較為輕松賺的錢,不過是時代或政策帶來的紅利罷了,自己並沒有太多的本事,在做一份可能很普通的工作,之前的優越感和良好感基本消失殆盡。

我把以上一段話發給很多金融同行朋友,包括做投行的、PE的、券商研究員、基金經理、信託經理等等,他們都覺得很符合他們的感受。是啊,任何一個行業都不可能保持著超額利潤,都會回歸平均收益,前幾年金融行業從業人員,比較走運罷了。

我看到身邊的金融同行們,每天工作得很忙很累,996,997的都有,有的同胞甚至每周七天24小時standby,在這兩年金融行情下拿的錢也不過如此,但工作強度和勞累度十分之大;抑或像一些崗位實則極其無聊,除了工作比較體面後很索然無趣。

那種所謂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資本大佬范兒?是沒有的,有的只是一月跑遍十省求爺爺告姥姥去募資的艱辛,有的只是被無數的監管問題搞得焦頭爛額深夜翻法規擔心項目要黃的戰戰兢兢,有的只是起早摸黑去研究年報和報告仍然面對凈值波動資金巨額贖回的無奈....

表面光鮮、但工作十年了拿著不多工資、上升路徑看不到的金融從業人員也大有人在的...長遠看下來,金融總體人均薪酬貌似不錯,但落在普通民工身上的著實不多,叫做民工是不為過的。雖然俺做金融那麼多年沒賺到啥錢,但經過這兩年的思考反省心態倒是挺好的,自己能夠賺多少錢,還是和自己做了什麼事兒創造了什麼價值成正比。

有個好的職業心態把。這是一份和普通行業無大異的行業、但總體還算可以的行業。任何優越感和過高的期待都是被蒙蔽的表現。做好當下的事兒、實事求是盡可能多創造價值才是我們需要去做的事兒。民不民工的稱謂,都是無所謂的。

------------

以上。

我是小貝老師,200+金融、咨詢、快消等業內人士職場交流的集中地。

同名公眾號:小貝人才工作室(xbcareer),希望我的文字對你找准方向、拿到滿意offer、更穩步的職場發展有所幫助。

其實疫情當下,中國成了世界眼中的經濟「避風港」 。

美股動盪中,多家西方投行把中國稱為經濟「避風港」,從衡量資本市場是否表現穩定的波動率指數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方資本轉向投資中國資產的現象。

中國加速金融對外開放和國際經濟合作給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空間。為應對和對沖疫情,中國結合結構性政策工具和普惠性政策工具,採取靈活適度的穩健貨幣政策。目前已經有3000億專項貸款和5000億支農支小再貸款,政策性金融更是針對製造、出口和三農精準施策。而在MLF、TMLF、LPR改革等貨幣政策工具下,我國也有足夠的降准降息政策空間。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同發力,為疫後經濟增長帶來及時雨和助推器。

中國正在通過深化改革來「穩增長」,全球金融業和資金正在快速湧入中國市場。中國增長潛力巨大的資本市場剛起航,剛剛落地的注冊制及其配套的多項改革舉措正在加速推進,養老金也在逐步增加在股市的投資,體量巨大的資本市場平台吸引著來自國內外的資金做大做強資本市場。

你所說的金融行業太寬泛,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等等都屬於金融行業,加上近些年興起的一些多元金融類公司,像互聯網金融公司,都算是金融行業。

我簡單講講自己的經歷,還有身邊的一些朋友的現狀,或許對你有一些幫助。

我本人是金融類院校科班出身,畢業後先後在基金公司、銀行、互金公司、證券公司工作過,簡單講講各種不同公司的工作環境、工作狀態、收入待遇等等的區別。正規的基金公司相對來說對學歷、專業要求更高一些,你是嚮往基金經理方向發展的話,但是專業度高,和高學歷並不代表你就有高收入,這取決於你們團隊管理的產品所產生的實際收益。如果你是一線的基金銷售人員,對學歷要求相對沒有那麼高,主要的是看你個人的人際交往能力和 社會 資源,一般沒有資源的人,做這份工作會比較難,公募基金門檻低,你也沒什麼銷售收入,我主要是講私募基金,以前是100萬的認購門檻,你說普通人有多少人有這個實力,更何況是高風險投資。所以,如果能力強,資源廣的人,收入是不菲的。但是每年因為管理不善,各種問題倒閉的基金公司很多,我本人在的公司就是因為產品和自營產品出現大幅虧損清盤的,公司倒閉。

銀行,有不同的工作崗位,不同的工作崗位具體情況也有差異,商業銀行和五大行又有區別。五大行,給人的確實體驗就是,工作穩定,收入穩定,人際關系復雜,我相信說到這所有人都能理解了吧。我主要想說一下商業銀行,櫃台,重復性工作,工作比較枯燥和單一,收入也比較固定和穩定。大堂經理,比較辛苦,每天和各色各樣的人打交道,處理各種繁瑣的事情,辦理各種各樣的業務,而且有業績指標也任務,壓力會比較大一些,收入比櫃台會有一些浮動。理 財經 理,分普通,和高級,主要以服務理財需求的客戶為主,引導客戶購買銀行的理財,基金,紀念幣,紀念鈔,等等,代銷理財,基金,保險,貴金屬等等,只要你服務好,溝通能力強,工作起來也還算輕松,收入也相對較高。但是隨著傳統銀行業收各種興起多元金融的沖擊,銀行從業者壓力也越來越大,收入也相對比起以前少了不少,特別是國有幾大行。

證券公司,看你在的是什麼地方的什麼部門工作,不同的工作地點和工作崗位都不一樣。公司總部的部門,那自然要求很高,從學歷到能力,自然收入也很可觀。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在不同省市的營業部工作,大的券商營業部相對好一些,能有投研部、財富部、市場部、辦公室等等,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稱呼吧。但是大部分的營業部是沒有那麼多細分的,都是全員營銷的狀態,你的工資收入取決於你能開多少戶,有多少資產,產生多少傭金,壓力會非常的大,每個月都有數不盡的開戶,資產,產品銷售的任務。如果你做的好,那收入也是非常樂觀的。近些年國家慢慢開始放開外資券商的進入,對國內券商還是有沖擊和壓力,而且這個行業自己內部本省競爭就非常大,最後肯定會形成大魚吃小魚的局面。

互金公司,除了在上面做技術,產品,和風控的那些部門,最多的就是一線的營銷人員,門檻低,工作也比較辛苦,壓力也非常大,再加上基本都是私企,對於加班這個事情那是家常便飯。做的不好的,也混不了多長時間,做的好的收入也挺不錯。但是這種公司存在一個巨大的風險就是你得擔心這個公司會不會跑路,只要有重要的項目暴雷,那麼就可能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整個公司都出大問題。心理壓力我覺得比工作壓力更難以讓人承受吧。

至於金融行業是否不行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永遠沒有人說華爾街不行了吧,同樣也永遠沒有會說矽谷不行了吧。

中國的經濟體量超級巨大,能保持5-6個百分比增長,已經是相當厲害了。

查了一下 印度今年GDP表現 ,上半年下滑明顯,跌至5.4%,三季度的還沒出來,但 全年肯定不到6% ,而中國今年的整體預期是6.1-6.2%,橫向一比貌似還行。

原先根據6%增速估算,我們GDP躍居世界第一大概是2028年,實際情況肯定沒這么樂觀,我按5%的復合增速去算,要2035年之後,感覺這依然有些樂觀,按4%的復合增速去算,要到2044年。

望天佑中華,國祚永昌。

這個問題比較廣,個人感覺近幾年並不是不行了,而是震盪休整階段,休整過後會有一輪的暴發,特別是中國A股,我們都知道近期外圍美歐主流國家指數跌幅比較大,但A股的跌幅是有限的,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可以做一個對比:

1.首選我們看一下2016年到目前為止美國道瓊斯指數的走勢,16然後的時候,指數在16000點左右,到19年年底的時候,最高點30000點左右,什麼概念?短短幾年的時間漲幅超過80%,屬實大牛,整體來說非常穩定,中間也有過幾次調整,包括中美貿易戰期間,雖然有影響,但一直以來還在上漲通道當中,今年春節過後,全球市場發生變化,月線跌破60月線,上行通道跌破。

2.亞太地區日本,不得不說日本經濟自從上世紀90年代房產泡沫巨大沖擊過後,到目前來看整體還是比較穩定的,指數16年15000點左右到2019年24000點左右,漲了60%左右,次於美指,中間出現過大調整過後還能夠反彈走高,還是不錯的。

3.中國香港恆生指數2016年最低位19000點左右,2018年最高點33000點左右,上漲14000點,漲幅達70%左右,2019年到目前為止24000點到30000點之間通道運行,也算比較穩定,其實個人感覺恆生指數受A股拖累還是比較大的。

4.A股2016年最低位2638點,很多人認為這個位置是超級大底了,但在2019年年初給破掉了,最低2440點,整體到目前為止,漲幅9%左右,這個真是讓人有點無語了,明明GDP的增速還可以,明明個方面都算比較穩定的,中間可能有貿易點的影響,但也不至於只漲這么點阿,跟外圍主流指數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從上面幾個指數不難看出,如果都按照2016年最低點計算,下跌空間最大的是美國,其次是日本,然後恆生指數,最後是A股,也就是說A股目前在最底位,它根本沒有漲,那如果美指,日經,恆指都出現大幅調整,A股也可能會跟著調一下,但我認為不會太多,因為根本沒有漲,你在跌真是有點不象話了。金融行業近幾年是不行了么?我認為還行,至少在A股短短30年的時間內,有過兩次高潮,中間跨度大約8年左右,2015年到現在2020年,5年過去了,估計下一波牛市在2021到2023年左右,所以要有信心,就算沒有大牛的出現,難不成指數還能跌沒了。

「金融」是一個很大的行業,門類繁多,不好用一句話概述行還是不行。

前幾年,做現貨原油,白銀這一類的投資者很多,但大多虧錢收場。藉此機會,有關部門對這一類的金融市場整頓了一波,剔除了一些「垃圾公司」,造成了市場短暫的「低潮」。打騷擾電話,加VX的人少了,可能給了我們金融不行的感覺。

事實上,自從我國的經濟發展起來之後,金融從來都是「行」的,就沒有不行的時候。到現在我們都可以隨時看到「某某公司上市後,市值保證多少多少」這一類的消息,不絕於耳,我國金融集資的能力從來都沒有減弱。減弱的只是個人投資者「股票,期貨,現貨,P2P」等等這些個人投資版塊。其他一切OK,都在正常軌道中。

不是,是要轉型了

金融行業中金融從業人員確在未來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的變革,比如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使得傳統金融行業中自身中介屬性面臨很大的沖擊,比如金融行業中最基礎的信息處理,信息分析,目前已經有大量的人工智慧系統開始替代人工。

2-未來經濟 社會 在技術和信息的加持下,變化速度急劇加快,而金融行業需要對復雜的環境和變化的速度做出及時響應,技術就是最好的替代。

3-大規模的信息自動化取代了人工,更精準的同時也給市場波動帶來了更大的不可控風險。

❷ 金融危機美國虧損多少

現在也估計不到的啊。 雷曼兄弟這家超過150年的金融「巨鱷」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季節,終於支撐不住,落得個「破產申請」慘淡下場,讓國人對大洋彼岸的「次貸危機」重新評估。受該事件影響,昨日中國銀行股大面積跌停,招商銀行也在跌停之列。今日,招行發布了持有雷曼兄弟債券的公告,所持債券即使全部損失,也僅僅影響每股收益0.0324元/股,實質性影響很小。但心理脆弱的投資者是否會理性對待,還得拭目以待。 「雷曼兄弟面臨破產!」——這一消息對全球股市的影響可謂立竿見影,然而其帶來的影響或許才剛剛開始顯現! 繼昨日華安基金公司公告旗下華安國際配置基金受到雷曼兄弟事件影響之後,今日招商銀行(600036,收盤價16.07元)也發布了受累於雷曼兄弟的消息,公告稱,公司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共計7000萬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昨日銀行股的齊齊跌停,這一不利消息的發布,又可能被市場所放大。 實質性影響有限 今日,招商銀行發布公告稱,截至公告日,公司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敞口共計7000萬美元;其中高級債券6000萬美元,次級債券1000萬美元。公告同時稱,公司將對上述債券的風險進行評估,根據審慎原則提取相應的減值准備。 7000萬美元——摺合成人民幣大約相當於4.77億元,這一數字對招商銀行的影響會有多大呢? 如果招商銀行對持有雷曼兄弟發行的債券計提10%的減值,那麼損失將會為4770萬元。按照招商銀行總股本147.07億股計算,那麼影響每股收益將僅僅為0.0032元/股; 如果招商銀行對7000萬美元計提50%的壞賬准備,那麼對每股收益造成的影響也只有0.0162元/股; 即使作最壞打算,對這7000萬美元進行全額壞賬計提,那受到的影響也不過僅為0.0324元/股,這一數字與招行今年中期每股收益0.9元相比,顯然所佔比重是相當之小的。 因此,民族證券分析師認為,招商銀行雖然對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的債券沒有計提相應減值准備,但這一事件即使作最壞打算,給招行帶來的實質性影響也相當有限。 市場可能反應過度 「實質性影響有限!」這是業內人士對招商銀行受累雷曼兄弟事件的評價,但市場會理性對待嗎? 昨日,受下調貸款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的影響,銀行股幾乎全線跌停,但與其他銀行股全天不小的波動相比,招商銀行算得上是表現最弱的一隻股票。 昨日,招商銀行大幅低開5.32%,之後很快就被大額賣單打到了跌停板上。雖然上午還幾度打開跌停,但午後就被牢牢封在了跌停板上,收盤仍有超過千萬的賣單封在跌停板上,顯然空方的力量是相當強大。招商銀行作為機構的重倉股,昨日被牢牢打到了跌停板上,這充分顯現了機構的態度。 今日,招商銀行再度發布受累雷曼兄弟的公告,這會對昨日跌停的股價「雪上加霜」嗎?業內人士認為,招商銀行作為銀行股的龍頭,昨日的走勢相當「疲軟」,而近一個月時間內,機構減持的跡象相當明顯。因此,如果沒有機構的介入,而這一不利消息完全有可能被市場放大,而導致的結果自然就是股價繼續下跌。因此短期內,對銀行股仍然需要謹慎,不宜盲目介入搶反彈。 -- 美國金融危機拖累全球市場重挫,而國內A股市場在中資金融股的影響下大幅下挫,受此影響港股在中秋節假期過後的首個交易日創下新低,43隻藍籌股無一倖免。周三,由於美國政府出資850億美元拯救AIG,美國三大股指全線反彈,港股跟隨美股早盤高開,但盤中受累於中資銀行股的表現,港股掉頭向下,收盤再度大幅下挫,恆生指數跌破18000點關口。周四,隔夜美股暴跌,國內銀行爆出持有更多的雷曼公司債券,加上A股的再度暴跌使得港股早盤低開後大幅下挫,恆生指數一度跌幅達7%,國企指數更是一度下跌10%,但午後隨著香港金管局注資15億港元用以向本地銀行系統注入必要的流動性及A股反彈的刺激,港股市場上大規模的買盤令大盤瞬間反轉,收報17632點,大市成交量激增1022億港元。周五,由於美國財政部傳出考慮成立類似於上世紀80年代「解決信託集團」的機構,從而抽走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上所有壞賬,美國三大股指全線大漲;另外,中央也推出單邊印花稅及匯金公司開始於二級市場上吸納金融股。美國股市強勁反彈及我國政府救市措施為港股帶來了強勁上漲的動力。 目前對於動盪不安的全球金融市場來說,症結所在應是經濟下行周期與房地產市場衰退重合在一起,這一問題單純依靠貨幣政策很難出現起色。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宣布為AIG提供85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這使得美國股市暫時得以回穩,但筆者認為,AIG的骨牌效應還將延續。無論是雷曼還是AIG,無論是申請破產保護還是受制於融資壓力,兩家公司都是要在市場上變賣資產的,那麼買家是誰呢?美國政府出資的850億美元貸款,其利率是美國同業拆息上再加8厘,也就是說AIG預計要付給美聯儲相當高的拆借利息。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美聯儲的注資行為就是救市,日後還會有不少出現問題的金融機構在市場上變賣資產,越來越多的賣家將會出現,賣家的問題一日不解決,美國股市是很難穩定下來的。 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在雷曼宣布破產保護後,各國央行紛紛向市場注資。在我國,令人期待已久的救市行動終於出台,人民銀行宣布調低貸款利率,這是自2002年10月以來的首次降息,同時下調中小金融機構的存款准備金率。此條政策的出台顯示出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基調正在由「反通脹」為主轉向「保增長」為主,市場憧憬未來出台全面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及放鬆信貸控制等政策的可能性加大,但是由於全球金融風險加大,中國本年度的經濟增長面臨了嚴重的挑戰。此外,中央也推出單邊印花稅及匯金公司開始於二級市場上吸納金融股,這也給「久旱逢甘霖」的A股市場注入了一股上漲的動力。然而在今年難得一遇的金融風暴的洗禮下,救市措施能否見效顯然成了疑問。 在市場熱點方面,中資銀行股本周成為了港股市場上的主角,從屢屢遭到被拋售的命運一下子成為領漲大市的主要力量。首先,在中資股被拋售的問題上,並非單純因為受到雷曼兄弟及AIG的財政困難所影響,而是與息差的收窄息息相關,央行不對稱降息所帶來的凈利差收窄,令中資金融股的盈利增長前景蒙上了陰影。央行調低貸款利率,加上一些活期存款賬戶轉向定期存款,令中資銀行的息差進一步收窄,直接影響到銀行利息收益。再加上中資銀行股的累積跌幅一直低於市場整體水平,在目前悲觀氣氛彌漫的情況下,不少投資者擔心他們持有的部分雷曼或AIG證券會淪為廢紙,所以大舉拋售。之後,由於中央匯金公司的介入,中資銀行股首當其沖地成為第一的受惠板塊。

❸ 08年金融危機中國所有銀行到底虧了 多少

中國的銀行沒虧
因為虧損的企業銀行繼續貸款支持
這個窟窿現在正在越來越大
最終肯定會破滅的
破滅的時候也就和美國的做法一樣
印鈔

❹ 投行為什麼在這次金融危機中虧損這么大

保證金杠桿交易,盈利和虧損都可以顯著放大,所以一旦虧損,就非常嚴重。

❺ 新手問個金融投資問題關於摩根大通虧損20億美金。

話不能這么說,摩根虧了不代表就一定有誰賺了,最大的可能性是合作雙方都虧了.

❻ 2022年蘇寧金融還能投資嗎,風險大不大!!!

近一年來,命運多舛的蘇寧易購終於發布了業績預告。
2022年1月28日晚間,大型電商購物平台蘇寧易購發布了2021年度業績預告。根據預告中內容顯示,公司預計2021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23億元—433億元,上年同期虧損為42.75億元,意味著今年虧損增速可能達到超過900%。
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虧損439億至449億,上年同期虧損68.07億元,若不考慮減值准備、投資損失、遞延所得稅轉回等因素的影響,2021 年全年預計凈虧損額在87.68 億元-92.68億元。基本每股收益為虧損4.54元/股-4.65元/股。
而蘇寧易購也將業績預計虧損的原因,歸結為結合外部環境以及該公司自身運營情況的變化,基於審慎原則對相關資產計提減值准備、確認投資損失。預計減少公司2021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4.75億元。
而凈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1, 在整個2021年,蘇寧便利超市(南京)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子公司和與客戶成立的聯營公司等客戶信用風險顯著增加且已發生信用減值,公司計提預期信用損失約19.66億元。
第2, 公司停止了虧損業務板塊天天快遞物流業務的運營,將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計提減值准備約13億元,將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計提商譽減值准備約8億元。
第3, 家樂福中國受疫情及零售大環境市場競爭影響導致銷售收入增長未達預期,公司將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計提商譽減值准備約10億元。
另外,流動性持續不足的問題,商品庫存嚴重不足,銷售和采購規模同時大幅下降,導致采購成本提高對應經營利潤大幅下降。公司未來期間很可能獲得用來抵扣可抵扣虧損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除了凈虧損預計將呈現大幅擴大的趨勢和股東凈利潤的下降,蘇寧易購的這份業績預告也透露了一些積極的因素。
根據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四季度蘇寧易購銷售規模預計環比三季度增長25.48%,11月EBITDA 0.8億元,實現轉正,且12月份持續為正。公司預計2022年一季度EBITDA持續為正。
2021年下半年,在江蘇省、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企業引入新的戰略投資人,在新董事會的帶領下,企業積極開展恢復生產經營,企業內部貫徹落實「做好零售服務商、做強供應鏈、做優經營質量」三大戰略,推進增收、降本、提效工作,2021年三、四季度的經營業績環比改善,企業逐步恢復經營。
重塑線下門店競爭力,也是蘇寧易購在2022年求新求變的核心競爭力所在。蘇寧易購稱,2021年零售雲業務繼續保持了較快發展,報告期內新開2678家加盟店,拓展家居、快修賽道,截至報告期末蘇寧易購零售雲加盟店9178家。
而在業績預告發布的一個月前,蘇寧集團發布的內部信中顯示,蘇寧集團已經償還員工借款的1%。集團力爭在2022年6月30日前將全部本金償還完畢。
內外交困之下,蘇寧在2022年開年就拿出了一份滿盤皆輸的「成績單」。這對於資金流本就異常緊張的蘇寧來說,無異於一紙「病危通知書」。

❼ 全球經濟金融危機,各國都喊著虧損,小國面臨破產,世界上虧損的錢到哪裡去了

這是個很復雜的問題,
好吧,我就簡單的說說吧:
美國把房地產的次貸包裝成一種基金,因為有房地產的背景,所以人們覺得安全,就大買特買,但他們又怕出問題,所以替這些基金向AIG買了保險,而AIG將這些保險也包裝成基金,人們又覺得是AIG 出的保險基金,應該沒有問題,又大買特買,沒想到,次貸出了問題,房地產跌價,AIG就玩完了--保險付不出了。。。一下雪球越滾越大。。 銀行,保險業都是世界都是互相買來降低風險。。。所以就波及全球。

而錢本身是不存在的東西,只是一張紙,只是人對這張紙的信任,所以大家現在買黃金了。

❽ 請問 著次金融危機 國有四大銀行哪家股票虧得最慘。。

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涉及到的國際經濟業務是最多的

❾ 金融危機里都說虧損多少多少,都虧了那這錢到底哪去了

呵呵,這個問題很好,舉個中國的例子,股市跌倒現在大家損失慘重,可是誰賺了呢?就是05-07年牛市中賺了錢之後退出股市,把錢存起來或者投資其他渠道的人賺了。

❿ 300多款銀行理財產品虧損,我們應該如何理性地投資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都有了閑錢,不少人會選擇投資理財產品的方式進行理財,然而,讓人沒有料到的是,據相關報道,截至6月28日,一共有391隻理財產品凈值跌破面值1元,虧損幅度最大的達到了40%。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虧損的理財產品中,虧損最大的是權益類產品,佔比約為10%。346隻是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佔比為88.7%,虧損幅度大多在5%以內,主要投資於國債、央行票據、金融債等固定收益證券的理財產品。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次理財產品出現虧損的情況,主要是因為短期市場利率上升,而債券價格普遍出現下跌造成的。從整體的理財市場上來看,虧損產品的比例也是非常小的,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現在市場上一共有18836隻理財產品,而出現虧損的只有391隻,只佔到2%左右,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可見理財市場還是一片大好的。

第五個因素是保本比例。顧名思義,保本比例就是產品到期過後投資用戶可以獲得的本金保障比率。比如,某款理財產品的保本比例是80%,這就意味著到期後可能損失20%的本金。如果這款理財產品如果虧損更多的話,投資者才是可以拿回屬於自己的80%。因此,在投資理財之前,一定要看清楚收益類型,不要搞錯,以免影響收益。

相信只要綜合考慮了這些因素,然後在進行理財投資,一定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熱點內容
金融市場自身特點如何監管 發布:2025-08-16 01:01:00 瀏覽:988
股票交易費用總額 發布:2025-08-16 01:00:49 瀏覽:933
一套完整的股票交易規則必看 發布:2025-08-16 00:49:14 瀏覽:172
有了公司股權怎麼交社保 發布:2025-08-16 00:22:02 瀏覽:273
農村股權證政策什麼時候落實 發布:2025-08-16 00:11:57 瀏覽:244
你有一百萬會怎麼理財 發布:2025-08-16 00:06:52 瀏覽:556
foflof是什麼基金 發布:2025-08-15 23:06:22 瀏覽:118
金融風險臨近怎麼辦 發布:2025-08-15 22:55:45 瀏覽:968
貨幣贖回額度怎麼處理 發布:2025-08-15 22:39:04 瀏覽:823
新鄭企業股權怎麼評估 發布:2025-08-15 22:33:27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