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金融危機放水多少合適

金融危機放水多少合適

發布時間: 2022-10-07 03:28:28

❶ 金融危機是什麼 通俗的說!

總需求不足----生產過剩-----通貨緊縮(貸款,投資減少)-----商品價格下跌-----企業倒閉------民眾失業------總需求進一步不足-----生產進一步過剩-----通貨進一步緊縮(貸款,投資減少或則停止)-----商品價格進一步下跌-----企業更大量倒閉------民眾...................................。
2000年美國發生科技網路泡沫破滅,造成經濟蕭條(也就是總需求減少)。美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通過各種手段,放資金於市場,這就是所謂的凱恩斯宏觀調控。但經濟內部的需求與供給的不平衡並未恢復,放於市場的資金並未真正用在了實體企業(比如工廠增加生產,僱傭更多工人,或則企業投資機器設備,提高生產效率等,追其原因,仍然是總需求不足,或則外部競爭激烈,企業投資於生產既無更多利潤,也無必要。)導致資金過剩,過剩資金進入地產,大宗商品有投資變為投機,若干年後,也就是2005年,當美國政府覺得經濟已經復甦並增長時,開始抽水,把當初放出來的水收回去。(因為長期放水,水多容易通貨膨脹,實際是已經通貨膨脹。)
於是投機於地產的資金成本增加,逐步減少,泡沫破裂。(至於中間的許多金融杠桿,次貸問題,我已省略。)接著銀行倒閉,信心傷失,即使沒倒閉的銀行遭到擠兌,為了應對擠兌,以及投資風險,沒有倒閉的銀行開始停止放貸,非金融正常企業由於得不貸款(比如通用汽車,由於經營狀況本來就不太好,又由於無法獲得貸款,短了資金而倒閉。)也相繼倒閉。市場貨幣流通減少,交易減少,通貨緊縮形成-----需求減少導致商品價格下跌-----企業進一步倒閉-----民眾進一步失業----總需求進一步不足-----生產進一步過剩...........。
馬克思認為是剝削導致社會總需求總是在一段時間後低於總供給,因為民眾的剩餘價值被剝削,民眾的生產與消費之間總是不平衡的,民眾消費不了自己生產。過剩的供給導致價格下跌,當跌過企業的生產成本後,企業開始倒閉,所有問題由此產生。因此資本主義本身的制度不健全造成了經濟危機總是周期性的發生。下一次可能是2012-2013年,因為救次貸危機的辦法仍然是大家印錢,一但因為通貨膨脹而收回那些錢的時候,一切又將回到原來。
寫的已經夠短了,沒辦法再短了。

❷ 經濟危機錢放貨幣基金安全嗎

貨幣基金是比較安全的沒有啥波動哦但是08年金融危機也有虧的,另外收益不高經濟不好國家會放水錢就貶值其實也是虧了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買入股票因為那時候是低點,但是需要學習很久才能學會一般人炒股都是不會的瞎買,還有個辦法就是指數基金 這裡面是一大批選好的股票目的是降低風險比如滬深300是我國三百個最大公司 等於一下買了一堆大公司風險比較低但是也需要學習買書

❸ 金融危機來臨,有錢人是存錢合算還是投資固定資產

我的意見是留現金,因為無論如何要保證生活能維持下去。
經濟危機發生後,金融資產的價格會開始下降,造成股市動盪,進而引發大面積的實體經濟倒閉,失業人口增加,也許你的收入水平就會降低。在沒有收入來源的時候,現金能夠更好地維持你的生活,畢竟房子是換不來生活必需品的。現金,具有最好的流動性。
金融危機時的資產價格普遍下跌,不管是金融資產還是房產。如果是全款買房還好,如果是貸款買房,則有可能導致個人實質破產。不論何時,將財富都投放到不動產上是不明智的。
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大部分國家都會通過發行貨幣刺激經濟。就像08年金融危機一樣,美國大量發行貨幣,中國也推出多次量化寬松。並且國家加大投資擴展需。所以這個時候貨幣貶值最快,如果只是存錢,那是絕對虧損,但是如果投資至少還是有希望能夠賺錢的。在金融危機,可以買實物黃金避險。也可以在金融危機當中低價收購房產和一些優質企業,在危機度過以後,將會有機會迎來巨大回報。
如果是長期持有5年以上的,可以考慮買股票型基金,當然要選一個比較好的基金,比較穩定的。因為現在股票可以說是最低點了,近10年以來的最低點,這樣比較好增長,當然基金本來就是適合長期持有的。如果是在5年以上的,年利潤15%左右吧,這個是從美國兩百年基金的利潤來考量的。而且可以買定投。就是每個月都投固定的一部分,有些基金甚至接受每月最低500塊錢的定投,這樣也不會感到壓力。
對於大多數老百姓來說,無所謂,因為沒有錢。對那些中產階級來說,有點困難,因為有點錢,需要保值或增值。

❹ 央行出新招,新一輪萬億放水

近日,央行官網發布消息, 開啟新一輪萬億級放水。


歡呼吧!躁動吧!看看央行過去都幹了啥好事:


如果不算精滴細灌,從2008年至今,央行共開了三次閘。


第一輪:2008-2009年


緣由: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


第一次大規模放水啟動,從08年9月開始降息降准,共降息5次降准3次,存款利率下調了1.64%,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下調了1.5%。


結果: 本輪灌水,讓因為金融危機而腰斬的房價,正式走上了「失控」的軌道。


第二輪:2011-2012年


緣由: 歐洲債務對我國經濟產生影響。


降息2次降准3次,存款基準利率下調了0.5%,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下調了1.5%。


結果: 讓第一次「限購」政策破產,市場開始不再相信限購政策能控制住房價。


第三輪:2014-2015年


緣由: 我們自己的經濟不太好。


6次降息5次降准,把存款基準利率下調了1.5%,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下調了3%。


結果: 房價「發瘋」,我們至今仍處在房價發瘋的後遺症之中。


所以現在一提放水兩個字,不少朋友反應倒是很快,房價要按不住了?大家炒起來!


歇歇吧你!


這次和以往不同,央行創設了一個新的金融工具—— 碳減排支持工具


這個工具的出台,不僅實際效果非常值得期待。更重要的是信號意義—— 進一步確定中國經濟增長的正式換錨。


以前經濟增長怎麼拉動?房地產、房地產、房地產。而如今,要把以前靠房地產拉動的信貸增長,逐漸轉換到新的增長點,新能源就是重點之一。


1、這個金融工具到底是啥?


關於這個新出爐的工具,官方原文表述如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決策部署,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中國人民銀行創設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這一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以穩步有序、精準直達方式,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等重點領域的發展,並撬動更多 社會 資金促進碳減排。


鑒於閱讀門檻較高,我們提煉一下:


1)全新工具(過去沒有)

2)精準直達(不會跑偏)

3)只針對三個方向(就這么點)


三個方向分別是 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碳減排技術, 具體細分,央行也指了出來,都是一些小而精的行業。


三大重點支持領域


碳減排支持工具, 本質上就是針對上面這些行業的低息貸款。


如果你的企業有幸屬於上述這三大類領域,那麼可喜可賀,你向銀行申請碳減排貸款,1年期貸款利率將低至3.85%左右。


這個貸款利率對於企業來說還是非常劃算的。截至今年二季度,企業從金融機構拿到的平均貸款利率是4.58%。


企業貸款的數額往往又都比較巨大,這就意味著能省一大筆利息。


而央行為了鼓勵銀行去給這些企業放貸,也給出了相應的政策優惠:


按貸款本金的60%提供資金支持,利率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


例如: 某家銀行給符合條件的一眾低碳企業,貸款了10個億,那可以向央行申請6個億的資金支持,1年後按照1.75%的利息還給央行即可,到期後還可以再申請2次展期。


對銀行而言,1.75%遠低於2.95%的MLF利率, 是目前可從央行拿到的「最便宜」資金,因而具有「定向降息」的效果。


俗話說有便宜不佔傻瓜蛋嘛。不過目前這個政策,先在部分大行試點,待時機製成熟,再大規模鋪開。


碳減排支持工具操作細節


2、為什麼此時推出這個工具?


三季度以來經濟下行壓力明顯有所上升,PMI已連續兩個月處於50榮枯線以下,邏輯上需要政策有進一步的穩增長穩內需措施。


央行在此刻給低碳企業開綠燈,就是讓他們能拿到更低利率的貸款。 這是在繼各類新能源基建政策之後,實打實地精準資金支持。


根據粗略測算,如果這一政策渠道投放暢通, 該工具陸續提供的流動性可以達到1.1萬億左右。


另外根據方案設計, 央行會通過「先貸後借」的直達機制投放碳減排支持資金, 這是什麼騷操作?為什麼這么搞?


過去的時候,央行是先投放基礎貨幣,然後讓銀行去投放信用。這個模式最大的一個缺陷,就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時候不太理想。


比如央行將錢給了銀行,但如果銀行風險偏好比較低,覺得這筆錢放出去會有風險,那麼即使這些資金很便宜,銀行也未必敢放給實體。這就會導致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受阻。


投放貨幣是為了促進信用,是為了穩增長,銀行不敢放,就讓政策初心不再,甚至銀行有可能拿去搞同業套利去了。


要規避這個風險,就要強調貨幣政策的直達性, 簡單來說,就是要讓貨幣寬松能快速作用於實體。


而「先貸後借」,你可以理解成基本是反過來操作的,也就是說:


首先, 金融機構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內的各類企業一視同仁提供貸款。


然後, 在發放碳減排貸款之後,才可向央行申請資金支持。


而且你不能耍滑, 針對符合條件企業,要求銀行提供發放碳減排貸款的情況、貸款帶動的碳減排數量等信息,並由第三方專業機構對這些信息進行核實驗證。


這種設計的巧妙之處在於,可以在央行的行政調控意願和銀行市場化行為之間尋求某種平衡。 從商業銀行角度可以理解為「既要投,還不能亂投」。


這也反映出央行在工具推出初期仍較為審慎,防止其成為「大水漫灌」新的渠道。


總之,當前貨幣調控面臨兩個挑戰, 信用擴張依靠哪個需求引擎?貨幣傳導效率如何提高?


應對挑戰,碳減工具未嘗不是貨幣調控轉型背景下的一次有益嘗試。其精妙的結構設計,或許可以為未來的政策操作提供一些啟示。


3、跟我們的投資有何關系?


每一次有這種政策出台,大家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有沒有投資機會?


這還用問嗎?


截至2021年3季度,主要金融機構綠色貸款余額14.8萬億,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7.9%。


金融機構綠色貸款余額


今年3月易行長明確指出:


「對於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資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測算,規模級別都是百萬億人民幣」。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未來碳中和相關產業, 可以拉動的資金規模,是百萬億級起步的! 關鍵是,這個規模是會不斷增長的。


很明顯,大家都能看出來,新能源即將替代過去地產的作用,成為主要的增量引擎。 隨著時代的發展,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產業正在變遷。


過去十年,是房地產、三四線棚改、大基建的天下。


未來十年,則是圍繞碳中和、碳減排、新能源帶來的融資需求。


但是要知道,現在僅僅是開始,每一次的產業變遷,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定會經歷經濟增長換錨的陣痛。


這是一條,艱難而正確,漫長而有效的道路。換而言之,對於碳中和、新能源行業,這是一個長期具有確定性的賽道, 結構性投資機遇在政策不斷支持下會不斷凸顯。


但是,期間一定伴隨著各種不確定性,伴隨著各種波動,所以入場的時機非常重要,持有的時間非常重要。


不要把投資搞成投機,投機追求的是一夜暴富,一步登天,但投資更注重長期、穩定、持續的盈利。


更重要的是,一定一定要足夠專業。 為什麼,我們做任何一種投資選擇,想要持續賺錢、想要降低風險,前提是什麼?前提是足夠懂它。


泛泛來看,這個世界上的投資無非就兩種,專業投資型和神奇亂投型。


很多人自己炒股,總是隱約感覺在被人耍著玩,其實不用懷疑,就是有人在玩你。


就比如說碳中和概念,什麼碳達峰、碳匯、碳監測、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核證減排量、自願減排量,隨便拽幾個名詞你就原地蒙圈了,不玩你玩誰。


總之吧,未來可以明確的是,地產、基建在整體經濟中的重要性逐步下降,根植於此的傳統貨幣調控模式也日漸式微。 無論是基礎貨幣投放機制,還是信用創造的模式,都要跟著改變。


放水模式變了,投資的難度就變了。以前央行放水,房子是熱錢的蓄水池。如今,資本市場成了新的蓄水池。 面對全新蓄水池,股票和基金愈來愈成為關注的焦點。


但是股票太復雜,建議從基金入手,要是連基金都玩不明白,建議從抱專業機構的大腿入手。 投資不是為了找刺激,要麼靠自己,要麼靠高手,賺能把控的錢,賺心安理得的錢。

❺ 金融危機時如何理財

怎麼理財是一直都在提的問題,市場上你能搜到的理財方式和理財產品都實在是太復雜了,今天我就簡單點把我覺得特別不錯的理財方式和理財產品給你們!
目前有一門基金課程我覺得非常不錯,推薦給大家,大神們專注基金投資多年,年化收益可達15%:僅限50人!點擊參加《基金訓練營》,跟投高收益基金!
下面進入正題
1. 股票--具有高回報的理財產品
只需要去券商那裡開個戶,不用准備太多本金,就可以進入到股市。本身股票的刺激性特別大,投入的資金建議不要超出總資金的20%,對於理財新手不建議炒股,因為風險非常高的,想要系統的學習太浪費時間和精力了,不然就只能當韭菜。
2. 基金——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兼備的理財產品
由於基金的資金是放在銀行保管的,因此非常安全。相對於投資股市來說,基金是由專人管理的,不用自己盲頭亂撞,投資收入相對穩定很多。基金10元起賣,價格非常親民,投資種類也不會集中在一個品種上面,風險很低。基金的最大優點在於:贖回方便,流動性強,不用擔心錢被套牢。
很多人基金收益不高的原因就在於自己不會挑選基金,要和屢創神話的投資大神跟投,收益才能長宏:限時福利!點擊參加《基金訓練營》,高收益基金已流出。速度跟投收益可達15%!
3. 國債——門檻低,安全性高,流動性較差的理財產品
國債的優點有很多,首先它只要100元就能買;而且是國家發行的,安全性會更高;年收益能達到4%左右。國債是屬於長期投資,非必要不建議提前兌取,因為在提現時需要0.1%的手續費。
綜上所述,理財最合適的產品還是基金,普通人理財在投資過程中都有三個不利的點:不專業、沒時間、錢不夠。而投到一隻給力的基金,完美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就找到了。想買一款高質量基金的話,就來關注基金訓練營:點擊參加《基金訓練營》,基金投資能躺贏!

以上是我對《金融危機時如何理財?》的回答,望採納~
點擊文中鏈接了解理財訓練營,讓你在理財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❻ 如果全球爆發金融危機,什麼才是最保值的

其實金融危機的實質是債務危機,說的更簡單些,就是社會上欠債的人太多了,社會的債務量太大了,很多人還不起債了,導致大量的企業和個人破產,而大量企業和個人的破產必然會產生大量的呆賬、壞賬,從而破壞了整個社會的金融系統。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出現大量的企業倒閉潮、失業潮,社會經濟會遭到嚴重的破壞。同時,由於大量債務無法償還,而這些債務很多都是投在了資產當中,資產由於沒有資金的支撐,會導致大量的資產價格出現嚴重的下跌,人們手上的大量資產會面臨嚴重貶值的危險。


最後就是,如果你有一個穩定的工作的話,最好不要輕易地辭職,因為在金融危機期間,工作會很不好找,任何生意也很難做,只有等到金融危機過後才是跳槽或者出來創業的好時機。

❼ 當金融危機來臨時,把錢存在銀行好還是兌換成現金好

當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首先要看是局部金融危機還是大范圍金融危機,如果是影響頗深的金融危機,把錢存在銀行也沒有問題。把錢存在銀行和兌換成現金的區別不大,因為都是以現金的形式存在,金融危機的風險在於貨幣貶值,現金形式下的財富不管放在哪兒,購買力都會降低,區別在於把錢放在銀行最少還有點利息可以拿,兌換成現金放在手裡利息都沒有。

抵禦金融危機最常見的方法就是買黃金,因為黃金的性質穩定,是天然的貨幣,被世界各國公認。本國的貨幣只能在本國用,但黃金可以在全世界流通,本國的貨幣可能出現貶值,黃金不會。如果你能准確判斷出金融危機要來臨時,購買一定量的黃金是不錯的選擇。

❽ 如果真爆發金融危機,普通人怎麼讓自己財產保值,為什麼

如果爆發金融危機,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
如果經濟危機來了,那麼會來的很快。「發展像公牛爬梯,步履維艱;衰退如灰熊跳窗,一瀉千里。」經濟增長是日積月累,但是泡沫一觸就破,經濟將迅速倒退至多年之前的水平。當危機發生時,它是如此迅猛,令人措手不及。有經驗的人,會提前知悉,而我們(普羅大眾)發現的時候,大家爭前恐後(想離場),馬上就會把「路」堵死 。像新年春運一樣擁擠。

因此,(對普通人而言),提前准備,不要被迫行動。

如果你是佼佼者,必然明白這個道理:要准確預知市場是不可能的。它太緊湊了,專家也做不到精準。

就像研究火山爆發的科學家,會得知未來發展的信號,地殼壓力激增,溫度上升,氣體溢出,大地顫抖……你知道火山要爆發了,甚至知道,這是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節點,它必然發生,你甚至可預測它的規模和成因。但你永遠無法預計,發生的准確時間。正因如此,有人會年復一年的預測,火山隨時爆發。而爆發時,總有科學家死在山上。

『F哥看金融』提到了一部我也很喜歡的電影【大空頭】,有一點請留意:即便是電影里的神人,第一批得知次級貸款危機的人,到結局時,大多破產, 而體制任未坍塌。

但你覺得這是個泡沫,並立即行動,請至少准備好以下兩件事。

1、

你早不早,派對都准時開始。當別人繼續收獲巨額股息,資產增值時,你只能在旁邊(看著),就像沖浪一般,在浪潮湮滅前,總有機會爬的再高一點,一點。如果你選擇在可控手段中離場,你會錯過一些東西,但也避免在湮滅時被波及。並等待下次機會。與冒險的策略相比,你註定會失去一些金錢。

2、

正因你超於常人,所以人們(不會理解)甚至會取笑你。顯然,任何成功的投資都是與常理相反。市場價格已達成共識,因而,事情必然會與投資者最期待的情況朝不同的方向發展。即便你買了好公司的股票。也不會順利。因為他們達不到預期。一個糟糕的公司,哪怕僅比預期好一點,也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我相信,世界的經濟如同火山一樣,在現行的體系中存在很多壓力,並且裂縫已經出現。債務已經比2007/08年高了許多。政府已無力解決,如果(危機)爆發,災難會比07或01年更嚴重。有些跡象會和1929年相似,沒人知道何處會開始,這也並不重要。但這會是22萬億的美國國債,大於75萬億的不明負債,可能是歐元區義大利打破穩定條例,也可能是中國的超量企業債務以及房地產泡沫。1、關於金錢

如果你每天工作,付出,得到相應的食物,居所,衣物。那麼沒有金錢是不是也是可以的?

現在我們手機支付,你可以理解為金錢,但本質上,無非價值交換。金錢是作為一個交換工具,還是一種剝削手段,還是兼而有之?

2、何以居安

危險還沒有發生,如何行動說的過早,但是居安思危,必須有所舉措。如果有債務,要還債,這幾乎廢話。但是隱含的意思是,不僅要還債,別立新債,成為了錢的附庸,則盛世喘息過日子。災難第一個滅亡。

3、資產配置

難免會提到貴金屬,房子車子。卻忘記了兩個最重要的資產,時間與精力。普通人唯有的不外乎這兩個資產會值錢。時間和精力有價值之後,金錢不外乎一個度量衡罷了,有了金礦還怕換不了飯吃?

普通人之所以艱難,是因為不僅沒有金錢,而是沒有精力,還沒有時間。

金融危機

❾ 央行放水40000億是哪一年開始的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之後,有一次量化寬松放水4萬億。然後是2018年1月開始到2019年,MLF置換加上釋放的資金流動性,加起來差不多又有4萬億。

❿ 為什麼在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會有一批人賺到錢

金融危機每個人都覺得是不好的事情,金融危機發生是非常正常的,金融危機其實就是經濟出清,由於長期來各種因素的影響,必然導致資產價值偏離,社會生產力過剩等情況,金融危機的出現實則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出清完畢後,社會又會欣欣向榮。

企業拿到錢會在資本層面上造成極大的貧富不均,美國是資本化極高的國家,而且還相當自由。在福利上,美國政府覺得每個美國人都有權利選擇如何去調配自己的收入去為自己謀福利,和中國不一樣,中國是政府統一收五險一金為國民保障的。

熱點內容
金融上游產業什麼意思 發布:2025-08-15 08:28:19 瀏覽:281
公司購理財對股票影響 發布:2025-08-15 08:09:30 瀏覽:945
公司怎麼投資公募基金 發布:2025-08-15 07:47:57 瀏覽:959
5月5日是股票交易日嗎 發布:2025-08-15 07:37:18 瀏覽:410
2020退市股票名單一覽表 發布:2025-08-15 07:27:51 瀏覽:751
首付變理財怎麼認購 發布:2025-08-15 06:56:14 瀏覽:134
工行短期理財怎麼樣 發布:2025-08-15 06:48:39 瀏覽:898
股票交易白色指什麼 發布:2025-08-15 06:38:50 瀏覽:260
一般股票市值多少倍 發布:2025-08-15 06:37:18 瀏覽:912
ifp國際金融班是哪些學校 發布:2025-08-15 06:23:24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