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和互聯網金融哪個好
Ⅰ 軍工研究所還是互聯網公司
如果想有闖社會就去互聯網,如果想安穩就去軍工
Ⅱ 互聯網和金融行業哪個更有前途
應該是互聯網行業更加的有前途,因為現在的互聯網技術非常的發達,有很多東西可以在網上進行。
Ⅲ 什麼是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哪個好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神往傳統金融業態滲透,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根本影響,具備互聯網精神的金融業態統稱為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不僅僅在於金融業務所採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於金融參與者深諳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髓,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徵。
不過互聯網金融必須選擇正規機構,比如盈盈易貸。
Ⅳ 互聯網金融專業怎麼樣
這個專業還是很好地,我一聽我一個朋友給我講過,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Ⅳ 互聯網金融專業好不好
985研一金融學長來答~以下我將以大家最關注的專業內容、就讀感受和就業前景三個方面介紹互聯網金融專業。
如果想要找到稱心如意的專業,不僅需要學好專業課,努力提升學歷,而且還需要不斷利用課余時間找實習豐富實操經驗,所以任何光鮮亮麗的專業背後都離不開努力努力再努力!
專業前景與就業
時代需求以及國家支持,前景一片光明
①「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互聯網金融人才已經成為各行業、企業競爭的焦點;②互聯網金融屬於前沿新興領域,需要懂IT技術、互聯網思維和金融學的交叉型綜合人才,傳統的金融方向和IT技術方向人才無法滿足產業需求,導致大量的人才缺口;③大數據和雲計算導致的互聯網金融行業飛速發展;互聯網金融是每個人離不開的未來金融生活趨勢。
就業方向推薦
1.傳統金融業:銀行、券商、保險以及信託。
2.互聯網大廠:畢業後可從事產品經理、互聯網金融產品策劃師、互聯網金融產品運營師、金融產品風控師、投資/理財顧問、產品商務拓展BD工程師、網路媒介工程師等工作。
Ⅵ 航天軍工和網路金融哪個更有前途
兩個都有一個相對來說門檻高,一個門檻低。一個是年齡越大越好,一個是對年齡沒什麼要求的。看你怎麼想的
Ⅶ 軍工人待遇和現在軍工發展的幾個問題
軍工行業待遇偏低這是一個長期的問題了,實際上00年之前,確切的說是炸大使館之前高工賣面條、研究員割小麥之類的事情層出不窮,所以很多單位能看到中間有很多年齡段非常缺人(具體缺人的年齡段根據各單位情況不同而不同,比如我們單位35-45年齡段幾乎沒人,50以下幾乎瞬間就是30+的了),但是炸大使館之後軍工行業迎來大發展,加上那個時候還有福利分房的殘余,各單位尤其是京內研究所簡直迎來了黃金時期,分房+高福利+公費旅遊+高工資,一時間風頭無兩。
可惜的是好景不長,近年來,其他各個行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通信、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對軍工行業的沖擊非常明顯,更明顯的是房價不可思議的上漲趨勢,大部分軍工研究所都保留著事業單位體制,由於事業單位工資的總額限制,加上體制的不靈活性,使得員工的工資收入相比之下優勢基本被消磨,更重要的是,近年來隨著八項規定以及福利分房(集資房,團購房等名義都算上)徹底砍死,京內研究所沒地皮的情況愈演愈烈,種種原因下軍工企業的待遇變得越來越沒有吸引力。
軍工單位由於本身的行業壁壘,導致內部人員跳槽困難,缺少市場化的技能,使很多人工作後缺少能夠跳槽用的通用技能也算是影響人員流動性的原因之一,當然了,並不是主要原因。
Ⅷ 互聯網金融專業好嗎
我有一個女同學是學習的這門專業,下面我和大家談一談這個專業。
並且目前畢業之後,就業方向也非常的廣,可以從事在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工作,這些都是不錯的崗位,並且在薪資的話也是不錯的,年薪一般在十萬左右,車有2到3年工作經驗的話,工資會越來越高,這個專業總的來說非常的不錯,畢竟將來的待遇和工資都是非常的可觀,所以選擇這門專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值得我們挑選專業時選擇這個專業。
Ⅸ 金融業與互聯網哪個行業好,更有發展
互聯網行業應該更有發展 現在一直在提倡全民理財 那證明國民金融知識普遍提高 所以需要從業人員越來越專業 所以我覺得你還是做戶聯網比較有發展前途 當然是個人見解
Ⅹ 互聯網和金融行業哪個更有前途
哪個行業最賺錢最容易?
首先,來看一下金融業。金融的三大行業,無非就是銀行、保險和證券。
銀行業的龍頭企業,毫無疑問就是工商銀行了。根據工商銀行的三季報數據顯示,工商銀行前三季度的營收達到了6469億元,凈利潤達到了2517億元,相當於每天賺9.4億元左右。作為銀行業的龍頭,工商銀行不僅賺錢多,凈利潤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也很高,達到了38.9%,這樣高的比例,或許也只有能躺著賺錢的銀行才能做到了吧?
保險業的龍頭,顯然非中國平安保險莫屬。相比工商銀行,中國平安的營收更恐怖,前三季度達到了8927億元。只不過在凈利潤上就沒工商銀行高了,只有1295億元,當然,這也是相當不錯了,如果把這么多錢都給一個人,又能再誕生一個排富豪榜前十的富豪了。
而證券行業的龍頭,應該就是中信證券了,因為不管別的證券公司服不服,中信證券的營收和市值都是行業中最高。只不過相比前二者,中信證券的賺錢能力就要差多了,雖然三季報還沒公布,但預計其前三季度的營收會在300億元左右,凈利潤在85億元左右。
其次,來看一下房地產行業。房地產行業,萬科近年已經開始失去龍頭的地位,被恆大和碧桂園所取代。恆大和碧桂園今年上半年的營收都在2000億元左右,凈利潤在150億元左右,因為沒有三季度的數據,所以按照上半年的營收和利潤,估計前三季度的營收在3000億左右,凈利潤在225億元左右。而萬科前三季度的營收為2200億元,凈利潤182億元,與前二者相差也不是很大。
與金融業比起來,房地產的賺錢能力自然是不如銀行和保險了,但相比證券業來說還是有不小優勢。不過,房地產業雖然也比較賺錢,但凈利潤占營收的比重卻不高,上述三家房地產企業均沒有超過10%,這就說明想要賺同樣的錢,房地產業比金融業要花費更多的成本,這也說明了房地產業不如金融業賺錢容易。
最後,來看一下互聯網行業。互聯網行業,可以用阿里巴巴和騰訊來作為代表,因為阿里的馬雲和騰訊的馬化騰分別是富豪榜的一、二名。阿里巴巴今年前兩個季度的營收在2000億元左右,跟恆大、碧桂園差不多,不過在凈利潤上卻是前二者的三倍多,達到了473億元,前三季度的凈利潤應該可以超過700億元。而騰訊今年前兩個季度的營收為1700多億元,凈利潤為513億元,營收和凈利潤跟阿里巴巴相差都不是很大。
與金融業和房地產業相比,互聯網業的賺錢能力或許仍然比不上銀行和保險,但比房地產還是要強得多。
所以,在比較了三大行業中的龍頭企業的賺錢能力之後,大家對於哪個行業更容易賺錢,想比心裡都該有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