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渦輪是什麼
1. 渦輪、牛熊證和正股之間有什麼聯系
(1)牛熊證為杠桿買賣正股方向的產品,與相關資產的價格變動比例為一比一,即對沖值(Delta值)等於一。這和窩輪不一樣,牛熊證價格一般不受引伸波幅的影響及時間值耗損,在訂價上的爭議必較窩輪輕。
(2)牛熊證有收回價,而窩輪沒有收回價,只有時間成本。在正股股價不變的情況下,持有窩輪時間越長,價格就越低。牛熊證則附有強制性回收機制,每一隻牛熊證都有一個回收價。如果相關資產在到期前觸及回收價,牛熊證便會立即停止買賣及被收回,隨後發行商便會將剩餘價值發還予投資者。
(3)正股上漲,牛證上漲;正股下跌,牛證下跌;正股下跌,熊證上漲;正股上漲,熊證下跌。
(4)當正股價格在牛熊證到期前觸及回收價,發行商必須立即收回並終止牛熊證的買賣,那即是說,牛熊證會頓時變成廢紙。
(1)金融渦輪是什麼擴展閱讀:
"窩輪",是香港股票市場上一種風險極高的投資產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權證,實際上是英文"WARRANTS"的譯音。
"窩輪"專業的名稱應該是"認股證",認股證還包括股票認股證,而它本身則是期權的一種。
牛熊證是近年新興的熱門投資工具,與認股證相類似,同樣有行使價丶到期日丶兌換比率等條
牛熊證與期指買賣相似,牛熊證的財務費用則可比擬投資者向發行商借取金錢買入/沽出相關資產而付出的費用,並獲取杠桿效應。
牛證看好,熊證看淡;與認購證看好,認沽證看淡相似。
認股證及牛熊證的分別為牛熊證設有強制收回機制,相關資產價格觸及牛熊證之收回價時,牛熊證便會被收回。
投資者無須補倉,損失上限為最初投入購買牛熊證的資金。
牛熊證推出初期,不少投資者未能分辨認股證和牛熊證,不時出現牛熊證被收回後才知道買入的並非認股證而是牛熊證。
2. 窩輪和期權是一回事嗎
窩輪和期權是一回事,窩輪是期權的一種特殊形式。
一、窩輪是指香港市場上存在一種風險極高的投資產品,實際上是英文"WARRANTS"的譯音,其專業的名稱應該是"認股證",而新聞媒體上常提到的是備兌認股證和股票認股證,同時也是香港市場上最為常見的兩種,備兌認股證是衍生認股證的其中一種,而衍生認股證則是認股證的一種,認股證還包括股票認股證,而它本身則是期權的一種。
二、期權又稱為選擇權,是在期貨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衍生性金融工具。指在未來一定時期可以買賣的權利,是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量的金額(指權利金)後擁有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指美式期權)或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指歐式期權)以事先規定好的價格(指履約價格)向賣方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特定標的物的權利,但不負有必須買進或賣出的義務。
3. 權證是什麼東東
權證,是指標的證券發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以下簡稱發行人)發行的,約定持有人在規定期間內或特定到期日,有權按約定價格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證券,或以現金結算方式收取結算差價的有價證券。權證是一種股票期權,在港交所叫「渦輪」(warrant)。權證是持有人在規定期間內或特定到期日,有權按約定價格(行權價)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股票,或以現金結算方式收取結算差價的有價證券。權證可分為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持有認購權證者,可在規定期間內或特定到期日,向發行人購買標的股票,與目前流行的可轉債有權轉換成股票相類似;而持有認沽權證者的權利是能以約定價格賣出標的股票。
認股權證(Warrant)是國際證券市場上近年來流行的一種最初級的股票衍生產品。它是由發行人發行的、能夠按照特定的價格在特定的時間內購買一定數量該公司普通股票的選擇權憑證,實質上它類似於普通股票的看漲期權。
認股權證的應用范圍包括:股票配
股、增發、基金擴募、股份減持等。根據不同的發行主體,認股權證可以分為股本認購證和備兌權證兩種。股本認購證屬於狹義的認股權證,它是由上市公司發行的。而備兌權證屬於廣義的認股權證,它是由上市公司以外的第三方發行的,不增加股份公司的股本。
根據認股權證的價格發現功能和我國的特殊情況,利用認股權證減持國有股的方式主要是指利用備兌權證(Covered Warrant)減持國有股。備兌權證屬於廣義的認股權證,給予持有者按特定價格購買某種或幾種股票的權利,投資者以一定的代價獲得這一權利,在到期日可根據股價情況選擇行使或不行使該權利。
認股權證的性質。從法律角度來分析,認股權證本質上是權利契約,支付權利金購得權證的一方有權(非義務)在契約期間內或到期時,以事先約定的價格買進事先約定數量的證券。
從認股權證與股票等股本證券比較來看,認股權證為衍生金融工具之一,它和股票的共同點在於它可以成為投資人、發行人的投資、融資工具。而區別在於它作為一項買入期權,持有者並不象股本證券持有人那樣擁有股本證券所代表的股本權利。
4. 什麼叫做窩輪
窩輪(Warrant, 也稱渦輪)又稱認股證,屬於期權的一種,持有人有權在窩輪到期之前,以特地行使價去認購或認沽特定資產。 窩輪由英文warrants的諧音而得名,即備兌認股證。持有窩輪,實際上相當於持有一種虛擬的權利。從這種權利出發,窩輪可以分為兩類,認購證和認沽證。之所以說這種權利是虛擬的,關鍵在於無論認購證還是認沽證最後都不以實物而是以現金交割,並且大多數窩輪投資者也只是把它看作一種投資工具來博取差價,並非真想購買這種權利。 窩輪的期限一般為3個月至18個月,一旦存續期滿將因行權而消失。而股票只要不退市可以一直存續,即使退市到三板,也可能有每股幾角或幾分錢,而窩輪到期不行權或不結算就分文不值了。最吸引投資者的莫過於窩輪的收益,在極強的杠桿效應作用下,權證盈利時有可能達到成百上千倍。 權證(Warrant)也被音譯為窩輪,是指標的證券[1]發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以下簡稱發行人)所發行,約定持有人在規定期間內或特定到期日,有權按約定價格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證券,或以現金結算[2]方式收取結算差價的有價證券,是一種金融衍生工具。
5. 權證是什麼風險很大嗎
你好,權證是基礎證券發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以下簡稱「發行人」)發行的,約定持有人在規定期間內或特定到期日,有權按約定價格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證券,或以現金結算方式收取結算差價的有價證券。從產品屬性看,權證是一種期權類金融衍生產品。權證與交易所交易期權的主要區別在於,交易所掛牌交易的期權是交易所制定的標准化合約,具有同一基礎資產、不同行權價格和行權時間的多個期權形成期權系列進行交易;而權證則是權證發行人發行的合約,發行人作為權利的授予者承擔全部責任。
權證的風險:
(1)價格劇烈波動風險:權證是一種高杠桿投資工具,標的證券市價的微小變化可能會引起權證價格的劇烈波動。
(2)價格誤判風險:權證價格受到標的證券的價格走勢、行權價格、到期時間、利率、權益分派和權證市場供求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權證持有人對此等因素的判斷失誤也可能導致投資損失。
(3)時效性風險:權證與股票不同,有一定的存續期間,且其時間價值會隨著到期日的臨近而迅速遞減。
(4)履約風險:如果發行人發生財務風險,投資者有可能面臨發行人不能履約的風險。
6. 【請教】粵語版家好月圓里的一個問題—炒渦輪是什麼意思
正式寫法應該是"窩輪"
權證(Warrant)也被音譯為窩輪,是指標的證券發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以下簡稱發行人)所發行,約定持有人在規定期間內或特定到期日,有權按約定價格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證券,或以現金結算方式收取結算差價的有價證券。雖然權證具有金融衍生工具的某些特徵,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和後者不能混為一談。
分類
按照發行人的不同,權證可以分為股本權證(Equity Warrant)和備兌權證(Covered Warrant)。
股本權證的發行人通常為上市公司,標的證券為該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股票。股本權證持有人行權時,發行人會增發股票,標的證券的股本總額會增加。
備兌權證是由標的證券發行人以外的第三方(通常為證券公司或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發行的權證。備兌權證持有人行權[3]時,發行人購買或支付標的證券或支付差價,並不會造成總股本的增加。
按權力行使方向的不同,權證可以分為認購權證(Call Warrant)和認沽權證(Put Warrant)
認購權證的持有人可在約定期間或到期時按約定價格向發行人購買標的證券。認購權證價值與標的證券價格同向變化,當標的證券價格低於認購權證行權價格[4]與行權手續費之差時,認購權證的價值為零。
認沽權證的持有人可以在約定期間或到期時按約定價格向發行人賣出標的證券。認沽權證價值與標的證券價格反向變化,當標的證券的價格高於認沽權證行權價格與行權手續費之差時,認沽權證的價值為零。
按行權期限的不同,權證可以分為美式權證(American Style Warrant)、歐式權證(European Style Warrant)和百慕大式權證(Bermuda Style Warrant)。
美式權證的持有人可以在權證到期日前的任一交易日行權。
歐式權證的持有人只能在權證到期日當日行權。
百慕大權證介於歐式權證和美式權證之間,百慕大權證具有多個行權日或是一段行權期,如到期日前5日。
風險
權證在用於投機時提升風險,使收益的方差擴大;在用於套期保值時,降低風險,使收益的方差降低。2006年5月31日,茅台認沽權證(上交所:580990)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首日漲幅高達922.82%,最高達到3.037元。但隨後幾天又大幅回落,2006年6月5日收於2.384元,而此時該權證的理論價值小於0.20元。
權證用於投機時,風險遠高於股票的原因如下:
權證具有時間性,當權證到期後,沒有行權價值的權證將被注銷,此時權證持有人沒有任何收益。
權證的交易價格普遍較低,當價格變化1單位時,便會有較大的收益率變動。
權證的波動率較大,需要隨時關注。
權證的時間價值會每天減少,故即使股市一個月沒有升跌,相關權證尚有25%-40%的下跌空間。
實際價格與理論價格仍有差距,能預測股市走勢不等於由理論得出的利潤。
[編輯] 權證市場
目前權證交易的主要市場是香港和中國大陸。其中香港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權證市場,有上千隻權證。2006年香港權證市場每日平均成交量不逾100億港元,至2007年第三季的成交量已增致每日平均188億港元。2007年10月更曾創出單日成交量超過500億的紀錄[5]、[6]。2007年12月17日權證發行公司麥格理證券舉行新聞發布會,指香港權證市場截至2007年11月底止,權證成交額為41,600億港元較2006年全年成交額18,000億港元增長1.31倍。而每日權證成交金額約為188億元,占港股整體成交金額逾20%;而發行數量亦由2006年的2,823隻增加至07年11月的6,027隻增長1.13倍;發行商數目由06年的19個,增至07年的23個[7]、[8]、[9]。截止到2006年6月5日,中國大陸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只有權證27隻,但單日交易額高達百億。
7. 什麼是權證
權證是一種股票期權,在港交所叫「渦輪」(warrant)。權證是持有人在規定期間內或特定到期日,有權按約定價格(行權價)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股票,或以現金結算方式收取結算差價的有價證券。權證可分為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持有認購權證者,可在規定期間內或特定到期日,向發行人購買標的股票,與目前流行的可轉債有權轉換成股票相類似;而持有認沽權證者的權利是能以約定價格賣出標的股票。
8. 現在所說的權證是什麼意思
你好,權證是證明持有人擁有特定權利的契約,持有權證的投資者有權在到期時(或到期前)以約定價格買入或賣出特定證券(或以約定價格收取結算差價),權證中約定的股票通常被稱作「標的股票」或「基礎股票」。
權證有很多種分類方法:按照未來權利的不同,權證可分為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其中認購權證是指標明未來買入權利的權證,認沽權證是指標明未來賣出權利的權證;按照行權模式的不同,權證可分為歐式權證和美式權證,其中歐式權證是指僅在到期日可以行使約定權利(簡稱「行權」)的權證,美式權證是指在到期前隨時可以行權的權證;按照發行人的不同,可以分為公司權證和備兌權證,其中公司權證是指標的證券發行人發行的權證,備兌權證是指標的證券發行人以外的第三方(如大股東、券商等金融機構)發行的權證。
9. 請問一下有關交易港股渦輪期貨方面的詳細資料嗎交易模式,市場的供求等與A股有哪些區別呢
渦輪的玩法
香港投資者相當熟悉的「渦輪(權)」,即權證,warrant(也有譯作窩輪,中金在線注),音譯是也。即使念起來可能有些古怪,但如果你打算順著火爆的港股市場在認購權證上玩玩投機的話,香港的渦輪玩法將是你的必修課。事實上,這個英譯名相當妥貼,即保留了英文發音,又帶出了另一層意思,渦輪就像turbo那樣帶給你刺激的速度――賺錢的速度。
權證有權證的玩法,渦輪有渦輪的玩法
如果把A股市場上的權證還叫權證,而把香港權證稱為渦輪的話,這二者存在著的一些差別應引起投資者的重視――畢竟玩法不大一樣。
其中最大的區別之處是,香港渦輪是由投資銀行而非上市公司本身發行,具有發行資格的投行能針對任何一支正股創設渦輪,比如2005年建設銀行(發行價2.35)甫一上市,包括瑞士第一波士頓、法國興業證券、瑞士銀行等13家渦輪發行商一共同推出24隻建行渦輪,其中有22隻為認股證,行使價在2.38港元至2.88港元之間;瑞士銀行及法國巴黎銀行各推出一隻認沽證,發行價分別為0.33港元與0.26港元,行使價分別為2.68港元與2.63港元。用手運算下認沽證的行使價與發行價就能獲得這樣的信息,即使看空建行的投行也認為其不會跌破2.35港元的底線。而在當日以12.9%的溢價購入建行認股權的投資者則相當看好――這個數字意味著認股證行使價格的加上認購證的發行價已經高於建行當時價格12.9%。
港產渦輪的風險稍低
撇除權證本身的風險,香港的渦輪市場的非系統性風險可能會比國內低?你相信嗎?首先,只要是渦輪投資就有風險,比如一隻認購權到期時正股價格儼然位於行權價之下,那麼你只能自認倒霉買到了一文不值的渦輪。但從溢折價率來說,香港渦輪一般不會與理論價格相差太多,百分之二三百的溢價率大約只現於A股市場――假如一隻渦輪的溢價率是100%,那麼它的實際價格高於理論價格一倍,以杠桿為5計算,正股要漲20%才能讓這支渦輪不至於「報廢」。由於香港採用坐市商制度,如果權證估價過高,發行商就會無限發行增加供給來平抑價格,但如果太低,投資銀行就會買進並且把它注銷掉。在國內大多數是首發式權證,比如招商銀行的權證,可能總市值就幾千萬,極有可能被炒家控制。
渦輪其實很簡單
在全球資本市場上,權證是一個極其風靡的交易工具,以德意志交易所最為典型,截止今年4月底,上市公司只有797家,但同期掛牌的衍生權證數量卻高達32276隻。
看好或者看衰正股是買賣渦輪的原動力,其實很簡單,香港的許多個人投資者,已經不把認股權證看成是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而是最普通、最平常的一種投資工具。歸根結底還是還是看正股的基本面和盈利能力。比如神華已經在兩三個禮拜之內上漲了30%,你可能感覺能繼續表現,或者後繼乏力,在這兩種判斷之下投資者分別選擇了認購權和認沽權,
數日後,神華表現勇猛,則後者就屬於「把渦輪炒沒了」的那撥。
渦輪的期限一般為3個月至18個月,一旦存續期滿將因行權而消失。而股票只要不退市可以一直存續,即使退市到三板,也可能有每股幾角或幾分錢,而渦輪到期不行權或不結算就分文不值了。最吸引投資者的莫過於渦輪的收益,在極強的杠桿效應作用下,權證盈利時有可能達到成百上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