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不如買什麼
Ⅰ 買什麼理財能保本
有句廢話叫收益與風險成正比,想保本的話還是不要選擇收益過高的。
小白理財的話,還是以穩健為主吧。就理財而言,還是建議買短期定期保本理財為主,但要把錢都放在余額寶,照現在2.6%的收益率,心裡也真的是發慌,不過把日常消費資金放在余額寶還是不錯的,畢竟隨存隨取很方便,況且也比銀行活期存款還要高很多。
還有哪些理財產品可以買呢?
首先,買任何理財之前,先買1000試水。
放上一個月,看收益。
另外,年利率超12%的不買,定期超一年的不買。
像我們這種風險承擔能力不高的,還是以穩健為主。
原因有下:
你這手頭的錢,沒事的時候,是活的,有事兒的時候,是死的。
比如,突然計劃元旦小長假陪家人去旅遊,預算怎麼說?
是我的建議,拿出幾萬放余額寶,吃這3%左右的活期利息即可。因為這錢日常消費和緊急大額消費都夠用。
然後剩下的,可以投入穩健的理財產品去做定期理財。
至於定期理財的選擇,個人建議:
如果對於流動性沒有太大要求的投資者,可以選擇的范圍就比較大了,可以考慮短期理財(券商+銀行、P2P/P2B)、大額存單、銀行結構性存款、國債逆回購等理財。
短期理財產品,多數收益略高於貨幣基金,但是流動性稍遜色。
1,短期理財(券商+銀行、P2P/P2B)。
在固定期限如30天~365天等,無法主動賣出,也就是到期贖回。
券商理財,平均年化收益率為4.66%,以20萬元本金測算,一年的預期收益約為9320元。
P2P/P2B,固定收益產品,年化收益率在6%-14%之間。
P2B很多人說不會選。
說它風險低呢,若啥也不看地瞎投,等於蒙眼接飛刀啊!把命運交給老天,那就只能聽天由命。
說它風險高呢,上班族如我,以「邊投邊學」的姿態幾年來還算穩妥,它成為了我餐盤的主食之一。
所以要學會怎麼選適合的,了解得越多,風險越可控。
我從2014年開始投P2B到現在,沒耗費過多精力,每年多掙個幾萬,收益還比較有優勢的。
也比較喜歡穩健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所以選的是P2B類的頭部平台,簡單來說就是風險比較小,省事兒,但是收益頂多也就10%了,如果對收益沒有特別高的追求,倒是可以一試。
而且門檻低,當時我也是300入門的,注冊投資還能拿500購物卡,推薦家人和朋友參加過,覺得不錯,你們感興趣也可以看:100紅包+500京東卡
ps:專屬活動,此頁面注冊才有獎勵
可以去看看他們的理財論壇,體驗一下優秀的客服服務和社區論壇,以後投資其他平台也有對比。
2,大額存單和銀行結構性存款。
綜合部分銀行公布的利率,近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大額存單的利率分別為2.28%、3.18%、4.15%、4.19%,要比普通的定期存款高一些。
此外,流動性更好的銀行結構性存款大多數是一年期以內,收益率在4%左右,不過現在不保本不保息,收益浮動等風險需要自己承擔。
3,國債逆回購。
個人通過國債回購市場把自己的資金借出去,獲得固定的利息收益。月底,季底、年底時候,收益高到10%也有,需要好好選擇分析。
以上幾種是目前比較穩健的理財方式,也可以說是我自己投過的理財產品,確實是比較不錯的。
說了這么多理財,最重要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產品其實沒有對錯,衡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找到適合的,就是對的。
不建議購買項:保險、股票、股票基金、各種幣。
說句實話,買這些東西能賺錢么?
能,但絕對不會是你,如果你相信自己買股票能賺錢,還不如買彩票實際點。14年有朋友建議我買比特幣,當時了解了一下,感覺噱頭很大、風險更大,堅決不買,至今我也不後悔。因為,他買了五千多,一個月不到就變兩千多了,然後為了止損就都賣了,沒有人能夠看到四年後今天漲成這鬼樣。
如果你手頭有個一兩萬不急用,就當不存在,你可以全買比特幣,十年後再見。
Ⅱ 家庭如何理財投資,一般買什麼產品好
大多數好像都是在互聯網金融網站理財的,最近好像有個小豬罐子還比較火,我老婆都開始在用那個理財,看了一下還比較的安全。
Ⅲ 5萬放了476天賺了170多元,理財產品為何還不如銀行存款
目前經濟下行比較明顯,所以很多理財產品其實並沒有收入多少,在這種情況下,投資理財產品不如銀行存款。再加上理財行業存在很多問題,而且我國居民的都喜歡低風險的產品,再加上國內的很多理財產品都不能給客戶提供針對化的產品,而且很多理財產品跟儲蓄存款的利率是差不多的,所以還不如直接進行銀行存款。
綜上所述,人們更願意選擇銀行存款,不選擇理財產品,是根據現實情況決定的,如果理財產品的收益遠遠高於銀行存款,那我相信還是有人會選擇理財產品的。而且理財產品不能夠保證本金跟收益,銀行存款卻能夠完完整整保證,這也是理財產品不如銀行存款的原因之一。如果理財產品能夠得到好好完善,我相信未來前景會很不錯。
Ⅳ 除了買股票、買基金,還有什麼理財方式
隨著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投資市場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理財方式和理財產品,投資者在面對各種理財方式,自然眼花繚亂,那麼除了買股票、買基金,還有什麼理財方式?今天就帶大家一起討論一下,相關內容吧。黃金一直是很多投資者規避風險的工具,在證券市場下行時,黃金市場一般上行。投資者可以選擇持有黃金,或黃金定投等方式進行投資。
2、債券
債券在我國金融市場占據著很大的地位,一般來說,債券包含國債、政府債到公司債券,可轉換債券等,屬於有價證券,按照法定程序發行並向債權人承諾於指定日期還本付息。
一般來說,其風險大於銀行存款小於股票、基金。不同債券的風險水平也不同,其中安全度較高的是國債和政府債。
3、凈值型理財產品
凈值型理財產品為非保本浮動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沒有預期預期收益,銀行或發行公司也不承諾固定預期收益,產品凈值變動決定著投資者預期收益的多少或者虧損。
凈值型理財產品的風險一般為中低風險,小於股票和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等),投資者根據每日公布凈值計算預期收益,短期價格波動,長期穩定增值。
4、非凈值型理財理財產品
非凈值型理財產品與凈值是對立的,就是指根據市場行情得出的固定預期收益。這種理財產品有預計預期收益率,安全性較高,適合穩健型投資者投資。
5、期權和期貨
期貨期權是對期貨合約買賣權的交易,包括商品期貨期權和金融期貨期權。
期權和期貨屬於金融市場中風險較大的投資工具,一般風險大於股票,投資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投資經驗和專業投資知識。
以上是關於除了買股票、買基金,還有什麼理財方式的所有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Ⅳ 我發現無論是炒股票還是買一些什麼理財產品都不如干實業收益高
對我是那麼的放不下。記得第一次你對我凶怎樣的心情。愛了,恨了,又要離去。我只
Ⅵ 我想問一下不會理財的人適合買什麼理財產品
理財有風險,對於不會理財的人來說,如果想規避風險做好買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如銀行定期、大額存單、銀行結構性存款、貨幣基金等。不過,這類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收益都不會太高。
另外,如果想獲取更多的收益,可以適當的選擇債券基金、股票型基金、P2P理財,或者買股票、外匯等收益高、風險性大的理財產品,但是金額不宜太大,需在自己承受范圍之內。
更多關於不會理財的人適合買什麼理財產品,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29cfa91615834553.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Ⅶ 怎麼理財好 大家有建議不
1、存銀行,首先千萬不要把錢存銀行卡里,把錢存銀行卡里利息是按照銀行活期存款計算的,低到可以忽略不計。各大銀行現在都有自己的手機APP,上面都會有一些理財產品。活期理財隨用隨取的產品利息比較低基本在一年2%-3%的樣子。定期的存取的收益比較高,一般根據時長一般在一年3%-5%的樣子。存銀行,尤其是國有銀行的好處是安全。而且就算是民辦銀行,對銀行存款也有賠付標準的。這類適合有一份閑錢長期不用的,可以存一個長定期,收益也是不錯的。2、存到「寶寶」類產品。貨幣基金收益和幾年前動輒4%-5%的收益比起來差的太多了,最新的年化收益已經掉到了2%。不過勝在便利性,我一般都會存一些生活費。這類理財產品不適合存款數額較大的。3、購買基金。買基金的朋友們都知道,基金產品的分類也是多種多樣的。有貨幣型的,這種收益比較低,但是勝在「保本」不會虧錢。有債券型的,這類基金主要是國家發行的或者上市公司發行的債券,收益也比較穩定,風險比貨幣基金要大,有虧損的風險。還有股票型基金,這類基金主要投資股票市場。在發行基金的時候基金公司都會列舉出該基金會購買哪些股票,如果對某一個行業看好的話,可以「量力」購買一些,風險很高。
分析購買基金的時候要注意,基金申購是要收取手續費的,有的基金根據持有時間的長短會收取不同的贖回費用,有的基金在贖回的時候是不需要手續費的,具體還要看基金的介紹,買基金一定要注意費用的問題。4、買股票。個人建議,散戶不要買股票,咱沒有那個眼力。與其買股票還不如買基金,至少有專業的基金經理去打理基金。
Ⅷ 閑錢買理財好還是買保險好
閑錢買理財好還是買保險好,關鍵是希望通過這筆投資來達到什麼目標。
1、從目的來看:收益性,理財的目標是價值最大化,追求相對較高的收益;保障功能是保險的核心,保障性的保險收益性相較於理財產品不高,保險是作為家庭和個人的基本保障去實施的。
2、從流動性看:流動性,理財產品的固定期限相對較短,支取靈活,會有利息的損失但不大。保險不能隨意支取,直到保險期滿。如急用支取,只返還保單的現金價值,會造成比較大的損失。
3、從安全性看:安全性,無論理財產品和保險公司,都不用擔心倒閉。
測一測你的抗風險指數,專家為你免費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