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嘴金融城有多少稅
❶ 陸家嘴,張江高科,外高橋都是干什麼的
1990年8月 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外高橋保稅區三個開發公司成立,標志浦東開發進入項目啟動階段
1992年7月28日 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公司舉行掛牌儀式,園區規劃面積17平方公里,首期開發建設4.2平方公里。
外高橋保稅區
【概況】 外高橋保稅區(以下簡稱保稅區)位於浦東北部,長江入海口南側,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封關面積達7.52平方公里。2002年,保稅區全年實現增加值228.62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增長幅度連續十年保持在20%以上;銷售(營業)收入突破1500億元大關,達到1572.46億元,比上年增長31.3%;實現利稅總額201.85億元,比上年增長28.8%。區內企業資產總規模達到1221.4億元,比上年增長24.0%,其中流動資產950.74億元,佔77.8%;資產負債率68.7%,比上年降低10.6個百分點。全區投資企業共吸收勞動力8.95萬人,比上年增長17.2%;實現全員勞動生產率25.54萬元,比上年提高13%。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額17.83億元。全年共批准投資項目979個,比上年增長53.2%,創歷史紀錄,其中外資項目876個,占投資項目的89.5%;吸引投資總額7.8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1%,其中外商投資7.67億元。完成合同外資5.4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3.8%;外商實際投資額達到3.24億美元,占當年合同外資的59.3%。投資項目以國際貿易項目為主,批准717家,占批准項目總數的73.2%,創新紀錄。實體性投資項目259個,比上年增長22.2%,其中IT產業項目47個。外商企業追加投資額2.16億美元,占保稅區吸引投資總額的27.5%。投資額超過1000萬美元的項目11個。
【電子信息平台通過專家驗收】 由國家信息安全測評認證中心上海測評中心、上海市政府辦公廳信息技術處、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上海大學計算機學院、上海新泰技術有限公司專家組成的專家測評小組,於1月11日對保稅區電子信息平台進行驗收。專家小組聽取情況匯報,觀看平台的現場演示,並在現場對平台進行質疑和討論。經過綜合評定計劃任務書的考核指標,專家小組同意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電子信息平台通過驗收。
【實施EDI無紙化報關】 根據海關總署部署,保稅區海關經過數月的准備,於2月1日在保稅區內啟動EDI無紙化報關的操作試點。第一批試點的保稅區企業有11家,包括英特爾、惠普、飛利浦、JVC、IBM等世界著名企業。
【免費公交車投入運行】 保稅區封閉式公交線年內投入運行。公交線的運行成本由保稅區區域財政全額補貼。免費公交在高峰期車輛間隔時間15分鍾,低谷期車輛間隔時間20分鍾之內。公交車輛運行實行固定站點候車與部分路段招手上車的方式。
【飛利浦2家新企業同時開業】 2月28日,世界知名企業荷蘭飛利浦電子集團旗下的移動顯示系統二期工廠和光磁電子工廠在保稅區同時開業。飛利浦是世界領先的平面液晶顯示器製造商,主要生產移動通信產品、智能掌上產品、汽車儀表及航空電子設備。飛利浦移動顯示系統二期工廠在保稅區主要生產無源單色液晶顯示器和有源陳列顯示器,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超扭曲陳列顯示器(STN)製造廠。飛利浦光磁電子工廠主要生產CD驅動器中的機芯和拾光器組件。
【日本AIDA株式會社進駐保稅區】 日本AIDA工程技術株式會社是世界精密沖壓機械行業的領先者。產品在歐洲、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市場佔有量達75%。經調研和論證,AIDA集團最終決定落戶保稅區,投資總額1500萬美元,批租土地2.26萬平方米,設立生產和研發中心,從事精密機械組裝和研發。AIDA株式會社在中國擁有600餘家客戶,其中在保稅區內有10餘家。
【英特爾公司投資總額已達5億美元】 5月5日,英特爾產品(上海)有限公司新一代高性能寬頻晶元組控制器(用於封裝和測試的全球最先進的0.13微米P4晶元)啟動生產。新產品的啟動生產標志著保稅區已成為英特爾公司在全球四大晶元製造中心之一。英特爾公司在保稅區的投資總額已達5億美元,是英特爾公司在中國惟一的生產製造基地。
【大福株式會社落戶保稅區】 5月24日,日本最大產業物流設備及軟體系統供應商大福株式會社在外高橋保稅區投資注冊,成立上海大福自動化物流設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以物流相關系統及其相關軟體(AS/RS自動倉庫,輕軌系統、傳送系統、無人搬運車等物流設備機器,相關軟體)為主的倉儲、分撥、貿易、售後服務、維護及技術咨詢等,其主要客戶涉及華虹、NEC、索尼等半導體生產商和豐田等汽車生產廠家。
【瑞典沃爾沃集團入駐】 5月8日,瑞典沃爾沃(VOLVO)配件(上海)有限公司在保稅區開業。沃爾沃集團是全球從事汽車零部件配送業務的知名公司,經營世界各大洲的汽車配件物流中心,給沃爾沃的供應商和客戶提供高效的配件供應網路。在保稅區設立的瑞典沃爾沃配件(上海)有限公司將為中國地區的客戶提供零部件及系統服務。
【海關查驗點入駐汽車交易市場】 8月8日,保稅區海關在市場內設立查驗點,對市場進口的各種車輛實行現場查驗,同時受理市場進出口車輛的入庫存確認,以及H883查驗放行、保稅區內車輛跨區移庫等海關手續。簡化外高橋汽車交易市場汽車進口通關手續、加速通關速度、支持汽車市場的發展。
【美集物流分撥中心進入保稅區】 美集物流是全球知名物流業巨頭APL的兄弟公司,為APL提供貨物分裝、倉儲、拼裝到聯運操作等系列配套服務。美集物流已在中國各地設立超過30家的分公司和辦事機構。在保稅區的美集物流運輸(上海)有限公司共租用1.4萬平方米的倉庫,用於產品貨物的分撥。10月18日,美集物流舉行開業典禮。
【12家銀行期末資產總額近280億元】 年末,保稅區內12家銀行的期末資產總額達279.84億元,比上年增加10.9%,其中流動資產佔69.25%;人民幣存貸款余額349.18億元,比上年增長34.3%;外匯存貸款余額9.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4%。保險公司財產險承保金額425.75億元,比上年增長4.2%。金融業共完成營業收入10.80億元,比上年增長2.4%;實現利潤3.45億元,比上年增長46.2%。
【工業產值突破300億元】 保稅區全年完成工業產值341.28億元,比上年增長71.9%,其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41%。工業產值超億元的出口加工企業有40家,比上年增加14家,共完成工業產值306.79億元,占保稅區工業總產值的89.9%,是推動保稅區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主體。46家電子信息企業實現產值268.32億元,比上年增長60.5%,對保稅區工業經濟貢獻率達78.6%。工業產值前10名中有9名是電子信息企業,前3名分別為飛利浦電子元件(上海)有限公司(產值58.27億元)、惠普計算機產品(上海)有限公司(產值43.45億元)、惠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產值36.82億元)。全年新投產出口加工企業29家,實現工業產值71.94億元,對保稅區工業總產值的貢獻率為20.8%。
【商品銷售額突破1000億元】 保稅區全年貿易企業完成商品銷售總額突破1000億元,達到1142.82億元,比上年增長39.1%。其中國內商品銷售額完成979.14億元,比上年增加49.2%,占保稅區商品銷售總額的比重由上年的79.9%提高到85.7%。外資企業完成的商品銷售額占保稅區的81.7%,其中三分之一由經營IT產品企業完成。商品銷售額突破億元以上的企業單位189家,其中86%是跨國公司。
【物流企業增至760家】 年末,保稅區從事物流業務的企業達760家,比上年增加159家;擁有倉儲面積10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0.3%。全年共完成營業收入595.92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實現增加值65.59億元,比上年增長89.57%。年內保稅區轉口貿易進出口貨物總值達68.5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1%,占上海市轉口貿易進出口貨物總值的60.0%,其中轉口貿易出口額佔全市的83.7%,轉口貿易進口額60.91億美元,佔全市的58.0%,保稅區已經成為上海市國際物流周轉基地。經保稅區管委會和海關批准認定的94家分撥企業,實現銷售(經營)收入257.42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占保稅區物流企業營業收入的43.2%;期末營運汽車達到219輛,比年初增加36.9%。全年保稅區貨物流量達到2335.72萬噸,比上年增長23.1%,平均每天物流周轉量6.4萬噸。
【進出口貿易創新紀錄】 2002年,保稅區完成進出口商品總額119.3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6%,佔全市進出口總額的16.4%。保稅區內開展進出口貿易業務的企業單位達1791家,比上年增加293家,增長19.6%。保稅區內企業與116個國家和地區有進出口貿易關系,比上年增加3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貿易額列前3位的國家和地區依次為日本、美國和中國香港,貿易額分別達到22.93億美元、18.67億美元和15.25億美元。其中出口額完成31.2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1%。出口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由上年的29家增加到35家,新增出口企業共完成出口額4.99億美元,占保稅區出口額的16.0%。加工貿易出口完成22.7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3%,占保稅區出口額的72.8%。出口產品以IT產品佔主要比重。進口額完成88.0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2.1%,占保稅區進出口總額的73.8%,佔全市進口額的21.7%,月均進口額保持在7億美元以上。在進口商品中,保稅區汽車的進口量達到13654輛,佔全市汽車進口量的83.6%,其中小轎車進口量為9653輛,佔全市的92.8%。
【世界500強企業中85家入駐保稅區】 至年末,世界500強企業中已經有85家進駐保稅區,其中包括前10名中的美孚、沃爾瑪、通用汽車、殼牌石油、BP石油等8家知名跨國公司;世界一流的IT產品生產廠商英特爾、飛利浦、惠普、IBM、偉創力等也都在區內設立了生產基地。
【外聯發公司引進投資額1億美元】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外聯發)全年累計引進項目130項,比上年增長28.7%;總投資額1億美元,創近年新高。保稅商品交易市場第一市場完成交易額70.0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2%。引進市場會員240家,比上年增長102%。招商引資工作中,重點引進物流分撥項目45個,包括世界排名前2位的物流系統供應商德國西門子德馬泰克和日本大福,以及APL的配套服務商美集物流等企業,物流企業占年內引進項目數的34.6%。
【外聯發園區投資項目增加29個】 2002年,在外聯發園區擴大租房面積或增加投資的項目達29項,占外聯發公司全年引進項目總數的22.3%。擴租物業面積近4萬平方米,增資額1245萬美元。29個投資項目分別來自日本、美國、新加坡、瑞典、韓國、德國、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11月,外聯發公司引進的9個外商投資項目中,有6個屬於增加投資項目,其中有日本的千住金屬和日寶塑料、美國泰科電子、德國穆勒電氣等項目。(
【新發展區域投產、營運企業45家】 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新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新發展)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4.91億元,歷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25.24億元。引進項目85個,土地轉讓4.37萬平方米,租售廠房9.16萬平方米。協議吸引投資額1.13億美元,注冊資金(外資)6298萬美元。歷年累計引進固定資產項目和貿易項目635個(其中實體性項目282個),轉讓土地84.53萬平方米,租售廠房53.05萬平方米,吸引投資20.34億美元。年內投產、營運的企業45家,累計投產、營運的企業113家。區域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46.41億元,比上年增長83.8%;產品出口額19.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5%。分撥銷售額112.26億元,比上年增長13.8%。
【三聯發展公司引進項目115個】 2002年,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三聯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三聯發展)引進項目115個,其中固定資產項目56個;引進外資1.86億美元,其中合同外資9218萬美元;批租土地21.48萬平方米、廠房租售8.02萬平方米、商務樓租售0.5萬平方米,廠房租售率和商務樓租售率分別達到95.32%和90.41%,創歷史新高。年內,三聯發展園區內飛利浦光磁電子園投入使用,德爾福汽車增資設立新工廠,GE塑料增加流水線擴大生產能力,新加坡安特連續定製、購買各類物業4萬平方米,使光機電產業、汽車零部件產業和新材料產業在園區快速發展。全園區工業總產值72億元,比上年增長110.7%。
【啟動尚未開發區域的建設】 外高橋保稅區10平方公里規劃區域中尚未開發建設的區域,面積1.01平方公里,位於保稅區F區北側,涉及2個鎮3個行政村。三聯發展於2001年完成該區域居民的安置。2002年6月,啟動該區域的動拆遷和封關隔離設施建設。12月31日,區域居民動遷簽約率達到97%,鎮、村企業的動遷協議全部簽畢。區域內部分部隊營房駐地也作了適當調整。至年底,區域封關隔離設施和巡關道路建設完成65%,F21地塊10萬平方米廠房建設啟動,計劃2003年上半年封關。
陸家嘴金融貿易區
【概況】 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簡稱金貿區)是中國唯一以「金融貿易」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開發面積28平方公里。經過12年的開發,金貿區建設粗具規模。年內金貿區抓住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黃浦江開發、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政策的機遇,金融貿易、綜合服務、旅遊會展等功能進一步增強。全年金貿區以房地產開發為主的固定資產投入110.31億元,比上年增長1.8%,佔新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8.80%。金融機構繼續集聚金貿區。隨著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公司、交通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分行、浦東發展銀行上海地區管理總部、東方證券有限公司等機構的遷入,金貿區的金融集聚與輻射功能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在金貿區分行級以上中資銀行機構達到18家,主要有央行上海分行、工行上海市分行、中行上海市分行、建行上海市分行、浦東發展銀行上海地區管理總部、深圳發展銀行上海分行、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分行。分公司以上中外資保險機構19家,主要有太平洋、天安、華泰、太平、太平洋安泰、中宏、中國再保險、中保康聯、金盛、泰康。證券機構主要有上海證券交易所,東方、光大、東吳、申銀萬國、閔發、銀河等證券公司。外資銀行機構56家,其中銀行42家、保險公司13家、財務公司1家。花旗銀行、渣打銀行、匯豐銀行的中國區總部遷入金貿區。29家外資銀行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24家外資銀行成為「主報告行」。金貿區成為外資銀行在中國開展業務的中樞。在金貿區還集聚了一批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資管理公司,如國泰金鷹、富國、鵬華、銀河。中外金融機構在陸家嘴開設營業網點160多家。要素市場輻射能量增強。證券、期貨、產權、鑽石、房地產、人才等國家和市級要素市場匯集金貿區。上海期貨交易所擁有會員215家,全年成交金額16400億元,其中金屬銅的交易額近10000億元,已經躋身世界三大銅市場之一,成為全球銅交易的晴雨表和價格的風向標。上海證券交易所年內新上市的股份公司70家,累計達到715家;全年有價證券交易額48500億元,比上年增長9.9%。上海產權交易所實現產權交易額1100億元,完成各類企業交易3380宗,成為長江流域產權交易的龍頭。鑽石交易所自從2002年下半年相關政策到位後,交易量很快上升,全年成交鑽石776.4萬克拉,交易額1.57億美元;征稅6700萬元,比上年增長7倍。上海房地產交易中心辦理各項房地產登記發證20464本,比上年增長35.8%;網上房地產交易平台日趨完善,房源掛牌量達到1.2萬條;網上交易房屋5000套,成交面積33萬平方米,成交金額14億元。樓宇經濟功能有效發揮。金貿區樓宇超過450幢。金融中心區規劃建造智能化高層樓宇42幢,面積300多萬平方米,其中已竣工的26幢建築面積190萬平方米。金貿區樓宇租售和自用率達88%。上海證券大廈、上海船舶大廈、招商局大樓、匯豐大廈、中國保險大廈等高層樓宇集中了金貿區內大部分中外金融機構。香港新鴻基地產公司、東方開發管理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上海銀行、花旗集團等公司年內批租土地22幅,面積85.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5.6萬平方米,合同金額52億元。旅遊會展產業漸成規模。以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濱江大道、陸家嘴中心綠地、海洋水族館、新上海商業城、上海科技館、世紀公園等旅遊景點為主,形成陸家嘴的現代都市旅遊特色。在春節、「五一」、「十一」長假期間,推出國際音樂煙花節、中美滑水明星表演賽、歐美風情繽紛秀、熱氣球旅遊等多種節目吸引遊客。年內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科技館、海洋水族館分別接待遊客317萬人、242萬人和138萬人。隨著APEC會議在金貿區召開,會展業逐步走向成熟。全年共舉辦各類會議884餘次,比上年增長60%以上。參加會議人數14.6萬人,其中境外與會者2萬人。舉辦大型展覽42次,其中國際性展事35次,參觀者約216萬人。亞洲銀行年會、國際展覽局峰會、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華東商品交易會,以及許多跨國公司、知名機構、行業協會年會的舉行,使金貿區的旅遊會展功能進一步加強。區內的旅遊會展設施進一步完善,四星級以上賓館酒店14家,其中四星級7家、五星級7家。世紀公園在上海市首批星級公園評比中,被評為「五星級」公園。
【博覽中心舉辦各類展事(活動)44次】 2002年,新國際博覽中心五號館落成,展覽面積增至86萬平方米,佔全市展覽面積42%。全年舉辦2002國際「大師杯」網球賽、世界通訊大會、國際展覽聯盟年會、國際工業博覽會、華東商品交易會等展覽、賽事及其它活動44次,有1.9萬多家客商參展,吸引觀眾216多萬人次。
【舉辦國際展覽行業浦東峰會】 11月,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集團公司與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市會展行業協會共同舉辦「2002國際展覽行業上海浦東峰會」。國際展覽聯盟主席等200多名國際國內展覽業專家與會,圍繞「上海浦東——亞太地區會展新熱點」主題,共同討論如何把上海作為未來亞太地區的會展中心城市推向世界。
【陸家嘴軟體分園引進企業43家】 2002年,浦東軟體園陸家嘴軟體分園園區內的自有樓宇已經全部招商完畢,引進國內外軟體企業43家。43家企業的服務對象集中在證券、銀行、保險等金融領域,全年完成產值1億元。
【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再添3座新辦公樓】 位於金貿區內的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年內增添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上海市公安局浦東新區分局3座大樓,加上原有的浦東新區行政辦公中心、浦東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浦東新區人民武裝部,中心內已有6處辦公大樓。
【環世紀公園知名樓盤房價翻番】 世紀公園竣工於2000年4月,佔地面積140公頃,景觀設計崇尚自然,以綠地、樹林、湖泊為主。憑借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加上不斷升溫的廣告效應,環世紀公園房產成為滬上房地產業的一個知名品牌,房價不斷攀升。許多樓盤由2000年開盤時的4000多元,上升到2002年的8000多元,上漲100%。年末,環世紀公園的知名樓盤有御景園、天安花園、水清木華、華麗家族、世紀花園、建華苑、香梅花園等。
張江高科技園區
【概況】 2002年是張江高科技園區(簡稱張江)的「環境年、配套年、服務年」,各項工作有序展開。環境整治初見成效,張江體育休閑中心落成,建園1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圓滿結束,教育部直屬重點中學華師大二附中落成開學,民主管理委員會成立,浦東軟體園二期竣工開園,張江創業周成功舉辦;中芯國際二廠、三廠順利投產,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湯臣豪園一期住宅開盤熱銷。產業集聚效應凸現。2002年,在繼續保持前兩年「聚焦」發展勢頭的基礎上,全年引進合同項目244個,比上年增長165.2%。吸引投資額27.83億美元(含中芯、威宇分別增資15億美元和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0.5%。其中外資20.2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3.1%;內資7.5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4.3%。銷售收入102億元,比上年增長67.2%。稅收7.7億元,比上年增長54%。固定資產投資141.14億元,比上年增長82.9%,佔新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4.06%,成為新區年內固定資產投資最集中的區域。環境、服務日臻完善。全面整治道路、河流,綠化區內環境。順利通過區域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建成融餐飲、體育、健身、休閑於一體的張江體育休閑中心。聯華、華聯、羅森超市開設分店,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光大銀行、上海銀行建立營業網點。地鐵二號線,大橋五線、六線公交線分別通往上海市中心和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由張江置業公司投資的張江高科技園區教育後勤生活配套區一期工程動工。行政審批手續簡化。隨著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展開,張江的政府職能進一步弱化。張江園區辦公室從原先公布的87項審批、受理事項減少至年內的38項。設立企業,凡符合條件者,在3個工作日(原來5個工作日)內就能得到執照;外資企業在5個工作日(原來7個工作日)內就能同時得到外資企業批准證書和工商營業執照。張江園區辦公室負責的建設項目主要審批環節歸並到7個,審批環節用時由原來的40個工作日縮短為34個工作日。「張江的事在張江辦結」的目標已初步實現。
【形成集成電路產業鏈】 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已經引進和組建96家集成電路企業,其中晶圓製造企業3家,晶元設計企業44家,光掩膜和封裝測試企業16家,研發教育機構10家,配套服務企業23家。總投資30億美元的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從2001年11月第一條生產線正式投產以來,2002年另外2條8英寸晶圓生產線全部投產,月投片量達3.7萬片,技術水平達0.18微米,已著手開發0.13微米銅布線製程的生產技術。隨著中芯國際的全面投產,祖國大陸的集成電路製造技術與國際主流技術的差距從三代以上縮小至一到兩代之間。設計公司已能自主開發0.15微米的產品,在國內屬於領先水平。一期投資16億美元的宏力半導體項目,建設2條8英寸晶圓生產線,計劃2003年初投產。投資3億美元的貝嶺項目,建設1條8英寸晶圓生產線,計劃2003年中期投產。張江已經形成設計、晶元製造、封裝、測試和設備製造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和創新鏈。
【生物醫葯產業基地年產值超24億元】 至年末,生物醫葯產業基地入駐生物醫葯企業119家,引進生物醫葯項目184個;年產值24.74億元,比上年增加8.24億元。制葯、國家級研發中心、醫學院校、中小型創業企業、專業化中介服務機構等五大板塊逐步壯大。醫葯基地內既有世界制葯前20強的跨國企業,又有一批民族品牌的國內生物醫葯公司(機構)。知名的研發機構有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國家新葯篩選中心、國家新葯安全評價中心。現代中醫葯產業在張江取得突破性進展。
【210家企業入駐國家軟體產業基地】 年末,在浦東軟體園注冊的企業近1000家,入駐企業170家,加上技術創新區的40家,入駐張江的軟體企業達到210家。浦東軟體園二期年內竣工,招租率超過85%。全年軟體產值26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入駐浦東軟體園的企業既有世界一流的知名企業,如美國的SYNOPSYS、CITIBANK亞太區研發中心,日本索尼(中國)上海軟體研發中心、京瓷公司,印度的TCS公司、INFOSYS等,又有來自國內的大型企業、研發中心,如總股本16.5億元的中國銀聯研發中心和數據處理中心、中國銀電網訊公司。
【國家信息安全基地完成土地批租】 年內,國家信息安全基地完成2.37萬平方米土地的批租。首期6000平方米的信息安全孵化樓竣工,上海三零衛士信息安全有限公司、芯原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迪普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業入駐。
【張江科技產業孵化器被批准為國際企業孵化器】 年內,張江科技產業孵化器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為IBI國際企業孵化器。孵化器范圍包括張江科技創業基地、海外創新園、火炬創新園、SOHO樓、IT產業樓和高校科技產業園等,共計面積22萬平方米,在建孵化器面積33萬平方米,在孵企業280家。復旦張江生物技術公司經過6年的創業,8月8日在香港創業板成功上市,成為園區創業企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張江高科」控股的張江迪賽諾生物有限公司是由天津南開大學畢業生組成的創業團隊,入駐張江第一年就實現了科研成果產業化,成功國內唯一成組方生產和銷售艾滋病新葯的企業。年內批准外資創業投資公司8家,1家擴大投資規模;投資總額達1.33億美元,注冊資本9736.5萬美元。一些中小投資管理公司在張江落戶,注冊各類風險投資公司46家。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咨詢公司、風險投資公司和法律、會計、審計等中介公司以及行業協會入駐張江,為孵化企業和創業企業提供了一個寬松、高效、便捷的商業環境和發展平台。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達135家】 2002年,張江有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56家,比上年增長70.9%,累計達135家。經認定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52個,比上年增長62.5%,佔全市認定總數的比重由2001年的6.46%上升到10.36%。張江企業專利申請數134項。
【注冊外資性質的留學生企業102家】 至年底,注冊張江的外資性質的留學生企業102家,比上年增長26%,投資總額1740.67萬美元,注冊資本1491.27萬美元。張江共有從業人員近4萬人,大專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職稱占總人數的56.3%,是浦東新區人才率(24%)的2.3倍。在張江工作的博士達400多人,占浦東新區博士總數的33%。在張江工作或擔任顧問的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約20人。
【「一園四基地」成立】 至2002年末,張江先後引進社會、民間資本和海外資本4.5億元,相繼成立各具特色的「一園四基地」,即浦東軟體園有限責任公司和吸引社會資本組建的上海863信息安全產業基地有限公司、吸引境外資本組建的上海張江微電子港有限公司、吸引國內資本組建的上海張江集成電路產業區開發有限公司以及吸引集體資本組建的張江生物醫葯基地開發有限公司。「一園四基地」開發主體的建立,使張江形成「多元開發、多元投資、協作招商、有序競爭」的新格局,實現開發建設和信息產業的投資、招商由單一主體向定向、特色、多元化的轉變。張江公司還充分運用股權經營、政府回租、杠桿收購、增資擴股等方法多渠道融資50多億元。
❷ 現如今的上海陸家嘴金碧輝煌,世界金融中心是如何煉成的
陸家嘴在晚清時期就成了上海外商企業的工業基地。再後來又響應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得到了進一步了發展。要知道陸家嘴的崛起才不到30年,這可以說是非常快的一個發展速度。
當時在上海浦東新區開發的時候,人們就把陸家嘴定為了中心。在1990年,在陸家嘴建立了一個金融貿易區。要知道這是我國唯一一個與金融貿易相關的開發區。此後在1997年上海證券交易所也遷入到陸家嘴,更加方便了陸家嘴對股票市場進行相關貿易。可以說現在的陸家嘴高樓林立並且在世界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
❸ 上海開公司注冊在自貿區有哪些優惠政策
可能很多的創業者對自貿區的概念了解的還不是很深刻,現在曼德企服就給大家普及一下,上海自貿區在2013年正式成立,自成立以後,為上海和企業都帶來了利益,它是中國政府設立在上海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園區,位於浦東境內,屬於中國自由貿易區范疇。
在了解了自貿區以後,我們還要了解上海各自貿區的定位。比如:外高橋,是上海市「十五」期間重點規劃的現代物流園區,享受保稅區和出口開發區的相關政策,主要體現在房地產開發、港口經營和國際貨代資質等方面。
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金融中心之一,集金融、貿易、商業、房地產、信息和咨詢等第三產業為一體的商務區。其主要目標就是打造全國大的金融資產交易市場。
金橋開發片區:主要以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生態工業為主發展。這里將以創新政府管理和金融制度、打造貿易便利化營商環境、培育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
對於企業和機構來說,在自貿區注冊主要有以下優勢:
1、服務業、製造業開放,貿易自由、存儲自由;
2、金融開放,貨幣流通自由;
3、營業自由:自貿區內的法無規定業務均可自由行事;
4、企業貸款:金融機構按照市場自行決定,和國際接軌,利率將大大低於區外;
5、對區內符合條件的從事離岸業務為主的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以上就是對上海自貿區以及上海自貿區注冊的優惠政策,在了解了這些以後,是不是也想要注冊在自貿區呢。查詢各地區業務請點擊:寧波公司注冊,溫州公司注冊,拉薩公司注冊
工商注冊多少錢?找曼德企服放心,公司代辦安全高效,稅務顧問專業,曼德企服一站式服務專家。
❹ 陸家嘴金融城的陸家嘴金融城簡介
在被譽為「東方曼哈頓」的陸家嘴金融城,盡管近年來每年平均有近60萬平方米商務辦公樓宇宣告竣工,但這種建設進度仍遠跟不上新增企業的需求。上海14日召開陸家嘴金融城十大重點工程推進會,宣告將在5年內新建350萬平方米的商辦樓宇,並表示要加速推進其中的十大重點項目,總投資約520億元人民幣。
備受海內外矚目的陸家嘴金融城擴容戰略不斷提速,「十二五」期間計劃投資數百億元人民幣建設商辦樓宇,規模相當於再造一個「小陸家嘴」。浦東新區14日舉行「陸家嘴金融城十大重點工程建設推進會」,介紹「擴城」規劃。為加快各類功能性機構集聚,5年內陸家嘴計劃再建設商務辦公樓宇45幢,地上建築面積合計達350萬平方米。
作為中國唯一以「金融貿易」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以金茂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廈3座超高層建築為標志,「高樓林立」的陸家嘴金融城已成為內地金融機構密集、要素市場完備、資本集散功能強勁的經濟增長極。去年,陸家嘴稅收總額達380.87億元(人民幣,下同),中心區域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資達191億元,平均每平方公里產出達237億元。
目前陸家嘴金融城集聚逾630家中外金融機構,10多萬金融從業人員。陸家嘴管委會選定了十處建築能級高、投資規模大、區域影響力和帶動作用強的項目,此次列為「十大重點工程」。
❺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對所有商品都免稅嗎
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有明確指出:在嚴格執行貨物進出口稅收政策的前提下,允許在特定區域設立報稅展示交易平台。區內進口商品只有延遲納稅的優惠,商品成交被帶出區外,還是要繳納關稅。所以我們在區內看到的價格依然是完稅價格,這和機場免稅店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❻ 金融街稅收為什麼比陸家嘴還高
政治文化。
在北京金融街裡面有著中國金融中心的「一行三會」(如今變成一行兩會),因此全國各大金融和銀行總部自動聚集到北京金融街。從金融中心的角度,北京金融街依然牢牢把持著「中國金融中心」的地位,本質上這種金融中心地位不是經濟特徵,而是北京作為中國政治文化中心的定位而決定的。因此從大數據對比非常明顯:北京金融街更像傳統國家金融中心,上海陸家嘴更像綜合商務區,所以稅收會比陸家嘴高。
稅收是指國家為了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滿足社會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規定,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強制、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規范形式。稅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
❼ 北京金融街、上海陸家嘴、深圳紅嶺路,哪裡才是金融人的歸宿
曾看過這樣的笑話:
上海:我們有上海交易所
深圳:我們有深圳證券交易所
北京:我們有證監會…….管轄各個交易所。
雖說是笑話,其實也是實話。北京、上海、深圳在國內的金融市場中都占據著重要地位,但各有特色,各領風騷。
無數有理想有抱負的金融人幾乎都是奔向這三個城市,北京金融街、上海陸家嘴、深圳紅嶺路成為金融人心中的理想歸宿。
那麼問題來了,該如何選擇呢?
1、北京金融街
在北京,國貿CBD發展已經日趨成熟,位於西城區的金融街商圈則憑借金融業帶動,成為北京西二環最高端的商貿聚合之地,也是總部機構聚集度最高的區域,沒有之一。
「一行兩會」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在這里。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統計局等宏觀經濟管理部門在這里。
全國排名前3的金融集團,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總行在這里。
國開行、進出口銀行總行在這里,郵儲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北京銀行總行在這里。
亞投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總部在這里。
中國人壽、中國出口信用保險、中國再保險總部在這里。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中央結算公司、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在這里。
信達資管、華融資管、東方資管、銀河證券在這里。
高盛、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瑞銀等著名金融機構的中國法人機構在這里。
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總部都在這里,郵政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國電投、中國中化的總部也在這里。
……
坐擁一眾部委、央企、金融機構的北京金融街業已成為中國的金融決策監管中心、資產管理中心、金融支付結算中心、金融信息中心。難怪有人說,上海的定位是「國際金融中心」,北京則是「國家金融管理中心」,而支撐這一定位,大概就是金融街了。
金融街的品牌效應,對潛在的金融市場進入者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在金融街辦公,不論是公司還是個人都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提高其可信度和行業地位。
2、上海陸家嘴
與北京金融街相比,上海陸家嘴也不遑多讓,可謂春蘭秋菊各擅勝場!
這里有央行上海總部、中央結算公司上海總部
這里有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
這里有交通銀行、上海銀行、太平洋保險總部
這里有銀行、證券、保險等持牌金融機構850多家
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05家
外資法人銀行約佔全國的44%
公募基金約佔全國的1/3
外資私募約佔全國的90%
貝萊德、富達國際、瑞銀、安聯、紐銀梅隆、安盛……
全球前十的外資資管機構,有9家來到這里
匯豐、渣打、花旗、摩根大通……
全球前十的外資法人銀行,都落戶這里
根據最新GFCI排名,上海排名第五,評分與前四位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間的差距甚微。
而對於「 未來2-3年內,哪個金融中心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
受訪者給出最多的回答是「 上海 」。
而支撐上海邁向「國際金融中心」,正是以金融背書的陸家嘴。
在陸家嘴金融城的250多幢商辦樓宇中,2018年共有稅收億元樓97幢,一幢樓稅收一個億!尤其是常年滿租的國金中心,是上海首幢稅收50億元的樓宇,一幢樓稅收50億元!
截至2019年上半年,包括韓國未來資產、加拿大鮑爾太平、美國橡樹資本等,已有全球56家國際資管機構在陸家嘴設立。
全國獲得私募管理人資格的21家外商獨資資管公司,包括富敦投資、貝萊德、安本等在內,目前已有19家注冊在陸家嘴。
追逐塔尖,是資本的天性;執掌全球財富,是陸家嘴的本色。
3、深圳紅嶺路
2.5公里紅嶺路,是羅湖中心區與福田中心區的交界線,也是一條見證著深圳這座城市傳奇的一條路。
以紅嶺路為軸打造的紅嶺創新金融產業帶,從南向北,串聯紅嶺南蔡屋圍傳統金融與紅嶺北以筍崗為核心的創新金融雙中心。
全市45%的中資銀行、84%的外資銀行、33%的保險機構、22%的證券機構總部和地區總部集中於此。 其周邊的金融監管機構包括人民銀行、保監局和外匯交易中心等。
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的深圳分行,平安銀行總部、深圳農商行總部,匯豐、渣打、永隆、泰國開泰銀行等十多家銀行的深圳分行,國信證券、華安財險等大型金融總部,中國財產保險、中國人壽保險等全國性保險公司也都在這。
如今的紅嶺路一公里圈,每平方公里土地GDP產值已逾百億,甚至超過了隔壁寸土寸金的香港。在深圳近2萬億的經濟體量里,有超過30%在深南大道和紅嶺路這一公里圈上產生。
2018年,香港GDP摺合人民幣24000.98億元,而深圳GDP是24221.98億元,超出香港221億元。
221億元,只是一個起點,未來這個數字還會繼續擴大。
深圳,這座光芒萬丈的年輕城市,雄心可期。
而深圳打造的「華爾街」——紅嶺路,必將為世界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