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資產定價公式中c是什麼
⑴ 資本有機構成公式C/V中的C和V各代表什麼
C為不變資本;V為可變資本。
1、不變資本
不變資本是指在剩餘價值生產過程中轉變為生產資料的那一部分資本(用字母C表示),即以生產資料形態存在的資本,經過生產過程,它的價值隨著物質形態的改變,轉移到新產品中去,沒有發生任何價值量的變化,價值不會增值。
資本家用於購買生產資料的那一部分資本。生產資料在生產過程中,只是將其價值轉移到產品中去,不改變原有的價值量,故購買生產資料的那部分資本稱為不變資本。
2、可變資本
可變資本指的是資本家用於購買勞動力的那一部分資本。勞動力在使用過程中,不僅能夠創造出補償勞動力價值的價值,而且能創造出剩餘價值,使資本增值。
這個剩餘價值本身是可變化的,從而轉化為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改變自己的價值量,馬克思稱之為可變資本。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只承認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劃分,而不承認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劃分。
(1)金融資產定價公式中c是什麼擴展閱讀
原理內涵:
資本的構成可以從物質形式和價值形式兩個方面進行考察。資本構成表現為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數量和使用這些生產資料的勞動力數量的比例關系,叫做資本技術構成。
從價值形式來看,資本構成表現為生產資料價值和勞動力的價值即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數量的比例關系,叫做資本價值構成。資本技術構成和資本價值構成有著密切的聯系。後者是由前者決定的,資本價值構成的變化,一般地都是資本技術構成變化的反映。
馬克思把這種由資本技術構成所決定並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稱為資本的有機構成。資本的有機構成用公式來表示即 c:v。
例如,某產業資本家以1000萬元投入鋼鐵生產,其中用於煉鋼爐、機器、廠房等生產資料方面的不變資本為 900萬元,用於僱傭勞動力方面的可變資本為 100萬元,資本有機構成就是9:1 。
⑵ 2020-04-27
標簽(空格分隔): Fixed-Income
[TOC]
Abstract: 債券是固定收益的一部分(可能是最重要的部分?)。更巧的是債券作為最基本、最成熟的金融資產,有完善的理論定價公式。盡管理論歸理論,市場歸市場,但理性的市場還是會收斂到理論價值附近的,因而對基於債券的定價模型衍生出的各類指標有清理的理解對債券研究和投資也有深遠的意義。
下面對常見的債券指標做一個簡單的梳理,後面逐篇對各個指標相關計算的細節、案例等進行一定的研究和介紹。
到期收益率。把債券的未來現金流按照YTM折現後債券當前價值等於當前價格。計算公式為:
其中,P為債券價格(凈價),C為半年票息,M為到期兌付價值,n為計息周期。
可以先拿一個零息券試一試:
例如209909.IB,到期現金流為面值100元,發行參考利率(即零息券的票面利率,用來計算accrued interests)1.61%,當前凈價為99.6767元,全價為99.9097元,應計利息為0.2330.剩餘期限為0.1041年。
到期收益率的計算是一個反復試錯的過程,將不同的y帶入數值代入式子,直到現金流現值等於價格。
應計利息,即當前付息周期內累計的利息。盡管沒有實際的現金流發生,沒有人發出或收到資金,但應該收到的利息也在逐漸累積,畢竟債券是按日計息的。
計算公式為:
其中 為票面利率,一年附息2次,計息基準為ACT/ACT
債券全價,即包含應計利息的債券價格。這里採用中債登的全價計算公式,
一是在下一期還本付息的債券的計算公式:
PV:債券日間估值全價
FV:債券到期時還本付息金額
TY:當前計息年度的實際天數,算頭不算尾
y:債券估值收益率
D:計算日至到期日的實際天數,算頭不算尾
二是還有n期才到期的固息債券的全價計算公式:
PV:債券日間估值全價
C:債券票面利率
f: 債券年付息次數
y:債券估價收益率
M:債券本金值
n:剩餘付息次數
其他的諸如浮息券、提前償還券之類的我們後面再說。
凈價,即不包含應計利息的債券價格,用全價減去應計利息得到。也是市場上交易的時候用的比較多的價格,凈價交易,全價結算。
久期(族)是衡量債券價格對利率敏感度的指標。久期已經成為了一個泛指,包含各種各樣的久期,比如最原始的麥考利久期公式為:
還有許多其他的久期,比如修正久期、有效久期、利差久期、關鍵利率久期等等等等,我們後面再慢慢學習。
修正久期,衡量債券價格對利率敏感度最直接的指標,即ytm變化1個bp價格變化的百分比。因為債券的特性,收益率越高,價格越低,所以與ytm變動的方向相反。也可以從數學上理解為價格關於收益率的一階導。
凸性,久期是一階導,凸性就是二階導。對債券定價公式做二階泰勒展開,其中的二階項就是凸性,一階項是修正久期。那麼二階導反應的就是變化率的變化率,能挑出對ytm變化的敏感性變化更快的券。
為日附息式固定利率債券的日間全價
計算日附息式固定利率債券的到期收益率
修正久期是假設現金流不變,衡量債券價格對利率的敏感程度的指標,而有效久期則考慮含權債券在利率變動時預期的現金流的改變對價格的影響,這個結合後面的OAS一起看(OAS:???)。
利差久期,即債券價格對利差變動的敏感性。這就牽扯到利差的概念,同樣的也有很多利差,比如G-spread, Z-spread, I-spread, OAS等等,具體的以後再說。
計算日浮動利率債券的利差久期
計算日浮動利率債券的日間估值全價
計算日浮動利率債券的點差收益率
中債登的手冊中專門針對浮息券計算的ration。
計算日浮動利率債券的利率久期
計算日浮動利率債券的日間估值全價
計算日浮動利率債券的基礎利率
基點價值,即收益率變動一個BP,組合價值會變多少。從公式上也能看出來,1/10000即1個bp,乘以ration即價格變化比例,再乘以PV即得出組合價值的變化量(元)。如果僅持有一隻債券,那麼債券價值就等於組合價值。
計算日債券的日間估值全價
關鍵利率久期,有點麻煩,以後再說。
⑶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公式以及含義是什麼
當資本市場達到均衡時,風險的邊際價格是不變的,任何改變市場組合的投資所帶來的邊際效果是相同的,即增加一個單位的風險所得到的補償是相同的。按照β的定義,代入均衡的資本市場條件下,得到資本資產定價模型:E(ri)=rf+βim(E(rm)-rf)。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簡稱CAPM)是由美國學者夏普(WilliamSharpe)、林特爾(JohnLintner)、特里諾(JackTreynor)和莫辛(JanMossin)等人於1964年在資產組合理論和資本市場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研究證券市場中資產的預期收益率與風險資產之間的關系,以及均衡價格是如何形成的,是現代金融市場價格理論的支柱,廣泛應用於投資決策和公司理財領域。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法律生活常識全知道系列叢書》
⑷ 公式:社會總產值=C+V+M,其中「C」、「V」、「M」分別指的是什麼
公式:社會總產值=C+V+M,其中:
1、C指cost,不變資本。
2、V指value,可變資本。
3、M指merit,剩餘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中那個著名的公式:商品價值=c+v+m,即商品價值
=
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剩餘價值
C+V+M可以表示社會總產值,也可以表示某個商品的價值,或某一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商品的總價值。簡單的說c表示的是生產資料價值,v表示的是勞動力的價值,m表示的是剩餘價值
如果以W代表商品價值,k代表成本價格,以p代表利潤,那末,隨著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則資本主義條件下商品價值的構成,即W=c+v+m=k+m,就進一步變成W=k+p,亦即商品價值轉化為成本價格+利潤.
⑸ 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
定價公式:C=S·N(D1)-L·(E^(-γT))*N(D2)
其中:
D1=(Ln(S/L)+(γ+(σ^2)/2)*T)/(σ*T^(1/2))
D2=D1-σ*T^(1/2)
C—期權初始合理價格
L—期權交割價格
S—所交易金融資產現價
T—期權有效期
γ—連續復利計無風險利率H
σ2—年度化方差
N()—正態分布變數的累積概率分布函數
(5)金融資產定價公式中c是什麼擴展閱讀:
理論前驅
1、巴施里耶(Bachelier,1900)
2、斯普倫克萊(Sprenkle,1961)
3、博內斯(Boness,1964)
4、薩繆爾森(Samuelson,1965)
定價方法
(1)Black—Scholes公式
(2)二項式定價方法
(3)風險中性定價方法
(4)鞅定價方法等
⑹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公式以及含義
模型公式E(Ri)=Rf+βim(E(Rm)-Rf)。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美國專家於1964年在投資組合理論和資本市場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研究證券市場的預期資產收益率和風險資產之間的關系。而均衡價格是如何形成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也是現代金融市場價格理論的支柱,被廣泛應用於投資決策和公司金融行業。
拓展資料:1.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假設所有投資者都根據馬科維茨的資產選擇理論進行投資,對預期收益和協方差的估計完全相同,投資者可以自由借款。根據這一假設,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研究重點是探索風險資產收益與風險之間的數量關系,簡單地補償特定程度的風險,投資者應該獲得多高的收益率? 當資本市場達到均衡時,風險的邊際價格不變,任何改變市場的組合投資的邊際效應都是一樣的,即增加一單位風險的補償是一樣的。在按貝塔定義引入均衡市場的基本條件下,可以得到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公式E(Ri)=Rf+βim(E(Rm)-Rf)。
2.對於單一證券,預期收益率由無風險利率和風險補償兩部分組成。風險溢價的大小取決於貝塔值。貝塔值越高,單一證券的風險就越高,所需的補償也就越高。貝塔計量也是單一的證券系統風險,非系統風險沒有風險補償。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簡稱CAPM)是由美國學者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約翰·林特納(John Lintner)、傑克·特雷諾(Jack Treynor)和簡·莫森(Jan Mossin)於1964年在投資組合理論和資本市場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主要研究證券市場上資產預期收益率與風險資產之間的關系,以及均衡價格是如何形成的。它是現代金融市場價格理論的支柱,廣泛應用於投資決策和公司融資領域。
3.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假設所有投資者都按照馬科維茨的資產選擇理論進行投資,預期收益、方差和協方差的估計完全相同,投資者可以自由借錢。基於這一假設,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重點是探索風險資產收益與風險之間的數量關系,即投資者應該獲得多少收益才能補償特定程度的風險。
⑺ 金融學課本上有個公式B=R+C,R表示法定存款准備金以及超額存款准備金,C表示流通與銀行體系以外的通貨。B表
金融學課本上有個公式B=R+C,R表示法定存款准備金以及超額存款准備金,C表示流通與銀行體系以外的通貨。B表示基礎貨幣。
基礎貨幣,也稱貨幣基數(MonetaryBase)、強力貨幣、始初貨幣,因其具有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高能貨幣(High-poweredMoney),它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表現為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R)和公眾持有的通貨(C)。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中,基礎貨幣被稱為Reserve Money,包括央行的貨幣發行(M)與央行擔保的銀行債務(存款准備金,R)。基礎貨幣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藉以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的存款得以倍數擴張的源泉。
這個基礎貨幣不是商業銀行留下來的 基礎貨幣指的是M2,也就是除銀行外社會所持有的所有現金和活期存款。
拓展資料:
1.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deposit-reservation)。
存款准備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被稱為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通常分為法定存款准備金和超額存款准備金,其中法定存款准備金是按央行的比例存放,超額存款准備金是金融機構除法定存款准備金以外在央行任意比例存放的資金。
存款准備金已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是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
2.金融學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應用經濟學科,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個人、機構、政府如何獲取、支出以及管理資金以及其他金融資產的學科。金融學專業培養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貨幣銀行學、投資學、國際金融、證券、投資、保險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相關業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金融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