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管理費用一般是多少
Ⅰ 銀行理財管理費1.5%怎麼收
比如你買了某基金10000元,基金凈值為1.0000,投資一個月基金凈值為1.1000,其管理費用為1.5%(一般為年管理費),而管理費就是這個月每天計提。(這里不涉及申購贖回費,假設不收取)。
持有期需支付:10000*1.1000*1.5%*30/360=13.75元;
則10000元資金,基金管理費1.5%,一個月需要支付給基金公司13.75元,你會算了嗎?
以上關於基金管理費1.5%怎麼收的內容就說到這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Ⅱ 銀行理財產品的管理費和手續費是怎麼收取的
理財產品是否收費詳見各產品說明書中的「相關費用」。說明書中的銷售費、託管費和管理費會在產品運作中扣除,公布的產品收益率或凈值是已經扣除了上述費用,故不影響實際收益。
Ⅲ 理財產品的管理費率是什麼
1.基金管理。
基金管理費是基金經理支付的管理報酬,基金經理通常根據基金資產凈值的一定比例從基金資產中提取。
基金經理是基金資產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在基金資產的維護和增值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基金管理費要高於其他成本。
2.計算方法
一般來說,管理費率與基金的規模有關。基金的規模越大,基金管理費率就越低。但與此同時,基金管理費率與基金類別和不同國家或地區有關。基金管理費率
一般來說,基金的風險水平越高,基金管理費率越高,其中最高的基金是證券衍生品基金,例如,權證基金的年收益率為1.5%2.5%。最低的是貨幣市場基金,其年收益率僅為0.5%1%。香港基金協會公布的其他基金的年收益率是:債券基金的年收益率為0.5%1.5%,股票基金的年收益率為1%2%。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如美國、基金管理通常是大約1%的年增長率。然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基金管理公司在台灣的年增長率通常是1.5%,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年利率超過3%。我們目前基金管理的年增長率是2.5%。
(3)理財管理費用一般是多少擴展閱讀:
買理財產品注意事項如下:
1.不管購買何種理財產品,一定要認清楚風險
注意本金的安全,對理財產品的風險類型要弄清楚,自己的風險承受類型也要搞清楚,這樣才能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
2.看清楚理財產品的「說明書」
銀行銷售的產品一般有兩種:銀行發行或是銀行代理。一般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在簽訂的協議上都會有蓋銀行的公章;如果是銀行代理的理財產品。則會蓋有信託公司或是保險公司的公章。再有就是投資者在購買產品之後可以拿到銀行給的基金或是保險憑證,一旦發生糾紛有憑據。如果沒有得到上面的保證,沒有協議或是憑證,投資者就要謹慎了。
3.要弄清楚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
所謂預期收益率,即不是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一種浮動收益的表達形式,它是說你所購買的理財產品的收益在未來到期時,大概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並不是確切的值,是一個參考值,中間存在著風險變數的,這個要注意。
Ⅳ 騰訊理財通1000元收多少管理費用
手續費6元。
騰訊理財通里還可以買其他方式的理財,例如基金、黃金、股票等,目前大多數的基金申購費率都是0.60%,也就是買入1000元需要手續費6元,管理費屬於手續費。
騰訊理財通是騰訊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理財服務的官方理財平台,用戶可以通過官網、微信理財、手機QQ進行理財,平台上的理財產品種類有很多,包括精選貨幣基金類產品、定期理財、保險理財、指數基金等,目前騰訊理財通的總用戶量注冊量已經超過了1億人,資金保有量超過1400億元人民幣,累積用戶收益超過80億元人民幣。
Ⅳ 理財產品託管費 管理費怎麼算
理財產品的管理費根據產品的收取方式分為3種,而託管費一般都是固定比率的。
國內基金公司的收益絕大部分來自於對旗下基金提取的管理費用,廣義上的管理費包括基民申購費和贖回費、基金管理費、託管費以及運作費等,其中構成基金公司收益的是基金管理費和部分申贖費用。目前,國內開放式基金基本採用固定費率制,因此市場關於基金費用問題的討論也是圍繞這種收費模式展開的。
基金管理費是支付給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報酬,是基金公司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主要收取模式有3種。
固定的基金管理費。
即只支付基金管理人固定的報酬,而不依賴於基金的規模和業績。這種基金管理費收取方式的普及度已逐漸降低,只有少數規模小的基金公司仍然使用這種激勵制度。
固定費率的收取模式
即以基金凈資產為基礎計收管理費。這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基金管理費收取方式。
基金管理人根據其管理的基金凈資產的一定比率收取管理費,因而基金的市場價值越大,所收取的管理費就越多。目前,大多數開放式基金都採取這種費用計收方式。
浮動的管理費收取模式
即以基金業績為基礎收取管理費。這種方式下,管理費由以基金凈資產為基礎的固定報酬和以基金業績為基礎的業績報酬兩部分組成。業績報酬的收取通常是將基金的收益與證券市場平均收益率進行比較,並以此作為收取報酬的依據,高於標准收取業績報酬,低於標准則不收取業績報酬甚至收取負的業績報酬。
簡單來說,你買理財產品,首先要看他的管理費收取方式,看是否是按收益來提成,看是否有價值購買。
Ⅵ 銀行理財產品收取了哪些費用
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不僅僅會被扣掉基本的申購贖回費。其他的如銷售服務費、託管費、保管費也只收費行列。具體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有哪些費用過呢?關於銀行理財產品具體收費,以下總結了幾點:
1、銷售服務費,支付給客戶經理等人員,收費比例在 左右。客戶經理一般不主動履行告知義務,客戶經理從自己獲取收入的多少出發,向客戶推銷提成多的理財產品,而不是結合客戶的實際財務、風險承受狀況介紹產品。
2、託管費,是銀行為託管理財資產而收取的費用,收費比例為 左右。張志昌認為,與基金管理人和基金託管人是獨立運作、相互監督不同,銀行理財產品的管理人和託管人都是銀行自己,自己監督自己,同時收取管理費和託管費,這存在不合理之處。
3、保管費,是銀行為保管理財資產而收取的費用。與上面說的託管費有一點不同,託管有監督受託人的義務,而保管沒有這項義務。理財資產託管人、受託人、保管人都是銀行自己。
4、管理費,是支付給理財管理人員和相關部門的費用,收費比例為 — 不等。這個收費項目的設置是合理的,畢竟銀行配置替客戶理財,要收費的。至於收費比例的大小要結合理財產品的類型而定,如果理財產品是被動型的,收費比例應該低一些;如果理財產品是主動投資型的,需要頻繁操作,收費比例可以高些。
5、認購費、申購費和贖回費,這三項費用就是買賣理財產品的手續費,各銀行收費比例差異很大。現狀是理財產品收費項目五花八門及不透明。銀行聲稱理財產品的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是已經扣完費用的凈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但超額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卻已被銀行全部拿走。當客戶拿到 5% 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時,其擁有所有權的資金獲取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本來有可能是 6%、7% 利用貨幣的時間價值,銀行剝奪客戶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手段更隱蔽。
6、購買時間並非起息時間,每款銀行理財產品都有一定的額度,購買成功,投資者需要知道自己的資金是進去了,但是起息時間要在幾天之後,這對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有很大影響。
舉例:假設理財產品期限為 60 天,起息時間在購買之後 4 天,4÷60=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折扣,如果銀行宣稱這款理財產品的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是 5%,考慮到資金被實際佔用的天數大於實際計息天數,客戶實際得到的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是 左右。
而實際上銀行還發行很多 30 天左右的理財產品,考慮到時間問題,這些短期限的理財產品的實際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與銀行宣傳的大相徑庭。
7、到期時間並非到賬時間,投資者在銀行櫃台辦理贖回業務的時候,既要誇獎櫃員辦理業務的速度,也要記得資金的實際到賬時間要晚 2-5 天,考慮到資金的時間價值,銀行說的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又要進一步打折扣。
Ⅶ 銀行理財的管理費一般是多高浮動管理費是什麼
大部分人購買銀行理財的時候關注的都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投資周期,還有風險,很少會關注產品的費率,產品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產品收益率,也是需要我們進行關注的。凈值型理財產品的費率包含幾個方面:託管費、銷售費、認購費、申贖費、浮動管理費以及其他費用。其中固定管理費、託管費和銷售費一般為固定費率,通常按照每個規定估值日理財產品凈資產的一定比例,每日計提、定期支付。
不同的銀行,不同的產品,其費率都是不一樣的,一般,在理財產品的詳情或者產品說明書上都有關於費率的詳細介紹。
銀行凈值型理財產品的年平均固定管理費率在之間,年銷售費率在之間,年託管費率在之間。
銀行理財子公司平均固定管理費率為平均銷售費平均託管費銀行理財產品的費率標准其實相比於之前已經降低了很多,自資管新規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費率整體呈現下行趨勢,各項費用都由不同程度的降低。
凈值型產品還有一個不固定的費用那就是浮動管理費,浮動管理費也就是超額業績報酬,在產品存續期內,累計年化收益率超過業績比較基準,超出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超額業績報酬。浮動管理費的收取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勵機構積極創造高於業績比較基準的收益。
Ⅷ 買了40000塊理財產品,管理費0.45%,託管費0.02%,投資管理費0.15%,一年扣多少錢
1,一年大概會扣167.67元,購買的時候,說明書上有詳細的計算公式的。一般來講,它都是預期收益率,預期收益=投資本金×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365×實際存續天數。比如產品為34天,預期收益率為3.60%,那麼到期的理財收益在理財資金投資正常的情況下,客戶最終扣費為: 40,000×3.60%×34/365=167.67(元)。 2,需要說明的是,託管費和管理費不計算在扣費內,銀行設計理財產品時,事先已經扣除了這些費用。而預期年化收益率可能會低於實際收益率。
拓展資料
一,是傳統銀行理財中收取的各種費用都有哪些呢?
1,很多人不明白,銀行將本來的存款資金轉變成理財資金,除了能夠穩定客戶以外,不是白白地為理財購買者打工,而沒有任何好處嗎?實際上,傳統銀行理財確實有市場化市場以後被迫進行的因素,但同時銀行放棄的是存款和借款的利差,但是獲得的是中間業務收入,銀行從理財業務中會獲得一定的中間業務收入。
2,傳統銀行負責理財產品發行和管理的大部分是銀行資產管理部,和公募基金類似,銀行從中賺取相應的手續費/管理費, 主要費用有:
銷售費用,銀行從銷售的理財產品中一般收取年度千分之三的銷售費用;
銀行託管費用,銀行從理財產品資金的託管中收取一般為年度萬分之二的託管費用;
固定投資管理費用千分之一
3,浮動管理費即理財產品扣除銷軎手續費、固定管理費、託管費後,根據實現收益與預期收益的比較,低於預期收益不收費,高於預期收益部分收取收益分成。
二,銀行理財子公司以後理財產品費用收取情況是怎樣的?
1,中銀理財發布的中銀策略-智富(封閉式)2019年01期,1元起售、整數倍累計認購,期限728天,業績比較基準4.7%;投資的范圍是固定收益類、權益類、非標資產和其他金融投資工具,收取的費用是固定管理費0.25%、銷售服務費0.05%,託管費0.02%。
2,建信理財子公司發布的「乾元」建信理財粵港澳大灣區指數靈活配置理財產品,比較基準超額收益70%歸客戶、銷售服務費0.4%,託管費0.02%;「乾元-睿鑫」科技創新封閉式凈值型理財產品,2020年7月1日前,固定管理費0.1%以後是0.3%、銷售服務費0.2%,託管費0.02%。基準業績A4.7%和基準業績B5.7%,超過收益A標准後的部分收取80—90%的超額收益。
3,工銀子公司理財「鑫穩利」恆馨固定收益類772天,封閉期限772天,1元起售,比較基準收益4.5%。固定管理費0.1%、銷售手續費0.3%,託管費0.02%;合計費用0.42%。「鑫穩利」恆馨固定收益類1041天,封閉期限1041天,1元起售,比較基準收益4.7%。實行浮動管理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