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金融中心是哪個城市
⑴ 濟南在哪個省
濟南隸屬於山東省濟南市,是市而不是區。濟南又稱泉城,是山東省下轄的地級市、副省級城市,是濟南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也是山東省的政治、文化、科技、經濟、教育和金融中心。濟南屬於哪個省市區?濟南位於山東省中部,處於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的重要交匯點,是環渤海和黃河中下游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濟南因泉水眾多而被稱為「泉城」。當地有「七十二名泉」,其八大景點世界聞名。它是一座山、泉、湖、河、城各具特色的旅遊城市。濟南著名景點有趵突泉、大明湖、五龍潭、泉城廣場、千佛山、環城公園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龍山文化發祥地之一。
⑵ 濟南市有幾個區
濟南有10個區:市中區、歷下區、槐蔭區、天橋區、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濟陽區、萊蕪區、鋼城區。還有兩個縣:平陰縣、商河縣。
濟南,別稱泉城,副省級城市,是山東省省會、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是山東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重要的交通樞紐。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10區2縣(市中區、歷下區、槐蔭區、天橋區、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濟陽區、萊蕪區、鋼城區;平陰縣、商河縣),總面積1024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760.6平方千米。
濟南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山東省中部、華北平原東南部邊緣,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也是環渤海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之一。
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濟南八景聞名於世,是擁有「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的旅遊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⑶ 介紹一下山東濟南
濟南
山東省濟南市
濟南,又稱「泉城」,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的省會,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國家批準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副省級城市。位於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中國地圖標注濟南)。 下轄六個區、三個縣、一個縣級市,總面積達8227平方公里,人口596萬,其中市區人口260萬。是「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的城市之一。
城市沿革
商周時代,濟南為古譚國地。春秋戰國時屬齊地,秦代屬濟北郡,稱歷下邑。漢初,設濟南郡,此為「濟南」一名出現之始。隋改濟南郡為齊州。宋徽宗時升州為府。元代設濟南路,屬中書省。明初置承宣布政使司,治濟南府。清沿明制。1929年,濟南正式設市。1948年9月,濟南解放,成立濟南特別市市政府。
地理概貌
濟南位於山東省的中西部,是京滬鐵路與膠濟鐵路的交匯點,南面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清單的泰山毗鄰,北與被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相依。
濟南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復雜多樣,大體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濟南境內河流較多,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還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雲湖、東平湖等。
氣候狀況
濟南地形復雜多樣,南為泰山山地,北靠黃河,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地處中緯度,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乾燥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嚴寒乾燥,四季分明。
自然資源
全市土地資源總面積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風砂土6個土類。粘土、石灰岩、白雲岩、質優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開發利用。「濟南青」輝長岩和「柳埠紅」花崗岩已遠銷歐亞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待於擴大生產規模。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鐵、煤、花崗石、耐火粘土以及銅、鉀、鉑、鑽等多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等。特別是石灰岩品位高、儲量大。花崗石的黑色花崗石,質地純正,為國內獨有。林木資源分喬木、灌木兩大類,共有60多科,300多種。南部山區盛產蘋果、黃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並產有遠志丹參、棗仁、野菊、香附等多種葯材。北部臨黃平原的大棗也有很高的產量。另外,白蓮藕、大蔥、玫瑰花、蘆葦等植物也有較高的產量,並在省內外享有盛名。水資源15.9億立方米,可利用量14.7億立方米。
歷史文化
濟南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區域內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城子崖,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有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等。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譚人所作諷刺詩《大東》,是現存最早的有關濟南的文獻。濟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築;隋建四門塔為全國現存最古老的石塔,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陰陽五行學派大師鄒衍,唐代(公元618-907年)開國元勛房玄齡、秦瓊,中國著名文學家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李開先,中國公共圖書館的首倡者周永年,著名建築師魏祥等。另外,李白、杜甫、蘇軾、曾鞏等歷代傑出的作家學者,都先後在濟南生活游歷,故有「濟南名士多」的佳譽。
濟南的市樹是柳樹,市花是荷花。
濟南是山東的政治中心,也是經濟文化中心.這里有國家教育部211工程的重點大學山東大學,以及山東師范大學等一系列大專院校,每年為國家輸送大量人才
行政區劃
濟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在2600多年前,就建有城廓。最早出現史冊上的名稱為「濼」(《春秋左傳》),系因本市諸泉匯為濼水,故名。春秋戰國時代,濟南為齊國之濼邑。隨後,齊國又把濼邑改為歷下。2100多年前的漢代改稱濟南(《史記》)。因地濟水之南,故名。公元前16年設立濟南國。公元 前154年又廢國改郡。到了宋代至道三年 (公元997年),分全國為15路,濟南屬京東路,為齊州(《宋史》)。徽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齊州升為濟南府,轄歷城等五縣,治所設歷城,為府治之治。自明清以來,一直是山東省省會。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 新中國成立後,濟南成為山東省的政治中心,目前濟南是國家批準的副省級城市,現轄歷下、歷城、槐蔭、天橋、市中、長清六區和平陰、商河、濟陽三縣及章丘市,總面積8227平方公里,人口549萬,其中市區人口254萬。
經濟發展
近年來,濟南在機械紡織、鋼鐵、化工、輕工、 食品、建材等優勢工業的基礎上,根據國家產業政策, 適時地把機(高性能、 高附加值機械產品和冶金產品)、車(先進的重型汽車、改裝車、摩托車)、 電(新型電子產品和高檔家用電器)、化(現代生物醫葯化工、 精細化工和化纖)作為四大主導產業發展, 提高了全市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濟南還大力實施名牌產品戰略,不斷擴大名優產品生產規模,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以輕騎牌摩托車、大型壓力機、數控機床、 高檔改裝車為代表的車機產品,以小鴨牌洗衣機、 松下牌采電為代表的家電產品,以將軍牌卷煙、趵突泉牌啤酒、 金鍾牌電子衡器、元首牌針織品、雙利達牌箱包為代表的輕工產品, 均在國內市場佔有很大份額。 其中小鴨牌全自動滾筒洗衣機、輕騎牌系列摩托車已是中國家喻戶曉 的名牌,遠銷海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濟南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綜合實力50強」城市之一,1998 年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09.4億元。
濟南市郊區農村盛產糧食、蔬菜、果品、水產品、經濟作物和葯用植物,其中明水香稻、龍山小米、 章丘大蔥、北園白蓮藕、泰山小白梨、大貨山楂、雞爪綿核桃、歷城紅玉杏、黃河鯉魚、平陰玫瑰、庄科栝樓等以其品優質良而馳名中外。近年來,濟南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農業生產連年豐收,1998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73.1萬噸,農業增加值完成98.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26元。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03.3億元, 比上年增長8.7%。其中非農經濟增長7.9%,其收入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達84.0%。目前,濟南擁有鄉鎮企業集團148家,其中18家為省級集團,進入全國大中型鄉鎮企業行列的有134家。
旅遊風光
濟南素有「泉城」的美稱。山東濟南趵突泉泰山山脈豐富的地下水沿著石灰岩地層潛流至濟南,被北郊的火成岩阻擋,於市區噴涌而出形成眾多泉水。形成七十二名泉。在濟南的七十二名泉中,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龍潭四大泉群,以及章丘的百脈泉最負盛名。噴涌不息的泉山在市區北部匯流而成的大明湖和位於市區南部的著名佛教勝地——千佛山交相輝映,構成了濟南「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獨特風景線。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濟南市的血脈,賦予這座城市靈秀的氣質和旺盛的生命力。文字
關於濟南的山和水
在濟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說帝舜耕稼於此,又名舜耕山。隋開皇間因岩石鐫佛,遍布山崖,遂稱千佛山。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濟南多泉水。有關濟南泉水的記載,最早見於《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舉泉名72個。歷代各家所記72泉不盡相同。大致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濟南泉水,千姿百態,或白浪翻騰,如銀花玉蕊;或晶瑩溫潤,如明珠瓔珞;或如洪濤傾注,虎嘯獅吼;或如細雨瀟瀟,冰弦低語。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濟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大明湖在濟南舊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處泉水匯成,湖面佔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劉鳳誥詠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⑷ 濟南在那
濟南是山東省省會,位於魯中西部,是我國環渤海地區南翼和黃河中下游地區的中心城市,是國家批準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軟體名城、國家創新型城市之一。濟南是山東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旅遊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北連京津,南接滬寧,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發展軸上的重要交匯點,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是中華文明中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是第11屆全國運動會和第7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的主辦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