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自己發行的理財
① 如何辨別一款理財產品是銀行自己發行的還是代銷其他機構的
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我們熟知的主要有自營類理財產品和代銷類理財產品兩種類型,其實還有一種叫做銀行託管理財產品。
以下著重分析一下銀行自營類理財和代銷類理財如何分辨。
「自營類」理財產品
銀行自己通過具備理財產品開發資質的獨立法人公司或者專業理財業務部門發行的理財產品,我們稱之為「自營類」理財產品。
銀行自營類理財產品安全性較高,因為以銀行自身信用作為背書,合規性有保障。
一般來講,銀行自營理財產品會有風險評級,風險由低到高劃分為R1-R5級,分別對應著保守、穩健、成長、進取、激進五個類型,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偏好來選擇適合的理財產品。
自營理財產品辨別方法有以下幾種方式:
1、根據理財產品說明書來甄別。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會有理財產品發行人或者產品管理人的信息,如果這些主體是銀行,那麼就屬於銀行自營理財產品。比如下邊這幾類,就都屬於銀行發行的自營理財產品,也很好分辨:
相對於「自營類」理財產品,「代銷類」理財產品並不是銀行自主發行,而是銀行代理銷售的,比如基金公司、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等發行的理財產品。而銀行只負責銷售收取傭金,並不參與這類理財產品的管理。
所以「代銷類」理財產品一旦售出,無論出現何種風險,責任歸發行機構和投資者承擔,與銀行無關,除非代銷銀行及其員工為了獲取高額傭金匯報在銷售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
銀行「代銷類」理財產品如何辨別?
我們清楚了銀行「自營類」理財產品如何判斷,「代銷類」理財產品的辨別自然是手到擒來。
如果產品說明書發行主體顯示的是XX保險公司、XX基金公司或者XX投資公司的字樣,必然不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屬於銀行代售;合同文本有非銀行的公章,也極有可能是銀行代售。
還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不是激進型投資者,屬於偏保守的,建議不要投資「代銷類」理財,更不要相信保本保收益,收益率特別高的理財產品,因為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
總結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於銀行自營類理財和代銷類理財的區分方式。預期收益來講,銀行代銷類產品會明顯高於自營類產品,但是風險系數來講,銀行自營理財更為安全一些。
但是任何投資理財方式都是有風險的,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謹慎、理性投資,獲取穩定的收益為主。
② 怎麼看理財是銀行自營還是第三方,三招很有效
有媒體某大爺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不小心購買的是第三方理財,而非銀行理財,直到取款時才發現,當前無法取回,如果取回來,需要扣除違約金10%,一下子令大爺不知所措。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怎麼看理財是銀行自營還是第三方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三招很有效。這是判斷理財產品是銀行自營還是第三方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在認購理財產品前,通常會簽訂理財合同,合同上面的條款、公章都會有效證明理財產品是否是銀行自營,自營的產品蓋的是銀行公章,第三方產品蓋的是第三方公章。
2、產品的預期收益率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投資過程中也是如此,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的安全性高,相對預期收益就比較低,通常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在3%-6%之間,根據期限不同略有差異,第三方產品風險高、保障度低,預期收益自然較高,通常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在6%以上。
3、產品的期限
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都是採用固定期限,例如:短期的理財產品期限有1天以上,28天以下,通常不會超過一年,而且是一次性繳納。與之相類似的保險理財產品,通常需要連續繳納多少年,期限比較長,條款比較復雜,提前贖回會造成違約,需支付違約金。
通過以上三招就能有效發現理財產品是銀行自營還是第三方,投資過程中,需要我們仔細甄別。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③ 如何判斷理財產品是否靠譜
判斷理財產品是否靠譜就看它是否能夠為我們帶來收益,這是最直接的一點。我們去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賺到更多的錢,這也是判斷標准之一。但是理財產品並不是完全安全的,即便是一些低風險,它可能也會有一些風險在裡面的,相對來說並不是屬於一種完全安全的范疇之內。只是說大部分的這種低風險理財產品都是比較靠譜的,當然需要在一些大平台上去購買。
④ 購買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如何辨別產品是不是銀行自己的
不論是什麼理財產品,可以去對應的公司查看信息,然後上中國理財網查詢,就知道理財產品所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