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金池如何保值理財
㈠ 諾貝爾獎金「用之不竭」,是因為投資功不可沒嗎
諾貝爾獎之所以能夠持續不斷發放,要歸功於投資理財。3100萬瑞郎增值92倍據說,最初諾貝爾的遺產只有3100萬瑞郎,從1901年至今的112年裡,諾獎發放的獎金總額早已遠遠超過諾貝爾的遺產。
據了解,諾貝爾基金會的理財並不是一帆風順。運營初期,由於投資策略比較保守,加上賦稅較重,所以經營狀況很不理想,一度面臨運營不下去的風險。直到1946年,在瑞典王國政府的支持下,基金會終於獲得了免稅待遇。1953年,瑞典政府允許基金會獨立進行投資,可將錢投在股市和不動產方面,這成為基金會投資規則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改變。
投資也有風險虧損 雖然從1953年以後,諾貝爾基金會的經濟狀況已經大為改觀,但是20世紀80年代才迎來真正的黃金期。在此期間,由於全球股市增長迅速,不動產也在不斷升值,諾貝爾基金會的資產持續增值。不過事情總是一波三折。1985年,瑞典又提高了不動產稅,令基金會的收益大打折扣,【網路理財】www.tz78.cn 諾貝爾基金會在兩年之後不得不做出一項重要決定:將基金會擁有的所有不動產轉到一家新成立的名為「招募人」上市公司名下。1990年初,諾貝爾基金會在瑞典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將持有的「招募人」公司股票全部出售,大大賺了一筆。2000年1月1日,基金會的投資規則有了新的改進,允許將資產投資所得用於頒獎,而不像過去那樣,獎金只能來自於直接收入,即利息和紅利。它也意味著基金會可將更高比例的資產用來投資股票,以獲得更高的回報。當然,投資也有風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諾貝爾獎基金也產生很大沖擊。諾貝爾基金會的2011年年報顯示,由於全球股票市場不振,其股票投資虧損了1900多萬瑞郎。因此,從去年開始,諾獎金額降低了20%,每項獎金由1000萬瑞郎降低到800萬瑞郎。不過,市場總是會轉好的,今年以來美國股市不斷創出新高,歐洲股市也在走好,相信以後諾貝爾獎獎金還會增加到1000萬瑞郎。
㈡ 諾貝爾獎金發了一百多年,怎麼還沒用完
因為諾貝爾獎有一個基金會,每年就有足夠的利息來提供這一筆獎金了。到如今如此多年,利息都是一筆不小的數額,再加上諾貝爾獎是最高的榮譽,人們在乎的也根本不是那筆錢。因為有榮譽加身之後,所收獲到的利益可比這個獎金要高多了。
這百年間,諾貝爾獎原先的近千萬美金通過利滾利,還有各類的投資管理,是達到了長期的穩健增長的地步,所以也被其他的基金會效仿。這筆財富經受住了市場,還有時間的考驗,就足夠證明在背後運行這筆基金的機構是非常的有頭腦的。
㈢ 諾貝爾基金會的理財歷程
筆者曾采訪諾貝爾基金會現任總經理邁克·索爾邁,對基金會的機構及其運作有了一定的了解。諾貝爾基金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如何讓錢生錢,這樣才能保證諾貝爾獎的金額。管錢是很累的,如何讓錢生錢而又不致造成損失,這讓基金會很傷腦筋。根據1901年瑞典國王批准通過的評獎規則,這筆基金應投資在「安全的證券」上,這也正是諾貝爾本人的初衷。對「安全的證券」,當時人們將其理解為「國債與貸款」,也就是以固定的財產作抵押,中央或地方政府作擔保,能支付固定利息的國債或貸款。那時有許多國債都以黃金來支付利息。股票市場則碰都不能碰,因為它風險太大,弄得不好會「血本無歸」。
基金會在前50年遇到了許多挫折。稅務問題是其中之一。
基金會成立的時候,人們還沒想過稅收問題,盡管諾貝爾遺囑監護人一直要求對該基金會的投資活動進行稅收豁免,但沒人理會。1914年以前,基金會交納的稅率為10%,還勉強能維持。到了1915年,瑞典政府通過了一項「臨時國防稅」,使基金會的交稅率成倍提高。1922年,當年的累征稅負超,已大於1923年的諾貝爾獎金了。所以,1923年的獎金創下了歷史最低值。
從此以後,關於是否該給基金會免稅,一直是瑞典議會的議題。這場曠日持久的討論持續了幾十年。直到1946年才有了結果:議會同意基金會享受免稅待遇。瑞典議會的這一決定,也感染了美國人,美國規定從1953年起,諾貝爾基金會在美國的投資活動享受免稅待遇。
基金會的投資開始從保守轉向積極。1953年,政府允許基金會可獨立進行投資,可將錢投在股市和不動產方面。這是基金會投資規則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改變。20世紀60、70年代,如以瑞典克朗計,諾貝爾獎金數額的確增加了許多,但因瑞典克朗數次貶值,獎金的實際價值並未增多,諾貝爾基金的數額也是如此。到了80年代,股市增長迅速,基金會的資產不斷增值,不動產也在不斷升值。但在1985年,瑞典又提高了不動產稅,使得基金會的收益大打折扣。兩年後,基金會作出一項重要決定:將基金會擁有的所有不動產轉到一家新成立的上市公司名下,這家公司有個有趣的名字叫「招募人」。後來,基金會將持有的「招募人」公司股票全部出售,這正好趕在1990年初瑞典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於是大大發了一筆。
2000年1月1日,基金會的投資規則有了新的改進,允許將資產投資所得用於頒獎,而不像過去那樣,用來發獎金的錢只能來自於直接收入,即利息和紅利。它也意味著基金會可將更高比例的資產用來投資股票,以獲得更高的回報和更高的獎金數額。
按照諾貝爾當初的意願,較為理想的諾貝爾獎金額,應能保證一位教授20年不拿薪水仍能繼續他的研究。1901年的諾貝爾獎金數額為15萬瑞典克朗,即相當於一位教授20年的工資。此後,獎金數額不斷縮水,到了20世紀30年代,諾貝爾獎金已只相當於1901年的三分之一。以後,諾貝爾基金數額雖逐年擴大,但因瑞典克朗的數次貶值,一直到不了1901年的水平。直至1991年才首次超過1901年時的實際價值(按1901年價值計,約為3100萬克朗)。那年以後,諾貝爾獎金一直在100萬美元左右。諾貝爾基金已增長到40億瑞典克朗。
由於諾貝爾基金會理財有方,世界上許多國家也紛紛效仿。設於1985年的日本兩項大獎「日本獎」和「京都獎」,以獎金數額論,與諾貝爾獎屬一個檔次。他們就是根據諾獎的模式設立和操作的。為此,他們還為諾貝爾基金會捐了巨額的資金。1985年4月20日,日本科學技術基金在舉行首屆頒獎儀式後,為瑞典諾貝爾基金會設立一項特別獎,獎金為4500萬日元,以「認可諾貝爾基金會自1901年以來在促進科學與國際理解上所起的作用」。1985年11月10日,京都的INAM0RI基金會將首屆「京都獎」頒給了諾貝爾基金會,以「按照諾貝爾獎的精神推動科學、技術和藝術發展」。另外,瑞士的巴爾贊(BALZAN)基金會,也將其設立的首屆大獎,約100萬瑞士克朗獎給諾貝爾基金會,恭賀諾獎成功運作60年。
㈣ 請問諾貝爾基金是如何保值增值的
諾貝爾基金會的成功運作,除了諾貝爾本人在1896年逝世時捐獻的3100多萬瑞典克朗(當時為960萬美元,約合目前1.4億美元)中的2800萬瑞典克朗用做獎金基金之外,更要歸功於諾貝爾基金會的理財有方。
基金會聘請了一批金融、房地產專家,自1958年以來,不僅在證券和有擔保的貸款方面投資,還可自由地在不動產或股票方面投資。1993年基金的總資產增到2億多美元。目前該基金會更大膽地投資於世界各主要債券和股票市場,收入也不斷攀升。近年來它的年經營收入一直保持在1000萬美元,獎金和運營支出幾乎全部來自股息和紅利的收入,而基金會的總資產也因此大幅度增加,達到了22億瑞典克朗。
㈤ 諾貝爾獎長盛不衰,他是如何呢運轉的
一、保守投資差點揭不開鍋。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義大利聖雷莫去世,他的遺囑內容隨即公布。其中在最後一份遺囑里,諾貝爾要求在他身後,用他財產的大部分(大約3100萬瑞典克朗)設立基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平分5份,分配給那些在前一年裡曾賦予人類最大利益的人。
當然還有外界的捐贈,比如1960年代獲得了瑞典銀行的捐款。轉變保守投資風格從1953年開始,諾貝爾基金被逼上樑山,轉為偏好投資高風險高收益品種:股票投資的比例在50%左右;債券投資比重則在30%,剩下的買對沖基金、實物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另類投資。
三、給普通投資者的建議。敲黑板:我們注意到諾貝爾基金將一半以上的資金投入到股票中去,這才是其獲得超額收益的關鍵因素。投資比例對普通投資者有重要參考價值。股票是保持財富增值的最佳方式,是打敗通脹的最佳選擇。由於我們沒有諾貝爾那麼雄厚的資金,我個人覺得股票的比例可以放大一點。
㈥ 上百年都還沒有被發完,諾貝爾獎金的錢究竟從哪裡來的
坐吃山空,終究會有吃完的一天,諾貝爾獎金也是如此。雖然當初諾貝爾留下來了非常多的錢,但是這么多年來,諾貝爾獎金發放的總金額,其實早已高於當初諾貝爾留下來的錢。之所以時至今日,諾貝爾獎金依然可以接著往下發,主要來自於理財二字。諾貝爾在留下這一獎金以後,人們並不是只是簡簡單單的利用這筆獎金,有多少就發多少,而是選擇錢生錢,長久的發下去。
因此,諾貝爾獎究竟能發多久,諾貝爾獎金究竟能發多少?主要來自於投資的盈利情況。
㈦ 諾獎獎金為何119年還沒發完,難道是因為理財有方
確實是因為理財有方。
01、諾貝爾獎獎金已發了119年。諾爾貝獎是由瑞典化學家諾貝爾遺產設立的基金會,主要就是為了讓各個行業的人物專研技術,讓人類更進步,這個獎項榮譽含金量非常高,而且諾貝爾獎也可以讓獲獎的人沒有生活顧慮。
這個獎項從1901年正式開始頒布,到現在已經發了有119年,當時諾貝爾只是將自己一部分遺產捐給了這個基金,有920萬美元,根據當時匯率來算差不多是14億人民幣。
基金會的人覺得這樣下去不行,遲早這筆資金會發完的,於是他們決定改變策略,基金會開始投資股市與不動產,基金會憑藉此是賺的盆滿缽滿。
據說現在諾貝爾獎的資金已經高達了34億人民幣了,遠遠超過當時的14億元人民幣,因此個人覺得基金會的人確實是理財有方,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銀行考慮諾貝爾獎的重要性,也曾捐贈過錢。
㈧ 理財啟示:諾貝爾基金會如何滾雪球
隨著中國作家莫言問鼎諾貝爾文學獎,有人好奇,諾貝爾獎每年都會頒發可觀獎金,獎金不會被分光嗎?事實上,成立於1896年的諾貝爾基金會起始資金是諾貝爾捐獻的980萬美元,在長達逾100年的運作期中,諾貝爾基金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讓資金「滾雪球」。 諾貝爾基金會的理財歷程並非一帆風順。成立初期至50多年後,到1953年該基金會資產只剩下300多萬美元。隨後諾貝爾基金會的理事們在1953年做出突破性的改變,將基金管理章程更改為以投資股票、房地產為主,到1993年基金的總資產已滾動至2億多美元。2011年報顯示該基金會投資策略原則是:50%左右股票(上下浮動10%)、20%左右固定收益資產(上下浮動10%)和30%左右另類資產(上下浮動10%),另類資產則包括投資不動產和對沖基金。 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該基金會當年投資總收益跌幅達到19%,在接下來的2009和2010年,投資總收益分別上漲14.4%和5.5%,然後到了2011年,又產生了2.6%的虧損。對於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策略也有爭議聲,但整體來說還是頗為人稱道的,也有不少其他基金會及投資者效仿借鑒。
㈨ 諾獎獎金119年還沒發完,為何還越發越多
諾貝爾的遺產其實並不多,但是這些年諾貝爾基金會通過各種理財手段,將這些錢用於投資所以獲得了不少的收益,尤其是在銀行和一些不動產上的投資,更是讓諾貝爾獎金的市值翻了好幾倍。
真的很想問問他們都投資了什麼項目,能不能帶上我一個!
㈩ 諾貝爾基金是如何賺錢的
諾貝爾獎每年都會吸引大家的眼球。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除了關注哪個人獲獎之外,還對他的財富來源很感興趣。 諾貝爾基金會每年發布獎項必須支付高達500萬美元的獎金。許多人會問:諾貝爾基金會的基金到底有多少?事實上,諾貝爾基金會的成功,除了諾貝爾本人在100年前捐獻一筆龐大的基金外,更重要的是歸功於諾貝爾基金會的理財有方。諾貝爾基金會成立於1896年,當時諾貝爾捐獻了980萬美元。由於該基金會成立的目的是用於支付獎金,管理不允許出現任何的差錯。因此,基金會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確規定基金的投資范圍,應限制在安全且固定收益的項目上,如銀行存款與公債。這種保本重於報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資原則,的確是穩重的做法。但犧牲報酬率的結果是:隨著每年獎金的發放與基金運作的開銷,歷經50多年後,到1953年該基金會的資產只剩下300多萬美元。眼見基金的資產將消耗殆盡,諾貝爾基金會的理事們及時覺醒,意識到投資報酬率對財富積累的重要性,於是在1953年做出突破性的改變,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將原來只准存銀行與買公債的做法,改變為應以投資 股票、房地產為主的 理財觀。資產管理觀念改變後,就此扭轉了基金的命運。1993年基金的總資產滾動累積至2億多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