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金融機構三性
『壹』 商業銀行三性原則之間的矛盾及如何協調
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一般有三條,即盈利性、流動性、安全性。其中,盈利性是商業銀行經營目標的要求,佔有核心地位;流動性是清償力問題,即銀行能隨時滿足客戶提款等方面的要求的能力;安全性是指銀行管理經營風險,保證資金安全的要求。這三性要求有統一性又有矛盾,比如流動性強、安全性高但盈利能力弱。只能從現實出發,統一協調尋求最佳的均衡點。我國在銀行法中明確規定商業銀行是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為經營原則,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 一般認為,商業銀行三性原則之間既有相互統一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盈利性較高的資產,流動性和安全性就比較差.本文通過對資產證券化這一金融創新產品運作機制的闡述,提出了現代商業銀行運用金融創新產品有可能實現高安全性、高流動性、高盈利性的三高 目標. 商業銀行的「三性」原則,是指「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三大原則,安全性原則就是要避免各種不確定因素對其資產、負債、利潤、信譽等方面的影響,保證銀行的穩健經營與發展。流動性原則就是指銀行能夠隨時應付客戶提存,滿足必要貸款需求的支付能力。盈利性嚴重是指銀行在經營活動中力爭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潤,也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費用換取最大的經營成果。 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一般有三條,即盈利性、流動性、安全性。其中,盈利性是商業銀行經營目標的要求,佔有核心地位;流動性是清償力問題,即銀行能隨時滿足客戶提款等方面的要求的能力;安全性是指銀行管理經營風險,保證資金安全的要求。這三性要求有統一性又有矛盾,比如流動性強、安全性高但盈利能力弱。只能從現實出發,統一協調尋求最佳的均衡點。我國在銀行法中明確規定商業銀行是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為經營原則,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
『貳』 新金融三性是什麼
新金融三性是流動性、風險性、收益性。
1、流動性:指金融資產在轉換成貨幣時,其價值不會蒙受損失的能力。
2、風險性:指投資於某種金融資產不能恢復它原來投資價值的可能性,風險主要有違約風險和市場風險。
3、收益性:指金融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給持有人帶來收益的特性。
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下,金融業架構中的「底層物質」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移動化、雲計算、大數據等大趨勢引發金融業「基因突變」。這種變化使得傳統金融業版圖日益模糊,促使傳統金融業務與互聯網技術融合,通過優化資源配置與技術創新,產生出新的金融生態、金融服務模式與金融產品。
新金融監管原則
監管是金融生態圈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監管並不是天生就有的,央行、證監會、銀監會等,都不是生來就有的。歷史告訴我們,各種監管機構以及金融監管法律的產生,都是因為各種危機爆發後社會意識到了監管的必要性。
1、要在創新給社會帶來好處和保證安全之間找到平衡。金融不是為了絕對的安全,只講安全的監管是偽監管。互聯網金融基於新的技術,解決了支付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將更多缺少徵信記錄或者沒有徵信記錄的人納入徵信體系,為數以百萬計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為上千萬的消費者提供了小而美的保險產品,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金融的缺陷,成為中國新經濟的重要助推力量。我們在強調金融安全的同時,不能忘記金融監管的初心。
2、金融監管必須遵循金融的本質,探索適度監管、分類分級監管的模式。分類是指將金融分為支付、P2P、眾籌等細分行業。這些行業的風險本質不同,需要松緊不一的監管。
分級是指對於同一行業中的不同企業也要有所區別。在這個時代,金融的方式變了,監管的方式也需要創新。可能還需要協同監管,這也是一行三會統一的方向。同時要推動行業自律。
『叄』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三性」之間的關系
商業銀行"三性"原則之間既有相互統一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
統一面:
流動性是商業銀行正常經營的前提條件,是商業銀行資產安全性的重要保證。安全性是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的重要原則,離開安全性,商業銀行的盈利性也就無從談起。盈利性原則是商業銀行最終目標,保持盈利是維持商業銀行流動性和保證銀行安全性的重要基礎。
矛盾面:
(1)商業銀行的安全性與流動性之間呈現正相關。流動性較大的資產,風險就小,安全性也就高。
(2)商業銀行的盈利性與安全性和流動性之間呈反方向變動。盈利性較高的資產,由於時間一般較長,風險相對較高,因此流動性和安全性就比較差。
(3)如何平衡金融機構三性擴展閱讀:
中小型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三性原則:
1、管理的科學性,由管理的內在規律所決定,具有普遍性;
2、管理的技術性,由管理的內在本質所決定,具有程序性;
3、管理的藝術性,由管理領導工作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所決定,具有差異和個體性。
我國人民幣匯率改革堅持的三性原則 在05年匯改之時,我國就提出了人民幣匯率改革必須堅持「三性」原則
我國人民幣匯率改革堅持的三性原則:
1、主動性,就是根據我國自身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決定匯改的方式、內容和時機。匯改要充分考慮對宏觀經濟穩定、經濟增長和就業的影響,考慮金融體系狀況和金融監管水平,考慮企業承受能力和對外貿易等因素,還要考慮對周邊國家、地區以及世界經濟金融的影響。
2、可控性,就是人民幣匯率的變化要在宏觀管理上能夠控製得住,既要推進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現金融市場動盪和經濟大的波動。
3、漸進性,就是有步驟地推進改革,不僅要考慮當前的需要,而且要考慮長遠的發展,不能急於求成 。
投資理財三性原則:
1、安全性,即到期能支付本金;
2、收益性,指有固定的收益;
3、流動性則是指可以將產品變現。
『肆』 銀行的「三性」原則是什麼
你具體是指什麼?想要理解三性原則?
商業銀行的「三性」原則,是指「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三大原則,安全性原則就是要避免各種不確定因素對其資產、負債、利潤、信譽等方面的影響,保證銀行的穩健經營與發展。流動性原則就是指銀行能夠隨時應付客戶提存,滿足必要貸款需求的支付能力。盈利性嚴重是指銀行在經營活動中力爭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潤,也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費用換取最大的經營成果。
『伍』 貸款的「三性」原則在銀行是怎麼操作的
關於銀行貸款的基本原則,總結為貸款的「三性原則」,主要表現為:
原則1、安全性
安全性是銀行發放個人或企業貸款三性原則之一,也是銀行首要考慮的問題。銀行貸款的安全性,不僅僅是指借款人還款的安全性考慮,還與銀行當下的資本實力相關,為個人或企業提供大額的貸款,是否會影響銀行其它銀行業務的運轉,和諧、健康、有序的銀行業務需要貸款業務滿足安全性的條件,才能對外發放。
原則2、流動性
銀行向個人或企業發放貸款還需要滿足流動性的原則。一是,借款人可以按期償還銀行的貸款;二是在借款人無力償還銀行的貸款時,貸款抵押可以靈活的變現,同時不發生資本的貶值;三是與銀行企業的資本流動性有關,也就是當銀行向個人或企業發放貸款之後,銀行的存款取現業務可以不受任何的影響,存款取現也需要流動性原則的保障。
原則3、效益性
當然,銀行對個人或企業發放貸款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貸款業務的利率,也就是需要滿足貸款的效益性原則,也是三性原則中最重要的一點。銀行貸款業務的原則就是,保證安全性與流動性的基礎上,追求最大的利潤,如果銀行向個人或企業發放貸款,沒有響應的收益,貸款發放的可能性較低。
『陸』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三性」之間有和關系啊
(一)商業銀行的「三性」的含義
商業銀行的「三性」,是指「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這「三性」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目標,也是商業銀行進行日常管理的三個原則。商業銀行的這「三性」目標是由其經營的特殊商品——貨幣商品的特殊要求以及商業銀行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特殊地位所決定的。
具體來說,安全性目標要求銀行在經營活動中,必須保持足夠的清償能力,經得起重大風險和損失,能隨時應付客戶提存,使客戶對銀行保持堅定的信任。流動性目標是指商業銀行保持隨時可以適當的價格取得可用資金的能力,以便隨時應付客戶提存及銀行支付的需要。盈利性目標是指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者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可能地追求利潤最大化。
(二)商業銀行「三性」原則之間的關系
一般認為,商業銀行的「三性」原則既有相互統一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
1、統一面:
流動性是商業銀行正常經營的前提條件,是商業銀行資產安全性的重要保證。安全性是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的重要原則,離開安全性,商業銀行的盈利性也就無從談起。盈利性原則是商業銀行最終目標,保持盈利是維持商業銀行流動性和保證銀行安全性的重要基礎。
2、矛盾面:
(1)商業銀行的安全性與流動性之間呈現正相關。流動性較大的資產,風險就小,安全性也就高。
(2)商業銀行的盈利性與安全性和流動性之間呈反方向變動。盈利性較高的資產,由於時間一般較長,風險相對較高,因此流動性和安全性就比較差。
『柒』 商業銀行經營三原則是怎樣平衡的
商業銀行經營的三性原則
一、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的基本內容
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一般有三條,即盈利性、流動性、安全性。其中,盈利性是商業銀行經營目標的要求,佔有核心地位;流動性是清償力問題,即銀行能隨時滿足客戶提款等方面的要求的能力;安全性是指銀行管理經營風險,保證資金安全的要求。
二、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之間的辯證聯系
1、三者之間是相互矛盾的。
盈利性、流動性、安全性三者是相互矛盾的,從盈利性角度看,商業銀行的資產可以分為盈利資產和非盈利資產,資金用於盈利資產的比重越高,商業銀行收取的利息就越多,盈利規模也越大。從流動性角度看,非盈利的資產如現金資產的庫存額越高,商業銀行體系應付提現的能力越強,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越強。從安全性角度看,一般情況下,具有較高收益率的資產,其風險總是較大的。為了降低風險,確保資金的安全,商業銀行銀行得不把資金投向收益率較低的資產。
2、三者之間又是協調統一的。
商業銀行經營的首要目標在於盈利,商業銀行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又要受到流動性與安全性的制約,忽視這兩者,單純追求盈利性,商業銀行的經營必然陷入混亂。因此,現代商業銀行必須在追求盈利性目標的同時,兼顧到安全性和流動性。這各矛盾關系要求商業銀行的管理者必須對「三性」原則之間進行統一協調,只能從現實出發,統一協調,尋求最佳均衡點。對各種風險因素進行綜合計量後得出的收益,才是商業銀行的實際盈利狀況
『捌』 商業銀行的「三性原則」
商業銀行的「三性原則」: 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是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安全性是商業銀行第一經營原則,流動性既是實現安全性的必要手段,又是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間的平衡杠桿,維持適度的流動性,是商業銀行經營的策略手段;安全性是盈利性的基礎,而盈利反過來又保了安全性和流動性。因此,穩健經營的商業銀行總是在保持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潤。
安全性是指商業銀行應努力避免各種不確定因素對他的影響,保證商業銀行的經營與發展。商業銀行之所以必須堅持安全性原則,是因為商業銀行經營的特殊性。原因:①商業銀行自有資本較少,經受不住較大的損失。②商業銀行經營條件的特殊性,尤其需要強調他的安全性。③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會面臨各種風險。
流動性是指商業銀行能夠隨時滿足客戶提現和必要的貸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資產的流動性和負債的流動性兩重含義,資產的流動性是指資產在不發生損失的情況下迅速變現的能力,它既指速動資產,又指在速動資產不足時其他資產在不發生損失的情況下轉變為速動資產的能力。
盈利性,一切經營性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追求盈利。商業銀行通過吸收存款,發行債券等負債業務,把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的閑置資金集中起來,然後再痛過發放貸款、經營投資等資產業務,把集中起來的資金應用出去,彌補一部分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的暫時資金不足。
三者關系商業銀行經營的三性之間往往是相互矛盾的。從盈利性角度看,商業銀行的資產可以分為盈利性資產和非盈利性資產,資金用於資金用與盈利資產的比重較高,商業銀行收取的利息就越高,盈利規模也越大。從流動性角度看,非盈利資產如現金資產可以隨時用於應付存款的體現需要,具有十足的流動性,因而現金資產的庫存額越高,商業銀行體系應付體現的能力越強,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越強。從安全性角度看,一般情況下,具有較高收益的資產,其風險總是較大的。為了降低風險,確保資金安全,商業銀行不得不把資金收益率較低的資產。實際上,商業銀行經營三性原則之間存在著潛在的統一協調關系。
『玖』 金融機構如何平衡風險和收益
1、首先金融機構要打造有效組合投資計劃。
2、其次按照「100法則」進行資產配置,合理規劃不同理財產品的配置比例。
3、最後將部分的資金投資在小風險的產品上面就可以平衡好風險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