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金融終極大殺器是什麼

金融終極大殺器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2-26 20:32:40

A. 什麼是金融危機

這個秋天比往年更蕭條
——2008經濟危機
你來自耶魯,我來自哈佛
工作在華爾街或光谷
冬眠的熊醒來嘶吼
人們驚恐地拋出手中的所有
酒吧里擠滿了失業的朋友
我們還是上街走走
到了政府門口,我打開煙盒
點燃一支紐約1929
淚水,無濟於事的落下
濺成,千瓣的瑪格麗特
那破碎的每一片都在詢問:
一定會來到的明天,
會不會更好?

全球金融系統正面臨自1929年以來的最大危機。始於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癬疥之疾,如何釀成全球性的深重危機?昔日翻雲覆雨的華爾街何以脆弱不堪?政府之手和市場之手在這場危機中分別應扮演什麼角色,如何挽救全球經濟於既倒?
次貸危機終於徹底打破了華爾街神話,繼貝爾斯登中彈倒下之後,有著158年悠久歷史的全美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也奄奄一息,無論是破產還是被施援,曾經聲譽卓著的雷曼落到今日這步田地在戰後金融史上絕對是具有指標意義的事件。因為這不是個案,而是系統性風險的大爆發。
當前的世界,正在經歷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
什麼是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形成原因
此次美國發生的金融危機,最根本原因是美國房價下跌引起的次級貸款對象的償付能力下降。美國居民儲蓄率卻持續下降,當美國居民債台高築難以支撐房市泡沫的時候,房市調整就在所難免,進而導致次級和優級浮動利率按揭貸款的拖欠率明顯上升,無力還貸的房貸人越來越多。
一旦這些按揭貸款被清收,便造成信貸損失。次貸危機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致使華爾街主要金融機構或者倒閉,或者被接管,華爾街輝煌的時代已經終告結束。
9月15日,美國政府拒絕對雷曼兄弟施以援手,雷曼兄弟宣布尋求破產保護。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還將深化,全球經濟景氣周期下行幾乎成為定局。
迄今為止,華爾街五大獨立投行中,有三家在6個月內消失,更多的金融機構在等待命運的審判。一個終極問題產生了,全球金融資本主義是否已經走到窮途末路,政府應該更多地介入市場微觀運作?
貪婪與恐懼體現在次貸危機的各個環節,美國房地產抵押貸款的業內人士理查德·比特納在《次貸危機真相》一書中揭開了可怕的真相——幾乎在每個環節中都充斥了謊言與虛假的評估。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斥責,「近年相當一部分放貸是既不負責任也不謹慎的」,這在美聯儲主席的語言體系中,幾乎是瘋狂和不理性的同義語。
但事實真相絕不如此簡單,次貸危機不僅暴露出金融機構的瘋狂,更暴露出美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的瘋狂。美國的房地產貸款是支撐貸款消費的基礎,購房者通過貸款購房,通過增值的房屋獲得消費貸款,通過各種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產品被證券化後,出售到全世界——以房地產為中心形成貸款、消費、生產鏈條,以負債或者債權的形式,全球的美元資產源源不斷地匯聚到美國。在房貸證券化鏈條中,美國政府隱性擔保的房利美與房貸美起到了樞紐作用。
不是嗎?正是美國政府的插手,才讓美國債券證券化市場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蓬勃發展,正是利用房貸提振消費的舉措,才讓柯林頓時代美國經濟數據花團錦簇,正是美國政府的隱性擔保,才讓幾十萬億的次貸產品通過兩房行銷全世界。可見,次貸危機不僅是金融資本市場幻夢的破滅,更是美國政府主導的金融資本主義拯救美國經濟、拯救消費的國家政策的破產。如果說金融市場大潰敗,也是美國政府與美式金融資本主義的共同潰敗。
美式金融市場的創新能力無可比擬,但任何一種金融市場都無法抵抗制度性的造假行為,而次貸危機恰恰顯示出大面積的制度性造假行為,從評級機構到擔保公司,無一倖免。
在造假過程中,金融資產出現爆炸式增長。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稱,全球金融資產佔全球年度產出的比例,已從1980年的109%飆升至316%,2005年,全球核心資產存量已達140萬億美元。同期英國的金融資產比例從278%升至359%,美國則從303%升至405%。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首席執行官約瑟夫-阿克曼(Josef Ackermann)說:「我不再相信市場的自我修復能力」,政府接手兩房、拯救貝爾斯登,說明政府的控制能力已經達到極限。
次貸危機之後,國際金融市場將出現深刻變化。直觀表現是,金融資產體量下挫,投資者越來越趨向保守。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表示:「最終大家可能會發覺有需要回到基本去,再次認清資金融通的根本目的,而負責保障公眾利益的監管機構也要意識到,最簡單的方法長遠來說可能更具成本效益。」實際上在說,我們不願意上華爾街復雜到無人能懂的金融衍生品的當,金融市場的基本功能是融通資金,而不是讓貪婪者得暴利。
投資者開始自我保護,手握現金,投資最保守的資產,以求度過嚴冬:各個市場的投資者均縮減杠桿頭寸;投資者轉向現金和國債等安全資產。次貸危機,說明金融衍生品應該有明確的疆界,而金融市場趨向保守,是認可了保守的趨向。直至安然度過本輪由次貸引發的經濟下行周期,全球金融市場才會重新掉頭向上。
那些曾經信奉美式金融創新制度的國家,會因此變得更加謹慎,他們原本就不信任難以掌控的復雜的金融體系,次貸危機將使他們看到失去監管的金融市場的破壞力,各國主權投資基金與金融創新會更加謹慎。
但是,可以相信,金融資本主義不可能重回政府管制之路,而是會走向加強監管之路,否則,美國政府會繼續幫助雷曼兄弟,以及受到破產威脅的幾十家金融機構。可能的監管手段包括,收緊資本金要求,對金融機構的表外資產有更透明的要求,評級機構的失信評級將受到管制,對造假者的處罰會更嚴厲,謹慎對待金融市場中的政府信用擔保。
次貸危機是美式金融資本主義的刮骨療毒過程,就像1929年大蕭條催生了羅斯福新政,安然、世通破產催生了薩班斯法一樣,次貸危機會催生新的管制手段、新的金融產品。
* 對普通百姓來說,他們感受最深不是金融危機,而是經濟放緩,沒辦法從銀行借貸,信用卡沒辦法透支。

美國當下金融危機是百年一遇成共識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次貸危機終於徹底打破了華爾街神話,繼貝爾斯登中彈倒下之後,有著158年悠久歷史的全美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曾經聲譽卓著的雷曼落到今日這步田地在戰後金融史上絕對是具有指標意義的事件。因為這不是個案,而是系統性風險的大爆發。
當前的世界,正在經歷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在全球化圖景下,這樣的危機不可能只關乎美國的事或者有錢人的事,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密切關注它將要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化……
--看國際變化:

2008年10月20日,韓政府實施大規模金融救援計劃
2008年10月20日,荷蘭政府向荷蘭國際集團大規模注資
2008年10月20日,拉美各國央行將聯手應對金融危機
2008年10月17日,德通過5000億歐元救市計劃
2008年10月17日,花旗痛失美國最大銀行寶座
2008年10月15日,美股再現「黑色星期三」
2008年10月14日,美國公布首輪救助方案細節
2008年10月13日,英國向銀行注資370億英鎊
2008年10月12日歐元區國家通過大規模救助計劃
2008年10月10日,西班牙政府批准組建一個規模為300億歐元的基金
2008年10月9日,冰島政府金融監管委員會宣布接管該國最大的商業銀行Kaupthing
2008年10月8日,瑞典宣布向Kaupthing在瑞典境內分行給予援助
2008年10月7日,冰島政府宣布接管陷入財困的當地第二大銀行Landsbanki
2008年10月7日,道瓊斯指數四年來首度跌破萬點,這是2004年10月以來,該指數首度跌破萬點關口
2008金融危機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一、正是美國家庭的巨大負債,消化了中國不斷膨脹的產能
美國金融危機,首先會帶來心理沖擊。這場危機必然會在中國資本市場製造悲觀氣氛,中國持有的這些金融機構的資產會縮水、海外投資者也可能大量拋售中國資產回母國自救,從而對中國資本市場施以向下壓力。但更主要的,中國的經濟是高度外向的,進出口總值超過GDP的60%,以前正是由於美國人借錢消費,消化了中國的過剩產能,從而使美國的金融和中國的製造雙繁榮,現在美國金融一倒,必然終結美國人借錢消費模式,中國製造隨之受影響。
世界范圍金融危機的烏雲正在聚集,未來兩年內,全世界將出現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機。這一金融危機的最大受害者將是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這對中國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新的機遇。
陶冬:中國未大面積受次貸危機影響
陶冬表示,中國從基礎面來講,是唯一一個真正大面積未受到次貸風暴影響的國家。雖然資本項目的管制又救了中國一次,但金融開放、資本項目開放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不可避免的……
申銀萬國:次級債風波的影響有限
雖然由於各國央行出手干預,美國的次級債風波一度有所緩和。但近日隨著某些問題的進一步暴露,形勢似乎變得再度嚴峻起來,海外證券市場也因此出現了劇烈的調整……
花旗經濟學家:次貸危機對中國沒有直接影響
如果美國進入蕭條的話,通過測算,美國經濟放緩1%,中國經濟增長將會放緩1.3%。美國可能在下半年減息0.25%,而明年可能持續1到2次減息,最終在2008年年底達到4.5%的中性利率水平……
巴曙松:次級債危機對中國股市的影響不大
對於次級債危機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巴曙松認為影響不大。他認為,次級債危機對中國股市更多是心理層面的影響,其直接的聯系管道就是可能對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有價格爭議……
格林斯潘:美金融危機百年一遇
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說,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所見最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可能仍將持續相當長時間,並繼續影響美國房地產價格。
羅傑斯:有生之年看不到金融危機觸底反彈
羅傑斯說,這是一條漫長道路,事實上,在我們有生之年似乎都看不到了。他說:「伯南克(美聯儲主席)和他的伙計們開始來援救了,這可能會把問題掩蓋一段時間,當然我不知道他們能掩蓋多久,然後災難就會繼續。」
伯南克提議轉移金融公司不良資產
伯南克提議,將美國金融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不良資產轉移到一個新的機構中去。 這項計劃是保爾森納和伯南克的又一次努力,此前他們未能恢復金融和房地產市場信心。
保爾森:對美國金融市場彈性持有信心
保爾森稱,健康的資本市場,是具有活力的美國經濟的主要骨架,也是美國經濟和美國家庭福利的關鍵。我們對美國的金融資本市場的彈性應持有信心。
卡恩:明年經濟會復甦
卡恩表示,盡管日前爆發的美國金融風暴增加了經濟發展的潛在威脅,IMF預計全球經濟會在2009年逐步復甦。IMF預測2008年全球經濟增速降至約4%,這將體現為美國、歐洲、日本的經濟放緩,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勢減緩。
索羅斯:英國是下一個
索羅斯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采訪時,就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和美國國際集團(AIG)陷入困境發表意見。他說:「我擔心,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仍在進入風暴的過程中,而非走出風暴。」
---
應對金融危機,各國舉措一覽
中國
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
10月9日起暫免徵收個人儲蓄存款利息稅
美聯儲聯合其他五央行共同降息50基點
美聯儲9000億輸血銀行體系
共同降息50基點
歐盟各國將提高最低存款擔保額度
歐洲央行加大對金融系統注資力度
英國宣布新救市方案 將動用五千億英鎊
日本首相下令研擬追加經濟對策 規模龐大
日本央行一日內3次注資貨幣市場
俄羅斯向銀行大規模注資9500億盧布
俄羅斯對股市設立新的漲跌幅限制
澳央行降息100個基點 幅度為16年之最
西班牙設立300億歐元基金支持銀行
荷蘭將本國銀行存款賬戶擔保額提至10萬歐元
德國政府出台諸多應急措施
---
2008金融危機的幕後元兇
元兇一:過度消費的投資者
正是無限制擴張的消費和透支欲在背後使壞。美國依靠資本市場的泡沫來維持消費者的透支行為,市場被無節制地放大了。
元兇二:腰包鼓鼓的金融從業者
華爾街打著金融創新的旗號,推出各種高風險的金融產品,不斷擴張市場,造成泡沫越來越大。
元兇三:睜眼閉眼的監管者
美國較為寬松的監管制度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這次風波,而整個監管體制顯然已經無法跟上金融創新的速度。
元兇四:百依百順的亞洲國家
亞洲國家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給了美國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且輸送流動性的無限動機,讓其有足夠的流動性。
簡單的說金融危機就是把錢恩存到銀行變成廢紙~~

正好我們之前要寫關於經濟危機的論文,資料沒刪,全發給你了 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B. 什麼是金融危機為什麼會有金融危機什麼造成的有什麼後果說的詳細點。

這次金融危機是次貸危機引起的
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場持續降溫。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利息上升,導致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本來信用不好的用戶感覺還款壓力大,出現違約的可能,對銀行貸款的收回造成影響的危機。
專家們意見----時刻留意其動向,隨機應變
希望採納

C. 九幾年的金融大風暴是由哪個國家引起的!

主要原因是在國際金融理論中一個原則'impossible trinity', 意思是一國由於經濟力量的因數必須放棄三個目標(Manetary independence, Full financial integration 和Stability of currency)中的其中一個. 這三個目標不能同時實現. 發達國家一般採用放棄利率穩定來獲得Manetary independence 和 full financial integration. 發展中國家一般選擇維持匯率穩定(stability of currency)和full financial integration, 這導致了金融政策(Manetary indenpendence)作用減小

在討論這問題之前需要區分主要兩種固定匯率的方法,以美元為例, 一種是稱為'currency board'- 即中央應行承諾發行一單位本國貨幣之前必須保證有有一美元的外匯儲備存入中央銀行, 另一種是稱為『dollarization' -既用美元作為本國的官方貨幣。 與currency board制度相比,dollarization無法被攻擊, 但是國家必須放棄發行貨幣的權利, currency雖然仍然有發行貨幣的能力,但是可以受到攻擊(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情況下,或者存在UIP, CIP套利機會下)

用亞洲金融危機屬於國際收支失衡造成的(BOP Disequilibrium). 拉丁美洲金融危機是international parity disequilibrium. 俄羅斯金融危機一些文獻認為是政治因數造成.

以巴西為列, 94年為了維持經濟發展巴西政府採取固定匯率制度, 這一方法一直維持了Real(巴西貨幣)穩定在一定水平. 但是同時也帶來兩個問題: 1, 巴西貨幣real在99年之被認為是高估有貶值的風險,這造成了國際收支平衡中current account 存在經常性赤字(資本外流), 2, 在巴西的固定匯率下無法聯系通貨膨脹調整本國匯率(relative inflation rate, 在同時的美國通貨為大概2%).這導致投資者抽出資本去選擇匯報率更高的國家投資.

1999年1月巴西政府希望通過提高利率來減少資本離開.但是在這固定匯率下金融政策的手段已經失去了作用-UIP/CIP無風險套利機會導致利率無法控制資本外流,(如前面說提到的impossible trinity, 為了穩定匯率和實現資本市場融合國際市場,那麼就失去了實現用金融宏觀調控經濟的作用)

巴西危機後提供了很多有意義研究, 目前來看中國匯率開放過快的話會有出現相似的問題, 另一個由巴西危機觀察是overshooting的現象.

(上面用的一些單詞不知道怎麼翻譯,怕引起歧義, 所以用原來的詞彙, 請原諒)

D. 金融市場上的「終極客戶」是什麼

終極客戶是公司存在理由的核心價值體現,是公司的戰略發展主線,是集團所有戰略的基石。」「互聯網、大金融、終極客戶這三大戰略是內在統一、相互支撐、三位一體的。互聯網的核心思想是一切為了客戶體驗;大金融是以客戶為中心的內在訴求,是公司戰略發展的產業發展方向和資源整合方向;陽光保險董事長張維功在全年工作會議上如是說。
1、金融市場的功能:資金融通(首要功能、基本功能)、價格發現、提供流動性、風險管理、降低搜尋成本和信息成本。
2、直接融資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1)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例反映著一國金融體系風險分布情況,而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平衡金融體系結構,可以起到分散過度集中於銀行的金融風險作用,有利於金融和經濟的平穩運行;
(2)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例反映一國金融體系配置的效率是否與實體經濟相匹配,而我國正處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經濟轉型期,需要發展多種股權融資方式彌補間接融資的不足,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
(3)有利於合理引導資源配置,發揮市場篩選作用。
3、根據資金使用時間或交易期限的不同,可以將國際資金流動分為長期資金流動和短期資金流動。
(1)長期資金流動是指期限為1年以上的資金的跨國流動,包括國際直接投資(收購國外企業股權達到控制權、國外新設企業、利潤再投資)、國際間接投資又叫國際證券投資(發行和交易股票、債券所形成的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信貸(政府信貸、國際金融機構貸款、國際銀行貸款和出口信貸)。
(2)短期資金流動是指期限為1年或1年以下的資金的跨境流動,可分為貿易性資本流動、套利性資本流動、保值性資本流動以及投機性資本流動等。
4、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阿姆斯特丹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證券交易所一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
1773年成立的倫敦交易所取代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所。英國倫敦外匯市場:全球最大外匯批發市場。英國中央政府債券被稱為金邊債券。

E. 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及影響分析

1、金融危機一般都是由泡沫經濟引發的,不論是日本金融危機還是美國的次級貸金融危機誘發原因都是泡沫過重,一旦破碎,經濟崩潰。
2、由國際財團而已操控某些國家或者地區貨幣,引發金融危機,九十年代泰銖事件以及香港金融海嘯都是由金融大鱷索羅斯主導的。
3、當金融危機出現以後,市場恐慌心理加劇,各類金融產品價格暴跌,實體經濟受到連帶影響。比如股票下跌過多,只是銀行提前追討貸款,讓企業陷入資金短缺危險。企業面臨倒閉,裁員成為常態。從而又發消費危機,因為失業過多,消費能力驟降,企業產能過剩,再次裁員....這樣將會陷入一些列的惡性循環當中。

F. 金融三大支柱分別是什麼

我國金融業的三大支柱:銀行、保險、證券。
1、銀行
銀行是依法成立的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2、保險
保險是用來規劃人生財務的一種工具,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
3、證券
證券是多種經濟權益憑證的統稱,也指專門的種類產品,是用來證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種特定權益的法律憑證。主要包括資本證券、貨幣證券和商品證券等。

拓展資料:
證券,是多種經濟權益憑證的統稱,也指專門的種類產品,是用來證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種特定權益的法律憑證。
證券主要包括資本證券、貨幣證券和商品證券等。狹義上的證券主要指的是證券市場中的證券產品,其中包括產權市場產品如股票,債權市場產品如債券,衍生市場產品如股票期貨、期權、利率期貨等。
證券實質上是具有財產屬性的民事權利,證券的特點在於把民事權利表現在證券上,使權利與證券相結合,權利體現為證券,即權利的證券化。它是權利人行使權利的方式和過程用證券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法律現象,是投資者投資財產符號化的一種社會現象,是社會信用發達的一種標志和結果。
證券必須與某種特定的表現形式相聯系。在證券的發展過程中,最早表彰證券權利的基本方式是紙張,在專用的紙單上藉助文字或圖形來表示特定化的權利。
因此證券也被稱為"書據"、"書證"。但隨著經濟的飛速前進,尤其是電子技術和信息網路的發展,現代社會出現了證券的"無紙化",證券投資者已幾乎不再擁有任何實物券形態的證券,其所持有的證券數量或者證券權利均相應地記載於投資者賬戶中。"證券有紙化"向"證券無紙化"的發展過程,揭示了現代證券概念與傳統證券概念的巨大差異。
證券作為表彰一定民事權利的書面憑證,它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徵:
1、證券是財產性權利憑證。
證券表彰的是具有財產價值的權利憑證。在現代社會,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對財富形態的直接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而是更重視對財富的終極支配和控制,證券這一新型財產形態應運而生。持有證券,意味著持有人對該證券所代表的財產擁有控制權,但該控制權不是直接控制權,而是間接控制權。
2、證券是流通性權利憑證。
證券的活力就在於證券的流通性。傳統的民事權利始終面臨轉讓上的諸多障礙,就民事財產權利而言,由於並不涉及人格及身份,其轉讓在性質上並無不可,但其轉讓是個復雜的民事行為。
3、證券是收益性權利憑證。
證券持有人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收益,這是證券持有人投資證券的直接動因。一方面,證券本身是一種財產性權利,反映了特定的財產權,證券持有人可通過行使該項財產權而獲得收益,如取得股息收入(股票)或者取得利息收入(債券);
另一方面,證券持有人可以通過轉讓證券獲得收益,如二級市場上的低價買入、高價賣出,證券持有人可通過差價而獲得收益,尤其是投機收益。
4、證券是風險性權利憑證。
證券的風險性,表現為由於證券市場的變化或發行人的原因,使投資者不能獲得預期收入,甚至發生損失的可能性。證券投資的風險和收益是相聯系的。在實際的市場中,任何證券投資活動都存在著風險,完全迴避風險的投資是不存在的。

G. 金融危機的本質是什麼和經濟危機的區別在哪裡

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本質是一樣的。
羊養肥了,有一件必須做的事是什麼?對,宰了它。吸血,吃肉,取毛。

老百姓就是羊,老百姓有錢了怎麼辦?搶了他!明搶是不行的,所以才有了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動作太大,太麻煩,沒金融危機來的干凈利索。所以,最近就出現了金融危機。

國家財富實際控制者往往不是政府,而是財團。全世界都一樣。政府也是為財團服務的。

我把搶錢的套路講詳細一點:
1、一般情況下,老百姓的工資不變,物價上漲,老百姓的實際財富縮水,我們稱之為溫和型通貨膨脹。這個方法最慢,但是穩定,不然天天搶錢,老百姓還不得造反。
2、老百姓節衣縮食,財富積累到一定的階段,物價飛漲,老百姓的工資在後面追。我們稱之為惡性通貨膨脹。這種方法比較快,但是維持的時間不能太長,而且政府的持政風險很大,所以不能經常用。老百姓實際財富的縮水比較快。
3、上述的經濟危機還不能把老百姓的錢收刮干凈。於是,就有了財富收刮的創新,我們稱之為金融創新。上述第二步,老百姓的財富縮水擔心非常大,對財富保值增值的要求也非常高。金融創新勾引老百姓走上第三部:在資本市場投資。
操縱期貨,股市,形成泡沫,再由政府以穩定經濟的理由刺穿泡沫,形成金融危機。老百姓基本上就只有原來的20%的財富了。
4、不能再搶了。50年代以前,還在搶,所以到處爆發革命。現在聰明了,不搶了,給老百姓留一點活路,不把老百姓逼死了。政府再一次出面,印錢,刺激經濟,以通貨膨脹救經濟,老百姓必須就範,否則死路一條。因此,20%的財富,只剩下10%。
5、經濟復甦,大家相安無事,老百姓拚命工作積累財富,為下一次被搶做准備。財團和政府也會積極努力創造財富,本階段的財富是正常分配的。所以,總體上說,經濟還是在發展的。

沒有根本性的解決辦法,保值的辦法是買黃金。它不增值,但是保值,也搶不走。除非用槍。在經濟高潮期買黃金。

索羅斯稱金融危機為剪羊毛行動,可見一斑。

H. 威脅把俄羅斯除名的SWIFT,憑啥這么牛

現代戰爭中,最可怕但卻最不可能按下的當屬核按鈕。在金融戰中,這「大殺器」可能就是SWIFT。

如今,SWIFT再度成博弈工具。當地時間2月24日,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呼籲針對俄羅斯關閉SWIFT國際結算系統。隨後,美總統拜登雖未立即採取行動,但仍警告稱俄羅斯移出SWIFT「始終是一種選擇」。

此前,歐洲央行也曾警告稱,對莫斯科的制裁「可能包括阻止俄羅斯銀行使用SWIFT」。

那麼,SWIFT是什麼?有為何能成為制裁大棒?如今的SWIFT還是「金融核按鈕」嗎?

上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金融與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結合的越來越密切,銀行卡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迅速普及,成為個人、企業、金融機構的賬戶等銀行信息的主要承載介質。

在此基礎上,金融發達且技術先進的美國、日本等國家先後開發了本國獨立的支付卡系統、金融信息交換系統,並形成了萬事達、維薩、美國運通、JCB信用卡和大萊五大集團,逐漸在全球國際金融領域掌握了壟斷地位。不過,由於不同集團間的標准存在差異, 「如何溝通跨境支付」 便成了不同國家金融機構最為頭痛的問題。

1973年5月,五大集團帶領來自15個國家的239家銀行齊聚一堂,共同成立了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

作為國際銀行間同業自發合作的非營利組織,SWIFT的足跡幾乎遍布全球,全世界幾乎所有重要的金融機構都是該機構的成員, 打造出了當下國際最普及、最安全、最便捷的匯兌體系 。目前,該組織總部設立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同時在阿姆斯特丹、紐約和瑞士分別設立了三個交換中心, 是國際銀行業同業間的信息、數據、交易和清算的樞紐中心。

簡而言之,SWIFT就是目前國際金融機構間傳遞金融信息的一個主要渠道。

在SWIFT系統內,各會員銀行間通過電文,准確、高效地相互聯系。SWIFT電文以不同代碼區分不同金融機構,通常來說,SWIFT代碼由由8 11 位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組成。對於普通老百姓,如果有跨境匯款的需要,就能很直觀地感受到SWIFT代碼的作用。

當前,全球跨境支付系統主要以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和CHIPS(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為核心。

盡管SWIFT是一個中立組織,但它也很難完全擺脫政治影響。

按理講,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薩爾的SWIFT系統應該受歐盟的主導,但在 歷史 上,SWIFT曾多次淪為美國對他國發起金融制裁的工具。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財政部就試圖掌控SWIFT的資料庫,但沒有成功。「9·11」事件之後,美國的金融安全和情報組織藉助反恐為名,逐步加強了對SWIFT系統的控制能力。2011年起,美國國務院正式開始對該系統的數據實行監控。至此,一旦SWIFT中某個協會的會員上了美國財政部的黑名單,他們就有很大風險被隔斷與外界銀行的金融往來,這是絕大多數企業、金融機構乃至國家都難以承受的打擊。

2012年美國聯合歐洲升級對伊朗的金融制裁,直接將伊朗4家重要銀行從SWIFT系統剔除,隨後還威脅與伊朗有經濟聯系的歐盟成員國,導致伊朗損失了近一半的石油出口收入和近30%的對外貿易。

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美國從SWIFT系統剔除俄7家大型銀行,導致約50萬張信用卡和借記卡的支付功能被凍結,恐慌性擠兌現象頻出。短期內,俄羅斯各大銀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大量商業活動陷入停滯。

到2014年,包括俄央行在內的大多數金融機構都已接入SWIFT系統,與SWIFT系統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在經歷了「SWIFT制裁」事件的痛苦後,俄羅斯人不得不仔細思考如何移出這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2015年,俄羅斯國際支付系統發行了第一批符合俄羅斯本國支付系統標準的銀行卡「米爾卡」。隨後, 俄羅斯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支付系統(МИР) 和金融信息交換系統(СПФС) ,從根本上奠定了俄羅斯去美元化的金融基礎設施基礎。

事實上,如今SWIFT可能只是一個消息傳遞系統,有它,結算會方便很多, 但沒有它,交易是也是可能的,只不過稍顯笨拙。

同時,俄羅斯在「去美元化」的道路上也是不遺餘力。

2016年,俄央行行長納比烏琳娜就把去美元化作為俄羅斯央行的年度任務之一;2018年,納比烏琳娜將去美元化和稅收激勵結合了起來;2021年6月,俄羅斯開始國家福利基金的清零。

此外,自1998年俄羅斯債務危機以來,俄羅斯政府還在積極降低外債。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數據,截至去年11月底,俄羅斯政府外債佔比為20.5%,而2020年初為34%。目前,俄政府的大多數債務由本幣債發行。

組合拳下拉,俄羅斯國家金融風險較往昔已大大降低,在此背景下,美國有必要將俄羅斯踢出SWIFT嗎?

昨夜,美國宣布了對於俄羅斯制裁的細節:對兩個主要的俄羅斯金融機構、規模約一萬億美元的資產進行制裁;對於幾個俄羅斯寡頭進行個人制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美國並沒有把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

美國喬治城大學名譽教授 Harley Balzer 認為,使用制裁將產生「寒蟬效應」,即在阻斷了俄羅斯的交易的同時,也會阻止一些西方銀行與俄羅斯的交易。在這個油價高企、天然氣價格飆升、歐美各國通脹爆表的時代背景下,將俄羅斯從 SWIFT 可能對依賴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的歐洲國家造成嚴重經濟破壞。

考慮到俄羅斯在石油、天然氣等緊缺且必備的能源產品上的重要地位,若美國按下這枚「金融核按鈕」,或許就會造成「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局。

對此,交銀國際的分析師洪灝更是聲稱,如果美國動了SWIFT,那將是美元霸權瓦解的開始。

——————————————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如下,在此一並對原作者表示感謝:

1.《SWIFT 系統: 美俄金融戰的博弈點》,許文鴻

2.《去美元化:俄羅斯在俄美金融戰中的反擊》,許文鴻

3.《SWIFT系統、美國金融霸權與中國應對》,陳堯、楊枝煌

4.《Biden defends allowing Russian access to SWIFT》,Sylvan Lane

5.《Swift delay highlights pisions in US-led sanctions alliance》,Jonathan Guthrie

熱點內容
股市為什麼大跌證監會怎麼說 發布:2025-07-28 01:38:26 瀏覽:433
遵義的基金公司有哪些 發布:2025-07-28 01:07:59 瀏覽:52
美國公司退市後股民持有的股票怎麼辦 發布:2025-07-28 00:54:14 瀏覽:962
小額理財買什麼最好 發布:2025-07-28 00:44:12 瀏覽:377
沒有富爸爸如何理財 發布:2025-07-28 00:31:25 瀏覽:909
存款剩數和貨幣剩數有什麼聯系 發布:2025-07-28 00:24:14 瀏覽:188
股票在退市整理期間如何賣出 發布:2025-07-27 23:57:46 瀏覽:507
如何分析股市blas 發布:2025-07-27 23:57:38 瀏覽:981
期貨短線怎麼找買點 發布:2025-07-27 23:55:52 瀏覽:472
20萬炒股算什麼水平 發布:2025-07-27 23:11:19 瀏覽: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