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公司如何做稅務籌劃
1. 公司如何稅務籌劃
納稅人在公司稅收籌劃的過程中,應該用系統的觀點統籌考慮和安排。公司稅收籌劃是企業經營活動的一部分,目的是使企業財富最大化,因此在公司稅收籌劃過程中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則。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公司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並且有所發展,不僅要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收入,也要採用新技術、新工藝,對固定資產進行更新改造,減少原材料消耗,降低生產成本。在經濟資源有限、生產力水平相對穩定的條件下,收入的增長、生產成本的降低都有一定的限度。故通過稅收籌劃,降低稅收成本成為納稅人的必然選擇。「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在符合國家法律及稅收法規的前提下,按照稅收政策法規導向,採用稅法所賦予的稅收優惠或選擇機會,對自身經營、投資和分配等財務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事先規劃與安排,以達到節稅目的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納稅人採用非違法手段,利用稅法中的漏洞、空白獲取稅收利益的籌劃。納稅籌劃既不違法也不合法,與納稅人不尊重法律的偷逃稅有著本質區別。國家只能採取反避稅措施加以控制。
稅收籌劃主要有合法性、前瞻性、目的性這三個特點:
第一項合法性:毋庸置疑的就是企業所有的稅收籌劃都需要在法律的規定范圍內進行,除此之外在稅收籌劃的結果上也應該符合相關法律的立法意圖;
第二項前瞻性:這里主要說的是籌劃時間的前瞻性,不能等納稅義務發生時再去考慮如何處理,而是從整體出發,在相關業務發生之前,將稅收作為企業的成本進行考慮;
第三項目的性:稅收籌劃的目的性是為了合理合法的減少稅收成本,從而提高利潤。
企業要做好稅收籌劃,有以下幾個切入點:
1.選擇稅務籌劃空間大的稅種 要選擇對決策有重大影響的稅種作為稅務籌劃的重點;選擇稅負彈性大的稅種作為稅務籌劃的重點,稅負彈性越大,稅務籌劃的潛力也越大。
2.符合稅收優惠政策 一般在稅種設計時,都設有稅收優惠條款,企業如果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條款,就可享受節稅效益。
3.改變納稅人構成 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之前,首先要考慮能否避開成為某種納稅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五條規定,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如果將價款與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註明的,以折扣後的價款為營業額;如果將折扣額另開發票的,不論其在財務上如何處理,均不得從營業額中扣除。
2. 怎樣合理合法做稅收籌劃
稅收籌劃,合理避稅方案 頭像!
企業稅收籌劃是一項專業化的運作,其中涉及各種稅收籌劃方法,涉及大量的工商業、財稅政策。因此,企業要實現稅收籌劃的預期目標和效果,並尋求專業的金融公司委託稅收籌劃更加安全。這一點要求公司更加註重實際的操作過程。
否則,一旦規劃不當,很容易給企業帶來財稅風險,甚至給企業發展帶來經濟損失。
如果企業想要進行稅收籌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選擇規劃大空間的稅收進行稅收籌劃:事實上,稅收籌劃可以針對所有類型的稅收進行,但由於不同稅收的性質不同,進行稅收籌劃的方法也不同,而且收益也不同。
因此,對於稅收籌劃,企業需要選擇對決策有重大影響的稅收作為稅收籌劃的主要點,或者選擇稅負較大的稅收作為稅收籌劃的主要點。
這樣,如果稅收籌劃工作得當,企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稅負,間接提高經濟效益。
2.個人獨資企業
個人獨資企業的優勢
發票真實,資金安全,風險較低
申請「核定徵收」,後整體稅負降低
個人獨資企業所涉各項稅種完稅後可直接公轉私
無企業所得稅,按個體生產經營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獨資企業一般可以用業務分流的方式,將業務外包給「工作室」,負責人在稅收窪地成立個人獨資企業,即可合法開票結算費用。完稅後就可以自由提現,自由分配。個人獨資企業核定徵收綜合稅率低至1.54%。
3. 解讀企業融資決策中的納稅籌劃
解讀企業融資決策中的納稅籌劃
本文為大家解析企業融資決策中的納稅籌劃,提供給大家參考。
現代企業進行稅務籌劃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實現其財務目標,在不違法的前提下,企業應當從籌資活動、投資活動和經營活動等方面進行稅務籌劃,以實現企業財富的最大化。成功的企業往往也是理性的納稅人,其不僅懂得如何憑借智慧賺取利潤,更懂得如何憑借智慧合理避稅。在現代“薄利多銷”的買方市場環境下,稅務籌劃已成為現代企業理財的一個舉足輕重的焦點。
中國已經加入了WTO,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企業已經成為獨立自主經營的會計主體和法律主體。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隨著企業行為的逐利化、理性化和自主化,稅務籌劃成為每個納稅主體應有的權益。面對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企業必須佔領市場份額,做大做強,以維系自身的競爭力。相對於西方國家早已盛行的稅務籌劃,我國企業稅務籌劃還很不成熟。如何在我國企業中合理合法地進行稅務籌劃,無疑是每一個理性經濟人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我國企業應當學會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或者在不違反稅法規定的前提下合理規劃、減輕稅負,從而實現企業財富最大化一。
一、融資決策中的納稅籌劃。
融資決策是任何企業都需要面臨的問題,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企業融資主要是滿足投資和用資的需求,根據資金來源渠道的不同,可將企業的籌資活動分為權益資金籌資和負債資金籌資,從而形成企業不同的資金結構,導致企業的資金成本和財務風險各不相同。在籌資中運用稅務籌劃,就是合理安排權益資金和負債資金的比例,形成最優資金結構。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應當考慮以下幾方面:
1、融資活動對於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
2、資本結構的變動對於稅收成本和企業利潤的影響。
3、融資方式的選擇在優化資本結構和減輕稅負方面對於企業和所有者稅後利潤最大化的影響。
企業通過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留存收益等權益方式籌集自有資金,雖然風險小,但為此支付的股息、紅利在稅後利潤中進行支付,不能起到抵減所得稅的作用,企業資金成本高昂。倘若通過負債籌資通過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或發行債券籌集資金,支付的利息可在稅前計入費用,從而抵減企業的稅前利潤,使企業獲得節稅利益。但由於負債比例升高會相應影響將來的融資成本和財務風險,因此,並不是負債比例越高越好。長期負債融資的杠桿作用體現在提高權益資本的收益率以及普通股的每股收益額方面,這可以從下面的公式得以反映:
權益資本收益率(稅前)=息稅前投資收益率+負債/權益資本×(息稅前投資收益率-負債成本率)因此,只要企業息稅前投資收益率高於負債成本率,增加負債額度,提高負債的比例就會帶來權益資本收益率提高的效應。但這種權益資本收益率提高的效應會被企業的財務風險以及融資的風險成本的逐漸加大所抵消,當二者達到一個大體的平衡時,也就達到了增加負債比例的最高限額,超過這個限額,財務風險以及融資風險成本就會超過權益資本收益率提高的收益,也就會從整體上降低企業的稅後利潤,從而降低權益資本收益率。
二、借款費用利息的稅務籌劃。
根據現行企業所得稅政策,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資本化的借款費用,准予扣除。企業為購置、建造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經過12個月以上的建造才能達到預定可銷售狀態的存貨發生借款的,在有關資產購置、建造期間發生的合理的借款費用,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計入有關資產的成本,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規定扣除。
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
1、非金融企業向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業的各項存款利息支出和同業拆借利息支出、企業經批准發行債券的利息支出。
2、非金融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的部分。
因此,一般性經營性借款或者說流動性借款利息可以直接扣除,但有一定的上限,超過的部分不能扣除。專門性借款即固定資產借款利息不能直接扣除,只能隨固定資產一起折舊,但沒有扣除限額。納稅人可以充分利用這種規定進行納稅籌劃,即將不能扣除的一般性經營性借款利息轉化為固定資產利息。
三、融資租賃中的納稅籌劃。
融資租賃又稱財務租賃,是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提出正式申請,由出租人融通資金引進承租人所需設備,然後再租給承租人使用的一種長期租賃方式。
通過這種方式,承租企業通過支付租金可迅速獲得所需設備,不用承擔設備被淘汰的風險。對所租賃的固定資產,企業可將其當作自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折舊計入成本費用,且支付的租金費用也允許在稅前扣除,使企業計稅基數減小,從而少交所得稅。同時,融資租賃的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發生的改良支出也可作為遞延資產在不短於5年的時間內攤銷。可見,融資租賃作為企業重要的籌資方式,其稅收抵免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由此可見,融資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融資是企業一系列生產經營活動的前提條件,融資決策的優劣直接影響到企業生產經營的業績。對融資進行合理的納稅籌劃,不僅對納稅人有利,對國家也是有利的。
;4. 金融保險業的稅收籌劃包含的內容有哪些
金融業作為特殊的行業,其稅收籌劃主要應把握以下幾點
(1)金融商品買賣業務的稅務籌劃
外匯、有價證券、期貨等金融商品買賣業務,以賣出價減去買入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即營
業額=賣出價-買入價。賣出價是指賣出原價,不得扣除賣出過程中支付的各種費用和稅金。買
入價是指購進原價,不包括購進過程中支付的各種費用和稅金,但買入價應依照財務會計制度規
定,以股票、債券的購入價減去股票、債券持有期間取得的股票、債券紅利收入。因此該業務籌
劃的關鍵在於提高買入價,降低賣出價,由此縮小營業額,從而達到降低稅收成本的目的。
2)中間業務的稅務籌劃
銀行中間業務是指通過中間服務獲取手續費收入的業務。銀行可以通過降低手續費收入,來
降低計稅依據,從而降低稅收負擔,然後再通過其他途徑求得交換補償。
(3)應收未收利息的稅務籌劃
①金融企業應收未收利息核算期限按財政部或國家稅務總局制定的財務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
執行。根據《財政部關於縮短金融企業應收利息核算期限的通知》規定:從2002年1月1日起,
金融企業應收未收利息核算期限由原來的180天調整為90天。因此,對金融企業貸款利息徵收營
業稅作以下調整:
金融企業發放貸款(包括自營貸款和委託貸款,下同)後,凡在規定的應收未收利息核算期
內發生的應收利息,均應按規定申報交納營業稅;貸款應收利息自結息之日起,超過應收未收利
息核算期限或貸款本金到期(含展期)超過90天後尚未收回的,按照實際收到利息申報交納營
業稅。
②這里所稱金融企業是指銀行(包括國有、集體、股份制、合資、外資銀行以及其他所有制
形式的銀行)、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信託投資公司和財務公司。
5. 公司的稅務籌劃怎麼做,都需要哪些步驟,請知道的人給些簡單回答
公司現有化成回家弄飯也不懂,沒忘就一樣,都是讀了清理完成。
6. 如何進行稅務籌劃
稅務籌劃方法如下:
1.納稅人不同類型的選擇個體工商戶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法人企業,個體工商戶、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的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法人企業按照稅法要求需要就其經營利潤繳納企業所得稅,若法人企業對自然人股東實施利潤分配,還需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
2.不同納稅人之間的轉化,一般納稅人_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的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這兩種類型納稅人在徵收增值稅時,計算方法和征管要求不同。一般納稅人實行進項抵扣制,而小規模納稅人必須按照使用的簡易計稅方法計算繳納增值稅且不實行進項抵扣制。
7. 納稅籌劃方法有哪些
1、納稅籌劃的基本方法有三個分別為選擇正確的的企業身份、公司注冊地的選擇、通關過業務流程再造。
2、選擇正確的的企業身份:通過不同的身份選擇,納稅人所產生的稅務費用也不盡相同,選擇適合自己的納稅人身份是稅收籌劃重要的內容。
3、公司注冊地的選擇。通過運用稅收政策,合理利用當地招商引資的減免優惠政策,各個地方的稅務扶持的產業以及扶持的力度不盡相同,選擇一個適合公司產業規模,給公司帶來長遠利益的地方顯得尤為重要。
4、通關過業務流程再造。通過業務流程的拆分,運用稅收優惠政策,進行業務流程再造,使得公司符合稅收優惠條件,或者符合減免條件來減小企業的稅負。
【拓展資料】
增值稅的納稅籌劃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考慮:
一、企業設立的增值稅籌劃
1.企業身份選擇
但如果你是高科技企業,增加值比較高,選擇小規模納稅人更合算。
2.企業投資方向及地點
我國現行稅法對投資方向不同的企業制定了不同的稅收政策。投資者選擇地點時,也應該充分利用國家對某些特定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
二、企業采購活動的增值稅籌劃
1.選擇恰當的購貨時間
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容易使企業自身實現逆轉型稅負轉嫁;如果市場上出現通貨膨脹,盡早購進才是上策。
2.合理選擇購貨對象
對一般納稅人,在價格相同的前提下,應該選擇從一般納稅人處購進貨物,但如果小規模納稅人的銷售價格比一般納稅人低,就需計算後選擇。
三、企業銷售活動的增值稅籌劃
1.選擇恰當的銷售方式
例如折扣銷售、現金折扣、以舊換新、還本銷售等等,利用不同銷售方式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了可能。
2.選擇開票時間
銷售方式的籌劃可以與銷售收入實現時間的籌劃來結合起來,產品銷售收入的實現時間決定了企業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早晚又為利用稅收屏蔽、減輕稅負提供了籌劃機會。
3.巧妙處理兼營和混合銷售
納稅人可以通過控制應稅貨物和應稅勞務的所佔比例,來達到選擇繳納增值稅還是營業稅的目的。
除了上述以外,延期開票、扎賬、預付開票等非稅務手段,也可以從時間上延緩納稅時間,也是企業融資的一種方式。
納稅籌劃除了增值稅籌劃以外,還有所得稅納稅籌劃。所得稅納稅籌劃主要是通過關聯方交易實現的,包括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利用不同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分立若干個子公司,分別為利潤中心和成本中心,得到納稅優惠,減少稅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