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新金融是什麼
❶ 建行新金融理念指什麼
建行新金融理念指的是順應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有益探索。
新金融擁有五大特徵:
1、新金融的第一個特徵是,金融變得越來越具有包容性,從「二八」到「八二」。
以前金融服務是服務20%的頭部用戶,包括大企業、高凈值人群,然後我們得到80%的利潤。由於技術、信息等各種各樣的限制,我們很難有效地向普通大眾、小微企業提供便捷、平等、便利、適當價格,以可持續的方式提供服務。而今天,我們有機會可以用技術實現這些東西。
2、第二個特徵是,無現金成為趨勢。
很多人可能誤解了「無現金」背後的含義,無現金不是為了消滅現金,而是提供一種更好的可能性和支付的便捷性,把這個權利交給消費者。大家知道,支付對消費的促進非常大。支付的便捷性對消費促進的影響、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對民生服務滿意度的影響都非常大。無現金讓金融更普惠,讓商業更智能,讓百姓更滿意,讓社會更高效,讓信用體系更完善,這對社會有積極的意義,所以螞蟻金服在和各行各業一起推動無現金的發展。
3、第三個特徵,信用體系成為新金融的重要支撐。
4、第四個特徵是,人人參與的綠色金融。
以前的綠色金融,往往和大公司、大機構有關,但對個人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今天我們提供數字化的方式,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綠色金融當中。支付寶推出了「螞蟻森林」,今天你用各種方式節省了碳排放,我們有一個計算,換算成能量,能量每天可以收集,達到一定的量之後就可以在一些地方種一棵樹,這樣讓每個人的行為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融為一體,人人參與綠色金融。現在有2億多人參與了種樹,我每天早上起來也會種種樹,為夥伴澆水,希望大家為綠色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5、第五個特徵,全球化的數字金融。
❷ 什麼是新金融業態
金融業態互補多多益善 存在即是合理的。消費金融公司在西方已經存在400年之久。如今,在歐美和日本等亞洲地區的個人信貸業務領域,消費金融、信用卡和銀行個人貸款「三分天下」,消費金融所佔的市場份額接近30%。 消費金融公司有助於彌補現行金融服務的「盲點」。目前,銀行的個人貸款絕大部分是住房貸款。裝修、旅遊、婚慶和耐用消費品等貸款品種由於業務零碎、單筆業務成本高,實際處於「名存實亡」的狀態。但是,居民的消費需求絕不只是住房。信用卡雖然能補足銀行貸款業務的不足,但各家銀行對信用卡均設有一定的門檻,並非人人都能辦理信用卡。 在國外,銀行和非銀行類型的金融機構林林總總,不論你處在哪一個社會階層,總能找到適合你的金融機構。在過去幾年裡,中國政府努力開發新的金融機構以彌補「盲點」。農村的貸款需求得不到滿足,於是村鎮銀行出爐;中小企業貸款太難,於是小額貸款公司登場。如今輪到消費金融公司助力個人消費貸款,這種金融業態的互補自然是越多越好。
❸ 豐富新金融內涵是什麼
豐富新金融內涵除了債券、股票那些傳統的融資工具,比如說利率互換、大額可轉讓存單,新金融工具的產生根本動機就是金融機構想規避監管拉住客戶。豐富新金融內涵是新金融有窄和寬兩個層面:
1、窄的層面,所謂新金融,就是以直接融資為主導,以新金融組織和新金融業態為特徵,以新金融工具、新金融產品和新金融服務為引領的新的金融趨勢和現象。
2、寬的層面,所謂新金融,是指包括傳統金融在內的整個金融系統所發生的新發展,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金融機制、新的金融業態、新的金融組織新的金融工具以及新的金融服務方式。
❹ 新融是什麼意思
新融即新金融,指金融要素市場化、金融主體的多元化、金融產品的快速迭代過程。
隨著信息革命的推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一系列新技術的成熟,技術變革的大趨勢引發金融業的基因突變。
新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最大的區別在於互聯網金融僅改變了用戶與金融產品對接的方式和渠道,而新金融則是通過改變自身來滿足消費升級時代的用戶的新需求。
傳統金融與新金融
與傳統金融土地、資本、勞動、企業家等生產要素不同,新金融對應的經濟背景是「工業4.0」的智能化,對應的生產要素是信息與數據,具備普惠性、無邊界和擴散性等特徵。
傳統金融行業中的「二八定律」在新金融領域並不適用。新金融服務對象是那個長尾,也就是80%的客戶,多數人從中受益,給社會帶來一種平等和一種普惠效應。同時,普惠金融的問題是低受益,只有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可持續發展。
新金融突破了傳統金融的界限。與傳統金融有銀行、證券、保險等清晰劃分不同,新金融沒有明確分類,理論上可以全部實現跨界運營,因此更加高效,可以降低成本。
❺ 新金融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一、新金融的定義:指金融要素市場化、金融主體的多元化、金融產品的快速迭代過程正在發生。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下,金融業架構中的「底層物質」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移動化、雲計算、大數據等大趨勢引發金融業「基因突變」。
科技的發展為整個金融行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利用金融更好地服務用戶、服務消費者、服務實體經濟,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
之前的金融體系是工業時代的產物,是和工業文明相適應的,它對應的是標准化、大生產、人工服務等等。而隨著信息革命的推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一系列新技術的成熟,一個和DT文明相適應的新金融體系正在形成。
二、新金融的特點:
1、金融變得越來越具有包容性:以前金融服務是服務20%的頭部用戶,包括大企業、高凈值人群,然後我們得到80%的利潤。由於技術、信息等各種各樣的限制,我們很難有效地向普通大眾、小微企業提供便捷、平等、便利、適當價格,以可持續的方式提供服務。
今天,通過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生物識別、人工智慧、區塊鏈。新技術可以以可持續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服務。
2、無現金成為趨勢:無現金不是為了消滅現金,而是提供一種更好的可能性和支付的便捷性,把這個權利交給消費者。大家知道,支付對消費的促進非常大。支付的便捷性對消費促進的影響、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對民生服務滿意度的影響都非常大。
無現金讓金融更普惠,讓商業更智能,讓百姓更滿意,讓社會更高效,讓信用體系更完善,這對社會有積極的意義,所以螞蟻金服在和各行各業一起推動無現金的發展。
3、信用體系成為新金融的重要支撐:國務院在國家信用體系發展規劃(2014-2020年)中提到,社會信用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整個社會治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說到了「守信獎勵,失信懲罰」,這樣的獎懲機制有很大的意義。
信用是未來經濟領域最大的紅利。可以看到,信用體系構建之後,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對社會治理的發展,乃至於對整個商業模式的重構,都有非常大的價值。
4、人人參與的綠色金融:新金融提供數字化的方式,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綠色金融當中。
5、全球化的數字金融:各國領導人都支持以數字化方式推動金融服務的普及。數字普惠金融可以消除人的不平等、消除歧視,帶給人平等的金融服務。
(5)解碼新金融是什麼擴展閱讀:
新金融與互聯網金融最大的區別在於互聯網金融僅僅只是改變了用戶與金融產品對接的方式和渠道,而新金融則是通過改變自身來滿足消費升級時代的用戶的新需求。
從這個邏輯來看,新金融深入到了金融行業的內在,真正從改變自身著手來對金融行業做出改變。這種改變進行得更加徹底,更加能夠滿足用戶在新背景下的需求,一旦完成,新金融能夠將用戶體驗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水準。
新金融的另外一個優勢在於它將業已成熟的金融體系進行重新建構,而非只是進行盲目地去中間化的操作。
❻ 馬雲說,什麼是新金融
馬雲說:過去的金融支持了傳統工業發展,符合典型的二八理論。而未來,新金融將支持「八二理論」,支持80%的小企業,年輕人與消費者。新金融的誕生也勢必對過去金融有沖擊,它能夠創造出真正的信用體系,創造普惠金融,給創業者,小企業與消費者帶來福利。
❼ 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是什麼意思
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的意思如下:
1、新零售在現在說的「電子商務」會成為傳統概念,未來會是線下、線上、物流結合的「新零售」模式。
就像,物流的本質不是快,而是降庫存。只有線下、線上、物流真正結合,才能為企業帶來更多收益。
2、新製造在現在的製造生產模式是B2C,而未來會轉向C2B,即按需定製。
機器用的是數據,來讓生產更加個性化、定製化、智能化,企業應該注意IOT的變革對行業的影響。
3、新金融在此前我們遵循的是2-8理論,支持前20%的大企業,就能保證社會效益。
而互聯網金融做的就是,支持那80%沒有被觸及的中小企業。
未來應該是這樣的狀況:「每個人想用錢,都能得到足夠的錢。」這才是真正的普惠金融體系,這也是螞蟻金服擔當的責任,讓信用變成財富。
4、新技術在過去以PC為主的晶元,現在都在變成以移動互聯網為中心,那麼未來也會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產生新的技術。
5、新能源在我們之前的能源是水電煤,而現在,數據是人類自己創造的新能源、新資源。
(7)解碼新金融是什麼擴展閱讀:
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的未來:
一、新零售在電子商務可能很快被淘汰,純電子商務是個傳統的概念,未來只有新零售。
線下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要走到線下去,和物流在一起建立新的零售模式,讓企業庫存降到0,才達到物流的本質。
二、新製造在未來講究的是智慧化、個性化和定製化,第二次是IOT革命,未來的機器用的不是點,而是數據,B2C將變成按需定製。
三、新金融在過去的金融200年來支持了經濟的發展,未來的金融將從28理論進化到82理論,支持佔80%的中小企業、消費者的需求。
希望看到真正的互聯網金融的誕生,基於數據的金融體系,產生真正的普惠金融。
四、新技術。移動互聯網出現之後,基於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誕生,為人來創造了無數想像的空間。
五、新能源。數據是人類第一次自己創造了能源。數據是越用越值錢的東西。
這五個「新」將會方方面面改變人類。
未來是知識驅動的技術革命、還是智慧驅動,從向外看轉向向內看,未來100年人們應該知道什麼是不要的,才能懂得什麼是需要堅持的東西。
從規模和標准化驅動轉向個性化驅動,過去20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20-30年,我們把機器變成人,未來不可怕,恐懼源於無知。
❽ 新金融的概念是什麼
新金融指的是金融主體的多元化、金融要素市場化、金融產品的快速迭代過程正在發生。
1、在互聯網與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下,金融業結構中的「底層物質」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雲計算、移動化、大數據等大趨勢引發金融業「基因突變」。
2、按照出現的順序有多種形式:金融電子化(金融信息化、金融IT)、金融工程(量化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產業金融)、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
3、金融電子化:也稱金融信息化或者金融IT。金融機構以現代通信網路和資料庫技術為基礎,將業務數據逐步集中匯總,利用信息化軟硬體實現辦公流程的電子化,提升業務處理效率。代表性應用包括核心交易系統、賬務系統、信貸系統等。
4、金融工程:也被稱為量化金融或者金融量化工程。金融工程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金融工程主要是指利用先進的數理方法及計算機工具,在各種新金融概念現有基本金融產品的基礎上,進行不同形式的組合分解,以設計出符合客戶需要並具有特定風險收益的新的金融產品。而廣義的金融工程則是指一切利用工程化手段來解決金融問題的技術開發,新金融概念它不僅包括金融產品設計,還包括金融產品定價、交易策略設計、金融風險管理等各個方面。金融工程中最受關注的是量化交易。從廣義上講,量化交易是指投資者利用計算機技術、金融工程建模等手段,將自己的金融操作方式用很明確的方式 去定義和描述,用以協助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並且嚴格地按照所設定的規則去執行交易策略(買、賣)的交易方式。
5、新金融概念按照數學模型的理念和對計算機技術的利用方式,量化交易方式可以進一步細分為自動化交易、數量化投資、程序化交易、新金融概念演算法交易以及高頻交易。
❾ 建行的新金融理念是指什麼
新金融不是一個新現象的簡單歸納,而是新時代賦予金融工作者的重大歷史性課題,也是金融邏輯與理論架構在新時代演繹出的現實結論。
新金融作為新發展理念催生的、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相適應的、服務於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新金融形態,具有以下特徵。
普惠金融的發展。普惠金融的本質主要體現在社會成員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及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客群結構。傳統金融體系受經濟背景的影響,主要滿足了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國企、大中型企業、重大項目等方面的金融需求;相對而言,中小企業等方面的金融服務還有所不足。新金融的鮮明特徵,就是在普惠金融的旗幟下破解上述難題。
運行觀念的調整。新金融一改傳統金融體系下經營貨幣的特殊角色和法定利率的優勢空間所養成的「居高臨下」的市場地位,轉向與民生共進、與大眾共享,放棄規模觀念,追求價值成長,以服務換取收益,不與民爭利、不與企業爭利。致力於依靠技術賦能建立新型服務體系,並延伸賦能社會,促進經濟社會更加有效全面平衡發展。
金融資源的共享。傳統金融發展中積累的豐富金融資源只有在開放共享中才能獲得新的邊際效用和價值發現。金融資源不僅僅是資本,最重要還在於人才。全國金融業的從業人員超過800萬人,眾所周知,這是個集聚大量優秀人才的行業。由於行業特點,金融人才專業知識背景廣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這筆巨大資源屬於全社會。
金融科技的發展。現代科技數據採集與分析能力提升,既消解資源壁壘,打造數字化生產要素跨界流動和共享平台,使社會各界在共享中實現共贏,同時也使以前無法覆蓋和滿足的服務能夠通過網路、移動通信、自助設備、智能終端等新金融功能和生態得以實現,讓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分享到金融資源、獲取到金融服務。
服務模式的創新。新金融著力提升對小企業和普通大眾的新型金融服務能力。金融機構尤其商業銀行有能力也有責任在小企業、消費者、創業者與高校、投資機構、互聯網企業之間架起一座科研創成果轉化的橋梁,不斷提升產學研對接服務水平和協同創新能力。打造「金融+科技+產業+教育」綜合孵化生態,提供客戶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和信貸、支付、匯兌、風控、理財等立體化金融服務。
發展現代「三農」金融。新金融發力的重要領域就是現代「三農」金融。這需要打破傳統金融體系市場分工的落後觀念,鼓勵金融機構面向「三農」問題,走進農村、親近農民、支持農業,為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扎穩「三農」根基。在網路技術、數據技術、支付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金融機構走向農村,為鄉村振興出力、為精準扶貧提供平台,已具備現實條件。
金融機構及功能服務的平台化。傳統金融體系通過競爭,劃分和細化市場,強調了產品對社會經濟的引領。新金融則更強調金融服務與功能適應大眾的不同需求,其核心服務能力和產品開發更趨向於平台功能的打造,也就是為社會和大眾的生產生活提供多元化服務平台,如金融科技平台、房屋租賃平台、志願者下鄉平台、企業員工培訓平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