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理財產品和證券哪個好

理財產品和證券哪個好

發布時間: 2023-01-01 01:50:13

1. 證券理財產品是怎麼樣跟銀行的比起來哪個好

答:一,總體來說,證券公司和銀行的理財都是一樣的,都有種類的區別,要看投資什麼的,分別是貨幣型、債券型、股票型、混合型等。銀行有一種是保本型,明文保本,證券公司不能出保本的理財。貨幣型其實也是無風險的,一般都是每個工作日開放,銀行很少有,證券公司比較多,我知道的是國泰君安的貨幣型和債券型做的不錯。如果是股票型,說實話,哪裡也一樣。大多銀行的理財都是多少天起的,這些天不能動錢,所以相對來說還是證券公司的貨幣型理財靈活性高一些。不管是什麼理財,說的收益率都是年化的,一定不要上當,誤以為是91天或者180天就能拿到5%什麼的。


二,從收益來說證券公司的好,產品全,從保本到高風險都有,但保本的認購起點比較高銀行的起點比較低,但證券公司的產品收益要比銀行的高,從短期到長期銀行收益都不如證券公司。中信證券是全國最大的券商,業務種類齊全,交易品種多樣。
A、B股,開放式基金、封閉式基金、貨幣基金(保本)、帶杠桿的分級基金、指數基金、國債、地方債、公司債、金融債、可轉債、國債回購交易(保本)、三板、融資融券、轉融通、商品期貨、股指期貨、私募、PE、增發、券商集合理財計劃、交易所債券交易業務、中信證券發的信託(保本),如果您的資金量比較大中信證券還可為您提供屬於您自己的專項理財


以下是較為全面的分析。銀行理財的收益與證券公司的相比,各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一、銀行的理財產品,通常是保本加固定收益的,優點是不用操心,鐵定有收益,期限也不會很長。缺點是收益可能僅比定期利率高,不及證券公司其他理財產品,一般在4.14%~5.53%。
二、銀保產品(保險公司在銀行推出的產品),以「保本+浮動」居多,就是它的收益不固定,要看它的投資收益了,有可能在期限到的時候就拿了個成本無收益(這種情況有但不多),也有可能它的收益非常的高,遠非銀行理財產品可以比擬。優點就是有免費保障的贈送,預期收益(看好是「預期」)較高;缺點就是它的費用較多(初始費、贖回費、管理費等,不過如果它的收益很高的話,費用就可以忽略不計了),還有就是它的收益是預期的,不固定。通常預期7%~8%,而且年限較長通常都是兩三年以上甚至十年以上。
三、證券公司的理財產品,通常都是不保本不保收益的,就是高風險高收益。

2. 證券公司理財和銀行理財有什麼區別看完就明白了

銀行理財是普通投資者司空見慣的一種理財方式,雖然銀行理財的投資門檻較高,但基於對銀行信譽度的認可,銀行理財一直較為受歡迎。其實除了銀行理財外,證券公司也有發行理財產品,且個人投資者也可以參與購買,那麼證券公司理財和銀行理財有什麼區別呢?

證券公司理財和銀行理財有什麼區別
1、購買方式
證券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可隨時購買,購買方式較為靈活便捷。銀行理財產品可通過銀行櫃台、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方式購買,不過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需要預約和搶購。
2、產品類型
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有保本固定預期收益、保本浮動預期收益、非保本浮動預期收益等多種類型。證券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一般是不保本也不保預期收益的。
銀行出售的理財產品除了自營產品外,還有部分為代銷產品。證券公司也類似,除了直銷產品,還為保險公司和基金公司提供代銷業務。
3、提前支取
銀行理財產品都有一定的投資期限,一般是不支持提前支取的。證券公司理財產品則可隨時終止。
4、風險性
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可分為5類,但大部分理財產品都屬於中低風險產品,比較適合普通老百姓參與投資。
證券公司理財產品的風險性要高於銀行理財產品,不過投資利潤也相對更高。風險承受能力較弱或投資資金較少的投資者不太適合投資證券公司理財產品。
以上關於證券公司理財和銀行理財有什麼區別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3. 券商理財和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

理財產品種類不同,券商理財最常見的是證券投資基金,收益比較浮動;而銀行理財常見的是固定收益類產品。
可操作性不同:證券投資基金中的有許多品種波動大,而且贖回方便,因此給了客戶較大的自主度,投資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對行情的理解去加倉減倉;而銀行理財在操作性上總體有些欠缺。
盈利和風險不同:券商理財的潛在收益比較高,但同時潛在風險也比較大;銀行理財雖然也有一些高風險產品,但是總體而言風險、收益都是比較低的。
拓展資料:
銀行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自2005年開辦以來發展迅速。2011年商業銀行共發行8.91萬款理財產品,2011年末銀行理財產品余額為4.59萬億元。
按照標準的解釋,應該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承擔。
一般根據預期收益的類型,我們將銀行理財產品分為固定收益產品、浮動收益產品兩類。另外按照投資方式與方向的不同,新股申購類產品、銀信合作品、QDII產品、結構型產品等,也是我們經常聽到和看到的說法。
業內專家表示,今後傳統金融銀行理財與互聯網加強合作與優勢互補將成為主要趨勢,搜易貸等P2P理財將傳統銀行嚴密的信貸審核機制和強大的數據管理機制與互聯網信貸審核技術相結合,不僅能使得融資服務覆蓋到更多小微企業,還能夠幫助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在銀行理財產品的市場上,各家銀行都十分注重對自己產品品牌的宣傳,如工商銀行的"穩得利"、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民生銀行的"非凡理財"、招商銀行的"招銀進寶"等,在市場上都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銀行人民幣理財是指銀行以高信用等級人民幣債券(含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其他債券等)的投資收益為保障,面向個人客戶發行,到期向客戶支付本金和收益的低風險理財產品。

4. 銀行理財和券商理財該怎麼選四大區別告訴你

不少理財愛好者有這樣的經歷,在銀行辦理財產品,可買到的不一定是銀行的產品。上周王大媽就買了銀行宣傳的所謂的合作渠道的券商理財產品。那麼銀行理財和券商理財有什麼不同呢?

一、出發點不同
銀行理財產品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吸納存款,固然它名義上是為投資者提供高於存款的投資渠道,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只是變相的高息攬存。所以,央行已經規定銀行不得作出保底的承諾,其實就是讓銀行不能過分誤導投資者。
券商的集合理財,其實質是「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是券商接受投資者委託,將投資者的資金投資於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的一種理財服務。從這個角度來看,券商的集合理財更像是一種理財產品。它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隨時作出變更,在券商保證一定預期收益的情況下,最後預期收益的變動幅度相對較大。券商集合理財除了可以配置貨幣市場基金、剩餘年限小於2年的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央行票據等固定預期收益類品種之外。還可以配置各類基金產品,在二級市場上買賣股票等獲取預期收益。
二、流動性上不同
人民幣理財產品經過大半年的市場磨合後,流動性大大加強,一些銀行在產品設計中使客戶享有提前贖回權,部分銀行也了質押和轉讓業務,方便投資者應對急需用錢的情況。券商集合理財的流動性相對較弱,在封閉期內產品不能被贖回,只有到開放期客戶才可自由申購贖回。
三、成本與預期收益上不同
銀行理財產品則不收取任何手續費,只是極少數產品會在提前贖回時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在成本方面,與銀行理財產品相比,券商集合理財是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只是他們的管理費用和託管費用會低於開放式基金而已。
在預期收益上,銀行理財產品與券商集合理財同樣是無法相比。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基本是固定的,而券商集合理財的宣傳口號是低收費、低風險、高預期收益。
很多券商集合理財集合在產品說明書中就有明確說明預期收益率超過多少,超出部分預期收益將會與券商進行分成。這在一定程度是影響了投資者的利潤最大化,畢竟超出部分要給券商分一杯羹,但當該計劃的運作預期收益好時,管理人將得到較高的報酬,這一條具有激勵機制,與其承擔的風險相對,也算合理。
四、風險程度上不同
銀行操作人民幣理財產品時,主要從投資目標的選擇上控制風險,債券、央行票據的國家級信用是其安全基礎。
而集合理財的風險較銀行理財來說還是高一些,畢竟會有部分資產參與二級市場,而且跟整改團隊的管理風格及模式和也有很大關系,面臨較大的系統性風險和操作性風險。
綜上所述,銀行理財和券商理財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對於追求穩健的客戶來說銀行理財比較適合,對於可以承受一定風險的客戶來說券商集合理財計劃也可以嘗試。

5. 債券基金和理財產品哪個好從四個角度對比!

追求穩健預期收益的投資者通常會考慮購買債券基金或理財產品,這兩種產品的預期收益都要略高於銀行存款和貨幣基金,但風險又要小於股票。那麼債券基金和理財產品哪個好呢?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一下。

債券基金和理財產品哪個好
1、投資門檻
債券基金一般10元起投,以1元累加,起投門檻和投資金額都相對較為靈活,是一種大眾化的理財方式。
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則要高得多,一般的銀行理財產品和券商理財產品都是5萬元起投,銀行理財中也有部分為1萬元起投。
2、靈活性
開放式債券基金一般是不設投資期限的,投資者可以隨時申購和贖回。理財產品則一般設有封閉期,封閉期內是允許提前贖回的,僅有部分銀行理財產品支持封閉期內轉讓。所以從靈活性來看,債券基金要優於理財產品。
3、交易費率
債券基金申購和贖回時,一般都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申購費和贖回費,贖回費需要持有達到一定期限後才可免除。理財產品申購和贖回一般都是不收費的。
4、預期收益率
不同債基和不同理財產品之間的預期收益率是有差異的,但整體而言,債券基金投資標的的范圍要略大約理財產品,所以部分債券基金的預期收益率是要高於理財產品的,例如混合債券基金。
此外,部分券商理財產品設有業績報酬計提標准,即當產品預期收益達到設定標准後,券商會從超額預期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業績報酬。
以上關於債券基金和理財產品哪個好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6. 理財產品去哪裡買好銀行還是證券公司

對於你這個問題,無法在二者中評價哪個更好,他們各自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但是可以提供以下的對比分析。
1、從購買時角度來講:銀行理財大多需要提前預定、資金需要提前鎖定、需要搶購、時間不固定,處於被動安排的局面,而且大多需要臨櫃辦理。券商理財產品線更豐富,有隨時可買,還有續作功能,客戶自助,操作便捷;
2、銀行理財一般不允許提前支取,券商理財有可隨時終止的品種;
3、費用:部分銀行理財有一定的管理費,券商穩健理財品種大部分無任何費用;
4、最重要的就是收益: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銀行理財的投資范圍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券商理財的產品線很豐富,從穩健無風險到高風險高收益,從一天期到幾年期,無論是債券、還是期貨,無論是投機還是套利,品種很多,選擇餘地較大,而且券商配備的大多是專業的投資分析師,相比銀行對金融市場的無論是理論還是經驗都豐富得多,能提供更專業的投資建議,能更全面的規劃您的資產;
5、另外有時候銀行和券商代銷的有手續費的相同品種的話,證券公司理財產品比銀行有更優惠的折扣。
關於第三方理財產品及平台選擇判斷:
第一,有一個非常完善的理財系統。打開網站,看上去美觀完整。注冊賬號之後,從投資、收益查看、取現等等一系列都完整系統化;
第二,做好理財風控工作,避免本金和收益的損失;
第三,理財年化收益在合理范圍之內,以信廣立誠貸17%的年化收益為佳;
第四,口碑效應。對於一個好的理財平台來說,不僅在行業中有良好的口碑,而且在用戶中的傳播率也高,時時刻刻受到業界和用戶的關注,媒體曝光率很高;
第五,理財產品合理。平台上的標的,有長期的,有短期的;有金額高的,有金額低的。要看利率和期限的搭配是否合理;

7. 風險對比:券商理財和銀行理財哪個更安全

銀行理財是個人投資者的主要理財渠道之一,證券賬戶則更多的用來操作股票交易。其實證券公司也有發行理財產品,甚至有些銀行還有代銷券商理財產品。那麼券商理財和銀行理財哪個更安全呢?

一、發行主體
銀行理財產品的的發行主體為商業銀行,受銀保監會的監管。銀行的產品運作是相對規范的,對產品風險管理也較為嚴格。
券商理財產品的發行主體為證券公司。證券公司受證監會監管,也是需要牌照的,知名證券公司的股東大多為國企或上市公司,資金較為雄厚。因此從發行主體來看,銀行與證券公司都較安全。
二、資金用途
銀行理財產品的募集資金會進入銀行資金的資金池,主要投資於向債券、存款、貨幣市場工具等標准化資產,「非標」資產投資不得超過產品凈資產的35%。
券商理財產品募集的資金並不歸證券公司保管,而是存在銀行,所以投資者開通券商賬戶時都需要到銀行開通存管賬戶。
銀行資金安全是較有保障的,但券商理財產品的資金也被納入了監管體系,因此也是比較安全的。
三、產品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五個風險等級,但以中低風險產品為主,投資期限從30天-180天不等。
券商理財產品分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兩類,限定性產品的投資標的以低風險產品為主,其風險等級與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相當,但非限定性產品的投資標的包含股票、期權等高風險產品,因此風險等級較高。
綜合來看,券商理財與銀行理財在發行主體和資金安全方面相差無幾,主要區別在與產品本身的風險等級。以上關於券商理財和銀行理財哪個更安全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熱點內容
金融生應該如何奉獻社會 發布:2025-07-26 20:15:16 瀏覽:232
學理財課多少學費合適 發布:2025-07-26 19:58:55 瀏覽:415
如何理解貨幣的流通次數 發布:2025-07-26 19:56:44 瀏覽:978
股票投資年收益年均一般能達到多少 發布:2025-07-26 19:55:57 瀏覽:577
國內科技股票代碼 發布:2025-07-26 19:49:48 瀏覽:691
非法金融活動怎麼判 發布:2025-07-26 19:45:28 瀏覽:411
美格智能股票歷史價 發布:2025-07-26 18:36:41 瀏覽:302
投資期貨的原始憑證是什麼 發布:2025-07-26 18:14:40 瀏覽:834
如何開拓金融行業培訓 發布:2025-07-26 18:12:09 瀏覽:933
古井貢酒歷史股票行情 發布:2025-07-26 17:33:40 瀏覽:872